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反穿越调查局 >

第196章

反穿越调查局-第196章

小说: 反穿越调查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才赵亮一时情急,把穿越任务简报上虚构的身份报给了北府兵的军官。那个假来历,倘若放在平时,或许很容易蒙混过关,但现在对方正在缉捕逃犯,抓回去的可疑人士肯定都要认真筛查,一旦发现他蓄意说谎,情况恐怕就不妙了。
  俗话说,好的不灵坏的灵。赵亮所担心的事,果不其然发生了。
  当他被押回京口大营之后,军中主簿并没有简简单单的只找那名逃犯,而是把每一个抓来的人,都仔细审问了一遍。
  赵亮之前好死不死,自报家门也不懂得挑个地方,非说是京口赵家村人士,一下子就被那位长期驻扎在京口地区的主簿给抓住了马脚。
  眼看就要凉凉之际,赵亮的窥心大法再次发威,及时从对方心中探出了一个圆谎的机会。
  原来,跟他同时被抓回来的还有十几个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东晋的百姓,身份背景都很清楚。但是另外三四个家伙,则与那些人略有不同,因为是来自于淮水和泗水之间的流民。
  由于五胡乱华,烽火连天,广阔的淮泗地区出现了大片人烟绝迹、遍布废墟的地方。
  那些地方曾是北方政权和东晋王朝反复争夺的战场,因而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一些不愿意离开故土的人,虽然躲进了山林,侥幸保下命来,但是身份却变得非常尴尬。
  他们既不是北方胡族政权的子民,也不再属于东晋的行政管辖,所以同时被两边的官府称作流民。
  赵亮了解到这个信息,连忙改口,向那位主簿解释,说自己其实是淮泗流民,原想编个身份,好到建康或者会稽这样的繁华大都市里混口饭吃,没想到人还未过江,就被官兵给缉拿了。
  听他这么一说,那位主簿顿时信了几分。因为像这样的情况,每个月都时有发生,东晋官府也早已见怪不怪了。再加上赵亮那身衣服行头看上去似是而非,发型也颇为奇特,说是流民绝对靠谱。
  于是,主簿经过再三考虑,决定不再为难这个可怜的家伙,连同另外那四个流民,一起放出了京口大营,任他们自寻生路。
  赵亮出了营门,婉拒了流民同伴邀他一起去建康的好意,独自一人朝南边走去。此时此刻,他的心里开始惦记起杨帆和张磊的安危来。
  他娘的,我这是什么命啊?赵亮暗暗叹道:各种奇葩的事情都让我给赶上了!穿越航行机毁坏,组员下落不明,自己还跟总部失去了通讯联系,老天爷,还能再惨点吗?要不要直接一个五雷轰顶劈死我算了!
  赵亮越想越郁闷,心情不免有些沮丧,他一屁股坐在路边,茫然四顾,险些掉下泪来。可是突然间,一个坚硬的东西硌了一下腰部,瞬时提醒了他。
  对呀,我还带着小黑盒呢,可以联系昏暗派来帮忙啊!
  赵亮忽然又重新看到了希望:倘若能找来这个时代的昏暗派弟子,让他们出手相助,或许很快便可以找到杨帆和张磊二人的踪迹。最起码,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孤立无援。
  想到这里,赵亮连忙四下瞅瞅,见路上没人,便把手伸入怀中,打算拿出小黑盒,联络昏暗派的掌门。
  然而赵亮不知道的是,就在离他不远的密林里,此时正有几双眼睛牢牢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仿佛是暗夜中的影子一般,隐秘的令人难以察觉。


第三百零二章 亲兵
  赵亮把手伸进怀里,抓住时空通讯小黑盒,当即便打算往外掏,可是就在他的动作才做了一半,小黑盒子只露出一个角的时候,远处的大道上,忽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听到这个动静,赵亮又将通讯设备放了回去,好奇的朝着那边举目张望。
  片刻功夫,一支马队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十几名身着晋军服装的骑士正朝这边快速奔驰,为首的两人,一个是位年轻俊朗的将军,另一个则是披着大红斗篷的美丽姑娘。
  这队骑兵转眼便跑到近前,而且越来越慢,最后竟然停步在了赵亮的身旁。
  只听那名青年将领好奇道:“咦?这里已经是我们京口大营的驻地辖区了,行人来往一向都管制严格,怎么会有寻常百姓出现?”
  端坐在马上的美女也有些不解:“我爹爹坐镇此地时,营区五里范围内从来都是闲人勿进的,这刘叔叔治军也未免太松弛了吧。”
  那二人只顾着自说自话,赵亮在旁边则听得一头雾水,他正在懵圈之际,马队中的一名校尉忽然大喝道:“喂,你是什么人?在这里做什么?!”
  眼看对方语气不善,赵亮连忙回答:“哦,我是淮泗那边过来的流民,被北府兵误认成逃犯抓了去,营中的主簿大人甄别清楚之后,知道我是个好人,于是就把我放了。诸位军爷莫急,我这不正打算离开嘛。”
  “逃犯?”美女略感诧异:“北府军抓什么逃犯?真是好生奇怪。思源哥哥,你知道这事吗?”
  那位将军摇摇头:“不知道,至少我去接你之前,没听说过有什么逃犯的事情。”
  赵亮听到那姑娘喊对方“思源哥哥”,心中不禁一动:编号2303的穿越者,在现实世界的本名就叫作“陶思源”!
  我靠,不会这么巧吧?!
  赵亮连忙向前挪了两步,离那位青年将军更近了些,夸张的扬手抱拳,问道:“敢问这位将军贵姓?”
  青年将军微微一愣:“我姓陶,怎么了?”
  其实不用他回答,赵亮左手腕处的穿越者识别芯片已经在微微的报警了,很显然,对面的这个人,正是他们此次行动计划要铲除的目标——2303陶思源。
  赵亮心念一动,沉着答道:“果然是陶思源陶将军,我可算是见到您了。之前北方胡族军队在淝水大败而归,那些逃兵逢人便念叨,都说陶将军勇冠三军,好似战神下凡一般,打的他们魂不附体。您的威名,在我们淮泗那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啊。不瞒您说,我此番到这里,原本还想着有没有机会投奔您的,没想到居然就真让我见到将军了!”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赵亮的这番吹捧,虽说有些夸张,但是在陶思源听来,却是极为受用的,尤其还是当着自己心上人的面,不禁露出欣然之色。
  不光是他,旁边那位俊美的姑娘也同样是笑意盈盈,连忙说道:“思源哥哥,你可太了不起啦,简直是名震天下啊。爹爹果然说的没错,他在青年一辈中最看好的就是你!你的那些见识和计谋,咱们整个北府兵的将士,没有不佩服的。”
  陶思源闻言老脸一红,笑道:“钟秀小姐过奖了,全赖谢大人提携栽培,才有我施展所长的机会。”
  赵亮听他这么一说,立刻明白过来,眼前这个小美女,正是北府兵的灵魂人物、名将谢玄的亲生女儿谢钟秀。只看他俩此时郎情妾意的样子,就知道情报中心的消息不假,陶思源这家伙多半快要把这位豪门千金搞到手了。
  只见陶思源转过头来,问赵亮道:“这位兄弟既然说想来投军,跟随于我,那么你叫什么名字,又有何本事呢?”
  赵亮连忙答道:“我名叫赵亮,自幼学过些拳脚功夫,而且会骑马、会射箭。”
  “你居然还会骑马射箭?”谢钟秀大感意外,问道:“你是世家子弟吗?”
  赵亮知道,在东晋时期,整个社会里关于阶层等级的观念非常严重,凡事都要讲究个地位出身。
  只要你是世家的子弟,也就是所谓的士族,那么无论家族是否没落,其身份都立马高人一等。与之相反,倘若出身寒门,即便颇有本领,也很难受到别人的尊敬和重视,更不可能轻易获得官职。
  而赵亮说自己会骑马射箭,这全都是寒门子弟无法接触到的技能,所以谢钟秀才会有此一问。
  只可惜,赵亮一时间也编不出自己有什么高门士族的背景,只好摇了摇头:“回禀小姐,我是普通人家出来的。”
  闻听此言,谢钟秀不禁有些失望,只微微颔首,却没再说什么。
  一旁的陶思源倒是并未太在意这个问题,只是略微有些犹豫道:“目前北府兵没有正式招募新军,除非得到大统领的首肯,否则几个大营都不能轻易再接收新人……”
  “思源哥哥多虑了,”谢钟秀笑道:“虽然征兵需要我父亲的军令,但那也仅仅是针对大规模扩编而言的,像你这样的重要将领,别说新招揽一个扈从,就是一下子增加十个八个亲兵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你觉得这个人还不错,就尽管收了他在帐下使唤,刘大将军那边我去替你讲,想来他也不能驳了我谢家的面子。”
  听她这么一说,陶思源就算不想要赵亮也不行了,于是他只好对赵亮点点头:“好吧,你若是诚心投军,那便跟着我试试吧。转过年来,大军有可能即将北伐,到时候正是好男儿建功立业的机会。”
  赵亮闻言大喜,连忙拱手致谢。陶思源转头吩咐一个手下,让他拉上赵亮,两人共骑一马,然后便又继续启程,朝着刚才赵亮来的大营方向一路奔去。
  没用多大功夫,赵亮就跟着陶思源和谢钟秀一行,再次返回了北府兵的京口大营。
  到了地方,有人给赵亮拿来一套军装,让他先换上,接着又领着他在营区里四下逛了逛,最后才带着去向陶思源亲兵队的队长报到。
  那位亲兵队的队长,姓鲁名光,看上去是一个贼眉鼠眼、态度傲慢的家伙。他听手下说这是陶将军新招揽的扈从,便和谢钟秀一样,先打听了一下赵亮的出身。
  当鲁光得知赵亮不仅没有什么家世背景,而且还是来自于淮泗边荒的流民,连普通的寒门都不如,顿时露出鄙夷不屑的神色,随便给他安排了一个马夫的职分,就算应付打发了。
  对于这种势利眼,赵亮也懒得去跟他计较,反正自己不用真的在此干一辈子,马夫就马夫吧。他跟鲁光施礼告退,然后便拎着木桶和毛刷,去马厩那边伺候战马洗澡了。
  就这样,赵亮在北府兵的京口大营里整整待了五天,也整整洗了五天的马。他实在是搞不清楚,这军营里面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战马需要洗澡,简直比人都他妈爱干净。
  在这五天时间里,他别说是抽空跟昏暗派联系一下,或者想办法去接近陶思源,就连睡觉的功夫,赵亮都非常稀有。而且身边随时还有北府战士在,根本找不到任何机会去做洗马之外的事情。
  到了最后,被累得灵魂出窍的赵亮,差点就产生出要当逃兵的想法。他实在是洗不动了,每天看见马就忍不住要吐,甚至做梦都能梦见马屁股。
  就在他险些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亲兵队长鲁光来了。他召集一众马夫,吩咐大家这两天要加紧伺候好战马,因为后天一大早,陶将军就要护送大小姐回建康,而刘牢之大将军也会同行,所以,马匹一定要喂饱睡足,洗刷干净,全都精精神神的才可以。
  这个时候,赵亮早已经从其他士兵那里打听清楚。原来,此次谢钟秀到京口大营,是专门替他父亲谢玄送一封信函给刘牢之,顺便探望一下她的心上人陶思源。
  前几天赵亮在路上碰到他们,正是陶思源去江边码头迎接谢钟秀回来。这几日的功夫,谢钟秀要办的事情差不多都办好了,所以这才决定后天返回建康。
  至于说刘牢之和陶思源为何与她一同前往,想必是跟谢玄书信中的内容有关。
  由于陶思源在刘牢之麾下担任的是参军一职,相当于现在军队中的参谋长,所以他本身并没有指挥太多的直属部队,唯有两百骑兵,作为护卫常伴在侧。
  而刘牢之作为目前北府兵中职位仅次于大统领谢玄的主将,所以光是扈从亲兵就高达三千人。不过,他这个人处事向来谨慎低调,此番又是返回京城建康,所以他也像陶思源一样,只带了数量相同的兵马随扈。
  两天之后,这四百人的护卫队,随同刘牢之、陶思源和谢钟秀离开京口大营,踏上了前往建康的旅程。由于整个队伍都是策马驱驰的骑兵,所以走在路上浩浩荡荡,看上去颇有气势。
  赵亮此时也分到一匹战马,全身北府战士的盔甲装束,跟在陶思源的护卫队中,一起往东晋的都城建康进发。
  从北府兵的大本营京口去建康,原本最方便的是走水路,沿着长江而上,不过两三日光景就可抵达。
  但是,北府兵的水师主力,眼下都掌握在另一位主将何谦的手中,刘牢之麾下并没有那么多大型战舰,可供几百战马同时搭乘,所以他们没有像谢钟秀来的时候那样坐船,而是选择从陆路前往京城。
  这样一来,不仅要忍受旅途颠簸的辛苦,而且路程上也增加了不少。
  为了照顾谢钟秀,整个队伍走的并不着急。他们早上自京口出发,到太阳西斜时,才行了三四十里的路,来到了位于京口西南方的高骊山。
  甫一进山,刘牢之便提议,先寻个靠山背风、地势平坦的地方,暂时安营扎寨,歇息一晚再走。陶思源也觉得在山里赶夜路不太稳妥,于是对主将的这个想法表示赞同,并立刻吩咐手下忙乎起来,在一处三面靠山的平缓地带搭建帐篷、燃起篝火。
  苦命的赵亮此时正腰酸背痛,没想到还得继续干活,不禁在心中叫苦连天,后悔自己当初为何要一时脑热,巴巴的跑来给陶思源当这倒霉亲兵。


第三百零三章 下毒
  忙乎了小半个时辰,赵亮好不容易才把营地帐篷安置完,正打算和马夫们去吃点东西,然后好好睡上一觉,没想到,此时亲兵队长鲁光又朝他们走了过来。
  “喂,你们几个,先莫要急着偷懒!”鲁光喝道:“去把战马归拢在一起,卸下辔头和鞍桥,让马儿都松泛松泛!”
  亲兵队的马夫头子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军,营里的战士们都习惯唤他“老骨头”,听鲁光这么说,老骨头微微一愣:“我说鲁队,这军中可有规矩啊。当年大统领在操练咱北府兵的时候,曾立下章法,只要是野外行军宿营,无论刮风下雨,那都是人不卸甲、马不解鞍的……”
  鲁光没好气的瞪他一眼:“老骨头,你怕是皮痒了吧?哪而来那么多废话?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谢大统领还立过另一条规矩呢,举凡不遵上命者,杀无赦!怎么着?你想违抗我的命令?”
  眼看上司吹胡子瞪眼,旁边有机灵的马夫赶紧出来替老骨头打圆场:“哎呀,头儿,您老就别掰扯啦。鲁队让咱干啥,咱就只管听命好啦。眼下太太平平的,又不是在行军打仗,况且我们还在北府的辖区之内,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另一个马夫也担心老骨头被鲁光责罚,接口道:“说的也是啊。咱们将军向来讲究军容,让马儿休息好,明天看着才有精神不是?走吧走吧,赶紧弄完赶紧歇着。”
  老骨头知道鲁光的尿性,好汉不吃眼前亏,于是悻悻然的点了点头,招呼自己手下这七八个伙计,去把全营两百多匹战马归拢起来,卸鞍休息。
  众人听他吩咐,都纷纷行动起来,唯有赵亮一个人兀自站在原地,脸上尽是惊疑不定的神色。
  老骨头拍拍他的肩膀:“咋啦,小兄弟?是不是感觉有点吃不消了?倘若太累,你就先去帐里歇着吧。刚入伍,难免打熬不住的。”
  赵亮愣怔的点点头,看着众伙伴纷纷随着老骨头离开,满脑子想的却全都是另外一件要命的事!
  就在刚才,他无意间从鲁光的心中探出一条信息:只要等会儿把战马都收拢起来,再暗施手脚,那么今晚陶思源和谢钟秀肯定插翅难逃!
  我尼玛?这是什么情况?赵亮心中不禁微微一惊。只可惜鲁光吩咐完老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