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月贻香-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机遇,甚至极有可能是我此生唯一的机遇,我当然要好生把握,在你们面前做到最好。”
听到岳大姐这话,谢贻香也忍不住叹了口气,说道:“岳大姐的心思我当然明白,难得你竟能如此坦诚。也罢,我这便修书一封,推荐你前往金陵刑捕房任职。虽然我不知道在商不弃死后,刑捕房现任的总捕头是谁,但凭借家父谢封轩的名头,刑捕房多半也会给我这个面子。但有一点你要明白,我之所以推荐你,并非因为你我之间的交情,更不是因为你我同是女儿身的缘故,而是因为你岳颖秋的的确确是一个好捕头。”岳大姐当即一笑,傲然说道:“那是当然!”
就在这时,忽听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说道:“不错,这位大姐天生便是当捕快的好材料,叫她去刑捕房任职,倒是再合适不过。要说刑捕房现任的总捕头,乃是人称‘名剑名捕’的司徒名杰,当年曾在我手下当过一年学徒,替我做些打杂的事。谢贻香,你的推荐信若是不够分量,大可以再加上我的名字。”谢贻香和岳大姐连忙回头望去,只见一个双眼红肿的中年男子大步踏进客栈,却是那位北平神捕商不弃。一想起之前面对峨眉剑派众人时,这商不弃居然孤身遁走,谢贻香自然心中有气,本不愿理会他,谁知那商不弃反而没脸没皮地贴了上来,笑问道:“谢三小姐,你和竞月公子可要随我西行,去兰州走上一趟?”
谢贻香不禁微微一愣,脱口说道:“我为何要随你去兰州?”那商不弃神秘地一笑,说道:“之前你不是一直问我,为何我能提前猜到止尘庵的血池里是一具婴孩尸体?嘿嘿,那当然是有人告诉我的。而告诉我答案的这个人,不但是我商不弃的老朋友,更是你的老朋友;此番去往兰州,自然是为了找她。”说罢,他已从怀中摸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白纸,展开了递给谢贻香看。
谢贻香伸手接过,只见纸上写着四行短句,看得出是女子娟秀的笔迹,合计共是一十六个字,写道:“峨眉血婴;兰州鬼猴;玉门走尸;天山坠龙。”
(本案完)
第540章 走兰州
洮云陇草都行尽,路到兰州是极边。
谁信西行从此始,一重天外一重天。
——明·王祎
兰州,又名“金城”,源于西汉时的县治设立,取“金城汤池”之意;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到本朝初年天下一统,朝廷几次驱除异族后,更于此设下兰州卫。由于自汉至唐、宋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出现“丝绸西去、天马东来”之盛况,兰州地处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站,一直极为繁华,人口仅有半数是汉人,更多的则是外族人,当中包括突厥、粟特、吐蕃、党项、契丹、波斯人等。到如今世人还是习惯沿用前朝的叫法,将这些外族人统一称之为“色目人”。
话说谢贻香、先竞月和商不弃三人结伴同行,自嘉州府一路北上,先出剑门关离开蜀地,再取道陇南辗转一千多里的路途,五天之后,便来到了这座兰州城。
当日在峨眉山山脚下,北平神捕商不弃终于向谢贻香和先竞月坦白,说他和“撕脸魔”宁萃一路追逐,中间甚至还动过几次手,却因武功不敌被对方逃脱,可谓是又气又狠;想要就此放弃,却又有些不甘心。谁知宁萃反倒来招惹于他,主动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写道:“峨眉血婴,兰州鬼猴,玉门走尸,天山真龙。”只说是四桩奇案,要和商不弃打一个赌。那便是只要商不弃能够侦破这四桩奇案,宁萃便心甘情愿地束手就擒,认罪归案。
要说这位商不弃商神捕,自然不是三岁小孩,哪里相信在逃多年的“撕脸魔”肯主动自首?然而商不弃生平本就痴迷于破案一道,最不服官场上的管制,所以这些年来虽然破案无数,却始终只是北平府的一个小捕头,再加上他和宁萃这几年的来追逃,多少也有些惺惺惜惺惺。所以到最后他果真与那宁萃定下约定,孤身去往峨眉山调查所谓的“峨眉血婴”一案。
在嘉州府捕头岳大姐和“竞月贻香”的相助下,最后虽然没能弄明白止尘庵血池中那具婴孩尸体的来历,但百年来峨眉山上的连环失踪案,也算是就此告破,再不必担心有外地孤身游人被害。而商不弃撞见这样一桩诡异的案子,倒也乐在其中,所以便打算如约去往兰州,继续查询宁萃提供的“兰州鬼猴”一案。但是查案归查案,商不弃的最终目的,始终还是要将“撕脸魔”缉拿归案,他深知自己的武功不如对方,而今既已在峨眉山遇到大名鼎鼎的“竞月贻香”,而且正好也和宁萃结有恩怨,他当即便邀请两人同行。
而对谢贻香来说,就连她自己也没想到居然会答应商不弃的邀请,还一路赶来了兰州这座西北之城。她虽然也想将“撕脸魔”缉拿归案,但比起自己亲手从天牢里放出来的那个言思道,缉拿宁萃的念头还没那么强烈。而且她这一路从湖广到江西再到蜀地,离开金陵已有大半年之久,不禁动了思乡之念,想要回刑捕房和将军府看看,却不料最后促成此行的,居然是师兄先竞月。
先竞月身为亲军都尉府的统办,此番奉命前来调查毕府里恒王遇害一案,本应立即赶回金陵向皇帝复命,所以在调查“峨眉血婴”一案时,还说过不要耽误太多时日。谁知整个案子下来,他和宁萃打了一次照面,也算对这个“撕脸魔”有所了解,这女子虽然杀人无数,似乎也不能说她是在“滥杀无辜”,而是因为她对“无辜”的定义与常人的标准有些不同,甚至从某种偏激的角度来解读,“撕脸魔”反倒是一个相当有正义感的人,所行之事在她看来,其实是“替天行道”之举。就好比是她和商不弃打赌,让商不弃来侦破峨眉山上的这桩奇案,说到底便是要终止止尘庵的恶行,这何尝又不是“替天行道”?
再说刚刚经历的“峨眉血婴”一案,也的确算一桩难办的奇案;倒不是难在办案的过程,而是难在开头,难在如何从一堆失踪游人的卷宗里大海捞针,在方圆二十多万亩的峨眉山中找出凶手踪迹。这当中若非有岳大姐的坚持、谢贻香的推理和商不弃的画像,任缺其中一个环节,还当真破解不了这桩奇案。而最后若非凭借先竞月那一招“独劈华山”,从止尘庵血池中找到的那具婴孩尸体,只怕也早已被峨眉剑派的掌门人朱若愚据为己有。
照此看来,“峨眉血婴”一案的背后既然牵连上了这许多条无辜人命,想必另外的“兰州鬼猴”、“玉门走尸”和“天山坠龙”三案,也绝对不简单,甚至还牵连上了更多人命。先竞月素来眼冷心热,虽不会刻意去做行侠仗义之举,但若是碰巧撞见了,那便绝不会袖手旁观。所以听到商不弃的邀请,他便当场答应下来,在路过成都府时,顺路通知了亲军都尉府在成都府的暗线,将毕府之事以书信递交给皇帝,然后再取道兰州。如此一来,谢贻香也只得与师兄同来了。
此时的谢贻香、先竞月和商不弃三人,正在兰州城的一间面馆里吃牛肉面、喝牛肉。要说起这兰州的拉面,那可是天下闻名,商不弃对此倒是极为熟悉,面对满街的面馆,他在街上迎风一嗅,便知道那家面馆的牛肉汤是新熬出来的,三人进去一尝,味道果然正宗。
谢贻香呷了一口牛肉汤,只觉唇齿油腻,不禁旧事重提,说道:“说起这个‘撕脸魔’宁萃,分明和言思道那厮是一伙的,当年金陵城的难民动乱,便是由他们两人合谋。而此番她与商捕头打赌,留下这四桩没头没脑的案子,恐怕并不简单,暗地里或许存有更大的图谋,甚至极有可能便是言思道那厮在幕后设局,对此我们则是一无所知。如今似这般赶来兰州,倒像是主动往他们的圈套里钻。”
听到这话,商不弃却是一脸不在乎,笑道:“管他什么圈套,只要真有奇案,那我便只管破案。眼下游戏已经开始了,我商不弃便一定不会输!”谢贻香见他痴迷此道,甚至还有些癫狂,也懒得和他争辩,当即转头望向师兄。先竞月喝完碗里最后一口汤,缓缓说道:“无论是宁萃还是言思道,论智谋武功,合我三人之力足以应付,关键是剩下的三桩案子。倘若也和峨眉山的事一样严重,我们便不能袖手旁观。”
听到师兄这么说,谢贻香顿时无言以对。说起来自己和先竞月都是刀王传人,自幼从师父那里学来的道理,都是行侠仗义、锄强扶弱的老一套,但随着自己的年纪逐渐增长,这些年又历经了这许多事,再不是当年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虽然于大方向上还是能恪守圣人的教义以及自身的良心,但在行事的过程中,已渐渐学会了妥协。
相比之下,师兄却还是那个师兄,还是那个几乎不通变故“江南一刀”。想来戏文小说里的侠客,若是当真存在于世间,应当便是师兄这样的了。只不过这样的一个先竞月,这样的一个师兄,这样的一个未婚的夫婿,谢贻香有时候觉得很是敬佩,有时候却又觉得有些疏远,甚至还有些高不可攀。
谢贻香连忙收起心神,再不多言。既然已经来了兰州,也决定要去找宁萃留下的“兰州鬼猴”一案,最直截了当的法子,当然是去兰州府衙门询问。那商不弃因为习惯了独来独往,所以先前在峨眉山查案时并未求助于衙门,如今既然有“竞月贻香”二人的同行,他也就无所谓了。当下三人吃完牛肉面,便一路找去兰州府衙门所在,还是由谢贻香使用老办法,亮出金陵刑捕房捕头的身份,只说是奉旨前来查案。
府衙的衙役听到刑捕房的名头,连忙将三人请进后堂,不过片刻工夫,便来了三个捕头装扮的男子接待,当中两个是汉人,分别姓“邓”姓“于”;另一个则是色目人,以“仆固”为姓,皆是兰州府当差的捕头。双方相互介绍一番,三个捕头听说来人里居然有“天下名捕、南庄北商”之中的“恶人磨”商不弃,顿时流露出一脸的钦佩,再听到大将军谢封轩家三小姐的名头,更是惊讶万分;相比起来,先竞月这个“十年后天下第一人”,到底只是江湖上的名头,在这些官差眼中反倒不及商不弃和谢贻香。
待到谢贻香说明来意后,兰州府衙门的这三个捕头却是一脸茫然,相继摇头说道:“鬼猴?没听说过,那是什么东西?话说这兰州府的紧要大案,几乎都要经过我们三人之手,却从来没听说过有什么‘兰州鬼猴’。”
第541章 窃玉猴
既然宁萃留下的“峨眉血婴”确有其案,可见这所谓的“兰州鬼猴”多半也不是空穴来风,再回想峨眉山上的游人失踪案,也是直到最后一刻从止尘庵血池里捞出那具婴孩尸体后,商不弃才明白“峨眉血婴”这四个字的来由。所以照此看来,“兰州鬼猴”这四个字只怕并非字面上这么简单,也是宁萃给商不弃出的难题,所谓“鬼猴”或许只是案件最后的结果,而在找出这一结果之前,极有可能是一个毫不相关的案子。
当下谢贻香便叫兰州府这三个捕头将近日来大大小小的案件一一报来,仔细辨别当中的线索。谁知听了半个时辰,但凡是牵涉到人命的案件,几乎都是当地汉人和色目人之间的争执,并没有什么蹊跷之处,更和宁萃提供的“鬼猴”毫不相干。
眼见询问无果,那仆固捕头当即沉吟道:“商神捕和谢三小姐要查的‘鬼猴’,难不成会是什么小案子?要知道整个兰州府便只有我们三名捕头,所以若非要紧大案,其它小案都是由下面的捕快处理,还轮不到我们出面。若是我们三人手里的案子都不是三位大人要查的,那不妨传下面的捕快来问问?”
商不弃当即赞同,叫仆固捕头召集衙门里的众捕快问话,又询问了七八个捕快。到头来功夫不负有心人,问道一个姓刘的捕快时,那刘捕快思索半响,说道:“说起来我手里倒是有一桩和猴子相关的案子,然而……然而却只是一桩极小的案子,就连我兰州府衙门都懒得理会,哪轮得到商神捕亲自赶来兰州过问?”
谢贻香双眉一扬,连忙追问,那刘捕快这才喃喃说道:“不过是一桩再小不过的盗窃案罢了,约莫发生在半个月前。那日城西杂货行的老板曹员外来报案,说头天夜里曾有一只猴子溜进他家中,似乎来找吃的,将他的厨房弄得一塌糊涂,还顺手偷走了一块他曹家世代相传的玉佩。待到家里人听到动静,掌灯出来追赶时,那猴子便翻墙逃走,再也没寻到踪迹。”
说罢,他忍不住又补充说道:“要说这兰州城里,汉人和色目人几乎是五五开;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相互间的冲突更是屡见不鲜,往往令我衙门上下焦头烂额。似这等寻常的盗窃案,我们又哪有心思理会?所以当时只是例行记录在案,后面便再也没理会过。”
听到刘捕快所说的这桩猴子盗窃案,谢贻香、先竞月和商不弃三人商议一番,既然盘点兰州府的大小案件都没收获,不妨先去看看这桩盗窃案。那邓、于、仆固三个捕头本欲陪同,却被谢贻香谢绝,说一桩小小的盗窃案若是惊动兰州府捕头,只怕会打草惊蛇,只让负责此案的刘捕快同行便是。然而她虽如此,其实心里真正担心的,却是在兰州府这般鱼龙混杂的局势里,难免不会有官匪勾结,眼下一切都还没有头绪,最好不要让衙门的力量提前介入。
当下三人在衙门里歇息片刻,便在那刘捕快的带领下去往城西。四人一路行了约莫小半个时辰,最后来到一条较为繁华的街道,便是报案人曹员外的府邸。待到曹家的仆人开门迎接、问明来意后,便请四人正堂奉茶,随即去临街杂货铺将曹员外从店里叫了回来,谁知一见这位曹员外的身形相貌,却分明是个五十来岁的色目人,据他所说,乃是“昭武九姓”之一的“曹”姓粟特人。
待到刘捕快讲完一番开场白,谢贻香便开门见山,仔细询问当夜那桩盗窃案。由于事隔半月,曹员外也没想到衙门当真会派人来调查,只说相关的细节早已记不清楚,倒不敢再惊动衙门。幸好曹员外的夫人因为曹家祖传玉佩被那只猴子盗走,一直耿耿于怀,所以记得格外清楚,当即便对众人讲诉了一遍。谁知四人听完她的讲诉,却和刘捕快先前说的内容大同小异,不过是有只猴子偷进家中厨房觅食,还顺手盗走了一块玉佩,待到曹员外和家里的两名仆人掌灯查看,那只猴子便翻墙逃走,至今也再没出现过。
谢贻香不禁问道:“你们一口咬定那夜入府行窃的是只猴子,可曾看得清楚?”那曹夫人却摇了摇头,说自己并没亲眼看见。却听曹员外接口说道:“我夫人的确没看见,但我和家里的两名仆人,却看得再是清楚不过。话说当时约莫是两更时分,我和夫人睡得正熟,突然被厨房里的响动声惊醒,我便起身掌灯出来查看。待到我推开房门,便看到侧屋里的两个仆人也正好开门出来,也是被厨房里的动静惊醒。话说家里除了我夫妻二人,便只住有两名仆人,他们也是我杂货铺里的伙计;而我膝下的两个女儿早已嫁人,都不在家中居住。所以当时见到仆人们现身,心知厨房里的响动多半是进了贼人,却不知是什么来路。我当时害怕,便大喝一声,问道:‘什么人?’想要以此将对方吓走。谁知我话音刚落,便听‘砰’的一声大响,一团朦朦胧胧的黑影撞开厨房的门,往厨房对面的仆人房方向冲去,却是爬上墙边的几箱杂货上,借力往墙头爬去。借助仆人手里的马灯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