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仙-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来万两银子总是能赚,我大唐人的风气怎如此不堪了?”
上官婉儿劝道:“太后,萧郎凭才吃饭,总好过欺压百姓,这也是他的本事嘛。”
“你呀”
太后对上官婉儿还是很宠溺的,笑了摇了摇头,随手翻阅起来。
“诶?”
这一看,也入了神!
上官婉儿无奈,坐回小几,处理奏章,却总有些心神不宁,不时偷偷瞥向太后。
宴会结束时,天色已经漆黑,宫中关了门,各坊市也早已关门,众人于宫中留宿,次日一早,纷纷离去,红楼梦的销售捷报,也频频传来。
不得不说,状元的名头在民间非常管用,哪怕一本书卖到四两银子,也照样抢购如潮,眼见那迅速膨胀的钱袋子,萧业、陆与张检均是喜笑颜开。
陆便是笑道:“萧郎,年后怕是要授官了,咱们也不能总是住在会馆,不如在洛阳置宅定居吧。”
“不错!”
萧业点头道:“咱们每人置一所宅子,城内有坊市,住着不自在,索性住城外算了!”
住城外还有一个好,万一出事了,往洛水里一跳,就逃之夭夭。
“嘿嘿”
陈子昂嘿嘿一笑:“我和蒋方囊中羞涩,就全指着你们三个大财主啦!”
“无妨!”
张检爽快的挥手:“可以请顾老帮我们留意,置了业,也可把表嫂与小外甥接过来。”
“这”
蒋方有些迟疑,他欠萧业的太多了,洛阳的宅子,哪怕城外,一所三进大宅都要万两左右,二进在五千两,实在不好意思再让萧业为自己破费了。
萧业微微一笑:“咱们之间有什么好计较,今年怕是回不了乡了,就写封家书罢。”
“嗯!”
众人纷纷点头。
第一六六章 年后选官
“呵,此子倒也有些本事!”
蔡先生正津津有味的看着红楼梦,看到精彩处,不禁赞了句。
史进吃味道:“区区一本破书,有何出彩之处?我也看了看,尽是宅子里的家常里短,好生无聊。”
“诶,哪怕此子是你的敌人,只要有本事,就须给予充分的尊重,你若不尊重他,就等于轻慢你自己,这个道理你可懂?”
蔡先生斜眼一瞥。
“弟子明白了!”
史进不情不愿的应下。
蔡先生悠悠道:“此书乍看尽是些鸡毛蒜皮的闺阁小事,可是此子的经历一目了然,却能将女儿家事写的维妙维肖,就如亲身经历过,你不觉得奇怪么,倘若真是他臆想出来,那此子之才,远甚于你,我问你,让你也写一部红楼梦,你可能写出?”
史进不说话,可那表情已经出卖了他内心的无奈。
蔡先生又道:“金陵四大家族倒也是有趣的紧哪,歌舞升平,极尽奢华,若我所料不错,这本书是借闺阁事道出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可惜只有上册,不知下册何时面世,真真是吊人胃口哪。”
林枚从旁道:“书写的再好也是小道,除了赚些润笔银子还能有什么,进儿两年后考中进士,有周国公帮衬,必成大器,而那小子得罪了周国公,岂会有好果子吃?不知周国公打算如何对付他?”
一说这个,史进来劲了,嘿的一笑:“国公爷已经探过了太后的口风,太后的意思是历练历练,因此国公爷打算在年后把他安排到御史台。”
“哦?”
林枚眼前一亮:“御史台可不是什么好路数,听说来俊臣、周兴、万国俊等人更是虎狼之辈,那小子去了御史台,怕是不死也要脱层皮!”
“此子恃才自傲,岂有不翻车之理?”
蔡先生微微一笑。
市面上,红楼梦卖疯了,张检铺下的十万册货,借着萧业状元的名头,商家自行加价一两银子,仍是抢购如潮,不出五日,已售卖一空。
萧业清楚,书写的再好,也不能替代生活,读者的期待是有限度的,后续内容老不出来的话,就会弃书,于是三日后,放出了中册!
中册!
蔡先生怔怔看着中册两个字,喃喃道:“看来我高估了此子的下限啊!”
“中册?”
太后一看到中册两个字,就勃然大怒!
有那么一瞬间,她都想把萧业抓来,逼着他把下册道出!
上官婉儿也无奈的摇了摇头。
江南会馆!
苏月儿笑道:“萧郎,现在满街都在骂你呢,依妾之见,不如把下册也一并放出来吧?”
“不放!”
萧业摆了摆手:“让他们骂,越骂越是期待下册,难道你没有尝试过,冬天围着炭盆吃寒瓜的索利吗?读者骂你,是因为欲求得不到满足,心如猫挠,呵呵,我还觉得十万册印少了呢。”
“扑哧!”
苏月儿抿嘴扑哧一笑。
江都!
“娘,嫂子,阿兄有信回来啦!”
巧娘拿着一封信函,兴高彩烈的回来。
“哦?”
杜氏浑身一僵,看向了张玉。
张玉是家中正妻,萧业的信自然要由张玉来拆。
自萧业去赶考之后,家里只留下了三个女人,但如今萧家已今非昔比,是致仕宰相之家,杜氏又有诰命在身,没人敢来打主意,这也是萧业放心离去的根本原因。
“快拆开看看,阿兄写的什么。”
巧娘迫不及待道。
“嗯!”
张玉接过信,只见信封写道:娘子、婶婶与巧娘亲启。
“哼,倒是油滑的很呢!”
张玉嘴里嚼着笑意,撕开火漆,取出信件与巧娘看了起来。
“娘,阿兄考中状元啦!”
巧娘顿时惊喜道。
杜氏也是喜色一现,问道:“明日就是元日了,你阿兄肯定赶不回来,那他在信里可说过什么时候把我们接去洛阳?”
在唐代,新年的重要性不及上元节,也即正月十五,那是可不讲究吃汤圆团团圆圆,而是佛道两门都极为重视的一个节日,尤其自武后当政以来,沙门大兴,每到正月十五,都要燃灯供佛,万人空巷。
而元日与除夕相连,除夕除秽,元日迎新,并没有全家团圆的说法,巧娘便是无所谓的摇了摇头:“阿兄不让我们去洛阳,那我们就留在江都好了。”
“为何?难道洛阳不安定?”
杜氏不解道。
巧娘知道是与自己的凤格有关,毕竟帝都卧虎藏龙,万一被发现后果难料,只是不便于说出。
张玉心里也有些怛忧,作为夫妻,萧业笔里行间透出的意味自然能读懂,那就是洛阳并非良善之地,不过这层意思她不会和杜氏提及,于是笑道:“夫君中了状元,怕是年后要授官,还是待夫君安定下来再说吧,明日族中大祭,夫君是状元及第,叫我们千万别去迟呢。”
“噢!”
杜氏点了点头。
她对宗族已经没有畏惧了,谁也不敢再来逼迫一名状元郎的婶婶和一名诰命夫人。
如今的萧家庄,不再位于江边的荒滩,而是占了原史家的百顷良田,本身宗族人口不多,才千人不到,土地分配起来非常充裕,宗族原打算给萧业一千亩地,以萧业为宗族做的贡献,并不过份,但是让所有人不解的是,萧业只向宗族索要江边的荒地。
荒地哪怕耕种了三十年,因水土流失与洪涝灾害,产量极低,这在旁人看来,是高风亮节的体现。
萧松劝说未果,索性把几千亩江滩荒地全部划到了萧业名下。
就在次日,萧家庄举行祭祖大典的时候,萧业等人在洛阳也是忙碌异常,不时会有同科进士过来拜访,毕竟官场上的同年关系,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关系,提前互通有无,落个人情。
另还有不少人上门提亲,甚至有极个别的,隐晦暗示萧业休妻,娶个大族女子。
对于萧业的忠告,蒋方和陆都深以为然,因此凡是上门提亲的,全都做了无用功,事实上陆的父亲也不赞成陆娶洛阳大族女子,联姻对于这种传家数百年的大族来说,并没有迫切的需要。
陆家就如一台体量庞大的老爷车,行动缓慢,却四平八稳,自六朝以来,政局剧烈动荡,王谢、桓氏、庾氏,虽各领风骚一段时间,可如今都成了冢中枯骨,而陆家并没有太过于强大的功利之心,先祖担任的职务,也多以清贵闲职为主,诗书传家,坐看风云变幻。
在上元节的前五日,萧业终于把红楼梦下册放了出来,不计江东收入,在洛阳发行三十万册,合计九十万两银子,三成版税是二十七万两,这可是一下子吃饱了。
不觉中,上元节过去,朝廷那庞大的机器再次开动起来,三名一甲、三十三名二甲,七十一名三甲齐集吏部,将由吏部授官。
在明代进士授官之前,实际上有一个实习期,可大唐不管,考中直接授,干的好留任,干不好滚犊子,乍一看很不人道,关键是大唐尚有幸进一说,你干不好,公卿权贵家的公子们正眼巴巴望着呢。
吏部大门尚未打开,很多人都现出了患得患失之色。
第一六七章 监察御史
“状元郎,你等三甲,此番必进翰林院,而我等进士尚须考核才能进去,实是领人羡艳不己啊!”
“可不能光往上比啊,进士好歹能留京,而我们同进士铁定打发去偏远小县任职,此去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入京喽!”
“哎,只望三官帝君保偌,莫要分去那等穷山恶水之处就心满意足啦!”
趁着未开门,一群进士议论纷纷。
事实上萧业并不想去翰林院,翰林固然清贵,升迁路线固定,却终日埋首于案牍,这并不符合他对自己的预期,毕竟首先,他是修士,修行才是第一要务,而不是做官。
“吱呀呀”
突然,吏部大门打开了,众人为之一肃。
一名吏部主事走了出来,唤道:“都随本官进来,莫要喧哗!”
吏部有四司,一曰吏部,二曰司封,三曰司勋,四曰考功,分掌选、主爵与考功,分别有主事四、二、四、三人,萧业等人被带到了吏部司,由一名身着主事服饰的官员接待。
此人四十左右,国字脸,双眉紧锁,一看就不是好相与之辈,这时清咳两声,便道:“本官吏部司主事黄清,经吏部与诸衙口协商,对尔等去处作了相应安排,望尔等不论身处何职,谨记忠君爱民,莫要辜负太后煌煌恩典!”
“是!”
众人齐齐施礼。
“萧业!”
黄清唤道。
“学生在!”
萧业上前拱手。
黄清道:“授萧业右肃政台监察御史,明日一早去御史台报道。”
去年,太后改御史台为左肃政台,专掌京官与军队监察事项,另设右肃政台,每年春秋两季,以四十八条巡察州县,春季派遣的称风俗使,秋季派遣的称廉察使,监察御史是正八上的小官。
不过时人仍按习惯,将左右肃政台,称为左右御史台。
“什么?堂堂状元郎不进翰林院,竟然被授予监察御史?”
人群中,立时起了喧哗。
陈子昂、陆与蒋方也是满脸的愤怒之色。
御史台都是些什么人?
来俊臣、周兴、万国俊、刘光业、王德寿、王处贞、屈贞筠、刘景阳、丘神勣等一系列酷吏。
这是正宗的朝廷鹰犬啊!
让一个状元郎与朝廷鹰犬为伍,分明是赤果果的羞辱!
萧业也暗道一声来了,眼神微冷!
“黄大人,可是吏部铨选有误?堂堂状元郎,怎能进御史台?”
陆忍不住道。
黄清幽幽道:“萧状元擅刑律,自当发挥专长,赴御史台任职,是由周国公拍板,尔等若要为萧状元改谋官员,可去与周国公分说。”
显然,这是告史进谋反,坏人功名的后遗症,有些人的眼里,现出了兴灾乐祸之色,还有些节前跑萧业门路,与之称兄道弟的,立时避如蛇蝎。
“萧状元,还不令吏部喻令?”
黄清又看向萧业道。
“萧郎,不可啊!”
蒋方急道。
“无妨,既为朝廷效力,哪有清显浊吏之别,蒋郎不必多说!”
萧业摆了摆手,便躬身道:“学生萧业领职!”
“嗯”
黄清现出了满意之色,向后挥手。
其实他也怕萧业闹事,堂堂状元郎,约定成俗是进翰林院,现在把人弄去御名台,与鹰犬为伍,别说进翰林院,连如普通进士般,考进翰林院都不大可能了。
可以说,萧业受了御史之职,至少未来十年入三省六部的路途已被断绝。
如果萧业只是普通人,他还不担心,可是萧业的背后,站着张柬之、狄仁杰等清流,就是吏部里也有不少的清流,闹起来的话,必是大事,好在此子尚能顾全大局。
想到这,黄清的眼神柔和了些,心里暗叹一声,对武承嗣肆无忌惮的破坏制度,打压人才生出了不满。
萧业却是摆出领取书服饰印绶的姿势,瞬间入定。
如留意到,可以发现他的双目神彩全无,姿势稍有些别扭。
不过那吏员也是战战兢兢,并未注意到萧业的异常,把盛有书、服饰印授的托盘摆放在了萧业掌中。
“轰!”
一股官气轰然而降!
果然,入定可以窃取官气,冥冥中,萧业就感应到,这股正八品上的官气已经属于自己了,不是借用,即便将来被罢了官,朝廷也收不回去,是实实在在的失去了。
暂时萧业不会去细探官气,立刻从定境中苏醒,向黄清施了一礼,退向一边。
“授王之奇翰林编修编!”
“授陆翰林编编!”
“授陈子昂户部司主簿!”
“授蒋方都水监主簿!”
再往下的同进士,授予县令之职,多是老少边穷地区,均是叫苦不迭,越是边疆地区,朝廷的掌控力就越弱,去那些地方当官非常艰难,但是大唐并不是地球上的明清,世家大族的势力经太宗高宗父子打击,仍然强盛,对坛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能考中进士者,平民十不足一。
朝廷以同进士去老少边穷当县令,其实是驱狼吞虎之计,毕竟同进士多多少少都有家族背景,要想在当地站稳脚跟,离不开家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地方豪强对耗,最终的结果是,双方都削弱了力量,朝廷得利。
当然,如果家族不肯投入,也无所谓,做不出成绩吏部考功过不了关,仕途等同于断绝,宗族为培养一名同进士消耗的精力财力也打了水漂,对朝廷依然没有损失。
此计不可谓不毒!
“诸位,从今往后,你我便是同僚了,请记住明日去各司衙门报道,凡授县令者,半个月内,必须离京,请回罢!”
宣布完官职之后,黄清的态度明显和善了许多,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众人也三三两两离开,言辞间多是不满。
其实初次授官,基本都不是什么好缺,真正的肥缺,多是门荫入仕,也就是幸进,这正是清流与幸进之间的最大矛盾。
一边是凭本事,一边是父辈余荫,如何能让人服气?
蒋方便是道:“萧郎,你怎会答应任监察御史?那肃政台可不是好去处啊!”
萧业冷笑道:“我正想会会来俊臣,周兴等人,难得周国公趁了我的心意,你们放心,我自有保身之法。”
“哎”
几人见萧业态度坚决,均是叹了口气,内心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