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御仙魔-第4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南诏失利后,王建认清形势,果断撤退,回到蜀中,依仗地利抗拒南诏大军。这几个月来,虽然因为南诏军中有不少契丹修士,让各处战事十分艰难,但局面也勉强支撑得下去。
至少,成都平原暂时没有被兵祸波及。
但王建很清楚,现在朝廷无法给他更多支持,援军没有,修士更加没有。
出战南诏的军队,本就没有长安禁军,基本都是蜀地藩镇军,王建的旧部占了很大一部分。现如今战局不利,眼看就要被南诏大军侵入蜀地,王建依靠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让战胜取得胜利,不得不另谋他路。
李晔不给后援,对王建的要求自然也不会太苛刻,底线就是保住成
都。
但王建身为新近投降李晔的诸侯,自家人知晓自家事,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
前一个投靠李晔的诸侯,是李茂贞。
李茂贞最开始被李晔派出去征战时,身边连大军都没有,只有一群修士,却要她在河西打开局面。彼时,河西的吐蕃人势力可是不同凡响。
在王建看来,李茂贞正是因为在河西之役表现突出,这才能够成为北境统帅,指挥长安禁军与大唐最大的对手——契丹,在幽云一线交战。
既然李茂贞的情况是这样,那么王建纵然得不到李晔援助,也升不起丝毫怨念。对战南诏的战争,是李晔对他的考验,也是他证明自己有在大唐盛世显赫人前资格的唯一机会。
要击败南诏大军,一雪前耻,王建就必须让蜀山帮助自己,借助对方的修士和门派传承力量。
长安,中书省,李晔放下手中的军报,揉了揉眉心。
李振虽然好奇,但李晔没有跟他说话,他也不好直接问,便道:“殿下,跟回鹘与契丹相比,南诏的军力实际上是最弱的那一方。南诏地形复杂,我们要占领彼处或许不易,但他们要攻入蜀中,想来也是痴人说梦。
“只是这回有契丹修士相助,王建才吃了闷亏,眼下他但凡是能够稳住,要守住成都,想必不会太难吧?”
他没说直接说明的是,王建本就是蜀王,在蜀中有不俗影响力,若是他此番连守住蜀中都吃力,必然是有贰心,一定要雷霆处置。
李晔将军报丢给李振,“王建取得了蜀山的支撑。蜀山道门的弟子,虽然已经不多,但在蜀中战局上,却是一股能够起到不错作用的力量。
“王建毕竟曾经是蜀王,能够取得蜀山的支撑,孤并不觉得意外。照这样看来,成都应该是能够保全。”
李振接过军报看了看,眼神数变,阴晴不定。
李晔看他这番模样,就知道他在想什么,遂笑道:“王建若是不去借用蜀山的力量,孤才会有防备之心,他去了,证明他光明磊落,没有藏着掖着,孤有什么不放心的?
“虽说五大道门早已不复存在,但他们并没有灭绝,门人传承还在。
“孤很想让他们尽数为皇朝所用,增强我大唐实力,就像对待扬州儒门那样。但因为某些原因,他们并不见得会完全信任孤。蜀山能够帮助王建,就说明他们已经向孤屈服了,只是保留了一分颜面而已。孤有什么不满意的?
“只要能成为皇朝力量,为大唐效力,孤并不介意他们借助谁的门路出世。只要他们愿意出世,从根本上讲,还是说明孤是得人心的,是被认可的,是受拥戴的。
“说到底,孤才是皇朝的主人,他们为皇朝效力,也就是为孤效力。”
听了李晔这番话,李振肃然起身,整理衣袍,恭敬行礼。
他发自肺腑道:“殿下洞悉世事,明察根本,这份本事非我等所能及。这天下归于殿下,不仅是殿下势力非凡,也的确是道理所在。”
(本章完)
第五十三章 危机与胜利(1)
仙域。
同样的北境战线,不一样的飘渺风景,在凡间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时,道门、释门、妖族联军与域外仙人大军的对战,同样战况激烈。
与凡间战场不同的是,仙域大战没有过多兵法韬略的东西,域外仙人战士也不曾在各方同时开战,让联军战士被迫各处应敌。
战场就在一个地方。
仙人本身的实力决定了,在主帅面前,各种阴谋算计无所遁形,所以仙人对战,通常只有堂堂正正的排兵布阵,鲜少有迂回偷袭、潜行突击、十面埋伏这种事。
同样是因为仙人的实力,在不同地方同时发起进攻的战法,注定是多余的。
凡间的域外军队,需要借此给大唐的粮秣辎重补给,造成更大的困难,让兵力调动无法及时完成,寻求将战场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但仙人则明显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不需要后勤,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自己的宝库,而他们一个飞行,就能迅速抵达各处战场。
正因如此,无论是释、道、妖联军,还是域外仙人大军,排兵布阵都是复古的左中右三军形式。双方不动则已,动则用绝对实力,简单快捷分出胜负。
而今,战斗已经持续数日,双方酣战至此,无论是仙人伤亡的多寡,还是战局变化的利弊,都已经显露出端倪。
中军阵中的帅台上,李晔瞭望着风起云涌的战场,眉宇间看不到情绪,说是淡然也好冷酷也罢,总之他现在是沉静的。
“飞鸿大士率领的左军攻势顺利,已经成功斩杀敌方副将,对方脚下的百里战场,而今已经被我部攻夺太半。接下来只要后续兵力跟上,我们应该能先破对方左军。”
郡主遥遥指着战场的一处,对八风不动的李晔说道,大大的亮眸里不无雀跃之色。
仙人对战,战场广阔,战士到了万数,少说也要辐射方圆百里。
李晔微微颔首,语调平缓道:“以飞鸿圣佛如今的实力,无论是南诏巫教、回鹘明教,还是契丹神教,若是不派出教主迎战,根本就无人能挡。而且就算是教主出战,也未必能够讨得到好处。”
他这话说出来,不管本意如何,言语之中,都不乏对飞鸿大士的赞赏。
郡主听到其中之意,自然不是很高兴,不过她倒也不至于说些不着调的话,使什么小性子,“飞鸿大士能够取得如此战果,她个人实力不俗的确是原因。
“但佛域修士在新旧圣佛交替过程中,因为晔哥哥出面而被保存得完整,才是最重要的。若是他们整体实力不济,飞鸿大士也闯不破对方的阵法!”
李晔笑了笑,众目睽睽之下,倒是没有伸手去墨郡主的脑袋。他早就习惯了郡主的这种说法方式,把他往高处抬。
之前他还是一个不能修行的世子时,郡主这样说话,是照顾他的自尊心,让他不要失去信心,而后他廓清宇内,郡主这些话就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有感而发,已经改不了了。
“仙凡一体,气机相互影响,凡间妫州会战能够顺利得胜,左军攻势顺畅功不可没。正因为域外军队败退,失去了庇护凡间的能力,而我们才可以借此施展神通,影响耶律斜涅赤的心智,让他无法及时察觉张长安、不尘等人的行动。”
说这话的是杨戬,他就站在李晔侧后。
他继续道:“之前你克复河西时,因为仙庭撤走仙力,而月神教依旧存在,导致仙域对凡间的庇护之力失衡,大唐凡间修士的修为之力,被压制了许多。
“而今妫州已经多半在我等仙力影响下,耶律阿保机就算想要反攻,没有仙人的配合,也是痴人说梦。”
契丹修士再要进入妫州,修为之力就会被压制。除非是神教修士反攻得手,让左军退却,战局再度陷入僵持,否则,双方修士在妫州方面,不会再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李晔这话自然是认同的,但并非全部认同,他道:“仙域之力的确有用,也能影响敌方主将心智,但妫州会战的胜利,仙力庇护只是很小一部分原因。”
说到这,他摆摆手,打断了杨戬接下来的话。
杨戬想说什么,李晔很清楚。作为仙域之人,他自然要突出仙人的作用。李晔现在也是仙域之人,有大罗金仙左右的实力,但这些年因为个人的经历,他对仙凡一体的认知已经很客观全面,不需要听别人怎么说。
杨戬想要维护仙庭的地位,以便战后在李晔麾下,能保持之前的身份利益,这些李晔自然明白。
李晔转头对杨戬道:“既然左军攻势顺利,那么道门是否也该发力,取得拿得出手的战果?
“释、道相争多年,道门似乎没有理由被释门压下一头吧?想要在战后确保自身团体的利益,就得有说得过去的功劳。我向来赏罚严明,这你总该知道。”
杨戬看了一眼主要由道门仙人组成的右军。彼处战况虽然也十分激烈,但明显没有迅速破敌之势,无法跟飞鸿圣佛的军阵相媲美。
杨戬眉宇有些黯然。
这其实很正常。释门佛域因为新佛已立,所以人心齐整,而道门之中,仙帝派与通天派依旧存在嫌隙,前一刻还在互相厮杀,彼此都有亲友手足死在对方手里,现在就要他们毫无保留奋战,把后背交给对方,明显不太现实。
杨戬知道,机会只有一次,时间也已不多,若是此战道门仙庭,没有立下足够多的功劳,战后地位就将岌岌可危。
这并非是说,李晔要抹掉道门仙庭,毕竟释、道、妖三族并立,相互制衡,才是最符合李晔利益的。但道门的大清洗和大换血,只怕是怎么逃不过,届时他们这些身在高位的既得利益者,下场如何不用多言。
念及于此,杨戬自知耽搁不得,面容肃杀去找通天,决定跟对方好好谈谈。
眼见杨戬离开,郡主不着痕迹撇了撇嘴,对李晔道:“晔哥哥,道门仙庭这帮人,内斗内行外战外行,已经腐朽到骨子里去了。若非如此
,他们也不会坐视契丹强大,四境生乱。”
郡主对仙庭向来没有好感,一方面是她和李晔早年的遭遇,那是被道门仙庭针对过的,另一方面,进入妖族领地后的经历,也让她同情妖族多一些。
但郡主这番话,其实说得入情入理,非常客观,让李晔很是认同。
现如今的郡主,早就不是长安那个单纯少女了,一路来的历练让她逐渐成熟,而出身地位和受到的教育,又让她眼界开阔,所以现在看问题时常都能入木三分。
李晔将目光投向右军,沉吟片刻,才徐徐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对道门仙庭来说是这样,对大唐来说也是如此。道门仙庭若是此战表现不堪,全真观完全可以替代他们,不过就是要费些时间罢了。
“只要道门不坏事,还能保持进攻之势,有释门与妖族在,仙域之战,我们已经立于不败之地。若是仙域不能速胜,凡间也大有可为,等我平灭了契丹,神教自然覆灭。届时顺手把道门仙庭收拾了,也不是什么难事。”
“过对于道门仙庭,我不得不防。总有些既得利益者,为了保留自己的利益,是什么都能出卖的。国家存亡、民族兴衰在他们眼中,都不值一晒。我的底线,是道门不能临阵倒戈。”
这话说完,李晔眼神阴沉了两分,眸中已有杀机流露。
杨戬在右军中找到了泥尘道人,也就是通天教主。
对方看到他,哂笑一声,第一句话便是:“本座还以为,真君要一直坐镇中军帅台,指挥我等在阵前厮杀呢。”
见面即被嘲讽,杨戬冷冷道:“我不是来跟你吵架的。”
通天乜斜他一眼,“难道是来监军的?本座若是不冲锋向前,你便取下本座头颅?”
杨戬深吸一口气,勉强按捺住怒火:“你应该知道,在眼前这个战场,现在你我已经不分彼此,唯有戮力同心,才能为道门仙庭赢得未来。”
通天嗤笑道:“说到底,你还是要本座做马前卒?”
杨戬寒声道:“我愿冲锋在前,由你来为我掠阵。”
通天怔了怔。
他发现杨戬不是再说笑。
而后他叹息一声。
他向杨戬抱了抱拳:“真君果然不是一般人,本座算是服了。既然如此,你我就一同向前,让咱们两派的人都看看,他们的头领是如何作战的!”
杨戬没想到通天态度转变如此之大,一时间有些愕然。
不过他旋即就反应过来,通天刚刚拼命挤兑他,只是为了试探他的真实态度。而现在,通天或许还不信任仙帝派的其他人,但却已经对他有了一点信任。
哪怕只有一点。
在这样的形势下,也暂时足够支撑起奋躯一战了。
杨戬大笑三声,“好,那你我就并肩向前!此战若是战死,也就罢了,若是没死,战后你我痛饮三日,再论其它!”
通天桀桀笑道:“正合本座之意。”
(本章完)
第五十四章 危机与胜利(2)
北境僵持的战局,因为妫州会战被打破,包括草原核心精锐之一的腹心部在内,契丹大军损兵近六十万。
至此,大唐在北境的四五十万长安禁军,加上数量相差不大的边军,在军队数量上,对比契丹虽然依旧处于劣势,但再也没有对方数倍于己的绝对压制力。
由此,在李茂贞的帅令下,大唐军队开始有序向契丹发起,决定战争胜负的全面攻势。
除妫州外,平静了一段时间的北境战场,再度烽火连城,各地相继爆发了规模不等,但绝对激烈的交战。
北境战事由契丹主动挑起,之前契丹全面进攻时,虽然主力被挡在居庸关、北口、渝关等地,无法进入长城之内,但小规模的游骑,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还是从别的地方渗透进了边地。
他们在各处烧杀抢掠,与大唐边军频繁接战。
战局僵持之际,双方主力平安无事,但小规模的战斗一直没有停歇。
因为之前唐军的防御策略,导致很多州县乡里的边军,没有援军,力量弱小,哪怕是发现了契丹游骑侵入,也无法将其歼灭,只能保护重点目标,可谓憋屈到了极点。
而现在,最先展开反攻,并且取得战果的,就是这些小地方的大唐边军。现如今李茂贞下达的军令是,清除境内所有契丹人,一个不放,一个不留。
这些边军日夜翘首以待的援军到了,而且来的都是精锐,出乎他们意料的精锐。在援军的配合下,那些早就被边军盯死,却让他们无力独自对付的契丹骑兵,现在被一股一股从地面抹去。
每个地方的援军虽然数量不多,但无论是军备还是战力,都让边军将士们嗔目结舌。那些契丹骑兵面对他们,哪怕是兵力小优,也会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哀嚎着绝望地被砍杀。
这些援军,都是暂时“化整为零”的长安禁军,还只是一小部分。
在长城之内,边军与禁军合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很快将从草原渗透进来的契丹骑兵抹除干净。
李茂贞安排这样的行动,目的很明确,主要有两个。
其一,振奋士气。在各州县乡里除掉的契丹骑兵,虽然绝对数量不多,加起来也没到十万人,但一场接一场干净利落的胜利,却有利于激发大军士气。
在唐军被动防守多时,战局又平静了这么久的情况下,为了接下来的主力会战,提振士气非常重要。
其二,扫清契丹一切眼线,确保后方周全。在清理契丹小股骑兵的过程中,那些借此隐藏行迹的契丹修士,在青衣衙门的有力针对下,几乎无一漏网。
这样一来,契丹方面就算知道唐军极有可能反攻,但也无法得知具体时间,有利于主力大军的行动。
而一旦决战开启,这些原本在长城内的契丹骑兵,就有可能配合修士,威胁唐军粮道、粮仓,甚至是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