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竞月贻香 >

第420章

竞月贻香-第420章

小说: 竞月贻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人,王侯之封指日可待。如此,你我双方可谓是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你说是也不是?”
  随后他又吸了一口旱烟,笑道:“其实我看得出来,谢三小姐虽是女儿之身,却心怀家国百姓,巾帼不让须眉。待到恒王登基,执掌天下,莫说是取消‘海禁’之策,无论是东瀛倭寇还是西域诸国,哪怕是前朝异族,谢三小姐要想荡平四海、扬我国威,便只是恒王的一道旨意而已,我也会倾尽所有、鼎力相助,岂不快哉?”
  谢贻香被他这番话说得心中一动,不禁默然半响。随后她立刻回过神来,怒斥道:“你……你休想!如此大逆不道之言,也敢在我面前胡说八道?”言思道反问道:“不知我的哪句话说错了?古有文王伐商、霸王讨秦,今有唐宗灭隋、宋祖篡周,历代开国之主,谁又不曾是‘大逆不道’?”
  谢贻香只是一个劲地摇头,厉声说道:“恒王素来心怀不轨,一早便有谋逆之心,就算他能登上皇位,你凭什么肯定他会比当今皇帝更加英明?”言思道被她这话说得哈哈一笑,摇头说道:“要论‘英明’二字,古往今来又有谁能比得上汉之高祖?一介市井流氓,终日不学无术,竟也能窃居帝位,归根到底,便在于知人善用,这才能让萧、张、韩三杰开邦立国,奠定汉朝四百年基业。所以且不论恒王的才智如何,如今他对我信任有加、言听计从,独此一条,便已胜过当今皇帝千百倍,由他统领天下,当然也会胜过现在千百倍。”
  谢贻香听得咬牙切齿,但又心知自己辩不过此人,何必还要留在这里浪费时间?当下她便厉声说道:“废话少说!但愿你言而有信,真能平息这场倭寇之乱。否则的话,无需等到班师宁义,我定要将你千刀万剐!”说罢,她再不理会言思道,径直往帐外离去,缓缓平复心中怒火。然而待到行出二十多步,谢贻香陡然清醒过来,这才想起自己今夜前来的目的。
  当下谢贻香急忙折返,怒气冲冲地回到言思道营帐,对他厉声说道:“无耻狗贼,竟想用花言巧语诓骗于我,简直是痴心妄想!你听好了,明日顾云城一战,还是由你方的军马去打头阵,你叫那姓孙的休要耍什么花招!”
  言思道见她去而复返,不禁微微一怔,随即笑道:“谢三小姐,方才这一番交谈下来,你如何还是这般冥顽不灵?而今双方联手抗倭,乃是大义所在,你我同为华夏儿女,自当共赴国难、勇往直前,又怎能避重就轻,专挑‘吃肉’的好事,把‘啃骨’的苦差留给别人?”
  谢贻香也懒得和他废话,“唰”的一声拔出腰间乱离,径直将刀刃架在言思道脖子上,沉声说道:“我说过的话,不想再说第二次!”


第896章 自作主张
  面对谢贻香乱离刀刃加身,言思道这回却毫不惧怕,只是淡淡地问道:“谢三小姐,你可知我们这支‘平倭联军’,恐怕已经撑不过三日了?”
  谢贻香不禁一怔,随即坚定心神,怒道:“你休要在这里危言耸听!”却听言思道长叹一声,说道:“双方联军破贼,到头来总会有一方吃亏,但其间‘啃骨’与‘吃肉’的差事,多是少也该礼尚往来、轮流替换才是,如此方可服众。但如今我方将士一路奋战至今,谢三小姐居然还要让我们继续‘啃骨’,似这等损人利己、假公济私的无耻之举,自然是你家那位小道长的意思了,是也不是?要是我没猜错的话,这位鬼谷传人肯定还说,倘若我方不肯就范,那便要就地解散掉这支‘平倭联军’,是也不是?”
  谢贻香冷冷说道:“你知道便好!”言思道又是一声长叹,摇头说道:“谢三小姐,如今你也是统军之人,想必知晓其中的难处。如何才能让麾下将士真心服从,本就是行军打仗最大的难题。实不相瞒,此番从宁义城到台州府,辗转六百多里,其间大大小小三十余战,皆是由我方拼死‘啃骨’,对此,麾下将士早已是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若非我与孙将军软硬兼施、安抚强压,只怕军中早已生出了哗变。”
  谢贻香心中一惊,也不知言思道所言是真是假。随后言思道继续说道:“所以眼下摆在你我面前的顾云城一役,倘若还要由我军将士继续担当‘啃骨’的苦差,只怕也用不着你家那位小道长动手,孙将军麾下的这两千军士便会当场失控,甚至是罢战潜逃,从而令整支‘平倭联军’土崩瓦解,放任倭寇在江浙地界上继续猖獗。如此结局,难道真是谢三小姐愿意看到的?”
  这番话直问得谢贻香无言以对,话说她之前听完得一子的分析,决定来找言思道谈判时,本已吃下秤砣铁定了心,说什么也要让恒王叛军继续正面作战。谁知眼见言思道深夜不眠,一直在苦思平倭之策,难免有了些动摇。此刻再听到言思道吐露出的这一难处,谢贻香仔细一想,倒也确是实情。
  且不论一路“啃骨”的恒王叛军,就连己方这两千将士一路“吃肉”,只拣轻松的差事,到如今也已颇有微词。要知道杨老将军带来宁义城的这支援军,本是铜陵、宣城和湖州三地的驻军,当中大都是些吃不起饭的穷苦人家,不得已才入伍从军,混一口军粮填饱肚子,如今却要长途跋涉前来剿灭沿海的倭寇,随时都会有性命之忧,难免心存不满。
  伴随着谢贻香这一犹豫,言思道立刻顺着竿子往上爬,又说道:“时至今日,想必谢三小姐已经心知肚明,此番我等受青田先生之托,要联手平息这场倭寇之乱,我是一心想要兑现承诺,即便有些小心思,也只不过是想借机捞些好处而已;但是你家那位小道长却根本志不在此,从头到尾便没在这些东瀛倭寇身上花半点心思,而是一门心思想要算计于我。敢问谢三小姐,而今外敌来犯,你身为汉人儿女,又是谢大将军之后,于情于理,你到底应该站在谁这一边?”
  谢贻香不禁默然,兀自沉吟半响,才缓缓吁出一口长气,说道:“你们二人各有各的道理,我……我不知道。要不你这便随我去找那小道士,大家当面说个清楚?”
  听到这话,言思道不禁哈哈一笑,伸手推开架在自己脖子上的乱离,反问道:“自囚天村一别,你家那位小道长惨败而归,一直对我心怀怨恨,难不成如今终于肯同我说话了?”
  谢贻香微微一愣,顿时暗骂自己糊涂。这二人如今已是势同水火,哪里还能心平气和地交涉?否则自己这一路上又怎会被他们夹在当中传话,累得心疲力竭?当下她只得收起乱离,说道:“如此说来,你们二人谁都不肯退让,又无法坐下来好好商讨,那明日这顾云城一战,到底应该如何是好?”
  却听言思道嘿嘿一笑,淡淡地说道:“据我所知,宁义城太守的剑印,如今可是在谢三小姐你的手里,就连杨风波杨老将军派来的陈、朱两位副将,暗地里也要听你调度,又何况是麾下那两千军马?至于那位鬼谷传人,嘿嘿,其实同我一样,不过军中一闲人耳。说得好听些,便是‘军师’;说得难听些,便是‘谋士’,又有什么权利干涉主帅的决断?”
  这话直听得谢贻香瞠目结舌,脱口问道:“你是……你是要我直接做主,不必理会那小道士?”言思道缓缓吐出一口浓烟,反问道:“除此之外,难道谢三小姐还能想出其它妙计,保全你我双方这支‘平倭联军’?”
  谢贻香思索良久,终于还是决定以大局为重。当下她便不再多言,让言思道派人前往朝廷己方军营,将陈、朱两位副将偷偷叫了过来。随后叛军一方的统帅孙将军也带着三名副将赶来,大家稍作寒暄,便在言思道的营帐里商讨,连夜拟定明日攻取这座顾云城的详细战术。
  面对在场众人的你一言、我一语,言思道却只是作壁上观,独自在旁吞吐着旱烟,至始至终一言不发,由孙将军全权做主。如此商讨了小半个时辰,最后大家都一致认同这位“白甲怒马”孙心拒孙将军的提议,乃是遵照兵法中“十则围之”的思路,以己方的四千兵力,对顾云城里的这五六百名东瀛倭寇形成合围之势。
  随后孙将军便做详细的解释。说这座临海而建的顾云城,本是唐时修建的一个港口小城,总共只有东、西、南、北四处城门。其中的北、西、南三门皆是开向陆地,城墙不过三丈六尺,倒是不难攻破;只有东门开向东海,乃是旧时出海所用的港口,还泊有不少海船。
  由于双方组成的这支“平倭联军”皆是步骑兵,根本无力进行水战,倘若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强攻北、西、南三门,难免会令城中倭寇士气消磨,选择弃城而逃,由东门的港口驾船出海。所以这所谓的“合围之势”,最终还是要回到“诱敌出战,设伏剿灭”这一核心策略上。
  对此,孙将军拟定的战术倒不复杂,是要由朝廷一方的陈、朱两员副将,各率己方的五百军士,分别开赴顾云城的北门和南门,对城内倭寇造成压力;同时,再令从台州府当地临时招募来的一支两百多人的新兵,正面进攻顾云城的西门。
  如此一来,总共便是以两倍于城内倭寇的兵力强攻城池,驻扎在城里的这股倭寇,自称是什么“中条一刀流”的传人,作为守城一方,为了保全顾云城这处窝点,极有可能会选择出城迎战,直接与进攻西门的这两百多个新兵正面厮杀。
  一旦倭寇果真杀出城来,己方在北、西、南三门的三路兵马便佯装不敌,全军西撤,将杀出城来的倭寇诱入西面官道上的险要之地,再由孙将军麾下提前埋伏下的一千军士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尽数剿灭当场。与此同时,孙将军麾下的另外一千军士,也会及时从顾云城南面的树林里杀出,趁虚而入攻下整座顾云城。
  听完孙将军拟定的战术,陈、朱两员副将的脸色都有些难看。显而易见,如此安排之下,虽然真正“啃骨”的是那支刚从当地招募来的新兵,甚至是要用他们的性命诱敌,但己方开赴顾云城南北二门的那一千人马,显然也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相比起来,恒王叛军这边无论是设伏歼敌的一千人,还是趁虚夺城的一千人,却都是“吃肉”的美差。
  然而眼见己方这位谢三小姐并不反对,再加上此刻又身在对方营地,陈、朱两员副将再如何不满,也只能默不作声,极不情愿地领命。随后众人又一一敲定其中细节,待到所有事交代完毕,孙将军便向一旁的言思道请教,请他来做最后的定夺。
  言思道早已疲惫不堪,似乎已有多日没有睡好,全靠手里的旱烟提神,这才勉强支撑到此时。听到孙将军的询问,他便伸了个懒腰,笑道:“临阵对敌,终究要靠‘随机应变’这四个字,既然孙将军已经安排得这般详尽,那便先照你的意思去办。要论与东瀛倭寇交战的经验,放眼三军,也没人比得上你这位‘白甲怒马’了。”


第897章 金光银芒
  话说第二日午时,恰逢晴空万里,整支“平倭联军”便依照孙将军的战术,对顾云城发起了三路佯攻。乃是由朝廷一方的陈、朱两员副将各率五百军士,在北门和南门外列阵以待;与此同时,从台州府当地临时招募来的一支两百余人的新兵,则是正面进攻顾云城的西门。
  因为要避免双方之间的“骨肉之争”,今日顾云城一战,谢贻香便听从了言思道的建议,乃是擅作主张,并未告诉营地里的得一子,只是让陈、朱两员副将从营地里各自领出五百军士,听从叛军将帅孙将军的调度;而朝廷己方剩下的一千军士,如今依然和得一子一起留在了西面的营地里,并未参与此间战事。
  所以除去陈、朱两员副将总共率领的一千军士,朝廷一方便几乎只有谢贻香一人参战,此时正和言思道、孙将军等人立足于顾云城西面数里外的山头居高临下,统领全局,远远眺望东面临海的这座顾云城。
  而在众人站立的这处山头下方,孙将军麾下的一千军士早已在官道两旁的山间埋伏妥当,只等前方那三路佯攻的人马将城内倭寇引诱至此,来个一举歼灭;除此之外,恒王叛军的另外一千人马,也已按照孙将军的调度,在顾云城南面两三里处的树林里藏身,待到城内倭寇杀出,便可趁虚攻陷城池。
  当下谢贻香便在山头上使出她“穷千里”的神通,仔细观察顾云城内的情况。只见不同于昨夜的冷清,面对城外北、西、南三路军马的围城之势,城里已有不少人涌上城墙,准备好弩箭飞石等守城器械,随时要与来敌开战。然而她再凝神分辨,却见城墙上这些守城的“倭寇”,除了少数身穿和服或者东瀛武士服的东瀛人,大半竟是做汉人打扮,越看越像是当地百姓,竟是要助城内的东瀛倭寇一方守城。
  谢贻香不禁大皱眉头,问道:“东瀛倭寇乃是异族贼匪,似这般犯我疆域、杀我百姓,当地的汉人自当团结一心、拼死抗贼,如何竟成了他们的帮凶?”一旁的孙将军顿时笑道:“我军这一路行来,沿途假冒倭寇烧杀抢掠的汉人,可谓数不胜数,谢三小姐自是亲眼所见。试问连假冒倭寇作乱的汉人都有,又何况是相助倭寇守城的汉人?”
  话音落处,后面的言思道已接过话头,吞吐着旱烟笑道:“须知在‘存活’二字面前,所谓的‘仁义礼智信’,无疑可笑至极,甚至连律法也是形同虚设。在如今江浙的局势之下,百姓所需不过一口饭食,只求存活,所以无论是朝廷还是恒王,又或者是东瀛倭寇,对这些百姓而言,谁赏饭吃,自然便听谁的,哪有什么是非对错?”
  顿了一顿,他又补充说道:“莫说顾云城里助倭寇守城的这些百姓,即便是你我双方麾下这四千军马,又何尝不是如此?若非食不果腹,这些军士又怎会从军入伍,以身犯险?”
  谢贻香听得极不是滋味,还想出言反驳,却见就在此时,数里之外顾云城西门的战事终于彻底展开。那两百多名从当地招募来的新兵,在领头军官的带领下,已抬着七八架毛竹编造的长梯,向三丈多高的顾云城城墙发起了冲锋。与此同时,北门和南门外的陈、朱两员副将,也各领麾下的五百军士向城墙逼近,却在离城墙还有二十多丈远的地方驻足,只管摇旗呐喊、虚张声势。
  要知道进攻西门的这两百多名新兵,在孙将军的计划中虽然只是诱敌之用,担当了“啃骨”的苦差,但孙将军显然并未将实情告知他们。所以眼见己方今日以三路军马围城,合计共有一千两百多人,这些新兵还当真以为是要一举攻破这座顾云城。再加上他们本是从台州府当地招募来的精壮男子,大都与倭寇有着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是以此刻这一冲锋,竟是群情激愤、毫无畏惧,转眼便来到西面城墙前,成功架起了好几架长梯。
  西面城墙上立刻便有守城的百姓张弓搭箭,零零散散地射向城外这些新兵。但是对于己方架出的几架长梯子,对方却没有摧毁的意思,而是由十多个手持倭刀的东瀛人守候在长梯尽头,每架长梯处都有两三个人,待到有军士攀爬上来,便以手中倭刀斩落,将其立毙当场。如此一来,不过一盏茶的工夫,进攻顾云城西门的这支新兵便有二三十人命丧当场,但剩下的仍在拼死进攻,没有丝毫退意。
  这一局面显然在孙将军的意料之中,目的便是要引诱城内的倭寇出城迎战,再由北门和南门外陈、朱两员副将的人马将其一路引来此地,交给山头下设伏的一千叛军擒杀。谢贻香眼见己方人马似这般慷慨赴死,心中难免有些不忍,只盼城内的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