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爷不好惹-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稍微休息了片刻,王长生再次入水,直接奔着刚才那处古怪的湖底去了,他试探着往那靠了靠,当他深处在满是泥沙的水中时,伸手就朝着湖底摸了过去,顿时一股极其冰凉刺骨的感觉就遍布了王长生的全身,他的手下一直触摸到湖底,这才发现底下居然有一处泉涌,大概十几公分左右的直径,正不断的往外涌着水流,而这其中就是那股让他也感觉刺骨的阴气。
半晌后,王长生再次出水,一脸震惊。
“你出来吧,这次我不难为你”王长生叹了口气,皱眉说道:“我要跟你问点事,是关于这座湖的,你如果有什么说什么,我就消了收你的心思”
水下毫无动静,那双幽幽的眼睛里不知道在思量着什么。
王长生继续说道:“我之前说,你若是束手就擒的话,我送你进入阴曹地府枉生,你可能会被送入十八层地狱关一些年头,但你若是能告诉我湖底下的问题,我承诺你,事后我会为你找一个得道高僧,让他来超度你身上的怨气,直到你什么时候正常了为止,然后在送你进阴间,你的怨气消了,自然就可以正常投胎转世,而免了进入十八层地狱遭罪了!”
关于超度,道家比佛门得要差了不少,因为后者是专门渡人渡己的,佛家有很多经文都能够超度亡魂,甚至是冤魂,从而消除它们身上的怨气。
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时候,这片土地上曾经受过两次大灾,死伤无数,生灵涂炭,当时寺庙里走出了众多高僧前往各地进行超度,因为这两次大灾导致死伤太多,如此一来的话,天地间可能凭空就多了上万甚至十万冤魂,如果任由其飘荡在世间的话,那恐怕阳间都会乱套了。
所以,当时很多得道高僧都走出寺院,于各地进行超度,消除了那些冤死的人身上浓厚的怨气,以此来让他们平安无恙的进入阴曹地府。
王长生现在说的大概也是这么回事,他承诺你只要出来,我就找个高僧来度化你,就免得受罪了。
对方明显是迟疑他这话的真假,半天都没有动静,王长生就接着说道:“我没必要诓骗你,我今晚就算找不到你,明天天一亮我一样可以搜寻到你,所以我现在就给你个机会,你出来跟我见上一面我问什么你说什么,事后我请人超度了你,你若是窝着不出来,明天我肯定收拾了你”
王长生的话音落下后,过了半晌,那道淹死鬼的鬼影又再次飘了上来。
“上岸再说……”
到了岸边王长生就坐在了地上,伸手把上衣给脱了下来然后拧了拧,水“哗啦”一下滴落到地上,他说道:“你跟我说一下,湖底下的那处泉涌是怎么回事?”
“你,你会找人帮我超度是么?”
王长生抬起头,皱眉说道:“我忽悠你一个鬼有意思么?我是啥身份啊,我连你都诓,你还让我跟你指天立誓不成?别跟我废话了,机会就一次,你说了,我以后超度你,你要是不说我明天就收了你,就这么简单,你自己看着办吧。”
这淹死会踌躇了一会,然后缓缓的说道:“我在这水下呆了也有一段时间了,偶尔也听人说起过这个湖,湖是扩建的以前就是个小池塘,比现在可小多了,大概也就一般左右的面积吧,后来这影视城盖起来以后,在把湖给扩开,至于你说的那处泉涌也早就有了,我也见过”
“是地下河么?”
“差不就是这个意思,是地下水源,我以前曾经听人提起过,,因为那个池塘很有历史有很长的年头了,最早先的时候影视城本来是想把这个池塘给填平盖一些建筑的,但是当地人却说这池塘不能填,下面有一个泉眼的,你就是填也填不上,影视城没办法就只好扩建成湖了……”
王长生诧异的问道:“那里的阴气这么重,是一直都有的么?”
“不是,以前就只是个泉眼而已,是最近这两天阴气才重了起来的,特别是每天晚上一过子时就有阴气不断上涌,我虽然是个鬼,可也受不住那阴气的侵扰,所以这才想着找个替身离开这里”
王长生一听顿时就很迷糊了,阴气本来就是养魂的,像那著名的三大养尸地就是阴气非常的重,才能保住尸体不腐,他也是头一次听说,还有鬼会惧怕阴气的。
“我知道的就这些了”
王长生穿上衣服,起身说道:“你先呆在水底别动了,明天我再过来一趟……”
王长生当天晚上,深夜的时候就离开了影视城,然后找了一个地方把衣服给换了,又小睡了片刻,第二天上午才出的门,再次来到了这边,不过却没有进到里面来,而是找上了附近的一个村子。
他总觉得,这水下面的那处泉涌很有问题,阴气太重了,这一点挺异常的。
尽然这个池塘很有历史,有些年代了,那在当地打听打听的话,说不上能听到啥线索,民间村子里关于一些传说什么的,其实很多都是有根据的。 王长生找的这个村子就在影视城边上,离着不过两三里地远,他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就看到村委门口有一片空地,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正坐在一棵老树下面闲聊。
“爷们几个,问点事呗?”王长生打了个招呼,伸手掏出一盒烟散了几根,然后蹲在地上指着影视城那边问道:“大爷,我就想问问,那影视城里有个池塘,你们知道吧?”
一个老汉抽着烟,一咧嘴的时候露出一口大黄牙,他笑道:“你问的是挑龙塘吧?”
“嗯?”王长生一听这池塘的名字,就知道来故事了,点头说道:“是啊,这池塘怎么还叫这么个名字呢,我看着也不大啊,有啥说道么?”
老汉呵呵一笑,弹了弹烟灰,说道:“有点说法,这附近村子里的人谁不知道啊”
“那您跟我说说看,我是昨天进到影视城里发现那池塘中间一直在冒着泡,这才觉得奇怪的,然后找了艘船过去发现那水底下挺混的,可混的就一块地方,所以才想着问问是怎么回事呢”
王长生这么一说,几个老人顿时脸色都变了,那好汉手里的烟甚至都没拿住都掉在了地上。
王长生赶紧又抽出一根递了过去,问道:“您怎么了啊大爷?”
好汉接过烟后,连连摇头说道:“哎呀呀,这可不好了,年头要不好了啊,我跟你说这是要有天灾人祸了啊”
“您说,您说……”
这老汉说,那池塘的历史比这附近所有的村子都要老,几百年肯定是有的了,池塘的面积也不大,但很古怪的是不管出现多干旱的天气,池塘里的水也不会少,从来没有干涸过,据说是因为池塘底下的一个口子,据说连接着地下水源,而这处地下水连着的居然是禹门口黄河段,所以别管啥天气,这池塘里的水都是相当充足的。
“本来呢,池塘的水是挺清澈的,鱼虾也不少,但是不知道为啥,每隔一些年头这池塘的水就开始泛浑了,然后从水底下一直往上冒着水泡,里面全都是黄沙,到最后整个池塘全都浑了的时候,就该有啥不好的事发生了,我就听我爹说过,那一年他用手在水里捞一下,三伏天的水都是冰凉的冷的人直打哆嗦,然后手心里全都是沙子,没过几天就听说禹门口那边有个村子闹了脏事,不少村民都撞邪了,大晚上的在村子里唱戏,然后又没过多久,好几个村子都闹起了鼠疫,可是死了不少人呢……”
“那应该是挺久远的事了,得几十年前了吧?”王长生问道。
老汉说道:“我爹啊,我今年都八十多了,那是民国前的时候了,呵呵,当时这片土地上还是满人说了算呢!”
老汉说的挺玄乎,但王长生却对他说的话挺相信的,民间传说,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十有八九都是很靠谱的,而且更因为对方所说的是池塘底下的泉眼连接着禹门口黄河段,王长生就跟深信不疑了。
“那解放后您知道出过什么事嘛?”
“那好像就没有了,真要是老出事的话,那还让不让这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活了啊?哎呀,不过你说现在那池塘的水又浑了,搞不好是撞到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了,这可咋办是好呢!”
王长生站了起来,说道:“大爷也可能是我眼花看错了呢,你别多想啊,行了,谢谢您了,我这知道咋回事了也明白了,那我这就走了哈。”
影视城,湖边。
王长生从村子里出来后,转头就过来了,湖边还有不少游人在散步,戏水的也有,他蹲在水边伸手试了下,闭着眼睛感受了一会后就发现,这水果然比昨天要凉了一点,而且湖中间那一块,明显又更浑浊了不少。
柳树下,淹死鬼还在眼巴巴的看着王长生,他伸手掏出一张符纸,画下一道符咒后,说道:“你先进来呆着吧,我最近可能得有点事,你等我不太忙了之后在研究你的问题……”
第271章 禹门口黄河段
王长生暂时没空搭理这个淹死鬼,他得先可着正经事来才行,不过答应了人家的超度和投胎,那以后肯定得研究,他们这种人吐口唾沫那是必须得要砸出个坑来的。
王长生暂时没空,是因为他也觉得这挑龙塘的异样搞不好可能会出事,因为如果那处泉眼连着的地下河真要是通往禹门口黄河段的话,那这事十有八九可能就是真的,不会跑空了。
从影视城里出来,王长生打了个车就去了一个地方,他打算查查此处的地方志。
他这么上次的原因很简单,这片土地上的两条大河,长江和黄河,都和昆仑山息息相关,并且直接连着这条土地上的龙脉,除了中干,南干和北干龙三条脉络以外,这长江和黄河其实相当于龙身上的一条脊梁,一旦出了什么事的话,那年景可能真就不太好了。
昆仑观经阁里都有记载,每逢黄河上天有异象,那必然是代表着要有大事发生的。
因为这条河上的传说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应该算是两个,据说黄河底下有一个老龟,年岁谁也不知道有多大,这老龟从源头开始一直到入海口,常年都呆在水底下,说不上什么时候会浮上水面,而只要这老龟一出来,那所在之处的黄河两岸不是大涝就是大旱,绵延千里,民不聊生。
再一个民间的传言就是,黄河有好几处河段都是连接着阴曹地府的,并且其下还有鬼门出现,每逢清明和中元鬼节,黄河河道上的鬼门都会打开,成群结队的孤魂野鬼都会涌出来。
传说虽然是传说,可你要不是亲眼看见,谁知道是真是假?
王长生就知道,这传说其实都很属实的。
王长生去了晋中的图书馆,然后找到了存放地方志的地方,看守这屋的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穿着七八十年的那种工装服,戴着个黑框眼镜,乍一看瞅着就跟个老学究似的,他听说王长生要看地方志就很诧异,因为像他这个年纪的青年,基本已经没人对这玩儿意感兴趣了,甚至有的人可能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地方志。
地方志就是一个区域文华,人文的汇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其历史至少得有几千年了,从最早期有完善的社会体系开始就已经存在了,然后每隔几年编修几次,这个规矩一直延续了下来,哪怕是改朝换代,地方志的编修都不会落下,所以要想了解哪里的地址,直接来查这个就行了。
王长生要查的东西很简单,他就想看看这里有没有关于挑龙塘的记载,既然这个池塘那么有历史,又连着禹门口黄河段的话,那恐怕千百年来肯定是会被记录下来的,村里的那几个老汉说的是一回事,而官方记载的没准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查了能有一个来小时左右,王长生也看到了不少关于挑龙塘的记载,这池塘最早期有记载是在五代十国上,形成原因倒是没有记录,只写着“忽有一天,天崩地裂,雷声滚滚,电闪雷鸣之后天空的乌云压得很低,几道惊雷过后,那一片地域出现了一处深坑,然后有滚滚泉水从中冒出,然后一道水柱冲天而起,直上半空,最后在云层中散开,开起来宛若一条水龙……”
这就是挑龙的来历,说的特别玄乎。
这个只能算是传说了,不能作为什么考证来用,不过王长生还看到了一处有用的记载,那就是禹门口黄河段这里特别容易出事,而且特别的有逻辑性,那就是每三十年和六十年各发生一次,不是旱涝,就是战乱,要么就是生了瘟疫,鼠疫,天花,或者地震什么的,总之天灾人祸都有,并且间隔都是三十或者六十年。
在道家理论中这个三十和六十被称为轮回年,三十年一个小轮回周期,六十年一大轮回周期。
民间有句话说的就是这个,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句话是形容说,你看人别瞧不起谁,今年他也许不行,那没准过几年就飞黄腾达了呢,其实最早先的话这句话是来形容黄河的,就是这三十年黄河河道向西流,那三十年则向东,因为黄河古道也常在变换。
地方志上记录的跟那老汉说的还确实挺相应,对方是含糊其辞的民间说法,那地方志上写的可就是官方认证了。
王长生查阅完,就更确定最近一段时日恐怕禹门口黄河段应该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从屋子里出来,王长生朝着门口的老大爷说了声谢谢,他刚走了两步,后面的老学究忽然扶了扶眼镜框,问道:“年轻人,我看你刚才在查阅挑龙塘和禹门口这方面的地方志?”
王长生停了下来,回头说道:“是的,好奇,看看”
老学究叹了口气,说道:“莫不是挑龙塘又有异象了?前段日子我还特意去过一次也没发现那水里怎么啊”
王长生顿时诧异的一愣,又走了回来问道:“您也知道这个?”
老学究指了指地方志的办公室说道:“我在这里看了四十多年,我什么没看过啊?你再哪里拿的什么册子,我一看就知道你要查阅什么内容了”
王长生想了想,说道:“那您觉得这地方志上写的东西,是真的么?”
老学究笑呵呵的说道:“你问我?你要是不信,你会过来查阅么,我就算说是假的你恐怕也未必会信吧?年轻人,我告诉你吧,你倒不如直接去禹门口好了,既然挑龙塘已经有异象了,我估计那边可能也该有什么迹象了,我估计南松寺的高僧们这时候也该过去了”
王长生诧异的问道:“南松寺?”
“你去了就知道了……”
禹门口黄河段离这边也不算太远,有一班绿皮车两个多小时就能到了,在临去之前王长生给黄韵玲打了个电话,这姑娘人已经醒了,只不过是情绪还不太稳,仍旧处于小忧桑的阶段,王长生安慰了她几句,告诉黄韵玲不要多想,问题全解决了,以后该咋办就咋办。
这天下午五点多钟,王长生登上了去往禹门口黄河段的火车。
禹门口,河道渐狭,河水千回百转,奔腾澎湃,激山为浪,人称〃禹门三级浪〃,这里是黄河河道上比较险要的一处,行船很少,在这你基本就能看出什么叫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情景了。
两个多小时后,列车进站,停靠站台,王长生从车上下来,夹杂在人流里走出了出口,外面的火车站广场外,停着几辆三蹦子突突车,见到他过来就纷纷挥手召唤着。
“大哥,去禹门口能走吧?”王长生来到一辆车前问着。
“啊,能,能去啊,十五块钱”车夫一拧油门,指着后面说道:“走吧,上来坐稳了……”
三蹦子突突车“唰”的一下就蹿了出去,这种车一般只在十八线小县城里才有,稍微大一点的地方早就给取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