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仙-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
萧业点了点头,接了过来。
嬉莲儿突然紧紧抱住萧业,她已经恢复了本来面目,绝美的容颜埋在萧业胸前,眸中隐隐起了些雾气,随即猛的推开,撒腿而去。
“哼,你倒是好本事,素心宗的妖女竟也能为你动情!”
太平公主轻哼一声,便道:“待你回神都,本宫弄个储物袋给你。”
“这不用了吧,等我这次结成金丹回去,随随便便杀个金丹就有了。”
萧业假惺惺推辞。
太平公主轻笑道:“你当金丹的东西那么好拿,指不定就留有印记,反正本宫回师门帮你弄一个,要不要随你,好了,你回去罢,本宫难得出来一趟,得好好看看我家的大好河山。”
太平公主的扮相是一名年青书生,面如冠玉,腰悬长剑,负手而去。
萧业放声吟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太平公主明显身形一震,往后挥了挥手,就加快了步伐。
萧业暗暗一笑,背起包裹,转身进城。
这次他请了病假,不用偷偷摸摸,光明正大的敲响了家门。
“谁呀!”
门上小窗打开,现出巧娘那秀美绝伦的面孔,随即就现出惊喜之色,大叫道:“嫂嫂,嫂嫂,娘,看谁回来啦!”
“哎,这么大丫头了,怎还没个正经样!”
杜氏嘀咕着,与张玉及殷殷赶来。
萧业暗暗摇头,你倒是开门啊!
还是张玉开的门!
“业儿,你怎么又回来了?”
杜氏眼里满是欣喜,却摆出一副长辈的模样,板着脸道。
张玉与殷殷也眸中满是柔情。
“进来再说!”
萧业踏进门槛,把门关上,把包裹递给殷殷之后,娓娓道来,当然,凶险处尽量不提,捡好的说。
“阿兄,这么说你能在家里呆好几月了?”
巧娘两眼亮闪闪道。
“嗯!”
萧业笑道:“过完年我们一起去洛阳!”
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真要出了事,在洛阳和在江都没什么区别,反是与紫姑在一起才最安全。
萧业打定主意跟着紫姑,紫姑在哪,他的家就安在哪。
“萧郎,你进来一下!”
这时,耳边传来紫姑的声音,萧业告了声罪,去往后面的神祠。
紫姑现出法身,左右分别站立春兰、夏荷、秋菊与冬梅。
“见过娘娘!”
萧业拱手施礼。
紫姑打量了萧业片刻,点头道:“你的根基倒是无比扎实,就是修为还欠了些,这几个月要努力了,一定要在年前臻至先天大圆满,近些月来,附近多了些佛门中人,金山寺主持法明也不时渡江北来,或许是发现了什么线索,此事宜早不宜迟。”
“多谢娘娘告之。”
萧业眼里闪出一抹狠厉之色,凝结紫极贵丹,绝不容出差池,谁敢阻他道途,他就杀谁,绝不手软。
随即似是想到了什么,以精神力凝结出一本大罗心经,奉上道:“这是我夺取了来俊臣的罗织经对心经作出的补充,请娘娘过目。”
“哦?”
紫姑素手一挥,把经摄来,翻看了下,面色微变道:“此经须细观,容我稍后再看,你先看看春兰夏荷与秋菊冬梅有何不同?”
萧业定睛看去。
四女论起容貌,虽然与嬉莲儿、苏月儿这类绝色稍有不如,却是植物成精,带有清新的自然气息,让人本能的亲近,萧业又回想起了最初得二女相助时的场景,眼神柔和起来。
春兰突然俏面一红,跺脚道:“萧郎,不是让你胡思乱想,娘娘的意思是哎呀,你自己看!”
萧业揉了揉后脑壳,目光渐渐茫然。
“哼!”
秋菊哼了声:“当初两个傻丫头为救你,各渡了口纯阴之气给你,伤了根基,再有几个月你就要结丹了,你说该怎么报答?她俩面皮薄,不好意思提,自有娘娘为她俩做主。”
萧业正色道:“此事我一直铭记在心,愿百倍报之,不知该如何补足春兰姑娘与夏荷姑娘的根基?”
“上床呗!”
冬梅冷冰冰道。
瞬间,春兰和夏荷的脸庞通红,娇羞的摆弄起衣角。
萧业也是愕然,可是春兰夏荷,均是娇俏可人,换了哪个男人也抵挡不住这种诱惑啊!
紫姑见着萧业的神色,哭笑不得,摆手道:“事情没你想的那样简单,或许过程也不是你想的那样美好,盖因你是人身,她俩是植物成精,凡精怪欲真正化人,须历天刑雷劫,也是修士的阳神雷劫。
在此之前,只是徒具人形而己,本质仍是精怪,欲行男女之事,尚须诸多准备,她俩能否真正化人,机缘在你,此事由我来安排,你先出去吧。”
第三二三章 儒家大动作
春兰夏荷的神色,有些黯然。
“两位姑娘,我不敢说一定能帮你们渡劫成人,但我会尽最大努力,我先出去了。”
萧业微微一笑,拱手离去。
“哼!”
秋菊哼了声:“倒是生的张好嘴,看来在外面祸害了不少女子。”
冬梅也道:“也就你们俩个傻,竟然会对男人动情,逍遥自在的做一株花木,不好吗?”
萧业听着嘀咕,暗暗摇头,浑作没听见。
杜氏与巧娘正在张罗晚膳,殷殷也准备着洗澡水,萧业从祠堂出来,见着张玉,于是牵起往花园走,并问起家里这段时间的情况。
萧家庄如今已是江都望族,光棍汉们纷纷娶妻生子,周围十里八乡,甚至还有扬州府城的富户都托了媒人来结亲,家业急度扩大,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张父虽因功幸进,升无可升了,但张检于今年连中童生、秀才,不久前的乡试中,名列经魁,乡试第四,一举震动建康,目前正闭门苦读,为冬闱做最后冲刺。
张玉自豪的说完自家的情况之后,妙眸移向萧业,轻声道:“若非妾嫁给夫君,我家哪会有这般风光,也许……这是妾的福报吧。”
“娘子要报答我?”
萧业笑道。
张玉哼道:“妾是夫君的妻子,一家人有什么报答不报答的,或者……夫君想要妾怎么报答?”
这刻,张玉俏面微红,眸中的情义似要滴出水来。
穿越至今,已经三年多了,萧业从一个十六岁的瘦弱少年,成长为了十九岁的参天大树,张玉比萧业小两岁,正是女人一生中,最具青春活力的年龄,却偏偏梳着妇人发髻,具备着一种成熟的风情。
莫名的,萧业的心弦被狠狠拨弄了下,忍不住把张玉抱入怀里,面孔缓缓凑前。
张玉娇躯有些轻颤,微闭上双眸,呼吸也急促起来。
“萧郎,热水备好了,快来洗浴吧。”
这时,殷殷唤道。
张玉猛回过神来,推了把萧业,红着脸道:“快去洗洗吧,换身衣服好吃饭。”
“亲一个我就去!”
萧业不怀好意的笑着。
张玉往四下里看看,以极快的速度,在萧业脸上蜻蜓点水,轻轻一蹭,又如受惊的小奶猫,转身便去。
萧业心里,没有太多刺激香艳的感觉,有的,只是温情与温馨。
目送着张玉出了花园,萧业才起身离去。
浴室里,一个大木桶盛满了温水,殷殷身着薄纱,妙曼尽显,服侍萧业脱去衣服,扶入桶中。
温水涤荡着肌肤,萧业问道:“殷殷,你的修为怎样了?”
殷殷浅浅笑道:“月前渡过了第一劫,娘娘传下的法门首重修心,欲速则不达,让我不用着急,其实妾也觉得这样挺好的,每日都自由自在。”
萧业沉吟道:“娘娘自有她的道理,但是我们不能过于沉溺安逸,精进之心还是要有的,毕竟大劫已不足二十年,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好好活着。”
“妾知道啦,明日就开始用功,萧郎别动,妾给你按一按!”
殷殷从后,探出素手,按捏着萧业的肩膀,萧业舒服的整个身子蜷入桶里,只露个脑袋在外,昏昏欲睡。
实际上以他的修为,几乎不需要靠睡觉恢复精力,主要是回到家里,身心自然而然的放松。
说句现实话,在洛阳,他始终持有几分警惕,出使吐蕃之后,更是精神紧绷,从未放松过,只有在自己家,与亲人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放松。
殷殷眸中,带着绵绵情义,又有几分心疼,不自禁的伏下身体,紧紧搂着萧业脖子,拿脸颊轻轻磨蹭。
萧业迷迷糊糊,真的睡着了。
一直到天黑,才被唤醒,擦洗干净,换了身新衣,由殷殷搀着出去,而大堂里,已经摆满了美食。
一边吃着,萧业一边询问诸女的修为,巧娘已是先天大圆满,才气更是高达六品,不愧是凤格,修行神速。
张玉是二劫巅峰,随时都能渡第三劫。
杜氏则因生过孩子,伤了元气,年龄也大了,只勉强渡过第一劫,可这不是问题,一人得道,还鸡犬升天,将来萧业的修为高了,完全可以寻来天材地宝辅助杜氏修炼。
“阿兄,你要不要回族里看看?”
一顿温馨的晚餐不觉中结束,巧娘不经意问道。
“这……”
萧业略一迟疑,摇了摇头:“还是暂时不去了,虽然我和太后请了病假,但是少些人知道为好,这段时间,我要全力冲刺,临行前再回族里看看。”
随即又向张玉道:“娘子要尽快晋入先天,到时候我送份大礼给你。”
“嗯!”
张玉期待的点头。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萧业心无杂念,闭门苦修,在鼍龙肉、丹药与灵石的推动下,每日都在增长。
他已经开始以灵石修炼了。
灵石是一种特殊的灵体,聚天地灵气而来,性质非常暴烈,最开始萧业吸收过灵石,都要以才气震荡好一阵子,才能把杂质析除干净。
后面慢慢掌握了诀窍,与丹药相比,灵石不含丹毒,仅仅是火躁,他改为每日清晨站桩之时吸收灵石,同时以内外八字交替去火,效果果然好了很多。
修炼无岁月,萧业正全力冲刺之时,冥府!
文昌帝君在人间的道场是文英殿,在冥府则是文英宫,方圆数万里,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中央主殿文英殿,进深九重,威严而又神秘。
诸葛亮、张良等大能肃立于阶下两侧,今日得文昌帝君传讯,有要事于文昌殿宣布。
殿内近百尊身形默默静立,都是历朝历代的大儒与文臣名相。
有辅佐刘邦的陆贾。
有公羊儒学的代表人物胡毋生。
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
有司马迁。
有《礼记》作者戴胜。
有著《法言》、《太玄》的扬雄。
有著《白虎通义》的班固。
有刘备的老师郑玄。
有《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
……
林林总总,每一个单独拎出去,都是一时俊杰,哪怕被文昌帝君倚为左膀右臂的张良,在这些大贤面前,都不敢放肆。
“当!”
突然一声钟磬鸣响,后殿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文昌帝君身着帝王冠冕,阔步而来,但让众人吃惊的是,在文昌帝君身后,还有孔子、孟子、颜回、曾子四圣。
顿时,众贤再也按耐不住惊色,纷纷议论起来。
要知道,儒家诸圣的文气都是地级九品,平时参悟天级之秘,以期脱离冥府,飞升成仙,轻易不会出现,而今日诸圣齐至,显然是有大事发生。
“肃静!”
诸葛亮厉喝了一声。
文昌帝君端坐于御座,孔子、孟子、颜回与曾子四圣,也分坐于文昌帝君两侧。
“我等参见帝君,诸圣!”
众贤这才躬身施礼。
“众卿免礼!”
文昌帝君略一抬手,沉声道:“阳间大劫,已不足二十载,儒家得道以民,民不存,儒家何哉?朕受万民香火,生死存亡之际,岂能袖手?
惜乎我等身处冥府,无法直接干涉现世,故诸圣与朕议定,立儒家修行体系,于人间传播,使天下芸芸士子,为众生尽一份力。”
“轰!”
诸贤中炸开了锅!
第三二四章 儒家修行体系
儒家早有设立修行层次的想法,让人间的儒家门人获得超凡之力,与释道分庭抗礼,但是释道屡屡干扰破坏,多次不了了之,如今儒家终于要有自己的体系了,很多人的目中热泪盈眶!
毕竟世间之争,不完全是利益之争,还有道统的争夺!
儒家设修行体系,争的就是道统,光读书,读不出体系,一名名人士子,生前再是博学多才,也只是散兵游勇,成不了气候,但有了体系,则不同。
世人常把儒释道三教并立,实则儒家名不符实,只有章,没有体系,也没有道统,体系是道统的细化,也是道统的保证。
“合该我儒家大兴啊!”
“为道统,吾再死一次,亦不敢辞!”
刘宋大儒范晔更是捶胸顿足,伏地痛哭!
一时之间,众贤受其感染,殿内满是哽咽。
“唉”
诸葛亮与张良均是以袖遮面,暗暗叹了口气。
说实话,儒家能立体系,建道统,还是托了大劫的福,佛道两门对渡劫没有太大的信心,毕竟百万年前,初代人皇盖压天下,也只能封印劫数,不能彻底消弥,今人皇转世回归,就算拥有前世的威能又能怎样?
凭什么前世做不到,今世就能做到?
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劫数来的越迟,爆发的威力就越大。
这让儒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因佛道两门不敢保证仅凭自己的力量安然渡劫,此时儒家参与进来,就有了名份大义,如果再敢刁难,就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怕是天道都不容。
“帝君,体系如何立?”
董仲舒问道。
昌帝君道:“儒门修炼,有七个层次,知,止,静,定,安,虑,得,知止而后能静,静然后能定,定然后能安,知安方能思虑,然后有得。
简而言之,知乃反照自性,此阶段,须大量读圣贤书,相当于人间童生,凡有童生功名者,反照之法另授。
止以知为本,剔除杂念,反照内心,连绵去止,此为秀才,亦另授法。
静者,水停以鉴,火静而朗,其静也,日减其所有,而损其所成,能静,即为举人,授入定之法。
此定,与佛门入定异曲同工,诸行和合,以心合法,离邪乱,去内心妄念。
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此言已窥得天心之秘,致中和,天地可归位。
定境对应贡士,有三层定法,视功名而授,三甲传第一层,二甲传第二层,一甲传第三层,虽层次有别,实殊途同归,皆可入安途。
安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人,人无其人,不求而心自安。
易有云:艮其背不见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视而不见,听如不闻,曰安!
此境极难,得安者,可冠号为儒。
得安而后虑,虑者,谋思也,静之极而后动,一阳复生,旨为变,此境无法过多解释,懂了就是懂了,我等诸人中,唯诸圣得悟,故得虑者,可称圣。
至于最后一境得,何为得,如何得,得为何物,说来惭愧,尚未有人明悟,若有悟者,即可称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