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成为了道医之后 >

第359章

成为了道医之后-第359章

小说: 成为了道医之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李郸道自觉,不以神通道法显现,君君臣臣,自然扮演好本职。
  只是路过太极宫,却听见有丝竹乐曲之声,便问着一个小太监:“那是太上皇之所?”
  小太监点点头:“回李大夫; 正是太上皇之所。”
  只听得那里面更有婉转歌声传来:“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 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 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李郸道驻足一会,叹道:“唱着倒是不错,可惜早已失德。”
  这是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武德皇帝这是在宣泄怨气。
  离开此处,便到了承乾宫,李世民在这里批文书。
  小太监去禀报。
  李世民听着是李郸道,便亲自出宫来迎接:“爱卿不是在岭南吗?要伐山破庙,替朕巡视岭南道?”
  “回圣人,伐山破庙是数十年改风换俗的前驱,臣在岭南已经定下纲程,剩下的便是时间就是。”
  “还有便是耿国公派着他的嫡长子冯智戴来长安,圣人当暂时无需忧虑岭南叛乱。”
  “这朕知道,李福德已经有折子上来了,你们叔侄两个,可真是朕肱骨之才。”
  李郸道却笑笑:“圣人过誉了,陛下身边,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李靖,尉迟敬德等才是肱骨之才。”
  又对着李世民道:“臣此前望江山社稷之炁,发现金火之炁不灭,只怕还有战乱之事,还需圣人早做打算。”
  李郸道并没有明说:“刚刚听着太极宫中传来胡笳十八拍,倒是十分惆怅,此曲正是抵御胡虏之曲,只怕北方突厥并不会善摆干休。”
  李世民何其聪明,立马便知道李郸道什么意思。
  只怕突厥,尤其是萧皇后那边,有可能会联合李渊,推翻李世民,毕竟这对父子,已经没有父子之情了。
  李世民叹息道:“淳风也说过朕的天命并不算盈足,需要补一补。”
  “最简单的办法,便是太上皇驾崩了。”李郸道直言不讳。
  “以子弑父是为无忠孝无德行,于天地有愧。”李世民道。
  李郸道开口道:“那便让太上皇帝自尽吧。”
  “爱卿何故试探朕?”李世民奇怪道:“朕若有此心,当初玄武门一战,何须留此首尾?”
  李郸道如何不清楚李世民想什么,便道:“臣已经寻得了长生不死药仙方,太上皇不是一直追求长生不死吗?”
  李世民本来就想着李渊老死算了,但没有想过要毒死他。因此对李郸道说这话,有几分无语。
  “便让太上皇到楼观太上玄元皇帝庙授戒出家,修仙问道,为国醮福吧。”李郸道换了一种说话的方式。
  “太上皇如今沉迷声色,只怕于养生有碍。”


第870章 传授格物之道
  “太上皇寿算还几年?”李世民问道。
  “九年。”李郸道早已经知道结果。
  “那能不能为其延寿?”李世民问道。
  李郸道奇怪,李世民竟然不是想着要杀李渊。
  因此道:“只能得养生之法,续命一二载,难违逆天命。”
  “那便让他再做九年旳太上皇,朕便是要让他活着看到,朕做的到底比他好。”
  这个他,也不知道是指李渊本人,还是隐太子李建成。
  不过李郸道确实从这里面看出李世民的野心。
  李渊死不死; 已经无所谓了,贞观之治或许还能再提前几年。
  所谓天命,上天予之,上天收之。
  李郸道现在才抛开大梦千年对帝王君主的偏见,逐渐体味到李世民的人格魅力。
  “此事爱卿莫要再提,朕虽知爱卿是为江山社稷故; 但此事,朕绝无允可之能。”
  李郸道自然点头。
  随后又跟李世民聊了聊如今的民生民情。
  并不是医科之事,因为学医虽然能强民体魄,却不能饱民。
  民富的基础便是百姓能吃饱穿暖,能有剩余的去跟别人交换,使得经济流动起来。
  李郸道没有别法。
  一是堆肥之法,这是唐穿必备,以前李郸道没有拿出,是没有对话朝堂天子的能力,现在有了。
  二是练盐之法,此法可保国库无忧,甚至靠着盐交易,可以将周边国家的经济血液被大唐吸干。这也是唐穿爽文必备。
  堆肥之法还好,但这练盐之法若非如今李郸道已经到了阳神境界,是万万不敢拿出来的。
  “此二法; 是臣偶尔格物所得; 陛下既然不愿以太上皇之天命润泽苍生,便可以此二法润泽。”
  “何谓格物?”李世民有些好奇。
  “格物便是,通过观察万事万物的发展; 从种总结出一套规律来的方法。”
  李郸道举了个例子:“比如今钦天监,观天星相,制定历法,指导农耕,便是格物。”
  随后又讲解道:“臣此格物,便是观牛羊之粪土,所落之处,来年土地必定肥沃,甚至有菌蕈生长,此乃谷精之草。”
  “又观有百姓取河中淤泥,翻晒,用以肥田,而上等之田,又往往是临河之处。”
  “此外,臣十五岁时,自北向南游历,所见颇多,其中有一种树老翁,取河中淤泥一团,烈日下暴晒,后取童子尿,掺和入其中,再晒,再掺。”
  “最后取出,插入一荆条,三日便生根,五日便生芽。”
  “当时臣就问那老翁,老翁道,凡万物之事,不过阴阳五行。”
  “人因心火而活,实则是大火炉,五谷属木,遇火生土,故遗之,但是遗之仍然带有火气,会烧草木之苗稼,所以需要在阴凉之处,褪其火气,或者与水相和。”
  “而土德厚重,水润二物,故此二物相和,能生木焉。”
  “而木自向阳,炎性上行,说是木谷,其实为火谷,故可供人心火气,若是水谷不思,便是要绝命之兆。”
  “此老农是在野隐士也,他在何处?朕要请其出山,指导农事。”
  李郸道哈哈道:“圣人若行其德,何怕隐士不出仕?”
  “不过臣自此格出一物,随后又在家中试验此事真假,此前臣家中永业田便已经试验过此事,原先亩产不过两石的中田,也可变化做三石的上田。
  “臣观地气之变化,发现地气变得厚润,泥如油膏,想来是此物功效。”
  李世民听到能增加这么多粮食产量,立马站起来:“爱卿此言当真?”
  “不敢妄言。”
  “看来此格物之法,是有用之法了,倒不像那些蠢才,学儒学的一身腐朽气,天天家国大事,论来论去,论不到点上。”李世民已经信了几分。
  开始思考起那格物之法。
  “那练盐之法,你是怎么格物出来的?”
  “这倒是要说到练糖之法了。”
  李郸道开口道:“民间制糖,以麦芽加入熟糯米之中,然而其中口感有好有差,臣早年炼丹制药发家,便需麦芽糖做和合之剂,因此熟悉此事。”
  “后来前往岭南,岭南百姓有私练盐者,便与熬糖相差无几,不过是熬海水。”
  “然而海盐苦咸,吃之容易中毒。”
  “然而岭南道的世家子弟,也有细盐可吃,盐色发青,乃是上乘青盐。”
  “这些盐并不产自本地,而是要么采自青海,要么采自西南地下盐井。”
  “其中最上乘盐,是以豆浆点过豆腐之后,其中杂质全数融在斗浆之中,最为洁净,可熬炼乘盐,颜色青白,极少杂质,也并不苦涩,且不会令人中毒。”
  “臣以二者之法,相结合,又以道家炮制药材之术进行流程优化,一用细布滤去海水之中泥沙,二不需柴火烤之,取太阳火气,炼之。”
  “其中有芒硝之类最先出,不取,取剩下咸海水,咸度是此前数十倍,再来煮盐,其中加入豆浆,再滤之,剩下的盐水,便可青白,吃之味道甚佳,绝无苦涩。”
  “因盐不可私营,又在其中,看见可动摇国本之能,臣便未向任何人透露,也未亲自试验一番,不过圣人可自试之。”
  “此法若成,便是活民百万,千万。”李世民再难保持冷静了。
  李郸道说完此二样之后,忽然觉得身上好似落下了两道枷锁,变作因果纠缠,由李郸道阳神承担。
  李郸道已经算准了,提前透露天机,虽然麻烦,但是并不是不能化解。
  因为李郸道并不是凭空透露天机出来,而是有理有据,并未自己领全因全果。
  只说是现在本来已经就有,早就已经有人发现,但是还没有总结,没有人推广便是。
  李郸道有理有据,并不违和,可以说是在打擦边球。
  毕竟是一个鬼神世界,不是普通唐穿世界。
  但便就是这两道枷锁,却也已经是李郸道的最大承受能力了。
  此前李郸道在东海降雨,也违逆过一次天命,已经有了一道枷锁。
  这三道枷锁的是阳神之中的,天地人三魂,同时代表的是三道灾劫,其中便与李郸道天仙大道有关,又与入世有关。
  每一道都将不会那么容易化解。


第872章 我要当天师
  这劫不是简单说说,上天拿个雷劈你就完事了。
  举个例子,长春真人丘处机,成就天仙,便有一劫,西行万里求见成吉思汗,劝其止杀,这便是其劫。
  李郸道要脱劫; 只怕并不比他容易多少。
  说完此二样,李世民便看着李郸道像是个宝贝:“爱卿还格物格出什么道理吗?”
  “臣一人之智尚浅,但是想来天下能人之多,总有一二发现,陛下欲求,何不千金取士?”
  李世民琢磨道:“这些看似奇淫技巧之流; 但其实只是运用方向错了,因此看起来鸡肋; 若是对着,便是利国利民旳好事。”
  随后便问向李郸道:“朕时常想,这爆竹若是大一些,引燃的时间再长一些……”
  好家伙,好家伙,您还真是举一反三了。
  李世民又道:“如此失传已久的木牛流马之类,说不得还可重新出世。”
  “圣人若重视民间百业,自然百家齐放,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爱卿进言极是。”李世民小鸡啄米一般点头:“不知道爱卿要何赏,封爵赐田,加官添禄; 朕都可应你。”
  李郸道就等着这句话:“圣人,臣不求别的,只希望陛下加封贫道为天师,掌道教之牛耳。”
  ……
  “爱卿啊,要不咱们换一个吧; 比如封你个国公如何啊?”
  “陛下!”李郸道重重发音。
  李世民苦笑道:“本朝认老子为祖,尊道抑佛,这其中便已经允了楼观道执掌牛耳之事。”
  “岐晖子天师此前留下过手书,如今楼观掌门章长明也知道,况且,此事他家也应了。”
  “另外龙虎山,祖天师道场,臣也摆平,西山许天师道场,胡慧超真人并无异议。”
  李郸道直言不讳:“臣得太上传书,授太玄之理,于岭南伐山破庙,便是为了登天师之位。”
  “如今时机成熟,故无十分把握,不会向陛下讨要。”
  “你可真会给朕为难。”李世民不是说舍不得这个天师之位,而是现在这个情况,天师可以说是类似于西方的教皇,百姓会比迷信皇帝还迷信这个天师。
  这是十分大的权利,便是给李郸道一个国公之位,权利都没有天师那么大。
  而且这是神权……
  除了皇帝可以勅封正神之外,便是天师可以了。
  “要不先加封你为先生吧。”李世民道:“天师是一品之位,先生是三品。”
  “等着此肥田之法,练盐之法,大行于世,朕再昭告天下。”
  您可真会画饼呐。
  李郸道吐槽,但是三品先生已经是李世民最大的让步了。
  毕竟自己师父孙真人,此时李世民给的封号也只是先生。
  见李郸道如此,李世民又道:“朕一言九鼎,爱卿放心。”
  李郸道开口道:“圣人之言,臣还是信得过的。”
  随后李郸道又跟李世民谈了科举之事,问道:“圣人此次科举,有多少是世家子弟?”
  “九成。”李世民也直言不讳。
  “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李世民叹息道。
  “爱卿难道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此积弊?”
  “如今江山,正需要世家子弟,所谓良家子是也。”李郸道开口道:“暂时无患。”
  “但是,只怕以后就难说了。”
  李郸道开口道:“世家的根基是土地,比如山东孔府,良田十数万亩。”
  ……
  “当初打江山之时,便是答应了他们裂土封侯的。”
  “汉武帝有一策,名为推恩令。”李郸道开口道:“就看圣人下没下定决心了。”
  “现在不行。”李世民道:“或许五代之后,不,三代之后……君恩渐断……”
  李郸道见此,便再未提及此事:“既不削世家之权,那么天下寒门,又何处有晋升之机?”
  “朕和魏征也讨论过此事,商鞅变法之策,倒是可以照抄几条,分爵划等。”
  “那只怕军队都要被世家渗透个干净。”李郸道毫不犹豫指出其:“若无始皇帝之能,便不可行此策。”
  又道:“战功晋升,只能适用于武人,学儒,学道,并不可以此。”
  李郸道开口:“如今科举,既然已经有明经,明算,明法,进士,等科,何不再开几道?”
  “比如我们医科科举,如今便是极为成功的。”
  “再分出一个农科科举,专门选会农事的人,来成为农官,编写农书,农官精通农事,到各地指导百姓进行播种,耕田,如何治理虫患,如何应对干旱,都由农官负责。”
  “武科科举难道不成?一考武功,二考兵法,三考沙盘演练,攻守之阵,四考兵马漕粮之算术。”
  李世民又恍然大悟:“爱卿,你简直是我肚子里的蛔虫,怎么莪想的什么,你都能说出来?”
  “呵呵呵。”
  李世民颇有些恬不知耻:“朕就是这么想的。”
  “爱卿专道教之事可惜了,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六部侍郎、太常少卿,尚书右丞、尚书诸司侍郎,这些爱卿随便挑。”
  李郸道呵呵:“都是些四品职,还不如臣那个先生呢,好歹等同于紫金光禄大夫。”
  李世民道:“这些可都是实职,四品大员,再三品便是六部尚书了,那些老臣不腾出位置来,也别无可封,也不可随意加官,不然乱了职权。”
  李郸道开口:“臣没有嫌弃官小的意思,只是臣意不在此,陛下封了臣一个先生便已经足够了。”
  李世民对李郸道可谓是又是喜欢,又是忌惮的。
  “朕记得爱卿还有个妹妹,十分讨喜,这样,朕赐其宗室籍,封其为华阴县主,邑五百户。”
  李郸道这下答应了:“多谢陛下。”
  一般只有公主才会封作县主,郡主,公主。
  丫丫估计从扶余国回来,发现自己被封为县主,在李贞英这个县主面前也能抬起头来,肯定会高兴坏了。
  没办法,谁叫是自家妹妹呢。
  “哈哈哈!”李世民笑道:“有所求便好,朕还道你无所求呢。”
  李郸道点点头:“无欲无求便是圣人,贫道却是做不到。”
  随后找了个由头,便自宫中告退了。


第873章 修行勿取真经
  自宫中出来,李郸道便去拜访自己师父孙思邈真人。
  然而却走到了朱雀大街,正是到了青龙寺和玄都观之处。
  此时青龙寺中香火虽然不若玄都观中繁盛,但门口也有香客络绎不绝。
  如今正是八戒和尚还有法海和尚在经营,一个住持,一个监院,又吸收一批外来旳和尚充实寺庙。
  李郸道进入青龙寺。
  而在此时寺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