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帝御仙魔 >

第333章

帝御仙魔-第333章

小说: 帝御仙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晔等人没有立即离开小镇。这里方才经历大战,异象会引动州县官员的注意,他们马上就会派人过来查看,李晔要交代他们给小镇百姓善后。
    他和吴悠、狐妖只是把百姓的尸体收敛了起来,入土为安还得交给地方官吏来做,这样才有立碑的可能,否则就只能是草草掩埋了,坟墓上连个名字都没法有。
    死后无名,没有墓碑,向来是一件极为悲惨的事。
    不到两个时辰,县衙的官吏就赶了过来,县令还亲自动身了,作为炼气期的修士,他赶路的速度并不慢。
    李晔把情况跟对方说明,并且要求他们给百姓分别立碑之后,就带着吴悠和狐妖离开了小镇。
    李晔等人的身影消失在夜空,县令等人保持着礼送的姿势,良久才直起腰身。临了县令喟叹道:“朱温杀人,殿下立碑,待此事传遍四方,天下人都会知道朱温残暴、殿下仁义,中原指日可定了!”
    回到青州已经是子时,李晔到了王府后,没有惊动众人,让吴悠带着狐妖去休息,自己回到居处。
    哪怕是李晔不在,夜里的安王府依旧灯火辉煌,无论是值岗的修士还是巡逻的护卫,都井然有序精神抖擞。李晔在回居处的路上有意查看了一番,连一处纰漏都没有发现。
    安王府的护卫一直是上官倾城总领,现在上官倾城已经是平卢仅次于刘大正的将领,实权极大,每日里要处理的军务不少,但她仍旧每日亲至王府巡查防卫。在她看来,没有什么军务比保障王府安全更重要了。
    她麾下的狼牙度将士,驻扎位置就在安王府外,论跟李晔的关系,是比牙兵更为亲近的“后楼兵”。
    ————
    今天会有第二更。

第一百四十八章 斯人如旧
    李晔归来,第一个得到消息的便是上官倾城,现在已经是深夜,她仍是第一时间甲胄齐整来到院子外,抬头向李晔所在的阁楼凝望。不过她并没有请见,望了片刻后就转身站在院外,已经是四品大将的她,像士卒一样担当起值岗角色。
    次日,王府的大小官员都知道了李晔归来,和上官倾城深夜披甲戍卫的消息。无论是四品长史还是九品小官,都交口称赞上官倾城的忠心,一时间传为一桩美谈,也为平卢军将士树立了榜样。
    当然,这是后话。
    现在李晔正在房中打坐,一方面是继续消化天道秘境的所得,加深自己对大道的领悟;另一方面也是细细体会百姓气运汇聚的速度,评判北方百姓归心的情况。
    百姓气运的汇聚速度,是百姓对李晔归心情况的直接反应,也体现了李晔麾下文官治理地方的效果。凭借这个标准,李晔足不出户就知道麾下文官有没有尽心政事,认真为他打理州县。
    哪里的百姓气运汇聚速度快,不用说那里肯定是政通人和,百姓得到了官府的好处,能够安居乐业,日子过的愈发得好,那么官员就该嘉奖。
    反之,如果哪里的百姓气运汇聚速度慢,甚至是根本就没有气运汇聚,那么李晔就得派遣王府要员前去巡察,将尸位素餐的官吏揪出来明正典刑,再选派精干的官员过去主事。
    这实在是李晔管理麾下官吏队伍的不二利器,既无比方便又无比强大。
    人主最忌讳的就是被麾下官员蒙蔽。总有些人左右逢源,他们一方面能够摸清人主的脾气性格,讨好人主得到信任,另一方面又能跟主政的大员交好,在绩考中名列前茅步步高升,这样的人无疑是社稷蛀虫。
    李晔毕竟日理万机,也无法准确分辨每一个官员,现在通过审视百姓气运的汇聚情况,就能做到明察秋毫。
    一夜打坐,黎明时分李晔睁眼起身,来到窗前拉开窗户。看着晨曦微光从青州城墙后浮现,呼吸着清新空气,他心中对各项事务已经有了大致了解和规划。
    李晔负手而立,心里寻思:“北方州县的百姓气运都在不同程度汇聚过来,其中魏博、河东是我直辖,所以百姓气运汇聚得最快最彻底,但其它藩镇就差了很多如果北方藩镇的百姓气运汇聚深度,都达到平卢的标准,足够我晋升真仙境,甚至是摸到太乙真仙境的门槛。但是现在差得还有点多。”
    这个问题,是时候想办法解决了。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在各藩镇全面推行李晔治理平卢的各项政策,也就是李晔麾下文官经常说的“新政”。
    但“新政”推行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阻力不会小,而且事务繁杂,不是普通的州县官员能够办好的。这就必须李晔派麾下的文官队伍去主持,也就需要各镇节度使对李晔完全言俯首称臣,接受李晔派遣的官员接收权柄。
    现在北方藩镇的节度使,虽然对李晔很敬畏,但要他们让出州县权柄,从一方诸侯变成纯臣,就没那么容易。
    不过李晔有办法。
    这只需要一个契机。
    一个让各镇节度使无法拒绝的契机。
    这个契机就是出兵中原。
    李晔想道:“征讨朱温,我就能让各镇节度使领兵出征,跟在我身边听令,这些节度使一旦带着大军离开藩镇,对各自辖境的掌控力就弱了很多。到时候我再找些合适的借口,很容易就能派遣官员进入各藩镇接过权柄,推行新政,加快各地百姓的归心速度。”
    “这些节度使就算不同意,在我眼皮子底下也翻腾不起什么浪花来,等到新政推行的差不多了,一切已成定局,我再放他们回去,除非他们造反,否则就只能接受现实况且新政毕竟是好事,能够增加地方财富,他们也会得利,就算还有些不满,大不了事后我再放回一部分权柄,足够安抚他们了。”
    “当然,如果谁要是不长眼,真敢造反,我也不介意杀鸡儆猴,将该藩镇的编制抹去!是抱着一部分利益活着,还是抱着所有利益去死,相信他们知道该怎么选择。”
    念及于此,李晔眼中渐渐有了铁血之色,和成竹在胸的笑意,并且开始构思相应的安排和布局。
    渐渐地,窗前的李晔身上平生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
    在脑海中理顺了一些大事要政,李晔收回视线收敛思绪,准备下楼去吃早饭。这时候他眼角余光看到了院墙外,和几名甲士一起直身戍卫的上官倾城。
    上官倾城是什么时候来的,李晔当然知道,只是后来就没怎么注意,原以为她深夜来看一眼已经是很不容易,没想到竟然在这站了一整夜。
    如今的上官倾城,已经是兵家上将后期的境界,在平卢手握相当一部分军权,地位尊贵,能压她一头的人就只有刘大正,竟然还愿意担当护卫的角色。
    李晔下了楼来,在进厅堂之前,跟丫鬟吩咐了多上一份早饭,然后便将上官倾城叫了进来。
    上官倾城将兜鍪夹在腋下,进屋之后抱拳行礼,一举一动都干脆利落,整个人英姿飒爽,脸白唇红的模样我见犹怜,平添了几分不一样的魅力。
    “近来如何?”李晔示意对方落座,问话的语气就像老友闲谈,发自内心的随和笑容一如往常,没有刻意营造的亲近,却让上官倾城感到一种熟悉的心安。
    就好像岁月不曾流逝,两人还在长安城的安王府。
    李晔还是那个没有修为的落魄世子,上官倾城还是一个小小都头——在和对方玩了多年泥巴,又陪着对方研习兵法多年后,终于和对方一起长大,她也能能够披甲执锐,身姿挺拔的站在对方身边,像她的父亲跟随老安王一样,来护卫这个她命中注定的主公。
    上官倾城跪坐在一旁,弯腰将兜鍪放在脚边,回答李晔的话:“殿下临行前交代我戮力练兵,现在颇见成效,狼牙都官,以及北方各镇节度使,先后接到了李晔传来的命令,要求他们迅速赶往青州,有大事亟待商议、布置。

第一百四十九章 诛贼勤王之策
    崔克礼就在青州,李振虽然远在河东,但他本身修为不弱,赶过来也不需要多久。
    倒是各镇节度使,虽然都是练气高段、真人境的修为,但到青州来势必要带领数百人的护卫队伍,速度并不会太快。不过这一点李晔并不担心。
    数日后,李振赶到青州,李晔当即在王府议事堂召开军议。
    各镇节度使虽然还没到,但李晔不打算等他们,本来出兵计划就是他和自己的心腹商议,各镇节度使只需要执行即可。
    在座的除了李振、崔克礼等数名文官外,都是军中的高级将领,由刘大正和上官倾城领衔,坐了满满一堂。
    这些将领并不都在青州驻扎,很多都在外州甚至外镇,平时碰面的机会不多,现在聚集到了一起,相熟的人不免交头接耳一番。
    “这回殿下着急召我们回来,看来是有重大行动,不知是要对谁用兵?老刘,你久在殿下身边,消息灵通,赶紧给我透露一二。”赵破虏凑到刘大正面前。
    刘大正淡淡道:“还能对谁用兵,你自己不会用脑子想想?这南北各方,现在有谁招惹到了我们?”
    赵破虏嘿然道:“这么说来,果然是要打朱温了?这真是太好了!这几个月朱温在中原到处用兵,宣武军附近的藩镇都被他攻占,这简直是目无王法,不把殿下放在眼里,我早就想揍他了!实不相瞒,我在齐州可没少收到附近各镇节度使的求援信,奈何殿下的军令是据守城池,无令不得擅出,我可是憋得人都快疯了!”
    刘大正瞟了赵破虏一眼,“你以为就你收到了求援信?青州是殿下王府所在之地,这几个月来各镇节度使派来的使者,都快把门槛踏破了!连天平均薛威都亲自来过,他旁边的藩镇被朱温打下来后,可是担心受怕得要死,一定要我们派兵过去协防。就现在,许州秦宗权的使者,还在青州城中!”
    赵破虏狠狠一拍大腿,不无懊恼道:“这么多藩镇来向殿下求援,可见他们心中还是向着殿下的,现在殿下把他们晾了几个月,让他们的藩镇被朱温夺去,他们肯定心都寒透了!”
    “殿下奉陛下之命,有节度整个山东军政的权力,现在局面被朱温闹成这样,各镇的将士、百姓,对殿下肯定失望得很,这对殿下的威望大大不利啊!说到底,这不仅是朱温跟殿下的战斗,更是道门和皇朝谁掌控天下的大问题,天下诸侯和百姓都看着呢!”
    刘大正冷笑一声,“朱温的确嚣张了几个月,占领了不少藩镇,道门的道兵也威风了一阵,但那又如何?现在殿下回来了,他们还能放肆多久?你也别跟我在这嚷嚷,待会儿殿下来了,若是安排你打头阵,你可别给我怂了!”
    赵破虏虎目一瞪,“我赵破虏还会怕了他朱温不成?莫说打头阵,殿下让我直捣汴州,我都敢马上带兵出征!那朱温无视殿下,无视我们平卢军,在中原闹了这么久,三军将士谁不是恨得牙痒?”
    这时候,他们旁边的崔克礼叹息道:“哪有那么简单。”
    两人不解,都向崔克礼看过去,“先生此言何意?”
    崔克礼悠悠道:“殿下虽然有节制山东的军政大权,朱温祸乱中原,殿下可以兴兵征讨,但你们可别忘了,现在天子在李茂贞手里!李茂贞现在虽然喊着朱温是贼子,号召各个藩镇对其用兵,但若是殿下真取得了对朱温之战的胜利,他李茂贞岂非寝食难安?让殿下坐拥北方和中原,李茂贞会这么傻吗?”
    刘大正悚然一惊,连忙问道:“先生的意思是?”
    崔克礼神色肃杀,“就怕殿下对朱温之战取得优势的时候,李茂贞借天子之手下达诏令,让殿下退回平卢。到时候,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你们让殿下是退还是不退?退,则朱温就能趁机反攻;不退,则殿下就是不忠,李茂贞若是下诏训斥,很容易就能将殿下打成乱臣贼子!”
    “你们可别忘了,殿下得北方之所以这么顺利,有朝廷的大义名分十分重要。那些藩镇节度使,也是因为看到跟着殿下有个保底前程,才会那么轻易就追随殿下。一旦殿下背上了逆臣的罪名,成为众矢之的,情况会如何,就不必崔某多言了吧?”
    刘大正和赵破虏哑然,额头上很快就满是汗水。
    情况若是如此,那可就真的危险了。
    偏偏事情还真的极有可能这么发展!
    众人没有再多言,因为李晔已经到了门外。
    满堂的文官武将,都站起身行礼相迎,并且让开中间的通道。
    李晔从众人中间走过,径直来到主座上,这才对众人道:“都免礼,落座吧。”
    李晔扫视众人一圈,先是笑容和煦的寒暄了一阵。在座的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是他的肱骨之臣,平日里也都没闲着,他必须要表达对他们的关切,这是承认他们的付出。
    寒暄过后,李晔没有说什么废话,直接进入主题:“数月以来,天下形势大变。朱温携道兵之威祸乱中原,李茂贞依仗嵩阳兵家之助攻破长安挟持陛下,高骈则跟一些儒门书生沆瀣一气占据淮南、江南大片州县,就连西川王建也在蜀中攻城略地!”
    “大小诸侯乘势而起,各地烽烟不休,盗贼横生以下犯上,社稷因此而沉沦,百姓因此而不得安生,以至于哀鸿遍野,十室九空!孤王身为李唐宗室、朝廷重臣,承蒙陛下信任,节制山东军政,眼见天下局面糜烂至此,痛心疾首寝食难安!尔等说说,孤王应该怎么办?”
    此言一出,堂中顿时炸了锅,武将们纷纷进言,请求出兵横扫天下,廓清宇内,彰显安王之威。
    李振和崔克礼相视一眼,在交流了一下眼神后,前者起身离座,来到大堂中央,对李晔行礼。
    诸将见状纷纷止住话头。
    李振是李晔麾下头号心腹,资历最老地位最高,无论是政才还是军略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现在他站了出来自然是有话要说,大家都做好了洗耳恭听的准备。
    不负众人所望,李振侃侃而谈:“殿下自出任平卢节度使以来,夙兴夜寐,屯田修城铸甲练兵,四年如一日,这才有平卢兵精粮足之象,黄巢西进关中时,殿下率领各镇将士扫平乱兵,遂有弥天大功。自那时起,殿下不解甲、不休沐,平魏博、征河东,旬月内安定北方,功在社稷,利在天下,遂令八方叹服。”
    “而今天下大乱,社稷蒙尘,天子受屈,实乃时也命也,并非殿下之过。放眼天下藩镇,能在此时勘定祸乱,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即倒者,非殿下莫属!当此之际,天子之被贼臣挟持,诏令不存,振斗胆进言,殿下当以宗室之身、安王之尊,兴兵平乱,先定中原,灭贼人朱温,再趋关中,诛恶贼李茂贞,收复京师、迎还天子,以正天下纲纪!”
    “届时,殿下手握百万雄师,上有天子诏令,下有三军效命,天下藩镇莫敢不服,必将争相入京师负荆请罪;四海贼寇莫敢不惧,势必散入山林作鸟兽散!如此社稷能定,天下可安,方不负安王之名!”
    李振这番话说的掷地有声,气势不凡,余音绕梁,犹如沙场金戈之声,有醍醐灌顶之效。
    诸将闻之,莫不叹服,文官听之,莫不心折。
    李晔颔首道:“先生所言甚善。”
    李晔从妖族归来后,天下形势已经大变,现在的情况跟之前不相同了,诸侯割据之势已经形成。最为严重的是天子被李茂贞挟持,李晔往后的军事行动,再也得不到朝廷给予的大义名分支持。
    名不正言不顺,则事不成。
    师出无名,是为叛军乱贼,天下人人得而株之。
    简单说,若是李晔没有朝廷命令就征伐各方,各个藩镇都能大义凛然的兴兵抗拒,若是李茂贞借天子之名下一纸诏书,天下诸侯甚至都能对李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