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条木制的腿,架在耳朵上,嘿,刚刚好。
“父亲戴上这眼睛,好威风啊!”
长乐忍不住开口赞叹道。
这句话,让李世民感觉很受用,不过长乐接下来的话,让李世民又一次倍受打击。
“不过呢,还是没有乐乐这副眼睛漂亮。”
长乐炫耀的,将自己的小眼睛取出,让李世民和程咬金都眼睛闪闪发光。
因为长乐那眼睛,竟然是两条琉璃腿。
论精致程度,确实甩他们十八条朱雀大街。
“父亲,程伯伯,乐乐那副眼镜,只是精致好看而已,毕竟风太大的时候,也不让她外出,那琉璃腿很容易摔碎的。”
原来如此。
李世民和程咬金都满意的点点头。
相对于精致好看,他们这个年纪的人,更加注重实用。
“蓝田侯,老夫此次出征,乃是征东大将军。代国公李靖为征西大将军。老夫,想问问蓝田侯,到底是东突厥好对付,还是西突厥好对付?”
程咬金看到李世民的眼神,知道是时候,替陛下询问一下心中所惑了。
李根闻言表情也是微微一愣。
历史上不是这样的啊!
即便是因为自己的到来,解决了这两年的大旱和蝗灾。
可是,陛下这雄心壮志也太大了吧?
竟然要一举征讨颉利和突利两大突厥部落。
东突厥的疆域之辽阔,完全不弱与西突厥。
而且相比于西突厥,东突厥更是有大片肥美之地。
“程伯伯,陛下真要兵分两路,直取东西突厥?”
“嗯,今日陛下专门传诏了三省六部主政官员,就是传达此意,如今大唐兵强马壮,士气正旺。”
“再加上蓝田侯接连献上千里眼和滑雪板,陛下对此战充满信心,众将军也都是豪气干云!”
“打一个也是打,打两个也是打,还省的以后再千里跋涉了,即便是不兵分两路,颉利和突利也有可能联合起来对抗我军。”
听了程咬金的话,李根思索片刻,开口说道。
“若是果真如此,大军即日开拔最好。”
“哦,愿闻其详?”
程咬金一副讨教的口吻。
“程伯伯,如今已是冬月底,现在大军开拔,抵达突厥边塞,还未度过北方最严寒的时期。”
“颉利和突利,即便有所准备,也绝对不会想到,我军会在苦寒时期发起攻势。”
“今年不管是东突厥还是西突厥,都会遭遇百年不遇之暴雪,他们不但牛马羊损失无数,冻死的百姓,也不在少数。”
“我军可借助天时,打他个出其不意,一举大获全胜!”
李世民和程咬金,都郑重的点点头。
“蓝田侯,老夫再问你,若是我军大获全胜以后,该如何处置和管理,东西突厥,诺大的疆域和众多的部落人口?”
李根端起茶杯,浅饮一口,开口说道。
“程伯伯,晚辈以为,眼下还是让突人自治为好?”
李根话音落地,李世民便眼睛一亮。
“老夫愿闻其详?”
程咬金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双眼炯炯有神的注视着李根。
“程伯伯,如今我大唐人口,经过多年战乱以后,急剧锐减,现在正是修生养息的最佳时刻,一个盛世,在当今天子的带领下,即将到来。”
李根话音落地,李世民心情无限好。
这话,他太他娘的爱听了。
“即便如此,我大唐人口还是太少了,东西突厥,疆域辽阔,比我大唐的疆域还要大上几分,若是再让朝廷派出官员去管理,朝廷实在是捉肘见禁。”
“即便是能派出官员前往,我大唐文化和突厥文化的差异,也会产生诸多矛盾和问题,长此以往,容易再起祸端。”
“晚辈以为,此次出征大胜过后,只需将突利和颉利,两位东西突厥的可汗,押解会长安城。”
“然后,在东西突厥,选出他们自己的官员,此行可带着圣旨前往,一旦选出合适的,忠心大唐之官员,当场即可宣旨任命。”
“不过这官员也不是白给的,每年要进贡多少牛羊和战马以及金银财宝,必须白纸黑字,给他们写的清清楚楚。”
“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的适龄少年,开始学习我大唐文化,从娃娃抓起,让他们逐渐被我大唐同化……”
呼!
呼!
李世民和程咬金都激动的大口喘气。
“老夫再问最后一个问题,难道让他们一直这样自己管理东西突厥?若是他们再造反怎么办?”
李世民听了程咬金的话,在心里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这个问题问的好,充分展示了程咬金的脑袋里,不都是浆湖。
“程伯伯,这个问题问的好。”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可是,经此一役,东西突厥元气大伤,即便他们有心造反,也需要徐徐图来。”
“三年?五年?恐怕不行吧?”
程咬金闻言使劲摇摇头。
“五年以后,我大唐必将人口开始剧增,那个时候,便可以开始少量的移民,注意,只迁移那些没有媳妇的……”
“十年以后,那些从小受到我们教育的少年,他们自己意识里,已经把自己当成一名大唐的普通百姓了。”
“造反?他们何故要造反?只要给他们必须的生活物质,百姓们能填饱肚子,这样的生活不香吗?”
“晚辈以为,香的很!”
“更何况一旦发现有反心之人,必须严惩,这就需要在他们内部施展一些手段了,当今天子有大名鼎鼎的百骑司暗探,届时也可以在他们内部,设置类似的暗探组织……”
“而且,游牧民族最依赖的是什么,他们最大的仪仗是什么?那是战马,此役过后,优良的战马尽数带回长安城,而且严格控制他们战马的数量,让他们放羊为主……”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程咬金目瞪口呆了良久,方才仰头大笑起来。
“蓝田侯,今日老夫,一定要与你不醉不归,不醉不归……”
李世民嘴角使劲抽搐一下。
狗日的,又惦记我们家的美酒和佳肴。
“程伯伯,晚辈早就吩咐下去了,今日好酒好菜,为程伯伯帅军出征饮胜。”
午膳准备的非常丰盛,春梅和春兰如今的厨艺,已经达到让李根都开始赞叹的境界。
李世民和程咬金,自然吃的是十分欢实。
一坛酒被喝的精光,就这,程咬金还要再来一坛。
李世民本想在桌子底下,给他一脚。
转念一想,程咬金这一次远征,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如此痛快的饮酒。
李世民终究还是没舍得下脚。
喝就喝吧!
今日程咬金,也算是提前立下大功一件,从李根口中问出许多,李世民尚未决定的问题和疑惑。
“蓝田侯,老夫以为,你乃是治国,平天下之鬼才。”
“刚刚听蓝田侯一席话,老夫茅塞顿开,蓝田侯所言,老夫会尽数告知陛下。”
“相信陛下如此英明神武之人,一定会赞同蓝田侯的建议,如此一来,未来北方大片肥沃草原,将会成为我大唐的后花园啊。”
“来,老夫再敬你一杯!”
趁着酒劲上头,程咬金问了无数问题,李根也都一一作答。
这顿酒宴,足足喝了两个时辰的时间。
程咬金方才尽兴而归。
“陛下,皇长子殿下真是千古奇才啊,俺今日算是彻底拜服了。”
马车上,程咬金已经醉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嘴巴却还是不闲着。
“朕的龙种,岂能是泛泛之辈!”
李世民赞许之情,溢于言表。
李根今日所言,句句说到李世民心坎里去。
诸多见解和他简直是不谋而合,更有的让李世民也叹为观止,好几次李世民都差点要忍不住,起身叫好!
“可惜啊,可惜…若是皇长子是嫡出,那该多好啊……”
“未来,谁他娘的还敢和大唐为敌,绝对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未来,大唐百姓将会过上,我们先祖和我们这辈人,无法想象的幸福生活啊……”
正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程咬金话音落地,便脑袋一歪,开启了打呼噜模式。
李世民的心情,则再也无法平静。
………
第二日,早朝过后。
李世民留下三省六部主政官员,和即将出征的各路将军。
御书房里,李世民将昨日李根所言,合盘托出!
房相杜相等人,眼睛瞪的熘圆。
群臣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唯有程咬金知道,其实是陛下的皇长子聪明。
三日后,大军出征。
李世民率领文武百官,在长安城外,为大军壮行。
按照事先计划好的行军路线,大军将在出征十日后,兵分两路。
征东大将军由程咬金挂帅。
征西大将军,则是代国公李靖。
二人各领兵五万。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运送粮草的车队,已经在半个月前,就提前上路了。
沿途,各个驿站,也都加强了补给。
对于这场势在必得的胜利,李世民充满信心。
为此,李世民制定了,超出以往的奖赏机制。
“众将士,朕,在长安城,等待你们凯旋归来。”
“届时,朕会率领文武百官,出城十里迎接众将士。”
“众将士,朕的心与你们同在,两年前,朕刚刚登基大典,颉利和突利,率领二十万骑兵,兵临我长安城。”
“一年前,突厥伙同吐谷浑再次作恶,突袭我陇右盐场,掠夺我边塞百姓。多年以来,边塞百姓,苦不堪言。”
“将士们,这一仗,朕只有一个要求。”
“从今往后,不管是漠北还是草原,不管是东突厥还是西突厥,都将会是我大唐的土地。”
“众将士,你们注定会创造历史,你们注定会成为英雄。”
“………”
李世民一番康慨激昂的动员,让众将士纷纷热血沸腾。
“众将士,出征……”
“陛下!陛下!陛下!”
响彻云霄的呐喊,震动整座长安城。
长安城南庄园里的学院里。
正在授课的李根自然也听到了,这让人热血沸腾的声音。
“同学们,你们听到刚刚的呐喊声了吗?”
学堂里的少年们,纷纷郑重的点点头。
“院长一直对你们严格管理,外面的事情,你们一概不知。”
“今日是我大唐将士,出征讨伐突厥的日子。”
“为何,我军将士要冒着严寒,顶着风雪去征讨突厥?”
“原因无外乎是,我们大唐土地肥沃,物产丰盛,所以引起异族的觊觎,导致边塞百姓,时常被突厥掠夺,百姓们的日子简直是苦不堪言。”
“院长以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还是不足够强大。一个强大的国家,足以震慑周边诸国和部落,那时候,谁还敢对我大唐不敬?谁还敢觊觎我大唐的物资?谁还敢伤我大唐百姓,害我百姓性命?”
“一个国家要强盛起来,文化知识是根基之一。”
“同学们,院长希望你们好好的读书,努力的学习,将来为大唐的强盛,贡献自己的一己之力!”
“虽然科举可以改变你们的命运,但是院长更希望,你们是为大唐崛起而读书!”
“………”
李根的一番话,让众少年热血沸腾。
让孔颖达手抚胡须,不断微笑着点头。
为大唐崛起而读书!
孔颖达双眼瞪的熘圆。
李根此时的心境,俨然已达到,让孔颖达都敬佩的境界。
“同学们,如何才能让大家认识更多的生字,能够更加准确的发音?如何能够让大唐十二省道的口音一致?”
“院长最近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
“我大唐地大物博,南北文化差异甚大,不管是语言还是语音,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如此,就有一个非常尴尬的事情,我们同时大唐百姓,有时候就连相互沟通,都存在诸多问题。”
“今日起,院长决定,来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
李根话音落地,孔颖达整个人都陷入震惊之中。
………………………………
第一百五十七章黄河水清,圣人现世
李世民率领文武百官,浩浩荡荡的往太极宫而去。
突然,后方一匹骏马,奔腾而来!
“报,陇右道全境,黄河水清,可见游鱼。”
李世民和文武百官闻言,立即停止了行进。
众所周知,黄河水在陇右道以前,都是清澈的,可是经过陇右道的黄土高坡以后,河水便开始泛黄。
因此也有了黄河之名!
最古老的《说文解字》黄河被称之为,河。
着名的《山海经》里,黄河被称为,河水。
《水注经》里黄河称之为,上河。
《汉书,西域传》里,黄河被称之为,中国河。
《尚书》称九河,《史记》称大河。
直到隋朝以后,才逐渐因为河水泛黄,而黄河一名,便开始确定了下来。
“陛下,黄河水清,乃是大吉之兆,今日正是大军出征之日,此战必可大胜也!”
宰相房玄龄,微笑着开口说道。
群臣也是纷纷开口祝贺。
李世民微笑着点点头,接过传信兵呈上的奏折,仔细观看了起来。
“黄河水清,确实是大吉之兆,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龙颜大悦的李世民,回宫以后,立即传诏了袁天罡和李淳风。
“天罡,淳风。今日大军出征之日,恰好收到陇右奏报,陇右全境,黄河水清,可见游鱼。”
袁天罡和李淳风,瞬间目瞪口呆。
看到二人的表情,李世民甚是疑惑。
“莫非有何不妥?”
李世民双目精光爆射,注视着袁天罡和李淳风。
“陛下,大吉之兆,大吉之兆啊。”
“刚刚微臣二人,正在进行推算,刚刚推算到,黄河水清,圣人现世……”
袁天罡和李淳风,二人激动的浑身颤抖。
谁能想到刚刚推算到,这圣人就要现世了。
李世民双眼精光爆射,圣人?谁人可称圣人?
除了他李世民以外,岂能再有圣人乎!
不能,绝对不能!
于是,李世民开口询问道。
“二位爱卿,可推算出那圣人乃是何人?”
李世民言语温和,心里则是诸多猜疑。
好在,袁天罡和李淳风的话,让李世民瞬间龙颜大悦了起来。
“陛下,普天之下,只有您一个圣人啊!”
“黄河水清,预示着,陛下将带领大唐,开创一个前无古人的繁华盛世。”
呼!
李世民闻言,激动的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圣人现世,原来自己才是那个真正的圣人。
李世民算是彻底放下心来。
“二位爱卿辛苦了,回太史局继续推算去吧!”
看着袁天罡和李淳风,离开御书房,李世民嘴角弯起一抹弧度,自己乃是圣人现世,以后这皇位,也算是名正言顺了吧!
袁天罡和李淳风,二人往太史局走去。
“袁兄……”
“淳风,莫要再说了,此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