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穿越大封神 >

第59章

穿越大封神-第59章

小说: 穿越大封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吱!”
  糜芳一个不小心,动作稍微大了一点,发出一道刺耳的声音,李林、糜竺、糜贞三人不约而同的望去。
  李林面带微笑,不以为忤;糜竺一脸的难堪与歉意;糜贞则是吓了一跳,怒意升起,鼓起双颊,气呼呼的瞪着糜芳。
  “主公,子方无礼,请主公降罪。”糜竺也回头瞪了一眼,随即向李林拱手躬身道。
  李林摆摆手,道:“什么无礼有礼的,子方年纪尚小,正是贪玩的时候,子仲不用在意。”
  “主公啊,十七八岁已经不算小了。”糜竺心中暗暗苦笑,随即道,“多谢主公宽宥。只是子方已经成年,当可为主公效力,竺斗胆请主公为舍弟安排事宜。”
  “唔。”李林想了想,看向糜芳,说道:“如今我的麾下除了子仲经营商道之外,还有孔融先生教授学问,云长与儁乂将军训练兵卒,不知子方想去哪里?”
  “孔融先生?”糜竺一听,大喜,连连道谢,同时向糜芳使眼色。
  糜芳翻了翻白眼,不理糜竺,拱手道:“回禀主公,末将曾做梦,梦见自己成为了一名将军。因此,末将愿去军营,为主公麾下一小卒!”
  听到糜芳的回答,糜竺暗叫糟糕,心中那个气啊,差点把嘴都给气歪了
  “做梦?”李林摸摸鼻子,有些纳闷,随即恍然,那其实不是梦,而是他的前世记忆,只不过现在看来这记忆觉醒得并不完整,有些缺陷。
  (PS:召唤出来的武将,拥有前世的记忆,为了不影响忠诚,每个人觉醒得都并不完整,另外,关于他们自己如何死亡的,设计纷争的,都被屏蔽了。)
  他依稀记得三国中,糜芳做南郡太守时,曾与关羽不和,最后导致其兵败被杀;嘴角一翘,李林道:“既然这样的话,你便去云长麾下吧。云长是我大将,武道高手,军纪森严。你自当用心学习,不可懈怠,一旦触犯军法,我也保不了你。”
  说道最后,李林的声音颇为严厉,透着警告。
  糜芳感谢道:“多谢主公!芳明白,主公放心便是。”
  “主公,这。。。。。。”糜竺还想要再说些什么。
  李林大袖一挥,道:“就这样定了。”
  “诺!”
  李林又跟糜竺讨论了几句,留下三人用餐,午餐丰厚:乌龙戏珠、五珍金蛇羹、一品烤牛腿、十全大补牛黄汤。。。。。。经过特殊蒸煮,一打开,清香扑鼻,精气磅礴,氤氲蒸腾,流转绚丽霞光。
  这些几乎都是李林在青陵秘境斩杀妖族留下的血肉,此时拿出来,正好招待他们。
  吃完午饭,糜竺率先离去,前去筹备商队;糜芳先住在李园,等关羽回来再安排;糜贞与大乔一见如故,也留了下来。
  回到自己的房间内,李林拿出位面停留符,因为停留时间只有三年,他便选择了简单级任务。
  捏碎符箓,虚空转换,李林来到一处陌生的地方,四周血腥之气冲鼻,杀伐之音依稀入耳。
  “叮!恭喜主人来到战国时期,此处乃是长平战场。”
  “叮!本次位面无任务。”
  “叮!系统提示:战国时期,礼乐崩坏,列国纷争,天下不休;百姓苦不堪言,水深火热。主人可游历各国,增长见闻,求止战之道,息兵之术,传之天下。”
  “叮!由于此方位面武道弱小,根据系统要求,暂时封印主人武道。”
  “封印武道?”李林感觉到体内强大的力量消失,只有肉体的力量还存在,一拳打出,空气呼啦直响,微微震动。
  李林面色很坏,一脸的阴沉,他望向四周,天地昏暗,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鲜血,连下脚之地都没有。
  “战国时期,长平之战啊。”
  战国之时,周王失鼎,礼乐崩坏,七国争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数百年的岁月,天下纷争不断,扰乱神州大地,烽火蔓延。
  直至公元前二三零年,内史腾率兵灭韩国,俘虏韩王安,夺韩地,置颍川郡,韩国灭亡。
  公元前二二八年,秦军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破投降秦国,赵破。
  公元前二二七年,燕国太子丹派遣此刻荆轲刺杀秦王,未遂;秦王命大将王翦领兵攻打燕国;次年,攻破燕都蓟,燕王退守辽东,杀太子丹求和,燕破。
  公元前二二五年,王贲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魏国,围魏都城大梁,引黄河之水淹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灭。
  公元前二二四年,王翦率领十万大军攻打楚国,坚壁不战,屯兵练武,一年后,楚军粮草不足,斗志涣散,被破撤军;王翦以逸待劳,乘机追击,破楚军,占楚都,俘楚王,同时,楚国大将项燕自杀,楚亡。
  公元前二二二年,王贲灭辽东,俘虏燕王喜;接着,再破代城,俘虏代王嘉。此后,燕、赵彻底灭亡。
  还是在这一年,王翦率军渡过长江,消灭越国,置会稽郡,平定江南。
  公元前二二一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投降,齐亡。
  自此,秦王一扫六合,统一天下!
  战国,一个列国兼并、纷争四起的年代,齐国、楚国、秦国、赵国。。。。。。七国各领风骚,称霸一时。
  战国,同样是一个荡气回肠、人杰辈出的时期,白起、廉颇、乐毅、尉缭、剧辛、荀子、公孙龙。。。。。。乃至中国第一位皇帝,始皇!
  李林有幸来此,一仰七国王者的雄心,领略诸子百家的争鸣,痛心乱世百姓的悲泣。。。。。。这是一场炼心之途,也是一场成道之旅。
  “长平之战结束,此时距离秦始皇一统天下大约还有四十年左右。”
  李林感叹,沿着长平战场一步一步走去,硝烟虽散,血色犹存,一个尚未完全掩埋的巨大坑洞映入眼帘。
  李林眸子不由一缩,头皮发麻,里面的尸体不知为何露出地表,密密麻麻,足有数百人;一只又一只黑色的尸蹩从一具尸体中爬出,又进入另一具尸体。
  可怕!残忍!骇人听闻!
  李林走过去,低头弯腰,捡起地上一面破烂的旗子,拭去橘黄色的泥土,一抹红色立即将他的手心覆盖。
  这是鲜血!
  这是已经将整片大地都浸染了的鲜血!
  他似无察觉,继续擦拭,一个模模糊糊、失去了小半字形的大字歪歪扭扭的出现,上面一片鲜红,还有些潮湿。
  这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赵”字,李林不认识,但却猜得出来,面沉如水,似哭非哭,“这是长平战场,一举坑杀四十多万赵军的古战场啊。”
  杀一是为罪,屠万即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
  前世,李林对于杀神白起崇拜不已,可谓是铁杆粉丝;但现在到了这个世界,看到眼前大大小小数百座坑洞,他不由沉默了。
  当然,李林知道,白起做得没有错,无论是从军事角度,还是从国家角度,他做得都没错:长平之战,秦将白起灭杀赵国四十多万大军,从而奠定秦国统一之势,天下大势从而明了。
  李林明白,却无法释然:赵国当灭,六国当灭,但将士何辜?天下百姓何辜?!
  沉默了许久,捏了捏拳头,他想要改变什么,可什么都改变不了,惟有一声轻叹,留存长平天地。
  李林不忍再看如此惨景,迈步离去,心中越发坚定起来:百姓需要自强,天下必须一统!
第112章 武道师道,天下命题!(求推荐!求收藏!)
  齐国,临淄,稷下学宫。
  南为内舍,北为学堂,南北通路,东西纵横,途经缦回廊腰,踏过交错小径,一头石兽驻立,定位长廊中局。
  今日,离庭之处,诸子汇聚,百家论战,列国学子来自天南海北,齐聚齐国稷下,广阔的学宫,覆压数百里,隔离天日。
  踏入离庭之门,一片精致古朴的楼阁映入眼帘,遍布花草,芳香四溢,错落有致。
  楼阁的四角,只有三三两两的学子坐着,来自其他各国、学宫的大部分学子都围在了中央楼阁之处,或席地而坐,或负手而立,神色各异。
  楼阁的顶端,一座高台上,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与庄严肃穆的中年人端坐着,听着中间青年缓缓的讲述,或恍然,或沉思。
  “。。。。。。武者,炼体强身为基,炼心自立为本。外法天地不平,内藏乾坤仁爱。不恃强,不凌弱,不乱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此为自强之道。”
  “好!采!”雷鸣般的掌声响起,诸位学子鼓掌以喝,纷纷若有所悟。
  良久,喝彩声停歇,有学子出声,他来自赵国,心有不服,故而挑衅:“先生以弱冠之龄为众生讲学,天下布武,传播自强,阐述己道,在下佩服。但尚有一言不明。。。。。。”
  顿了顿,此子眉毛一扬,嘴角狐起,问道:“敢问先生,何为师?!”
  青年闻言,微微一笑,大日的光辉洒落下来,照射他的清秀面容,宛若神子般,身后有神光闪耀。
  若是神州大陆有人在此,便会认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李林,只是现在的他似乎变了许多,一脸笑容,气息温和,阳光灿烂,温暖如玉。
  李林看向下方,对于此子的挑衅,丝毫不放在心上,他来到稷下学宫不过半年,但曾游历七国两年多,布武天下,传法众生,如今又与学宫内的各位饱学之士轮到,已经证明了自己。
  他整了整衣襟,看了看身边的几位老者与中年人,笑着问道,“诸位先生以为,何为师?”
  高台上,一位老者沉思半响,捋了捋白须,道:“师为圣人!”
  一名中年人也道:“师为尊上!”
  话落,高台下也有几道声音传来。
  “师为启蒙之人。”
  “师者,知万物,教学识,明天地,察自然。”
  “师者,以身作则,为天下有道德之士。”
  “师。。。。。。”
  李林微微点头,笑而不语,直到众人全都开口,声音渐弱,他才朗声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台下,那位学子冷然淡漠,闻言第一句,神情不屑,嗤笑一声:“浅薄至极!”
  等到第二句落下,他依旧冷面,但仔细回味一番之后,却面色一变,惊呼道:“怎么可能?这。。。。。。”
  前半句,或许平平淡淡,阐述事实;但后一句一出,看似简单明了,却暗有玄机,直指圣道。
  高台上,那位捋着胡须的老者一顿,一声叹息响起:“大道至简,却是我等着相了。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李林缓缓开口,声音依旧继续,虽然不大,但似乎冥冥之中有天地加持其上,传遍整个离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台下,稷下学宫的学子,来自列国的士子,纷纷一震,心神抖动,低下头去,细细聆听,暗暗铭记;更有甚至,直接咬破手指,扯裂衣衫,飞快的写下一行行血书。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长弘、师襄、老聃。。。。。。”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林声音清澈,抑扬顿挫,无一停顿,一气呵成;他所说的,不是其他,正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所作的《师说》。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古文造诣登峰造极,每篇文章都暗含至理,直指大道,若非此方天道弱小,文气不足,天地不显,一旦生在神州大陆,文道之上,未来必然是一尊成圣的人物。
  楼阁高台上,一位中年人长叹一声,拱手道,“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一篇文章道尽师道真意,不愧是游历七国,身入稷下的拔萃人物。”
  “采!采!采!”一片惊天的喝彩声响起,掌声如雷鸣,回荡离庭,震动整座稷下学宫。
  “先生之师道,直指天地,在下惭愧,自叹不如。”良久之后,一名中年人拍掌站起,以师礼拜见李林,诚恳道:“在下有一问,此乃天下命题,若是先生能够回答,还请不吝赐教;若是不能,可否请先生加入学宫,共同商讨?”
  原来,李林来到稷下学宫已经半年之久,却一直没有加入,虽然不乏大儒之士邀请,但李林顾忌自己所呆时间不长,一直婉言拒绝。
  今日《师说》一出,来日必定震动诸国,稷下学宫坐不住了,遂以天下命题来考教。
  “乐毅先生开口了,难道是那一个天下无解的命题吗?”
  “恐怕是了。李先生学究天人,仅仅一个师说便几乎将整个师道阐述出来,若非事关天下命题,如何能难得倒他?”
  “在下以为,就算是天下命题,恐怕也难不倒啊。”
  “先生布武天下,传道众生,应该就是在研究这种天下命题。也不知道先生如今研究得如何了?”
  “。。。。。。”
  各位学子议论纷纷,互相接耳,不过有些学子似是有所明悟,想到了乐毅口中的天下命题。
  “乐毅先生果然好手段。只是不知这位李先生会如何?”
  “在下以为,天下命题,李先生应该有所研究,但不知道能否通传天下?”
  “如果能解决天下命题,通传天下,那稷下学宫便当青史留名了,我等也见证了这一幕,不虚此生,不枉此世啊。”
  听着耳边纷纷杂乱的声音,李林心中嘀咕,腰杆一正,欠身道:“但请乐毅先生赐教。”
  乐毅,武庙十哲之一,战国名将,辅佐燕昭王,统率五国联军攻齐,大败齐军,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几亡其国,声名赫赫。
  诸葛武侯躬耕陇亩之时,便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可见乐毅之声望。
  “周室失德,天下大乱。先有五伯称霸,后有七国争雄,征战不息,生灵涂炭,黎民遭难,苦不堪言。”
  乐毅缓缓开口,说出命题,道:“为息兵罢战,无数仁人志士寻求济世安民之策,老子主张小国寡民,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诸子百家,各有理念。”
  “然,策越多,战越烈,征战不修,杀伐不断,天下不宁。敢问先生,可有止战之道,息兵之术?”
  “啊!”
  “果然如此,果然是这天下命题!”
  乐毅话落,一片惊呼声响起,一个个学子张口结舌,惊动起来,纷纷抬起头来,瞪大眼睛,一眨不眨,透着期待,深怕错过每一个细节。
  “止战之道,息兵之术?”李林目光幽幽,深邃无比,回想这两年多,他一路走来,布武天下,传道众生,为的不就是寻找济世安民之策吗?
  现在,三年将至,离去之前,李林觉得自己是该说些什么了,不为其他,只愿我华夏大吉,人人如龙!
第113章 一之道,新消息!(求推荐!求收藏!)
  周天子失德,天下大乱,诸侯相争,绵延数百年,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公孙龙子。。。。。。这些杰出的思想家在寻找;李悝、吴起、商鞅、苏秦。。。。。。这些实干家也在寻找,欲止战息兵,还天下康宁。
  “敢问先生,可有?”一位中年人看着李林久久不开口,忍不住了,询问道,“就算没有完整之策,想来先生也有些想法,不妨说出来,我等共同商讨。”
  “是啊,先生,还请试言之。”
  “哼,这天下命题难倒了无数人,就连老子、墨子、孔子都不行,我就不信他可以。”
  “住嘴!先生学识岂是你能污蔑的,再敢说先生不是,就给我滚出去!稷下学宫不欢迎你。”
  “。。。。。。”
  台下众人纷纷齐声大叫,稷下学宫的学子大都充满了信心,只有少数来自列国、嫉妒李林的士子会出言诋毁,可这言论全都被学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