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武唐仙 >

第348章

武唐仙-第348章

小说: 武唐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他忽略了一个事实,现在的人间,是大周,不是大唐,这也是萧业急于为炀帝翻案的原因,一旦大唐重新取代大周,站在萧业的立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为炀帝翻案了。

    或许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萧业的不配合,让他索然无味,大笑渐渐变成了干笑,直至再也笑不下去,冷哼一声。

    萧业这才道:“炀帝好大喜功,滥施民力,虽有诸多不是,却不是垃圾筒,什么都没往里面装,孤问你,你说炀帝指使张衡毒死文帝,调戏陈夫人,是从哪里听来的?”

    “世人皆如此说!”

    魏征嘴硬道。

    萧业问道:“这么说,是道听途说喽?你作隋书时,距文帝崩仅仅过去三十年,隋宫中必有旧人存活,难道你就没有调查真相?”

    “哼!”

    魏征哼了声:“历来作史,皆取大众共识,若是实地调查,焉知所得即为真相?”

    萧业暗道了声好,他就等魏征这句话,当即道:“此事不难,大隋在冥府第二层,当事人文帝与陈夫人皆在,孤可向父皇请旨,与魏老去往大隋询问当事人,若是确有炀帝轼父逼母一事,孤向魏老致歉,若是没有,还请魏老将这一段更改过来。”

    “这……”

    魏征语塞。

    如果萧业请了旨,就具备合法性,本身又是以元婴入冥府,至少具备元婴修为,完全可以强行把他掠走,去见文帝与陈夫人。

    到那时,双方对质,二人都说是没有的事,试问世人是相信他魏征的道听途说,还是相信亲生父亲和小妈的证词?

    这根本不用想。

    说不定还会反手给他扣一顶帽子,说他谀上才污人清明!

    想到这,魏征的气焰消了!

    萧业暗暗点头,果然父皇母后没说错,魏征此人,遇弱则强。

    “太子,炀帝昏淫,乃天下共识,您又何必甘冒大不韪去为炀帝翻案?”

    魏征无奈道。

    萧业正色道:“实不相瞒,我在人间欠了炀帝人情,不得不为之洗刷些莫须有的罪名,我知道此举或会让魏老为难,但《左传》有言: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况且魏老并非有意抹黑炀帝,只是受人蒙蔽,无心之失罢了。”

    魏征并未接腔,为炀帝翻案,不仅仅关乎于名声,更重要的,是站队!

    他把萧业为炀帝翻案,说成冒天下之大韪,可是自己更改隋书,又何尝不是自绝于士林,冒天下之大不韪呢?

    这就在事实上站了萧业的队,也即孝敬皇帝的队!

    萧业又淳淳劝诱道:“魏老辅佐太宗,方有贞观盛世,如今人间封印即将破碎,外域阴灵族将大举入侵,冥府也不可幸免,此时正需魏老这样的定海神针为朝廷出力啊,一俟大劫渡过,以魏老之才,天道必不薄待,成仙得道或许远了,但配享天道,未必没有可能!”

    魏征浑身微震!

    萧业的话中,另有三层意思并未挑明,但以魏征的政治智慧,不难猜出。

    其一,大劫没几年了,你要这虚名有什么用?几年来,人人大劫下挣命,谁会在乎你的犯颜直谏美名?

    其二,还是大劫没几年了,以你岌岌可危的处境,怕是第一波就会被牺牲掉。

    魏征是学识的,历来动乱,最先死的是什么人?

    显然是社会底层啊!

    底层的抗风险能力最低,而高层不同,高层有的是手段让底下人代替他去死。

    由此引申出第三层意思,还还是大劫没几年了,你要想抓住机会,实现阶层迁跃,唯一的出路就是投效明主,发挥一身所长,在大劫中立下赫赫天功!

    而明主,舍萧业的亲爹李弘,又有其谁?

    难不成去投过了气的高宗太宗?

    魏征不由暗道了声厉害,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

    本能的,魏征又看向尉迟恭,却意外的发现,尉迟恭的目光,也隐现一抹挣扎。

    是的,萧业明面上在劝说魏征,又何尝不是在点醒尉迟恭呢?

    搁在平时,尉迟恭大概率不会动心,但是大劫没几年了,作为隋末天下大乱的亲历者,清楚乱世中首先崩溃的是秩序。

    如果你没有拉起一票人马于乱世争龙的勇气,最好的处境,就是真心效一位明主,首鼠两端历来为人忌讳。

    “魏征,太子何等身份,却屈节折交,好言劝你,莫非你当真就顽冥不灵么?”

    尉迟恭突然厉喝。

    萧业暗道了声好。

    尉迟恭素来以粗鲁武人的形象出现,这种人,是会犯浑的。

    浑人谁不怕?

    魏征为何敢直颜犯谏?

    因为太宗不是浑人!

    碰上浑人,是真正的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人家直接挥刀子!

    在来的路上,萧业能感受出来,尉迟恭不大看的起自己,但此时,这一声喝斥,代表尉迟恭对自己的态度变了。

    果然,身份只是加分项,一个人要想获得别人的敬畏,还是要自己有本事。

    而很多时候,本事不在于你有多能打,你一个人再能打,几十上百个阳神围殴你,甚至冲到你身边自爆,你浑身是铁又能打得了几根钉?

    能打只是匹夫之勇。

    关键还是要看你的才德是否配位,是否具有组织统筹能力。

    “尉迟老匹夫,老夫的家里,怎轮得到你来放肆?”

    魏征如受了羞侮般,指着尉迟恭,面色涨的通红。

    萧业适时抓住魏征手臂,缓缓拉下,诚挚劝道:“尉迟将军性情直爽,魏老又不是不知道,何必气着自己呢。”

    “也罢,老夫就给太子一个面子!”

    魏征重重叹了口气,一副不情不愿的模样,但谁都知道,他已经软了。

    萧业又转头道:“尉迟将军的心意孤是清楚的,但魏老乃太宗旧臣,是贞观盛世的功臣,还望尉迟将军给孤一个薄面,向魏老道个歉。”

    尉迟恭眼神微眯,给萧业面子,向魏征道歉,就等同于认可了萧业的太子身份,从此只能真正效忠李弘了,因为有魏征在场,魏征可以作证。

    如果以后做出背叛李弘,暗结太宗的事情,就是背主犯上。

    可是萧业劝魏征的话,他听着也挺震憾的。

    他本是刘武周旧将,却为何能被太宗视为心腹,还不是拿命换来的?

    现在又面临了鬼生的另一次重大选择。

    一幕幕往事闪现在心头,纵然他生前忠于太宗,可是死后,已经投入了李弘门下,而且李弘是冥府大唐之主,得了天道认可,太宗已是昨日黄花,自己从此一心一意为李弘效命,又有什么错呢?

    更何况李弘并不是那种唯唯诺诺的庸主,李弘之子李业更是文武双全,手段惊人,如果自己拗着性子不向魏征道歉,怕是会被清洗掉,最好的结果也是逐出核心,在大劫中随流逐流,被当作先登拿去送死。

    ‘罢了,罢了,无非道个歉而己!’

    尉迟恭敬畏的看了眼萧业,就向魏征拱手道:“某粗鲁,言语中冒犯了魏公,还望魏公见谅!”

    “尉迟将军客气啦,老夫并无责怪之意!”

    魏征也拱手回礼。

    萧业暗暗一笑,尉迟恭看上去是个粗人,实则粗中有细,心如明镜,自己让他向魏征道歉,本质上是切香肠战术。

    道个歉有什么,又不损失一根毫毛,对尉迟恭就和喝白开水一样,不会引起反感。

 第七一一章 诸葛亮来访

    尉迟恭与魏征之间,并没有深仇大恨,只是互相看不顺眼罢了,但是有萧业这个太子在场,又各自明确了未来的目标,均是放下了芥蒂,气氛融洽。

    魏征又把妻儿唤出,向萧业行君臣之礼。

    萧业坦然受之。

    在这一刻,他是冥府大唐嗣君的身份,有资格受下,

    待妻儿退去之后,魏征道:“为炀帝平反些许旧事不难,可老夫已是冢中枯骨,怕是影响不到人间啊!”

    萧业沉吟道:“此事可请父皇出手,通过太庙发布谕令,魏老请随我走一遭,晋书上的有些内容,也该改一改了。”

    “哦?太子可否详说?”

    魏征问道。

    萧业道:“我流落江都之时,结识一名神灵,名苏峻……”

    随着萧业娓娓道出,尉迟恭与魏征面面相觑。

    给苏峻翻案,难度要远远大于炀帝。

    炀帝轼父逼母,当事人极少,修改下就行,而苏峻南渡,兵围建康,涉及的历史人物太多,诸如王导、庾亮、陶侃、庾文君等等一系列人物,足有上百之多。

    但是换个角度来想,萧业为炀帝翻案,尚可用还人情来解释,为苏峻翻案,则完全是出于朋友情义,岂不是说明萧业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寻思许久,魏征正色道:“太子,臣以为兹事体大,既便能说服玄龄,也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关人物的列传,全部要推倒重来,值此时刻,宜静不宜动。

    况且虽武周代唐,但人间仍心系大唐,武氏不过是凭着淫威篡逆罢了,就算苏峻得女皇敕封,武周之后,新皇上位必清算苏峻,举此反会害了他,太子不可不察。”

    萧业默然半晌,想想也是。

    苏峻如果给武周做护国战神,将来不论是李旦还是李显上位,都会把苏峻贬斥,真不如维持现状。

    而且他有信心说服魏征,但对于房玄龄没有太大的信心。

    关键是,房家毁在了高宗手里,有直接的怨仇,而魏征是被太宗下令推倒墓碑,高宗与孝敬皇帝本身和魏征无怨无仇。

    同时房玄龄家族在冥府依然是高官显族,就算投靠了父皇,父皇又能给他什么?

    魏家则是落魄了,有改善处境的需要,说动房玄龄的难度远远大于魏征,不如静待时机。

    “魏老说的在理,苏峻之事暂时按下,现在请魏老随我入宫面见父皇!”

    萧业拱了拱手。

    “嗯~~”

    魏征捋着胡须,对于萧业的从谏如流暗感满意,他仿佛在萧业身上,看到了太宗的影子。

    ……

    兴庆宫!

    太宗心烦意乱,今日,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传来。

    先是萧业在冥府入口处,一招败李靖,后得李孝恭密报,李靖似是有了异心。

    接着,萧业向天道借钱进城。

    之后以太子仪仗去魏征家,二人不知说了什么,魏征随萧业入宫,拜谒皇帝,皇帝大喜,封魏征侍中,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赐爵郑国公。几乎复了魏征生前旧职!

    “魏征为何会投了皇帝?难道是被萧业说动?”

    李世民烦躁的走来走动。

    魏征投李弘,是个标志性事件,影响比尉迟恭、秦琼等武夫投过去还要大,因为在贞观之治中,魏征是不可或缺的人物,是他的左膀右臂。

    而武夫在治天下中发挥的,只是坐享其成。

    完全可以想象,随着魏征投奔,贞观旧臣或会起别样心思,毕竟现在的冥府大唐之主是李弘,他成了太上皇。

    “哎~~”

    李渊看着狂怒的李世民,脑海中迸出八个字: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不由幽幽叹了口气,劝道:“世民啊,认命吧,弘儿也没亏待过你,别再折腾了,算爹求你了,啊?”

    “哼!”

    太宗闷哼一声!

    太极宫!

    魏征得了重用,自是感激泣零,一展平生所学,把自己的施政方策详细道出。

    还别说,魏征与时俱进,充分参考了冥府伟力归于个人的特征,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攘外必先安内!

    第二,练兵,赏罚分明,乱世当用峻法。

    第三,广结外援。

    并分析的头头是道,听的李弘直点头。

    好一会儿,李弘叹了口气道:“魏卿果是名不虚传,朕得魏卿,如虎添翼,不过朕这段时间时常心血来潮,隐约感觉似有祸事发生,魏卿能否给朕琢磨琢磨。”

    “这……”

    魏征知道这是在考校自己,不敢怠慢,寻思起来。

    皇帝不失德,在冥府大唐的地位就稳如泰山,而从皇帝的作为来看,失德几乎不可能,如果说是外患,外域入侵,对谁都是大患,纵有祸事,也不是皇帝一人承担,不可能会有心血来潮。

    那么,只能是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诶?

    魏征灵光一现!

    眼前这位皇帝,帝位得的非常侥幸,是高宗不懂,封了阴间皇帝,才执掌冥府大权,也就是说,他的皇位来自于人间敕封。

    对了,人皇!

    必是人皇!

    魏征拱手道:“臣以为,人皇若上位,或对陛下不利,而陛下与臣,皆身处冥府,无法实际影响人间,故须太子尽可能阻击人皇。”

    萧业现出了凝重之色,魏征说的没错,李隆基一旦上位,必会裁撤对父皇的敕封,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扶持李显,与李旦打檑台。

    原本萧业并不愿掺和进李显李旦的兄弟之争,但从目前来看,根本没法退让。

    上位者失去权力,唯一的下场只能是死,鲁肃劝孙权,极为精辟,自己不可能坐视父皇母后失去权力之后,被迫害至魂飞魄散,于是道:“孩儿会尽其所能,决不教我那小侄子继位!”

    “哎~~”

    李弘叹了口气道:“你自小被寄养在别处,成年之后,又无一日不是如履薄冰,说来,是为父与你母后对不住你啊!”

    萧业忙跪下道:“生我便是天大的恩情,父皇何出此言?”

    “哈哈~~”

    魏征哈哈一笑:“父子同心,其利断金,太子天纵之才,实乃大唐之幸,人间之幸,将来人间的江山,还得太子来坐!”

    按常理来说,这话是犯忌讳的,但萧业如上位,就是人皇,人皇驻世三千年,直接飞升,与李弘是相互扶持的关系,萧业好,李弘才能更好,因此他毫不忌讳说这话说。

    果然,李弘也哈哈一笑。

    “陛下,诸葛孔明求见!”

    这时,殿外有太监唤道。

    “哦?”

    三人相视一眼!

    诸葛亮虽然不是圣人,却是儒家的精神支柱,一言一行,都定义了儒家的忠孝,在历史上的地位,远超张良、董仲舒等儒家大能,仅此于诸子。

    “快请,不,朕亲自出迎!”

    李弘忙站了起来,带着萧业与魏征匆匆而出。

    宫门外,诸葛亮轻扇着鹅毛扇,好整以暇。

    “见过诸葛先生!”

    萧业执学生之礼,一揖到底。

    “嗯,萧郎不必多礼!”

    诸葛亮摆了摆手,向李弘施礼:“亮见过陛下!”

    “诸葛先生可是贵客呐,朕给你介绍下,这位是魏征魏玄成!”

    李弘热情的挽住诸葛亮。

    魏征也是大儒,又有贞观之治的光环,很快就与诸葛亮称兄道弟起来。

 第七一二章 秋香报喜

    几人一路寒喧中,回到了宫里,分宾主落坐,李弘这才问道:“诸葛先生怎有空来朕的大唐?”

    诸葛亮微微笑道:“是为炀帝而来。”

    “哦?”

    李弘现出讶异之色。

    萧业却是若有所思。

    炀帝虽然是公认的昏君,与桀纣,周幽并称,但是炀帝对儒家的贡献非常大,文帝开科举,炀帝允投牒自进,这是科举的基础,也是与察举制的最大区别。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科举于大唐兴旺,文帝炀帝父子功不可没。

    炀帝又于大业五年下诏:先师尼父,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