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能交易千年之后-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抬手将人群喧闹止住,周掌柜终于开口了:
“诸位客官对我水云间拳拳盛情,叫周某感念万分……”
“我水云间能得以重新开业,全仰仗百姓们在后帮扶……”
他只说了两句,便引得围观群众啧啧称叹。
周掌柜又轻咳两声,继续道:“水云间前些日子,因为某些因素,而导致临时歇业,叫诸位客官没能尽兴,周某在此向诸位致谦。”
他将那“某些因素”几个字,咬得极重,大有咬牙切齿之感。
而且说话间,还刻意抬了抬头,瞄了一眼对门的富丽居。
这动作并不大,但底下群众的目光全都凝聚在周掌柜身上,这点小小的动作,百姓岂能看不真切?
这等于是将之前众人的猜测落了实。
百姓们心中已大加肯定,水云间的关门,正是那富丽居在背后搞鬼!
舆情一次次发酵,再加上水云间关门的事实,富丽居的形象早已慢慢被丑化。
现如今周掌柜这有意无意的一瞥,正将百姓们心里的激愤给点燃了。
“打倒富丽居,这群狗娘养的!”
“老子以后再不去富丽居了!”
“对,再不去富丽居了!”
已有好事者在人群中叫嚷了。
“诸位,且静一静……”
周掌柜并没有借着这势头大发牢骚,反而抬手止住物议。
这又让他的形象再拔高了几分。
宽宏博度,雅量汪涵,这才是我唐人的气度!
周掌柜再度开口:“诸位也该知晓,因为禁酒令的事情,朝廷对我水云间,征收了罚金,这酿酒的成本,自然也上来了。这次重新开业,想必生意会更难做些……”
这事情全城百姓早已知晓,当然他们也知道接下来周掌柜要说什么了。
自然是涨价咯!
但对水云间的涨价,百姓们也能体谅,毕竟人家是第一个遭至罚钱的,而且还因此歇了业。
已有人在叫嚷:“周掌柜您就直说吧,要涨多少?只要涨的价码不多,我等还是出得起价的……”
周掌柜淡淡一笑,却将头一摇:“诸位会错意了,我千日醉的价格,本就比寻常酒水要高不少,这时候再行那涨价之举,岂不是将自己违制售酒的成本,转嫁到诸位客官身上了吗?”
百姓们又是一愣,这时候,周掌柜已高举一支手来:“我水云间的价格不变,依旧维持原价!只望诸位客官能像往昔一样,对我水云间多多支持!”
一石激起千层浪,周掌柜的话语,登时引起围观群众连连夸赞。
“不涨价,这太好了!要说还是水云间最厚道!”
“对,周掌柜才是敞亮人,这买卖做得痛快!”
“人家水云间卖高价酒,靠的是酒水品质,哪像那富丽居,仗着禁酒令,大肆涨价!”
“那破马尿,鬼才喝呢!要喝还得喝千日醉!”
在众人交口称赞声中,周掌柜一声“开业”,水云间正式重回正轨。
人流涌了进去,小伙计又忙碌起来。
而周掌柜,在门口迎来了诸多客人之后,抹了抹额角的汗,终于抽出身来,走向了后院之中。
………………………………
第三十五章 贡酒
后院的小屋子里,李承乾看着正抚额擦汗的周掌柜,满意地点着头。
“不错,这开业演讲,你演得倒是惟妙惟肖。这一番表演,叫围观的人都拍手叫好呢!”
周掌柜一脸唏嘘,他摇着头苦笑:“这般惺惺作态,实在叫周某汗颜。”
李承乾不免大笑,上前拱手恭维着:“周掌柜辛苦了,这么一番表演,将最近民间的舆论坐实,才好让那富丽居吃瘪。咱们这也算是报仇雪恨了不是?”
水云间从歇业关门,再到民间物议纷纷,到现在的重新开业,自然都是李承乾幕后设计。
这事情得先闹大,惹得城中百姓关注,他才好动手正式报复富丽居。
通过先前的关门歇业,酝酿舆论。而后花钱买通百姓,散布有关富丽居的舆论,培养百姓情绪。
再到今日,周掌柜一番令人动容的表演,将前些天酝酿的情绪全部引爆。
自此之后,长安城中谁提起富丽居,那不都得咬牙切齿,大骂几声么?
而他水云间,借此扬名,还能博得同情,可谓大赚特赚。
周掌柜竖了拇指:“东家的手段的确厉害,百姓们都支持咱们水云间,这富丽居定要被咱们比下去。”
“只是……”他又话锋一转,“千日醉向来口碑较好,其实涨一点价,也是无妨的……”
这周掌柜还惦记着那点罚金呢!
李承乾哈哈大笑,连番摇头:“涨那么点钱,实在没甚意思,倒不如多赚些口碑,博些美名。”
朝廷的罚金本就不多,这是他李承乾自己提议的。
千日醉的价格,本就超出普通酒水几倍。
但罚金的数目却是相同。
是以,千日醉所增加的成本,相较于其价格利润,本就不值一提。
如今全城的酒楼统统涨价,而他千日醉作为最畅销的酒水,仍能保持原价。这一下子便能博得百姓们齐口夸赞,能挣到的口碑,就抵过那些罚金了。
“看着吧……再过一阵儿,咱们水云间定要超越富丽居,成为长安城第一酒楼。”李承乾对此很自信,“到那时,赵掌柜怕是要被扫地出门咯!”
周掌柜一脸唏嘘,似是在追忆曾经被那赵掌柜欺辱的峥嵘岁月:“唉!是啊!咱们也算是报仇雪恨了。”
他顿了顿首,又略带些担忧道:“但咱们还得小心着点,那姓赵的,最擅阴谋诡计。如今他被咱们逼到死路上,说不定会狗急跳墙,再使些阴损的招数。”
李承乾轻轻扬手,不在乎道:“放心,此事我早有思量!”
无论那赵掌柜何时被扫地出门,水云间与富丽居之间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李承乾早就料想过对门会加以报复,毕竟五姓七望,可不会容忍自己吃了这么大的亏。
他们也绝不会容忍水云间慢慢超越,取代富丽居在长安酒楼中的魁首地位。
所以对方的恶毒报复,迟早会卷土重来。
周掌柜对此显然很是担忧,追问道:“高公子,这事您打算怎么做?”
李承乾悠悠一笑:“我打算,给咱们的千日醉,再弄个官方名头。叫那富丽居的人不敢再打咱们的主意!”
要想保住水云间不受欺负,就得找一个能给五姓七望足够威慑的人来,逼得他不敢肆意报复。
这样的人,当然得是自己的父皇,李世民了。
李承乾想出一个计策来,那就是给千日醉要一个名头,最好是御贡佳酿这种官方名头。
有了贡酒这一名头,那五姓七望再想对付水云间,就得再掂量掂量得失利害了。
虽说五姓七望一直对李世民阳奉阴违,但他们显然不会为了区区一个酒楼,就去招惹李世民。
……
甘露殿内热闹非凡,文臣武将齐聚一堂,吵吵嚷嚷叫个不休。
寻常时候,议政时多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文臣侍候在旁,但今日多了不少武将。
大殿中,李靖、程咬金、尉迟恭等武将排成一排,立在李世民右侧,与左侧的文臣们相互瞪着眼儿。
双方气势汹汹,正在进行一场争辩。
武将阵营里,程咬金叫得最凶,他这时候脸红脖子粗,梗着嗓门叫嚷着:“早就该打了,此时不打,更待何时?你们这些舞文弄墨的鼠辈,就知道躲在后头瞎咧咧……”
文臣那边也有人站了出来,杜如晦直指着程咬金:“你……粗野莽夫,就知道打。你可知我大唐钱粮粮草还剩有多少?现在北伐,能打赢突厥人吗?”
程咬金予以反击:“反正上阵杀敌的是俺们武人,能不能打赢,你说了算吗?”
他一说完,武将堆里,尉迟恭也挺身出来:“对,流血卖命的都是我们,现在咱们要去替大唐扬威,哪里轮得上你们反对?”
这一群文武大臣,此时正在甘露殿中激辩,所议论的话题,乃是大唐贞观之初的最大议题——北伐突厥。
贞观初年,趁着李世民立足未稳,突厥颉利可汗带兵直杀到泾阳县,差点将长安城给围得水泄不通。
那时李唐难以抵抗,于是在危机时刻,李世民忍辱负重,于渭水河与突厥人签订了渭水之盟。
自此以后,每年大唐都要向突厥人进贡大量粮草物资,以求和平。
这件事,对于唐人来说,是个巨大的耻辱。
唐初本就物资匮乏,百姓填饱肚子都是奢望,李唐还得花费大量钱财物资来维持和平,这对于大唐的发展极为不利。
忍辱负重交了粮草物资,但突厥人却极不守信,常年累月在边境生事,常来骚扰大唐。
大唐与突厥之间的关系,实是降到冰点。
是以,武将们对突厥人早就看不过眼,整日吵嚷着,要带兵北伐,打他一场胜仗,遏止住突厥人的嚣张气焰。
这事自然惹得文臣的反对,长孙无忌和房、杜几人首当其冲,每回都要与武将们在甘露殿大吵一番。
而其结果,往往都是以文臣的胜利而告终。
李世民也是站在文臣那边,不同意现在出兵征讨。
………………………………
第三十六章 边关难题
其实所有人都很清楚,李世民不愿北伐的原因,主要还是钱粮问题。
贞观初年的天灾不断,百姓生活难得保障。
没有钱粮,贸然北伐,显然是打不赢的。
所以武将们往往吵着吵着,也偃旗息鼓下去。
但这会儿,听闻了几大灾区都已安抚住,据说还有新型粮食正在生产,大唐钱粮问题似乎得以缓解,武将们又坐不住了。
是以,程咬金、尉迟恭等人,撺掇着老帅李靖等军方大佬一起,到了甘露殿里来请战。
而收到消息的长孙无忌等人也赶了来,痛陈利害,再次提出反对意见。
“陛下,如今各地大灾初平,正需要休养生息,贸然起兵,于我大唐百害而无一利啊!”
待众人都发表完意见,李世民终于抬手止住这一场激辩。
他站起身来,首先定下个基调:“如今饥荒问题刚刚解决,实在没有太多粮食,我大唐打不起这一仗。”
他一言既出,武将那边,李世绩便站了出来:“我大唐之所以会有饥荒问题,每年供应给突厥的粮草也是主要原因,若是打赢此仗,往后便不再需要向突厥缴贡,这不是美事一件吗?”
李世绩刚一说完,长孙无忌就反驳道:“那若打输了呢?”
打输了,劳民伤财不说,恐怕岁贡还得再加,到那时,大唐就更难支撑了。
李世民点头,再次强调:“现在还不能打,要打也得再等几年,等那新型粮食逐渐投产,我李唐不缺粮食,才好做战争准备。”
说着,李世民又看向一直未曾开口的李靖:“李卿你看如何?”
李靖是军方头号人物,他对于军事,往往有独到见解。
以往每次争辩,李靖虽然人都到场,但从没有言辞肯定地支持北伐,所以武将自然争不过文臣。
李靖这时候仍在低头思虑,李世民问询之后,他才慢慢抬起头来:“陛下所言极是,目前的大唐,还无法支撑起一场北伐……”
武将们正要争辩,李靖已抬了手,止住身后的诸多将领。
他继续道:“但北方边境,突厥人常来搅扰,咱们总不能坐视不理。如此会助长其嚣张气焰,继续大肆骚扰我北地军民。”
李靖的态度比起其他武将,要缓和一些,文臣们也有人开始点头。
房玄龄叹气道:“卫国公所说的,我等自也知晓。边关常有动乱,的确于我大唐安宁不利。只是……那突厥人来去如风,咱们想要阻止其进犯边关,怕也是难事啊!”
两国订立和平盟约之后,突厥人不再作大股部队的进犯,转而变成三五成群的骚扰,这就给边关防守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突厥骑兵骁勇,三五成群来犯,直接进攻大唐边境百姓和那些较少驻军的据点。
唐军这边压根就追不上人家。
等你组织了部队前去救援,人家早就抢完了物资,掉头逃跑了。
所以李靖所提出的问题,对于当下的大唐来说,实是一个无解的困惑。
李世民又看向李靖:“李卿可有解决之道?”
李靖沉吟片刻:“如今之计,只有两招可以遏制对方进犯。”
“一是组织兵力北伐,彻底打怕那些突厥人;二则是提前预防,最好能痛击那些三五成群的突厥匪兵。”
李世民苦笑一声,摇了摇头,李靖所提的两点,实是无法做到的。
这时,又听李靖继续解释:“北伐之事,咱们且先不提。但提前预防,或许还有希望。”
李世民立刻追问:“李卿有何良策?”
李靖顿了片刻,又道:“突厥人靠的是骑兵,他们所到之处,多是地势平坦的草原。咱们若是能多建据点,相互观察通讯,或许能提前侦知其动向,早作预防。”
李世民还没开口,长孙无忌已站起来反驳:“难,这实在太难了。北地边关蔓延千里,咱们如何能侦知对方动向?难不成卫公要将我大唐军士彻底打散,分布于两国边境吗?”
这自然是不现实的,李靖被驳了回去,也只有摇着头退了回去。
“罢了罢了,都退下吧!”
见讨论下去仍没个结果,李世民索性挥退众人。
待众人退去,他才长叹一声,暗自神伤。
这边关问题,是除却粮食危机外最大的难题,李世民心知此事一时半会无法解决。
如今,也只有寄希望于李承乾送上的高产粮食。
如果高产粮种真能奏效,再有个三两年时间,大唐应该就不会再缺粮食了。
到那时,才是与突厥决一死战的时候。
在此之前,也只有苦一苦边关军民了。
揉了揉眉心,李世民将脑中烦恼驱散,准备站起身来活动活动。
正在这时,太监王德走了进来:“陛下,太子求见。”
李世民心中一顿,李承乾这时候前来,又是为了何事?
他一点头,王德立即退了下去,没片刻工夫,李承乾已走了进殿。
李承乾这一次进来,并非空手而来,他手里还提着两个酒坛。
走进来之后,先将那两个酒坛放到桌案上,李承乾才躬身见礼。
一看那酒坛,李世民便知晓,这是李承乾最近弄出来的千日醉。
李世民笑着问道:“承乾今日送来这千日醉,又是有何事相求?”
李承乾一副恭敬姿态:“儿臣感念父皇为国事操劳,故而献上美酒,以示孝心。”
“哦?”李世民心中一顿,自己这个儿子什么德行他心中一清二楚,自然知道此番前来,绝不只是进献美酒。
挥手吩咐李承乾坐下,李世民问道:“究竟有何事,你且直说。若是不甚过分,朕应允便是!”
李承乾近来也算是立了几个大功,李世民对他的看法已好了不少。
李承乾将手一摆,依旧很是恭敬:“父皇误会了,儿臣此番过来,真的只是进献美酒……”
说着,他脸上神情庄重了些:“而且不光是这两坛美酒,儿臣还打算着,往后按月进献,每月至少得进贡……十坛千日醉……”
………………………………
第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