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院长,俺愿意。”
尉迟宝琪,非常肯定的开口回答道。
“好,现在我宣布尉迟宝琪,担任我们学院的劳动委员!”
学堂再次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让尉迟宝琪很是风光了一把。
不过接下来,尉迟宝琪心情不美丽了。
“尉迟宝琪啊,劳动委员,顾名思义,就是要带领众人一起干活,参加劳动的。”
“你身为劳动委员,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三不怕精神,以后大到庄园红薯收获和种植,小到学堂卫生,宿舍卫生,以及厨房和茅厕卫生。”
“你都要身先士卒,起到积极带头作用,而且要组织和分配好各区域卫生的负责人员……”
尉迟宝琪有点头晕。
没想到自己,竟然接了这么大一个摊子。
自己抢着当的官,含着泪,也要继续当下去啊!
“院长,俺一定会干好的。”
听了尉迟宝琪的话,李根微笑着点点头,示意尉迟宝琪坐下。
“同学们,今日你们能相聚到一起,有些人以前互相认识,有些人关系还很不错,更多的则是许多互不相识的。”
“从今日起,你们就是一个集体,要同吃同住同学习,大家要团结互爱,互相尊重,谁要是恃强凌弱,以大欺小。”
“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是什么身份,陛下口谕,状元学院,我和孔院长拥有一切权利。”
“打架斗殴者,可以给一次改过机会,若是恃强凌弱者,直接开除学籍。”
“都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
李根话音落地,学堂响起一片坚定的声音。
“下面,开始大家自我介绍一下,将自己介绍给大家认识,来,从第一排第一位同学开始……”
………
如此一番操作下来。
学堂里气氛越发显得轻松和活跃。
毕竟都是差不多的同龄人,也都是喜欢交朋友的年纪。
孔颖达,微笑着注视着这一幕。
等到全班五十人,逐一介绍完毕以后。
厨房里也传来了浓郁的肉香味。
程处亮和尉迟宝琪,在后排使劲抽鼻子。
李根扫视课堂,几乎所有人都在深呼吸。
没办法!
现在这个年代,大多数人都是两餐制。
老百姓,早晨是从来不吃早餐的。
学堂里面,除了柴令武,程处亮,尉迟宝琪,魏叔玉和李德奖少数之外。
其他少年的家境都不是很好。
从今日家长们,送来的束脩,便可见一斑!
“孔院长,您还有什么要叮嘱的吗?”
李根走到孔颖达身边,轻声开口说道。
孔颖达微笑着摇摇头,说道。
“该说的你都说了,老夫以为甚好。以后国子监,也应该学习,学院的这套学堂管理制度。”
李根闻言,转身面对学堂众少年,开口说道。
“程处亮,先去厨房看看,饭菜做好没有,做好的话,通知同学们准备去食堂用膳!”
“大家一定要注意卫生,自己的碗快要清洗干净,妥善保管。”
程处亮应允一声往学堂外走去。
很快便返回学堂门口。
“院长,饭菜已经做好了。”
李根微笑着点点头。
“午膳过后,五个宿舍,你们各自选出一位宿舍长出来,下午准时开始上课。”
李根和孔颖达,离开学堂,往庄园门口的房舍走去。
身后传来一片欢呼声。
“孔院长,您先回去休息一下,晚辈等下进去,看看他们表现如何!”
孔颖达微笑着点点头。
李根再次返回学院的时候。
食堂里面全是哧熘哧熘的声音。
根本无人注意到他的到来。
学堂旁边就是食堂。
李根顺着门口看去。
一人一碗肉菜,两个蒸饼。
看来程处亮这生活委员,干得还不错。
少年郎们吃的那叫一个香啊。
一位少年一不小心,将半块肉片从嘴边掉到地上。
四下打量一番,周围的都在专心吃饭。
于是捡起地上的肉块,直接就放进了嘴里,还是一脸幸福和享受的模样。
李根原本打算,抓一个不讲究卫生的典型。
最终眼眶一红,转身悄悄的离开了。
一旦一位少年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也许会成为他一辈子的阴影!
贫穷不是他们的错!
苦难也不是他们造成的!
…………
“哥,你可回来?乐乐和武曌妹妹,还有爷爷,孔大师,等你好久了。”
看到妹妹略显责备的表情,李根微笑着点点头。
“爷爷,孔大师,咱们用膳吧!以后我若是再晚到,你们就先吃,别把俺这宝贝妹妹给饿坏了。”
春兰和春梅,端着一大盆肉进入房间。
“侯爷,这是您交代的炖大鹅,都是按照您说的方法炖的。”
李根微笑着点点头,开口询问道。
“那鹅毛都留下了吧?”
“侯爷,您吩咐的那些翅膀上的鹅毛,都尽数留下了。”
“好,现在用沸水煮一下,一刻钟左右即可!煮好以后,晾晒起来!”
听完李根的吩咐,春梅和春兰,应允一声,便退出了房间。
“哥,干嘛要煮鹅毛啊?好吃吗?”
长乐瞪大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就连武曌也有样学样的,跟着瞪大一双眼睛。
孔颖达和李渊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煮鹅毛?
这是要做甚哩?
听了乐乐的询问,李根差点忍不住大笑起来。
自己这个妹妹,可真是个妥妥的吃货,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能不能吃的问题?好不好吃的问题!
看到孔大师和爷爷,也一脸疑惑的模样,李根开口解释道。
“这鹅毛,比咱们吃的鹅肉还要用价值。”
“实不相瞒,我是准备用它来做鹅毛笔的。”
李根话音落地,房间瞬间陷入一片安静之中。
………………………………
第一百四十二章唐数的由来
“鹅毛笔?”
良久,众人才缓过神来,齐齐开口惊叹道。
“先吃饭吧,吃饱肚子,我在仔细给你们解释一番。”
众人开始用膳。
春梅和春兰炖的大鹅,味道很不错。
让众人全部胃口大开。
午膳过后,煮过的鹅毛,也已经在太阳下晒干了。
李根之所以要让春梅和春兰,用沸水煮下鹅毛。
一是为了消毒,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煮过后的鹅毛会便的更有韧劲和弹性。
李根取一根鹅毛。
拿出让程咬金,专门去工部精心打造的小刀。
这个年代,能打造出这样的小刀,已经出乎了李根的意料。
李渊和孔颖达,目不斜视的紧盯着李根。
长乐和武曌,也是一脸的好奇和期待之色。
将鹅毛根部的绒毛,仔细的剔除干净。
李根便开始削制笔尖。
这是一个妥妥的技术活。
几次失败之后,李根方才成功做出一支,让人满意的鹅毛笔。
“乐乐,蘸取墨汁,试试如何,不要太用力哦!”
长乐开心的接过来鹅毛笔,武曌一摇一晃的将墨汁取来。
“姐姐,墨汁……”
长乐将纸张铺展开来,蘸取墨汁,开始写字。
瞬间,孔颖达和李渊的眼睛,瞪的熘圆。
这样也行?
长乐用鹅毛笔写出的字迹,大小和李根刻印书籍的字迹差不多。
李渊和孔颖达深吸一口气,二人都知道,这鹅毛笔一出。
可是,大大的节省了墨汁和纸张。
更要命的是,看长乐书写的速度。
这比毛笔书写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武曌,这个是送给你的。”
李根很快又制作好了一支鹅毛笔,递给了一旁的武曌。
“谢谢师长!”
武曌开心的接过来鹅毛笔,坐在长乐对面,取过一张宣纸,也开始书写起来。
孔颖达瞬间再次瞪大了眼睛。
这丫头,竟然在写春江花月夜!
而且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人才啊!
可惜了,是个女娃!
当从李根口中得知,这女娃是荆州都督武士彟的次女时。
孔颖达不由的又多看了几眼。
她能留下,想必和太上皇干系甚大。
毕竟武士彟和太上皇李渊的交情,身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孔颖达,还是非常清楚的。
越做越顺手的李根,削起笔尖来,也越来越快。
两只大鹅的鹅毛,消耗完毕以后,成品有五十二支。
“老夫取两只鹅毛笔可否?”
孔颖达的话,让李根微笑着点点头,说道。
“孔大师随便取,明日晚辈还要继续制作,这样的鹅毛笔,虽然写字速度快,制作成本低,更节省纸张。”
“它也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耐用度,远远不如毛笔,不过晚辈觉得,那些优点足以弥补这一个缺憾!”
“终究有一日,晚辈会制造出经久耐用的蘸笔来!”
孔颖达将两支鹅毛笔,仔细的收好。
对于李根不断能制造出惊喜,李渊感觉自己已经完全可以接受了。
饮过一杯茶水后。
李根和孔颖达往学院走去。
二人走进学院,发现学院里面一片静悄悄。
二人相视一笑,直奔学堂而去。
嘿!
李根往学堂里面一看。
每人的课桌上面,都有一摞书籍。
这是谁这么积极啊?也怪自己,上午竟然把放在一号宿舍的书籍,忘记发下去了。
“院长,令武发现一号宿舍有五十套书籍,想来是院长为我们准备的。”
“院长,令武做为学堂的班长,决定将书籍分发给大家。”
柴令武,起身开口说道。
李根微笑着点点头,开口说道。
“你们的班长,今日做的事情,既值得表扬,也值得批评。”
“之所以表扬,因为他积极性很高,能想院长之所想!”
“大家知道,为何还要批评他吗?”
学堂里面一片安静,众少年郎都沉默不语。
“院长之所以批评他,因为他未经两位院长允许,就擅自做主,将书籍分发给了大家。”
“柴令武班长,院长说的话,你可明白了?”
柴令武脸颊涨的通红,低下头,开口说道。
“院长,令武明白了,以后再也不会擅自做主,动学院的东西了。”
李根微笑着点点头,取出五十支鹅毛笔,让柴令武分发给大家。
柴令武接过鹅毛笔,立即开始分发起来。
李根简单说了下,鹅毛笔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让一干少年郎,个个激动的脸颊泛红。
“下面第一堂课,有请孔院长为大家讲述《论语》。”
孔大师讲课的时候,李根也搬了一张凳子,坐在了学堂走道上。
这些少年,都是多多少少读过一些书的。
不然也不会被学院录取。
孔大师不愧是一代大儒,讲起《论语》来,根本无需翻看书籍。
各种儒家经典,更是信手沾来。
让李根也听的津津有味。
孔大师一堂课,足足讲了半个时辰的时间。
按照事先和李根商议好的时间,孔大师宣布下课,课间休息一刻钟。
少年郎们上茅厕的上茅厕,也可以在学院散步活动一下四肢。
李根发现更多的少年,则是在翻看书籍。
这让李根深感欣慰。
李根和孔大师回到他俩休息的房间。(为了方便大家阅读,以后统称办公室。)
孔颖达看着李根拎起一块黑色的木板,顿时甚感惊讶。
他不知道,李根为何将木板涂成黑色。
(备注,不要怀疑古人的智慧,我们的先祖,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发现,并且开始使用漆,油漆的历史也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孔院长,晚辈用它做为教学工具,既实用又简单!”
看出了孔大师眼中的疑惑之色,李根开口解释道。
“用它做为教学工具?”
孔颖达脸上的疑惑之色,越发浓郁起来。
李根微笑着,跟孔大师解释了一番,黑板的作用和好处。
而且取出自制的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字。
呼!
孔颖达激动的面色泛红,呼吸急促起来。
白色的粉笔,书写的字迹,完美无瑕的呈现在黑色木板上。
今日,还不到一日的时间,李根带给他,一个又一个惊喜!
做为一代大儒!
孔颖达太清楚无论是鹅毛笔,黑板,还是粉笔的使用,对教学的推进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让他更没有想到的是!
李根的第一堂课,竟然是如此的让众人震撼。
不但一干少年郎,目瞪口呆!
孔颖达也是坐不住了。
他站起身来,眼睛死死盯住黑板上的,十个从未见过的古怪符号!
李根微笑着,看着一脸惊愕之色的众少年郎。
“同学们,陛下特意让我开办了这所状元学院。”
“做为院长,我自然希望你们中,能人人都高中状元。”
“可是,每年的科举,状元郎只有一个,而当今的天子,却急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今日黑板上的这十个数字,以后就称其为唐数吧!”
“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接触过,《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术》,《缀术》等算术书籍。”
“用不了几日时间,这些书籍将会刻印出来,分发给大家学习。”
“之所以将这些数字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先认识学习。”
“因为用这些数字,配合那些算术教材学习的话,计算速度,不但更加快速便捷,而且效率提高的同时,用这些数字无论是记账还是统计物品,核算物资,都会便利许多!”
“………”
李根侃侃而谈,孔颖达和一干少年郎,都听的非常仔细认真。
“科举状元郎固然风光,考取明经和进士也是人生得意。”
“可是,大唐同样也急需算术,律法等专业人才。所以我和孔院长商议过后决定。”
“用一到三个月的时间,发掘大家的兴趣和特长。”
“我和孔院长都希望,咱们状元学院的首批学生,明年都能参加科举。”
“也鼓励大家,报考,眀法,明算和明书等专业科目。”
李根的话,让孔颖达非常欣慰的不断点头。
“同学们,我和孔院长,都希望大家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更希望你们以后,能够学有所用!”
李根话音落地,学堂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好了,现在开始正式上课……”
……………
孔颖达离开学院的时候,神色已久是激动的。
坐上马车,孔颖达便直奔长安城而去。
等到孔颖达抵达皇宫的时候,已经到了黄昏时候。
“陛下,孔主簿求见!”
听了内侍总管李德禄的话,李世民微笑着点点头。
“让孔主簿在御书房等朕,朕稍后便到!”
今日乃是状元学院开学的日子,李世民没有能去学堂亲眼目睹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