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武圣-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底鲜于通也只是个普通人,做不到杀伐决断,做不到无情无义,做不到大智大勇,做不到忠义无双,但是在他现在武功大进,缓解了心头的焦虑和后怕,也就有心情有想法为了华山派和华山武学做些贡献了。
虽然孟正鸿年纪最大,但是他只是记名弟子,按道理华山派的高明武功是不能传给他,即便传给他一般武功也要责令他不得外传,可是鲜于通没有那么多门户之见,他并没有要守着华山武学过日子的守财奴想法,他觉得只有自己保持住永远高人一等,或华山派一直保持着武林大派的地位,就算是收一百个记名弟子,传授一百样华山武学,他们也决计不敢外传。
在孟正鸿练了五凤刀门的一套拳法和两套刀法后,鲜于通令他调息片刻后,沉吟道:“正鸿你基础扎实,只是功力不足,五凤刀的武功也算不错了,足够你再练十年,这样,为师先传你抱元劲,待你将抱元劲练到第二层后,再传你一套华岳三神峰,如此就足够你应付一般好手了。”
待到孟正鸿满心欢喜的告退后,薛公远等五名弟子才上前展示扎马步和锻炼身体的华山十段锦。
他们上山已经许久,只是年龄太小,心智未开,身子骨也未长好,还不能修炼上乘功夫,只能先打基础,寻常门派基本功练个三月便已不错,他们却练了半年以上,最长的薛公远竟练了一年多。
鲜于通如今的功夫已经是华山第一,远远地只看一眼就知道几个孩子基础牢固,便沉吟道:“你们新入为师门下,又有了基础,就在每日练基本功之余,再学一门华山剑法,谁先学会华山剑法的18招套路,为师就传他长春导引术奠基内功。”
自薛公远以下的五名弟子都还是十岁左右的孩子,对于拜倒华山掌门座下做弟子已经觉得是莫大的福分,所以对鲜于通既崇敬又惧怕,因此在掌门师尊说完后全都跪在地上道谢。
让五个孩子退下去后,鲜于通把孟正鸿叫到身边,将抱元劲口诀心法一字一句的交给他,孟正鸿资质悟性只算一般,短短三百多字的心法口诀记了一个时辰才算熟练,而后鲜于通把抱元劲经脉运功要点一一讲了后便伸手贴在孟正鸿后心,道:“为师以内力助你入门,只是为师留下的一道内力片刻后就会消失,你要把握时机,争取一次修成!”
话音一落,鲜于通就以抱元劲内力渡进孟正鸿体内,按照抱元劲的运气经脉路线在孟正鸿体内转了一圈,而后留下一丝抱元劲内力。
孟正鸿不敢怠慢,急忙凝聚心神以鲜于通留下的一丝真气带动自己的内力按照抱元劲心法的经脉穴位不停搬运内力,等到两个时辰后才浑身一震睁开双眼,而后跪在鲜于通面前,道:“谢师尊传功!弟子已经练出了一丝抱元劲内力。”
鲜于通道:“很好,我已经与你大伯说了,留你在山上住几个月,你就心无杂念的专心练功,何时抱元劲进入第三层,为师教你华岳三神峰后才能下山了。”
孟正鸿闻言心中暗暗叫苦,他自从跟随伯父进了五凤刀门,除了练练刀法等功夫,就是吃酒划拳,在山里苦修哪里比得上江湖中潇洒痛快?只是他知道就是大伯也敬仰佩服自己师父,就不敢说话,只能专心去练功了。
自此之后鲜于通每天就一早教授五名入室弟子华山剑法,下午则有其他人教授他们四书五经,关于教徒弟鲜于通是按照记忆里师父当年教自己的模式照搬,严厉苛刻,五名弟子动作稍有不对便是竹条上身。
只是薛公远五人年龄小也没有主意,更不敢有想法,只能师父如何教就如何办,所以每日也都下足了苦功,加上资质悟性颇为不错,华山剑法的进步也是日日不同。
一个月后薛公远就把华山剑法练会,三个月后五名弟子全都学会了华山剑法,长春导引术也次第入门了,鲜于通这才长出一气,觉得自己还算没有误人子弟。
薛公远五人现在年纪小,根骨未长开,只要苦练这三三门奠基武学,等几年基础牢固就能修炼高明些的武功,到时候才能突飞猛进,感受到现在苦修奠基的好处。
这也是薛公远五人有福气,遇到了现在变了个人的鲜于通,若是原本那个偷奸耍滑、好色无胆识的鲜于通,他必然是在教徒弟时胡乱糊弄,所以日后华山弟子的武功也和他一般,上不了台面。
其实孩子就是长辈的应声虫,照衣镜,师长如何教孩子就如何学,原著中华山弟子薛公远的小人嘴脸和卑微武功也是尽得了鲜于通的真传。
薛公远师兄弟和鲜于通都不知道,也没有想到,这一世鲜于通专心调教五人,薛公远等师兄弟便是性子惫懒油滑些,也要远胜原定命运了,可以说无论是鲜于通还是薛公远,都通过了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也就是说人的命运就是自己行为的结果,想有好的未来就要有好的现在。
第二十八章 寻找九阳
华山之巅,寒风凛冽,云气缭绕,云台峰上的鲜于通负手而立,衣袂随风甩动,看着已经有了几分大派宗师的气象。
今年是大元至正二年,鲜于通在山上一边教徒,一边练功,五名入室弟子的华山功夫都已经入门,记名弟子孟正鸿终于在苦练了十个多月后练成抱元劲第三层,然后鲜于通又费时一月教会他华岳三神峰这个华山武学中的刀法精要。
鲜于通自己重生以来就不曾歇息的苦练武功,他知道内力是基础,所以六成重心都放在抱元劲、混元功和紫霞神功上面,有点时间修炼其他华山武功也只是把鹰蛇生死搏练成了,其他华山武功的拳法剑法也都算精通,刀法等武功就只算会用,但是教导孟正鸿已然够用了。
鲜于通近半年来修炼武功总要从云台峰上观日出、采云霞,吞吐天地精华,虽然觉得应该也不会有什么用,毕竟不是仙侠世界,但是已经成了半个道士的鲜于通也渐渐对仙道修行有了幻想,不管有用没用也总是仿照上古炼气士在山顶修行。
今日是孟正鸿学成出师的日子,他老早就穿戴一新,背着行囊来向鲜于通辞行,鲜于通刚从山巅下来就见自己这个记名弟子忙不迭的跑了辞行,便冷哼道:“怎么?在华山住够了?还是厌烦了?”
孟正鸿急忙磕头道:“师父言重了,徒弟我巴不得日日在山上聆听师尊的教诲,我这一年来在山上修炼,武功比起去年已经是天壤之别,就连我伯父上个月给我寄信时也道得了师尊您的养生神功,他现在每天身轻体健,十分痛快,要改日上山致谢。”
孟正鸿见鲜于通不说话,又叩首道:“您是我的再造父母,亲师父,又是五凤刀门的恩人,弟子怎么敢有厌烦的想法?”
鲜于通一挥手就有一道柔和内力将孟正鸿托起,而后笑道:“你这小子就是不经敲打,为师知你心意,也知道你伯父有意将门主之位传与你,日后五凤刀门也离不了你,为师给你一些咱们华山的秘药,带回去,万一受伤了也可保无虞。”
说完话鲜于通递给孟正鸿两大瓷瓶玉真散和玉清丹,孟正鸿结果后眼圈一红,哑着嗓子道:“弟子谢师父赠药!待明年中秋、除夕和您老跟师母寿诞时,弟子再上门看望您!”
鲜于通摆摆手,孟正鸿就倒退着走了几步才转身离去。
最近鲜于通紫霞神功就有了一点瓶颈,修炼多日总也没有进步,他本想着一年左右再把第二层修炼成,此时看还要多几个月,到了第三层恐怕还要两年之久了,鲜于通第一次对自己能否把紫霞神功修炼大成有了不自信的想法。
或者说他对自己能否在成为老朽前将紫霞神功修炼大成没有信心,紫霞神功比张三丰的太极神功、九阳神功等绝世神功都要差一些,自己想达到张三丰的境界只靠紫霞神功本就不行,要是不能再提前练成,恐怕就没有希望探寻武道巅峰的秘密。
心中一急,鲜于通就想到了昆仑秘境内的九阳神功和终南山活死人墓里的九阴真经,这两门顶级绝学可都是比紫霞秘籍还要强许多的神功,而且九阳神功还是无主之物,鲜于通觉得也不是不能尝试着找找看。
只是鲜于通他是个理性之人,深知昆仑山极大,那是世界上都数得着的巨大山脉,论面积比得上几百上千座华山,自己穷一生之力也万难找到秘境,除非撞大运了。
至于九阴真经找到的可能性更不大了,一来活死人墓已经封了正门,水潭之下虽有通道,可是终南山也不算小,水潭不计其数,自己即便找到了通往活死人墓的水潭也不见得能在潭底找到通道,这个可能性也不比找昆仑秘境大多少。
况且就算自己找到了活死人墓,据说里面还住着杨过和小龙女的后人,自己堂堂华山掌门,不说能不能打得过人家,即使比人家后人武功高,但是入室抢劫人家遗产的事情鲜于通也做不出来,更重要的是鲜于通不认为自己能是黄衫女的对手,她最少也是绝顶高手,可自己只算一流。
鲜于通虽然认为自己不是君子,算是介于小人和君子之间的人,在对付敌人和危害到自己的人时也能做到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入室抢劫这么跌份的事情他真做不来,况且就算做得出来也不一定打得过人家,就算打得过也很难进得去。
想了十多日,鲜于通觉得自己静极思动也是利于道家功法的修行,于是就将门内事务交接后,留华山二老镇守山门,并嘱咐二位夫人照顾好孩子,然后就带着些干粮和盘缠独自一人静悄悄的下山了。
鲜于通准备去西北昆仑山撞撞大运,而且他自从重生以来还没有出过几次门,上一世也没有来过昆仑山,这次也想游山玩水,开阔眼界。
鲜于通对九阳神功其实也是颇为眼馋,因为这个神功既有疗伤之妙用,还有护体神功,更奇妙的是练了九阳神功能提高人的悟性,张无忌不就是几个时辰把明教第一神功乾坤大挪移练到巅峰大成,那同样资质悟性绝顶的杨逍练了几十年却只能到第二层,可见九阳神功对悟性的提高是多么可怕。
鲜于通所看重的就是九阳神功的这个特点,他如果修炼了九阳神功,大大的提高自己的悟性,紫霞神功也能很快修炼大成,然后自己就可以尝试再从紫霞神功里找寻推演全真教第一神功先天功的影子,到时候九阳神功和先天功两大神功佛道双修,鲜于通觉得自己能飞!就算不能飞也不会比张三丰成就低了,到时候万一再琢磨出几百年前的逍遥派神功天长地久长春不老功,那可就真的返老还童了,就算不能长生不老,延年益寿,活个一两百岁也不枉此生了。
越想越兴奋的鲜于通一路马不停蹄的就赶往了昆仑山。
偌大的昆仑山其实有着三个大门派并存,一个是支脉崆峒山上的崆峒派,一个是坐忘峰以东的昆仑派,还有就是再往西数百里的明教光明顶。
三个门派乃是正邪两个阵营,正道的崆峒和昆仑也关系不好,就是因为距离太近,有竞争关系,但是也是因为昆仑山太大,资源丰富,幅员辽阔,所以竞争的不很激烈,三派才能共存。
鲜于通走到昆仑山时已经是一个月后了,这一个月他游山玩水,紫霞功第二次终有松动,便每日白天赶路,晚上打坐练功,每日精进倒也不比在华山上慢。
到了昆仑派和崆峒派的地界,鲜于通也不好去打招呼,更不想让他们知道自己来了,就乔装打扮,背着个竹篓,拿着锄头,留着胡须戴着小帽装成采药的回回老农,在昆仑山上转悠起来。
第二十九章 采药老农
昆仑山是道教神山之一,传说为上古不周山根,天柱之基,横款青海、四川、别十八里(新疆)三行省和乌斯藏地区,乃是中国第一神山,万山之祖。
山上奇珍异草,凶禽猛兽不计其数,许多住在山下的牧民、百姓都靠上山挖草药、打猎为生,而在昆仑山西部地势海拔偏高,人烟渐渐稀少,最东部支脉崆峒山算是村镇遍布了。
在崆峒山往西北绵延数百里的昆仑山中有一座山峰形如白牛,取名白牛山,山中有一果树香草,花团锦簇的山谷,名为三圣坳。
这里就是昆仑派的山门驻地,昆仑山上一等一的风水宝地,昆仑派的弟子们今日人人面带喜气,三圣堂、铁琴居等门内建筑也都张灯结彩,贴着大喜字,原来是昆仑掌门何太冲娶第二房妾室的大喜日子将要来临。
昆仑派掌门何太冲武功名望均是威震江湖的一派宗师,因他师父白鹿子和明教中一个高手争斗而死,不及留下遗言。众弟子争夺掌门之位,各不相下,何太冲和师姐班淑娴两人合力,势力大增,便打压了别的师兄弟,最后由何太冲接任掌门。他怀恩感德,便娶了这位师姊为妻。早年间夫妻感情笃厚,最几年两人年纪一大,班淑娴本就大何太冲两岁,加上何太冲修炼道家功法驻颜有道,倒显得班淑娴比何太冲老了十多岁一般,何太冲便借口没有子嗣,开始娶起妾侍来。
前年娶过一房,没成想最近又寻到一个妙龄女子,样貌出众,便也要娶回来,昆仑派许多弟子想着师父纳妾自己身为弟子自然是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就有相好的弟子,三五成群去采买礼物。
一个胸前垂着一尺黑须的青年道人带着三个师弟才从三圣坳出来,边走边说道:“咱们几个不似有的师兄弟,家中有产业,或者在外行走得了许多好处,咱们都是在门内修行的道人,哪里有许多钱财?若是他们人人都给师父送贺礼,咱们空手也实在难看,但是咱们也买不起像样事物,所以为兄就带你们一道去昆仑深处挖些珍惜草药,也好让师父跟二姑高兴高兴。”
一个白面无须的青年道人问道:“咱们昆仑山虽然宝物众多,可是珍惜药材也是万难寻到,便是能寻到也要许久时光,咱们师父几日后就要成亲,师兄咱们若是珍惜药材没找到,再走远了回不来,才叫师父震怒。”
长须道人笑道:“你们不知,为兄我二十年前就在咱们昆仑派做童子,那时候曾跟随流云子师叔进山采药,我们在山内待了三四个月,也得了不少有年份的药材,当时还有许多未成材的药草,我想着二十来年过去了也该成熟了,咱们正好一起取了献给师父。”
四人本就是一直在门内关系极好的师兄弟,闻言均大喜,白面无须的点头道:“原来如此,那我等听师兄的就是。”
众人离了三圣坳就往深处走,到了三天终于到了一片山势险峻的地方,长须道人指着前面说的:“那两山之间就是一片树林,林内有黄精天麻,当年都是刚成型,现在估计也有二十五六年的药力,算是颇为不俗的药材,便是拿去卖也要上百两一株,咱们抓紧些,免得赶不及回去!”
三名师弟答应后四人就加快了脚步进了山,然后在深山老林里寻觅起来,待得半个时辰后,一名青年道士突然说道:“师兄!这里有一株黄精!”
三人急忙过去,就见到两株松树下一株高可及腰的绿色植被,叶子一对一对的往上长,中间还挂着十来串紫黑色的小果子,长须道人一见大喜,道:“这一株黄精少说也有20年了,三位师弟快把药铲拿来,为兄将它慢慢掘出来。”
等到长须道人将一株拳头大的黄精挖出来后就小心翼翼的放入背后小小的药篓内,白面道士笑道:“有广明师兄带着咱们兴许今天就能满载而归了。”
广明子摸了把胡须,笑道:“我还记得后面的地方药材更多,咱们再进去找找。”
四人兴高采烈的深入进去,结果越找脸色越难看,过了一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