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帝御仙魔 >

第125章

帝御仙魔-第125章

小说: 帝御仙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还是先前那支平卢军?
    当然不是。
    李克用无比清晰认识到这一点,因为眼下这支部曲,无论是士卒斗志,还是悍勇程度,就连奔进的队列章法,都超过先前那支平卢军太多!如果说先前那支平卢军,整齐有余,悍勇不足,那么眼下支平卢军,个个都是虎狼!
    这是一支虎狼之师!
    李克用胆战心惊,面色苍白,这支军队从哪里冒出来的?
    他看了慧明一眼,只见慧明虽然面色如常,但眼神低沉,显然也在心惊,也在愤怒!
    不能不愤怒!
    这支军队,当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唯一的解释,就是李晔先前一直把他们藏着,故意藏着不让人看到,在今天才突然拿出来!
    如果李晔早把这部部曲拿出来,在不考虑道门真人境的前提下,说不定,禁谷十二连城已经被攻克了。就连赵破虏攻打的潼关,也不是没有攻上城头的可能,至少不会连云梯都架设不完整,就被对方打回来!
    阴险!
    李克用站在一块凸出的山头,远远看着战场,咬牙切齿,李晔这么阴险,他是要干什么?
    不等李克用多想,攻打方城的平卢军将士,突然爆发出山呼海啸的欢呼声。一个青衫仗剑的身影,忽然从军中飞掠而起,跃至当空,手中青芒闪耀如同皓月的长剑,悠忽连斩三次。
    三道长达二十丈的剑气,轰然落在方城防御最严密的地带,剧烈的气爆声中,方城都似乎颤抖起来,整座山都似乎跟着颤了一颤,碎石直接在锐利无匹的剑气下堙没,连飞溅的都很少。
    而当剑气消散之后,城墙已经断开一大截,露出一个宽达十多步的凹形缺口!
    缺口只是缺口,城墙并没有被削平,但是士卒们却士气大涨,这下连修为不是那么高的修士,都能直接从缺口处奔进城内,很快铁甲洪流就如一条巨蛇,从缺口不停涌进城内。
    青衫仗剑的身影并没有停歇,剑气不断挥出,落在贼军密集的城头,顿时碎石横飞,血光如瀑。每一道剑气下,十多丈的范围内,就倒下一地贼军尸体,只有修为高强的修士能不死,但防御之势已经荡然无存,玄袍黑甲的平卢军不断涌入。
    李克用死死盯着那个身影,双手忍不住轻轻颤抖,他当然看清了,那就是李晔!
    这厮竟然真的亲自出手了!
    要说李晔不是一开始就打算出手,李克用绝对不信!
    但是他为什么没有穿戴,有符文和小型法阵加持,防御力很高的修士甲胄,而只是身着一袭青衫?
    李克用现在来不及想这些,眼看平卢军攻势如潮,从各处攀上城头,涌进城内,李克用面沉如水,陡然转头盯着慧明:“潼关的真人境高手呢?他们为什么还不出手?!”
    此时,慧明身后,已经出现一个身高九尺,古铜色皮肤,肌肉小山般隆起,如同铁塔一样的和尚。这名和尚往哪里一站,就如一只战争巨兽,一般人的个头,连他胸口都够不着。和尚五官厚实面目威严,就跟传说中和壁画上的怒目金刚一样,给人无以伦比的压迫感。
    李克用感受到了这种压迫感,作为练气九层的修士他十分清楚,那是只有真人境才有的压迫感,这个身着袈裟,铁塔般的和尚,就是一名堪比真人境的修士!在释门,这样的修士叫作金刚境!
    慧明没有说话,那名和尚却道:“真人境就在潼关。”
    “既然在潼关,距此不过一步之遥,为何现在还不出现?连最后一座方城都要被攻占了!如果丢了禁谷十二连城,潼关根本就没得守!他们为何还不出手?!”李克用没有咆哮,但他阴沉着脸,咬字极重,他很生气,但并不是对慧明和尚生气,他死死盯着渐渐被铁甲潮水淹没的方城,双拳紧握。
    慧明沉眉敛目,双手合十,道一声阿弥陀佛,却没有出声回答李克用的问题。
    他无法回答。
    真人境的确在潼关,到现在还在,但偏偏就是没有出手!
    李克用陡然盯着慧明:“李晔就在这里,而且这里不是开阔平坦的空地,哪怕他身边有万人大军,但若是两名真人境出手,绝对有把握斩杀李晔,他们为什么不出手!”
    李克用说到这里,声音忽然戛然而止。
    李克用带着两名释门金刚境,终南山道人当然不会冲到万军之中,冒然出手击杀李晔,免得被金刚境牵制,被万人大军围攻。
    但即便如此,守卫方城总是可以的吧?
    两名真人境,为何不守卫方城?
    李克用觉得荒唐,觉得匪夷所思,觉得无法接受。
    李晔持剑而立。
    平卢军已经杀穿方城,方城中的贼军非死即降,在他的雷霆打击下,对方根本无从防守,虽然对方也有练气高层的修士,但李晔并非孤身前来,大少司命就跟在他身后,一路上他已经斩杀一名练气九层,数名练气八层,在这样的情况下,贼军已经没有练气高段的修士,即便还有练气七层的,他们也没有胆子出手。
    李晔站立的城头,是方城北面,面朝潼关那一面城墙的城头。他看着不远处的潼关,手提卢具剑,神色平静,只有眸中战意昂然,犹如火焰要燃烧起来。
    李晔身旁,遍是从城头飞掠而出的修士精锐,李晔脚下的城门,是爆发出海浪般的喊杀声,洪水般冲出去的甲士。
    万千平卢军将士,只分出很少一部分,看管投降的贼军俘虏,绝大部分甲士,都在刘大正的带领下,洪流般冲出城门,冲上山道,朝潼关奔去!
    攻下方城,马不停蹄,立即攻下潼关,这是李晔制定好的方略!
    禁谷与潼关本身,互为掎角之势,可以相互援引,相互依托,一方有战事,另一方能迅速增援。但这也同样意味着,从禁谷出发,就能绕过潼关最险要雄伟的那面城墙,从侧面攻进潼关!
    平卢军新军经过关东数月战争的历练,已经是真正的精锐,本就训练有素,甲胄精良,修士占比极高的他们,如今又士气饱满,已经不是黄巢乱军可以相比。
    禁谷方面的黄巢军队,又被平卢军旧军连续攻了十日,箭镞和防守器物消耗严重,眼下虽然把守着险要之地,但在有李晔出手,率领大少司命两个绝顶高手,为大军扫平障碍,打开缺口的情况下,哪里能挡得住敌得过?
    李晔看着一眼潼关一眼,嘴角微动,勾勒出一抹阴谋得逞的笑意。
    两个终南山真人境又如何?
    官军这边也有两个觉晓寺金刚境。
    同是真人境的高手,彼此都可以感受到对方存在,终南山道门掌门和大长老,这个时候怎敢来到万军之中斩杀李晔?
    至于把守关隘,且不说两名觉晓寺金刚境没有出现,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就算他们有余力,也不会为黄巢卖命。
    宋娇已经再三确认,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道人,在朱温叛齐降唐之后,就纷纷脱离黄巢阵营,投靠了朱温。也就是说,现在的终南山道门,已经不帮黄巢,他们改为扶持朱温。
    两名终南山真人境坐镇潼关,只不过略微尝试一下,看看能否守住潼关,免得落人口实,被天下人嗤笑,说他们在黄巢还在的时候,就改换门庭投靠朱温。
    故此,要他们此时冒着危险出手,绝无可能。
    李晔之前没有冒然攻打潼关,是因为他跟终南山道门有仇,忌惮两名真人境对他出手,现在他等来了李克用,等来了李克用带来的两名金刚境,虽然终南山道人对李晔出手,李克用压根儿就不会救他,但是终南山道人哪里知道?
    现在李晔和李克用合兵,而且同受王铎领导,他们怎知这其中的争斗细节?
    李晔利用了李克用,还不满足,还要让李克用得不到半分攻占潼关的功劳。
    李克用眼见平卢军已经悉数入城,陡然意识到了什么,面色大变,转身飞掠而走,迅速回到军营,刚进辕门就大声喝令:“传令安存孝,集结三万精骑,再令韩嗣昭,集结两万步军!快!”
    来到中军大帐,李克用沉声喝令:“擂鼓,聚将!”
    中军大帐外旗鼓同动,没过多久,李克用的部将们,就先后赶了过来。他们陆续进入大帐,看到李克用正在帅案后来回踱步,面色阴沉,颇为焦躁,煞气犹如实质,缕缕散发出来。
    众将都是一愣,李克用这番模样倒是少见。
    他们不由得将目光投降帐中端坐的慧明,却发现和尚面无表情,根本什么都看不出来,众人觉得帐中气氛凝重,让人喘不过气来,却不敢多问,只得静候李克用吩咐。
    很快,诸将到齐,最后来的是安存孝和韩嗣昭。

第三十一章 恭贺安王(第五更)
    “禀报军帅,三万精骑已经集结完毕!”安存孝抱拳道。
    “禀报军帅,两万步军已经集结完毕!”韩嗣昭抱拳道。
    李克用终于停下脚步,他目光充满杀气,转身环顾众人,一字字道:“今日潼关很可能要被李晔攻破,现在本帅军令,全军备战,随时准备出发!安存孝,你现在就去潼关助战!”
    无论如何,攻破潼关的功劳,不能让李晔一个人全占了。
    众人心头疑惑,平卢军攻打潼关,根本就没什么进展,怎么今日却说潼关要被攻破了?诸将不明所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见李克用神色不虞,都不敢多问,凛然抱拳应诺。
    机灵些的将领,则已经感到心惊,他们不由得想到,现在雁门军一点准备都没有,前些时日的战斗和李克用的安排,已经让他们认定李晔攻不破潼关,所以现在士卒都在高枕无忧的睡大觉,养精蓄锐。这个时候突然有如此军令,岂不是说,战局的发展已经出乎意料,且不受控制?
    李克用让惊疑不定的诸将,都各自下去准备出征。
    诸将退下之后,李克用埋头沉思,他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没想通。
    他感觉自己好像被李晔算计了,但是又一时想不明白,到底哪里被算计了。本来以为王铎信了佛,被慧明控制,有他支持,李晔不给他使绊子,他就能建功立业,但是现在看来,好像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李克用还要思考接下来的战局和布置,无论如何,不能让李晔独占攻破潼关的功劳,他的兵马一定要凑上去。
    而攻破潼关之后就是华州,他的骑兵很精锐,一定要赶在李晔前面,把华州抢下来。那里是黄巢把守潼关、防御关东…军队的大本营,里面有数不清的粮秣军械。而且位置十分重要,谁占了华州,进攻长安就占了先机。
    就在李克用思考这些的时候,安存孝忽然回来禀报:“军帅,我们靠近不了潼关!”
    李克用一愣,抬头沉声问:“怎么回事?”
    “平卢军占满了道路,我们的人根本上不去。”安存孝回答。
    李克用怔了好半响,眼神数变,脸色阵青阵白,最后忍不住一声咆哮:“李晔!”
    李晔眼神逐渐恢复平静,在刘大正率部,从侧面攻进潼关之后,赵破虏的压力立即被大为减轻,所部甲士迅速攀上城头,与守关将士开始短兵相接。
    坐镇潼关大营的两名真人境,李晔虽然没有看到,但已经感觉到对方气机的远离,很显然,终南山掌门和大长老,见事不可为,已经走了。
    禁谷被攻破,对潼关守军的士气,是个沉重的打击,此刻面对刘大正和赵破虏的两面夹击、里应外合,没有坚持多久,关头就宣告失守。
    平卢两路大军冲进关内守军大营,开始左右奔杀。战事持续没有多久,黄巢军节节败退,留下满地尸体后,终于士气崩溃,四下溃逃。
    李晔降临潼关关头,看到关内平卢军追杀黄巢贼军的景象,心头大定。关内的黄巢守军其实还有不少,多达数万,他们都是准备轮番上阵守城的。
    但是此刻,营地中一片混乱,绝大部分将士望风而逃,溃不成军,在被平卢军一边倒的追杀。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还有零星悍勇的部曲,对大局也没什么作用。
    李晔回过头,看向关外,密密麻麻全是平卢军的将士,铁甲如海,长矛如林,军阵齐整,望不到尽头。
    他既然知道今日会破关,自然事先就有安排。此刻,关外的军阵隆隆而动,铁甲海洋向两侧分开,在中间让开一条通道,银甲将军率领的三千狼牙都和五千精骑,就从通道中踏尘飞奔而出,迅速临近潼关隘口。
    上官倾城抬头看了李晔一眼,李晔对她轻轻颔首。
    精骑冲入潼关,马不停蹄,杀穿大营。挡在他们面前的黄巢乱军,不是被杀,就是被撞飞,不少人都被踩成肉泥,引得对方丢盔弃甲,哭爹喊娘的到处奔逃。
    上官倾城率领八千精骑一路疾驰。
    潼关附近的溃卒很多,都在往华州逃窜,但他们哪里快得多精骑奔驰,很快就被上官倾城丢在脑后,行不过三四十里,华州城在望。
    此刻的华州城,还是一片平静祥和,潼关虽然在激战,但只要大军没有破关,这就是安全的。
    城外有大片大片的良田,一望无垠,不少农夫还在田地里耕作,有些地方炊烟袅袅。如果不是农田庄稼长势不好,荒芜的地方也很多,这就是太平盛世的景象。
    农夫们听到轰隆隆的雷声,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起身抬头观望。当他们看到官道上骤然出现的精骑洪流,无不吓得大叫,丢掉手中的锄头家伙什,撒开脚丫子就到处飞奔,距离城池近的的,就往城中跑。
    然而他们不可能跑得过精骑,好在没有人不清醒跑到官道上来,所以狼牙都未曾杀人。华州城门大开,城头的守军稀稀疏疏,有的人还在打瞌睡,他们骤然看到城外出现的精骑,无不大惊失色。
    队正、都头立即扯开嗓子大喊敌袭,吼叫着要关闭城门,等乱糟糟的城头,想要恢复秩序的时候,精骑已经到了城下。
    就在这时,从城门附近的民房、街巷中,突然冲出来数十名修士,青衣带刀,无不身形矫健,精锐异常。
    他们兀一出现,就直接扑向城门守军,刀光如流星闪过,来不及反应的守军们,一个接一个倒下去。
    很多人至死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脸上还残留着惊恐茫然的神色。
    城门附近的守军发动反扑,与数十名修士先后交手,但是不等他们聚集起来,精骑就已经冲进城门。
    上官倾城直接带人向城中冲去,直奔刺史府,队伍中分出一小部分,在道旁缓速、勒马。马上的精甲骑兵滚落马鞍,一手圆盾一手横刀,就和青衣刀客汇合一处,向城头杀去。
    李晔坐在潼关城头,好整以暇。
    现在大局已定,他好不容易放松下来,自然是需要歇一口气。虽然他身体上不是特别累,但是他毕竟是三军统率,承担的压力很大,身体上不累心头还是有些疲惫。
    大少司命犹如李晔的影子,不离他左右,两人分开站在两旁,不动的时候就如两个雕像。
    但没有会把她们当作雕像,且不说这是两个气质迥异的倾国美人,仅是他们身上散发出的修为之力,就足以让人感到浓烈的畏惧,根本不敢抬头去看。
    李克用最终还是找到了李晔,不过他只带了几名高手,因为大队人马根本无法冲破平卢军的军阵。
    眼下,十万平卢军在陆续入关,道路上几乎没有供闲人落脚的地方,在平卢军后面,则是紧紧跟随的忠武军。
    李晔因为念着杨复光昨夜的关心,所以今天提早通知了他,让他早作准备。就这样,本以为能够将破关之功牢牢握在手里的雁门军,反而是落在了最后。
    他们一个个气愤不已,很多将校都在跳脚骂娘,但是根本没有用处,且不说平卢军不会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