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了道医之后-第3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见得老参仙听闻讲法,头上的红色参果几颗成熟,跌落在地,化作几个人参娃娃,俱是得了造化。
又有葛根成人,化作一老太太,手持葛杖。
黄精化作一黄衣道人,自有仙风。
这些草木精灵,化形做女子,便尊青芝,谢自然为娘娘,在长白山天池做道场。
化形为男子,便尊木椿子,参仙为宗主,在铁刹修行。
讲完花草树木之类的造化之法。
李郸道又和金花娘娘等一众善良妖仙,讲述万灵之道,神仙之法。
李郸道一道化身在张家界教导先天道体,却也是个猴子,因此对此类非人生灵之修行也有领悟。
更何况李郸道还创立了一个“升龙道”,专门教授龙蛇化龙之道。
且得蛤蟆老母传授凤凰传承,自创一套蛤蟆拳。
飞禽,走兽,鳞甲。
只走兽还未得见麒麟,但自通造化,明医理,懂解剖,阳神念转,那些个小妖小怪的修行结构道理,李郸道自可一一阐述。
那些小妖本来就本事低位,感应自然造化,得天地灵精,后来借着保家,得了一些香火。
其性深得“道法自然,天人和谐”之理。
李郸道也不厌恶,只从“道理”二字入手,便如同文王讲周易,孔子坐杏林一般。
讲述的道理,有人的道理,有天地的道理,也有天地所衍生的万物的道理。
其中不拘佛,不拘道,不拘儒,不拘上古巫教,拿来便用。
讲得第一日,只有长白山山脉之中生灵前来听讲。
讲得第二日,便有许多闻得机缘的其他地方的精怪精灵前来访学。
讲到第三日,一些山神,土地,天曹,游神之流,都纷纷驻足。
其中便有长白山野生东北虎一只,梅花鹿一只,玉羊一只。
此三者天资聪颖,得听教诲而化形,拜李郸道为老爷。
只是李郸道并未受之。
而金花娘娘听闻讲法,则又在小兴安岭一带,自立金花教,自称金花教主,教化乡野妖怪,接受部族供奉。
自岭南之外,又有好大一块地盘,被李郸道教化。
李郸道稍微感受一下,外功又圆满不少。
外功圆满,此地教化已施,具体发展还要靠后,但往朝鲜那边扩张发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且有着刘长生镇压北地,李郸道更是不用担心了。
……
而另一边,玄奘西天取经,也遇到了一道磨难。
玄奘自上次在月牙泉,将自己的便宜老父亲,泾河龙王所造化出来的龙马收做坐骑,跟着八戒和尚,流沙鱼怪一同组队,继续西行。
但这一走,却走到了西域小国高昌国境内。
而这西域小国,却正好是镇元子建立五庄观的小国。
高昌国原本信奉佛法,国王上任都需要和尚加冕,见着和尚,就连国王也需要行跪拜之礼。
成年男子,需得入寺庙修行至少一年,才得成年,否则为人所耻笑。
女子成年,也需要受戒。
男女成婚,更需要和尚证婚,且恪守佛门戒律规定……
这样的佛国,本来见着大唐来的高僧,必然有盛情款待才是,哪里见着守关之处,竟然人烟稀少。
更有黄沙漫漫,似乎要将其淹没侵吞之势。
八戒和尚领着玄奘:“大和尚请看。”
“这是什么?”玄奘看着城门上的告示:“重金求子,本国三年以来,未添一个新丁,速求来往能人异士,为国解忧……”
八戒和尚道:“三年来没有一个子嗣诞生,只怕已经动摇了国本,若再过三年,无需他人攻打,此地必然化作一片死地吧。”
玄奘阿弥陀佛一声:“进去看看吧。”
白龙马在其座下:“儿砸,这只怕又是一桩什么妖魔,你身上的肉,已经被某个遭瘟的牛鼻子宣告天下了,说吃一块,就能长生不老。”
“听爹一句劝,别进去,不然又惹出多少事情来,我们赶快到西天,不要拖拖拉拉!”
第941章 又一劫
“此去西天,无非两种磨难,一种是心魔,叫我生恐怖心,畏惧心,退缩心。”陈玄奘开口道。
“另一种是外魔,无非是要雷霆护道手段,金刚菩提捶萨,为当初释迦牟尼佛祖为诸天魔王所阻碍修行。”
“贫僧既已动身,便是金刚性,无转移,得过此城,管他什么妖魔,什么鬼怪。”
八戒和尚也道:“泾河龙君,我师青龙尊者斩你,可也给你重塑了肉身,何必在这里发牢骚呢?”
泾河龙君所化白马打了个响鼻,哼哼一声。
一行人马,入了高昌国,只见得路上人萧条,不过确实是佛国之类,多见佛窟,佛寺,隐隐梵唱,一些身穿白袍的僧人,行走在路上。
那些百姓见着则低头跪拜。
那些白衣僧人见着八戒一行几人,似乎不凡,便主动拦下:“几位高僧,从何而来?我高昌国主,最爱斋僧款客,礼待上宾。”
“我等乃是从东土大唐而来的和尚,欲往西天求取真经,路过贵国宝地。”
“从大唐来的和尚?”那几个和尚见之,分分感觉惊奇:“我听闻,东土大唐国,已经被突厥围攻,国内战乱不止,已经礼崩乐坏,僧人辩法输给了道士,可是真的?”
陈玄奘点点头:“这已经是数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大唐境内已经基本太平,我佛门教徒,也有了更好的出路。”
“哦?是么?”那高昌国的僧人似乎自带优越之感,开口道:“我高昌国有民十万,有地辽广,辖治数城,无兵马之乱,无灭法之祸。”
“那高僧是觉得是大唐国好,还是我高昌国好?”
八戒和尚却笑了:“当初张骞打通西域之时,使者曾问,大汉与夜郎谁大,我自当个寓言故事听听,不想今日还见着真事了。”
那高昌国和尚不知道夜郎自大的典故,只觉得自己家最好,反而觉得大唐是个乡下地方。
自觉优渥。
本来也是想要款待外来和尚,但如今却莫名有了攀比之心。
可见有人的地方,自有无名诸欲。
那高昌国的和尚领着一行众人去见官员。
官员见着和尚,也是十分恭敬,念了不知道几遍慈悲,几遍佛号。
见着八戒,玄奘等人,便十分惊叹:“果然天姿佛骨,不似我等西域小国之民,我日日念佛,便想着下世投生中土大唐此富饶之地,今日见大唐高僧,还请赐福摩顶。”
“却也听闻中土多有仙山福地,还请赐下一个养生延年的仙方……”
却是虔诚之极,这官员明显是有些见识的,比之前两个和尚有些见闻。
只是前者倨傲,后者恭维。两相对比,倒是有几分荒谬。
一行人都不以己悲,不以物喜。心境无有波澜波。
那本地和尚暗中攀比,也不恼,那官员谄媚,也无自大,只是将那官员扶起。
“快快请起,佛说众生平等,何必拜我,何必求我?若求功德,自行自证便是。”陈玄奘此前也被李郸道教育过一回。
只是并不是耳提面命,而是在长安朱雀大街,青龙寺中,李郸道的“大乘外道佛法”为之所得。
甚至内丹之法,也多有涉猎,因此陈玄奘说是去西天求取真经,其实只是如释迦牟尼一般,菩提树下顿悟,要从心里求。
到时候佛也好,道也好,儒也好,都消化做了里子。
自此新佛家便也会出现,和新道家,新儒家,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说不得就顿悟成佛,三教圆通了。
佛陀化作金仙,金仙也作圣贤。
在此安顿之后,还未歇息,却立马有别的寺庙的僧人,听闻大唐来的高僧到此,便想要交流辩论。
他们这些小国之中,佛法神权高于王权,自是佛国一流,参悟的大多是小乘佛法,少听闻大乘佛法,更何况大乘外道佛法。
辩论了几场,八戒和陈玄奘便将高昌国几乎所有名僧上流给辩论服了。
大量僧人愿以做二人弟子,护法,追随左右,同往西天求经。
在大唐的时候,也有这么一出,多的时候几千个和尚呢,自愿加入,结果现在呢,还不是一行几人。
倒也不用劝他们放弃,他们自己试试就会放弃的。
只是一行诸人,也惊动了在此的万寿山五庄观的镇元子。
只见此国边缘,一处大沙漠之中,有一绿洲,绿洲之上,一座仙家道场。
祥光瑞蔼,鹤鸣鹿行,有诸多仙草灵根,更有仙童七百,玉女八百,乾道九百,坤道六百,共计三千弟子门人整数。
在此道场之中,别有一处洞天,只见内里更是如同天宫仙境,一株两人来高的玉树虬枝生长。
其枝干为碧绿之色,如同碧玉一般,其叶子为纯金之色,是为宝树。
宝树之上,有诸多如同脐带,胎盘一般的东西,却也不血腥,只如同莲花作蒂,里面包裹着一个有一个的婴孩。
这些婴孩个个都是先天道体,完美无缺,造化俱足,非是凡根。
树下坐着一个中年道人,却见他骨架宽大,面若婴儿,长须长髯,正是那镇元子。
镇元子自培育造化灵根功成,在此开山立派,已经洗白。
自此结交的都是三岛十洲的仙家,其中甚至还参加过蟠桃大会,将人参果献给西王母过。
上次龙宫万宝大会,李郸道做八仙宴之时,却也见着流通入东海坊市的人参果。
此果吃一个可以延阳寿四百八十年。
天宫之中,王母的蟠桃供应早已经减少了,因此许多天神天寿将尽,无延寿之法,便只能人间转劫,再修功果,重返天界。
因此镇元子就成了香饽饽了。
古人,七十岁便言寿,古来稀。
因此人仙的判定,便是无疾,寿元延绵。
这个延绵到多少呢?一般来说能活到九十岁以上,无疾而终,便是人仙了。
而地仙的评判标准是什么?除了五气三花,另外一个点就是长寿。
超过一百二十岁的凡人极限,活到一百四,一百六,两百岁……这些都是地仙……
地仙的寿元也是随着修炼不断增长的,但也终究有个极限,就如同妖怪五百岁妖王,千岁妖仙,有个妖仙大劫一般……
地仙也是如此。
三灾八难就是这个时候。
五百年什么灾什么灾。
但是吃了这个延长阳寿的果子,便可避劫,继续逍遥。
因此镇元子自称地仙之祖,要与太上老君争仙道气数,称宗道祖,以得最后的超脱。
毕竟老君是开辟了天仙大道,若镇元子开辟的地仙大道更多人修持,那便可推翻老君道统,用这等延寿之方,避劫之法,形成垄断,控制整个修行界。
第942章 地仙混元祖师
镇元子端坐在“天地殿”中,参悟混元之秘。
混元便是一气,一气便是金丹大道根源,天仙奥秘。
天仙也分个三六九等,镇元子明显是想要最高等的天仙道果,称宗道祖的,逆流时光,回到混沌洪荒时代,再溯神话。
此时微微有所感应,立即对着二个童子道:“近来有个仇家上门,我未证道圆满,与他斗争不利,因而上界,寻几个帮手,你们在此看好果树。”
“若遇到一个叫陈玄奘的,便打两个果子给他吃,当初观音尊者与我有些交情,需我送他两个果子吃,补补造化底蕴。”
“老爷,您已经是仙姿道体,又神通广大,还有这天地灵根傍身,便是有个仇家,若是打不过,送他几个果子,交好就是。”
“连着老爷您都打不过,定然是当世大能,背景深厚,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怎么还要去搬救兵啊?”
镇元子对着两个童子道:“倒不是打不过,只是气运一说,缥缈难测,这里面涉及造化全功,我便是打过,没有十成本事,也难将他留下,不如避一避,避得过,万事大吉,避不过,再做过一场。”
“老爷,您都走了,我们哪里能招呼得住他们?”
“兵对兵,将对将,他自有风度,寻不到我,也不会对你们怎么样的,为师还能让你们送死不成?”
说罢,镇元子便打了四个人参果去了。
临走之前不忘嘱咐:“若有人问起,你们便说为师到上清天,弥罗宫去听元始天王讲述混元道果去了。”
“上清天不是灵宝天尊的道场么?弥罗宫是昊天上帝的道场,师父这不是胡诌么?”
但也只是心中疑问,不敢言明,只见一道仙云渺渺,虚形匿迹,了无踪迹去了。
……
而另一边,陈玄奘一行几日已经到了王宫之中。
高昌国信奉佛法,陈玄奘和八戒和尚都是高僧,一个是天生佛子,一个是李郸道大乘外道佛门的传人,青龙寺住持。
两人遍观高昌佛国境内藏经阁,跟着本地大德高僧,名修居士辩论,往往三言两语便令其折服。
因此很快便传到了国王耳中。
奇怪的是,高昌国境内三年无有人丁降生,国王却不是十分愁苦,反而看起来十分年轻,气色红润,头发乌黑,看起来像是三十不到的壮年男子。
倒是各个宫女,妃子,看起来憔悴不已,老态尽显,文武百官,也似乎没有精神,一副副老态龙钟的模样,上朝竟然还打着瞌睡。
见着几人,这个国王便眼中放光,问道:“几位高僧可是从东土大唐而来?”
“正是,因欲往天竺佛陀降生之地求取真经,路过宝地,想要求取通关文牒。”
“哦?这可真是有道高僧,只是寡人这里有一桩难处,高僧若能办成,本王自给文书盖印,许得通关而去。”
那国王道:“自数年前,我们这里来了一个国师,许诺教寡人长生久视之术,叫着寡人许他一处灵山做道场,又领了五百童男童女去,结果自那时开始,寡人这高昌国境内,便再也没有童婴生下来了,连着幼儿,若未满七岁,也总是离奇夭折。”
那八戒和尚听此,便有了几分决断:此处沙漠之地,高昌国在绿洲之地,此乃造化凝聚所在。
如今见荒漠扩张,人丁绝迹,明显是天地所施造化被截流,而且是不留余力的那种。
陈玄奘听此,却问道:“国王如今可长生久视?”
那国王沉默一会:“寡人虽得长生,但国不将国,这非寡人所愿。”
这个贪心自私的国王,又想长生不老,又想要荣华富贵。
泾河龙王所化白马嗤笑:哪里有这么简单容易的事情?
“那国师有什么名号?在何处洞府修行?”陈玄奘稍微思考一会道:“我等愿意去调查一番,万一不是那国师所为,国王也需另寻出路才是。”
那国王点头:“那国师名为镇元子,自号地仙混元祖师,在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修行,开府立派,教授驻世之方,避劫之术,周边小国,多有富贵王公,引以为座上宾客。”
“那祖师神通广大,与三清四御归位同辈,五方五老视为朋友,九曜与之往来亲近,五岳他称为晚辈,三岛十洲奉他为上宾。”
八戒和尚听那国王如此说,心道:我师青龙尊者尚且没有这么狂妄,这个地仙祖师什么来头?
若说五仙,天神地人鬼,地仙属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地位,只流于小成,不得大道,这人自号地仙混元祖师,难道是专门研究地仙门路,将其拓展开来,也同天仙大道一般,可以登真问道?
几人并未再问国王,只将此事半应下来,出了王公。
便听着泾河龙君所化白马道:“他是国王,自是属于人龙一流,他驻世长生,本身又无法力修为,明显消耗的便是国运。”
“你看他那文武百官,老的老,弱的弱,便是国运已经衰竭不能令其容光焕发,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