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 >

第25章

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第25章

小说: 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手持河间郡王的亲笔信,李根也不能空手去拜见孔颖达,孔大师啊!

    做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孔夫子孔圣人的三十二代孙。

    孔颖达自幼聪慧!

    勤奋好学,师从大儒刘焯,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

    隋朝大业初年,考取明经进士,授河内郡博士,候补太学助教。

    唐朝成立以后。

    孔颖达被李世民邀请进秦王府。

    成为著名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李世民登基以后,任命孔颖达为国子监主簿。

    后来更是官至国子监祭酒,封曲阜县公!

    李根坐在马车上,尽力回忆,前世对于孔颖达的记忆。

    赵四一路上,假装不停的问路。

    马车终于抵达了,安上门斜对过的,务本坊。

    李根得知国子监竟然在务本坊内,自己都摇头笑了。

    按理说国子监毗邻皇城,那是没啥毛病的。

    可是国子监的邻居有点猛啊。

    正东就是大名鼎鼎的平康坊。

    国子监里的监生,九成九的都是世家贵族,官宦子弟。

    再加上都是年少轻狂,火力正旺的青春年华。

    他们不往平康坊泄泄火气?

    才怪!

    李根抬头看看太阳,此时距离午膳时刻,也没多少时间了。

    务本坊距离福根酒楼,不过是隔了一个平康坊的距离。

    想到这里,李根让赵四直奔酒楼而去。

    李根坐在马车上,赵四进入酒楼不久,便按照李根的吩咐,拎着一个食盒,大踏步的走了出来。

    务本坊!

    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进入的。

    两位坊使看到赵四驾驶的马车,便开始上前询问。

    “两位官爷,我家少主是带着河间郡王的手书,前来拜访孔颖达主簿的。”

    两位坊使闻言,看了马车里的李根一眼,便点点头放行了。

    进入务本坊,便是进奏院,然后是先天观。

    马车再路过几个府邸以后,便看到了占据半坊之地的,国子监!

    赵四将马车停在,距离国子监十步以外之处。

    李根拎着食盒和两罐茶叶,径直往国子监门口走去。

    “烦请通报一声,河间郡王有手书,让我当面交给孔颖达主簿。”

    驻守国子监门口的坊使,闻听是河间郡王的手书,自然不敢怠慢。

    一位坊使步履匆匆而去,很快便快步返回。

    “公子,孔主簿有请!”

    “烦请二位带下路吧。”

    李根掏出两块碎银,很老到的塞进两位坊使手中。

    “公子请跟我来。”

    坊使没有想到,今日竟然有如此巨大的意外之财。

    两位坊使满脸都是微笑。

    刚刚返回的坊使带领李根,往国子监走去。

    不过百步的距离,便来到孔颖达办公所在。

    “辛苦你了!”

    李根对着坊使微笑着点点头。

    坊使开心的转身离去。

    咚咚咚,李根在门口连敲三下。

    “进来吧!”

    一道洪亮的声音,从房间里响起。

    “学生李根,拜见孔大师!”

    李根推门而入,麻溜的将房门关好以后。

    立即恭敬的躬身施礼。

    孔颖达饶有兴趣的打量着李根。

    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少年郎,怎么和陛下那么想象啊!

    同样的剑眉星目,同样的仪表不凡。

    而那种与生俱来的气质,更是旁人万万学不来的。

    难怪昨日,河间郡王为自己推荐此人,为何不是陛下亲自传诏自己呢?

    或许,这里有些不能被外人所知的秘密吧。

    现年五十岁的孔颖达,脑海瞬间产生诸多想法。

    “少年郎,听坊使所言,你是带着河间郡王的手书而来?”

    “大师请过目!”

    李根取出河间郡王的手书,恭敬的将书信呈上。

    李根已经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他可不想在最关键的时候翻车。

    孔颖达将书信铺展开来。

    一阵水开的声音响起,李根一看是火炉上的水,沸腾了起来。

    真是天助我也!

    眼看孔颖达正在聚精会神的看信。

    李根麻溜的将食盒和两罐茶叶放在桌子上。

    然后拎起来茶壶,便开始行动了起来。

    一小把茶叶,被李根放进茶壶里。

    倒入少许沸水,清洗一遍。

    然后便将滚水注满了茶壶。

    突然,正在看信的孔颖达,使劲抽抽鼻子。

    因为一股浓郁的清香,直往他鼻子里钻。

    “大师,请饮茶!”

    眼看孔颖达将书信放下。

    李根立即端起茶杯,恭敬的送到孔颖达面前。

    “这是茶?”

    孔颖达惊讶的看着,茶杯里清澈的茶水,一双眼睛满是惊讶之色。

    孔颖达乃是一代大儒,有泰山崩于面前而不变色的淡定风采。

    眼下,这杯茶水,和那浓郁的茶香,让孔颖达彻底坐不住了。

    文人墨客,最好饮茶品酒。

    孔颖达自然也不例外!

    “大师,您趁热尝尝,学生和河间郡王,也是因茶而相识的。”

    “哦,竟有这等事?老朽便品鉴一番!”

    孔颖达接过茶杯,浓郁的茶香扑鼻而来。

    让孔颖达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浅饮一口入喉!

    孔颖达的表情瞬间精彩了起来。

    入口略带苦涩之味,可是茶水入喉,却变的甘甜醇香,满嘴生津。

    “妙啊,实在是妙不可言!”

    “老朽万万想不到,世间竟有如此好茶。”

    孔颖达手抚胡须,忍不住连声称赞!

    “大师,难得您喜欢这茶叶,以后学生每月,送一罐这样的茶叶过来。”

    李根看着桌子上的两罐茶叶,微笑着开口说道。

    “小友既然如此盛情,老朽也就不客气了。”

    “王爷的信,老朽已经看过了,没想到科举这么快就要开始了。”

    “老朽做为国子监主簿,一个生徒的名额还是可以把控的。”

    一声小友的称呼,足见孔颖达内心的欣喜。

    “小友可有带户籍过来?”

    “回大师的话,学生带来了。”

    李根从衣袖里,将户籍取出。

    孔颖达接过户籍一看,户籍是刚刚修正的。

    住址,安善坊东首户。

    户主李福年二十九,正九品泾阳县令。

    看到这里,孔颖达手中的茶杯,差点失手掉落在地。
………………………………

第五十四章孺子可教也

    别人不知道泾阳县令是谁!

    孔颖达太清楚了。

    现任泾阳县令,乃是孔颖达的学生。

    乃是刚刚通过吏部的考核,前往赴任的。

    赴任前,这位学生还专门宴请了孔颖达,感谢他这些年的培育之恩。

    而且,他也不叫李福啊!

    这里面有事!

    而且还是有大事。

    孔颖达也是心思活络之人,河间郡王举荐此人,便非常耐人寻味!

    如今,又出来个,莫须有的泾阳县令李福。

    而且竟然还能登记在户籍之上。

    这是手眼通天之人,才能办到的事情啊。

    孔颖达稳稳心神,接着往下看去。

    长子,李根,年十一。

    “小友年方十一,参加科举属实有些麻烦。”

    “大师,学生可以多加两岁。”

    李根已经想到了这一步。

    若是在户籍上俢改年龄,实在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孔颖达既没有反对,也没有点头答应。

    而是微笑着看向李根。

    “小友,尚书省开考之际,你来老朽处拿学籍便可。”

    “届时小友已经通过了国子监的考试,以生徒的身份参加科举。”

    李根闻言大喜。

    如此,李根就不用参加京兆府尹的统一考试。

    直接跳到了尚书省。

    “小友不要考的太差,不然我们国子监脸上也不光彩。”

    “大师请放心,学生一定会尽力而为之,绝不给大师和国子监脸上摸黑!”

    李根一副信心十足的模样,让孔颖达赞赏的点点头。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不知小友想考哪个科目?”

    “大师,学生想考秀才科!”

    噗!

    孔颖达刚刚送到嘴边的一口茶水,直接就喷了出来。

    他惊讶的注视着李根。

    “你可知,秀才科有多难考?当年老朽都未曾报考秀才科。”

    “你这孩子,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若是你执意报考秀才科,这学籍,老朽可不敢给你办理了。”

    “秀才科,一旦考试差评,老朽会被问责的。”

    李根闻言,低头沉思了起来。

    孔颖达说的乃是实情。

    眼下的秀才科,是最为难考的科目。

    因为一旦考取秀才,直接便赋予官身。

    因此,问责也最为厉害。

    差评者,但凡举荐之人,所属之地,都要有人被问责。

    孔颖达阻止李根考取秀才科,其实也是为了他好。

    想通了这些,李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开口说道。

    “大师,既然如此,学生就考取进士科吧!”

    “孺子可教也,孺子可教也!”

    孔颖达听到李根的决定,美滋滋的饮了一口茶水,开口说道。

    “小友,时间不早了,随老朽去用顿便饭吧!”

    孔颖达话音落地,李根微笑着打开了食盒。

    呼!

    孔颖达忍不住使劲抽抽鼻子。

    肉香,菜香,竟然还有酒香。

    李根也没料到里面竟然还有一壶酒。

    不由的对赵四的办事能力,在心里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大师,这是学生的一点心意,酒菜全部出自福根酒楼。”

    孔颖达闻言,先是一愣,继而仰头哈哈大笑起来。

    李福,李根!

    福根酒楼。

    瞬间,孔颖达便明白了许多事情。

    大唐律例,从商者不得入仕,更不得参加科举。

    所以眼前的少年郎,才说,这些酒菜全部来自福根酒楼。

    真是个聪慧的少年郎啊!

    “小友,这些酒菜,便是这两日坊间传言,美味的能让人把舌头吞下去的,来自于福根酒楼的酒菜?”

    “嗯!”

    李根微笑着点点头,将酒菜从食盒里拿出,然后仔细的摆放在桌子上。

    食盒里,赵四竟然准备了两双筷子。

    让李根越发的感到满意。

    李根手持酒壶,将两个酒杯倒满。

    “大师,学生敬您一杯。”

    李根话音落地,仰头便一饮而尽。

    “好酒量!”

    孔颖达老夫聊发少年狂,也跟着一饮而尽!

    “好酒,好酒!”

    一杯美酒下肚,孔颖达浑身都暖洋洋的。

    “大师,尝尝这清炒绿豆芽和黄豆芽炖肉的味道。”

    “好!”

    孔颖达抄起来竹筷,对准一块肥肉便下手了。

    “香,真香!”

    孔颖达舒坦的闭上眼睛,享受这满嘴流油的感觉。

    “难怪坊间传言,福根酒楼的菜肴,香得能让人将舌头吞下去,今日一尝,老朽觉得坊间传言属实!”

    孔颖达由衷的开口赞叹道。

    “大师,再尝尝这清炒绿豆芽!”

    李根对于这个时代的人,好食肥肉,确实有些无语。

    越是身份高贵之人,越是对肥肉情有独钟!

    “小友,说起这绿豆芽,一开始整个长安城都快疯了,可惜了,价钱太贵,一吊钱一把,老朽也只能望而生叹呀!”

    “最近几日十个铜板的价格,终于算是厚道了起来,不少商家也有绿豆芽上市,可是,唯独东西市场最先售卖豆芽菜的豆芽,不但色泽鲜艳卖相好,而且豆芽菜也比别家的长太多了。”

    “这几日国子监也采购了些许豆芽菜,监生们吃的那叫一个欢实呀!”

    孔颖达说完,自己夹起来一筷子绿豆芽。

    “咦,这……”

    清炒绿豆芽一入口,孔颖达的表情,再度精彩了起来!

    “妙啊,实在是妙啊!”

    “原来菜肴还有此种吃法,这味道,这口感,小友,老朽今日真乃是大饱口福也!”

    “大师,您喜欢吃就多吃点,以后学生让人给您送来。”

    听了李根的话,孔颖达眼睛一亮。

    “当真?”

    “大师,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学生,岂能在大师面前撒谎!”

    “好,好,好!”

     竒*書*蛧*w*W*W*。*q*Ι*s*ú*W*ǎ*Й*G*。*℃*O*m 
    孔颖达难掩心中的喜悦之情,连叹三个好字。

    一壶酒,一壶茶,两盘菜。

    李根除了饮了两杯酒之外,其它的尽数被孔颖达包圆了。

    “大师,都是学生不好,准备的有些仓促了。”

    李根看着空空如也的盘底,挠挠头开口说道。

    “小友无需自责,是老朽贪食了。”

    “没想到福根酒楼的菜肴,竟有如此美味,老朽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竟然也贪食了。”

    二人相对而言,期间孔颖达还询问了李根的课业。

    见李根对答如流,心里也是愈发喜欢。

    “大师,时候不早了,学生先行告退,今日大师对学生之恩,学生来日必有后报!”

    李根起身,恭敬的躬身施礼告退。

    “等一等!”
………………………………

第五十五章枪打出头鸟

    李根闻言,立即停下了脚步!

    孔颖达转身往书架前走去。

    此时李根只能看到孔颖达背对着他,在书架上翻找着什么。

    不一会儿,孔颖达报着一摞书籍和考卷走到李根面前。

    “小友,这些考卷是从隋朝至今,所有科举的考卷。”

    李根闻言激动的心砰砰直跳。

    这可是无价之宝啊!

    也只有孔大师这样的人,才能收集到这么多的考卷吧!

    “这些四书五经,老朽在多处都有注释,小友可以拿去一阅!”

    李根郑重的伸出双手,将书籍和考卷接过来。

    然后深深鞠躬施礼。

    转身离开了孔大师的房间。

    老人虽然言语不多,却让李根倍受感动。

    李根之所以快步离开,因为不想让别人看到他发红的眼睛。

    走出孔大师的房间。

    李根用袖口擦拭一把眼睛。

    便阔步往国子监门口走去。

    “赵四,以后每日给河间郡王送菜肴过后,给孔大师送两道菜肴一壶酒。”

    “对了,再给国子监每日送一麻袋豆芽菜!”

    李根登上马车,开口吩咐道。

    赵四闻言,点点头,一口应允下来。

    回去以后,李根便开始翻阅历年以来的考卷。

    这些都是白卷,可以真正考验李根的真才实学。

    看过考卷之后。

    李根终于明白。

    自己将这个时代的科举,想象的太过简单了一些。

    若非有这些考卷给了自己当头一棒。

    李根还天真的以为,金榜题名,不过是信手拈来的事情。

    而孔颖达亲笔注释的四书五经,对于李根来说,帮助也非常之大。

    毕竟,这是当代大儒的见解。

    三日后。

    李世民布告天下。

    科举即将开始的消息,迅速传遍了长安城的一百零八坊。

    李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