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废材穿越做狠人-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姐姐的记忆,赵逸很模糊。
只一件事映象深刻。
有一次她爬树摘枣子,人树上摔下,手被荆刺扎得血糊糊,还是被人背回来的。
她自己舍不得吃,把枣子分给了他和哥哥。
现在的赵洛不知道这件事。
赵逸却是记得,而且,越长大越难忘。
但男孩子喜欢放在心里。
赵逸又是那种不擅表达的。
“姐怎么不多睡会儿?”
“姐早起习惯了。”
赵雁笑笑,认真打量赵逸。
赵逸被看得有些不自在,“姐回屋里吧,我马上就弄完了。”
赵雁感觉弟弟真长大了,说话神情都不一样了。
“弟弟十五了吧,有什么打算没有?”
赵逸铲着雪,“听阿哥的安排。”
赵雁觉得不错,“嗯,你哥本事不小呢。”
“省得。”赵逸忽然停下来,瞧了瞧左右,细声问,“阿姐,我哥到底是干什么的?”
赵雁也不知如何回答,或者说她也不是十分清楚,猜测的话也不能乱说。
“姐也不太清楚,反正你听他的没错。”
“哦!”赵逸有些失望。
赵雁拿着扫帚扫地上碎雪。
姐弟俩忙活半个时辰,清出一条路来。
赵洛起床,出房伸了个懒腰,看到庭院里的姐弟俩,笑了笑,然后做着伸展运动。
他骨子里是个追求安逸的人。
喜欢看到安逸温馨的画面。
赵雁放了扫帚走过来,手指有些被冻红,“弟弟想吃什么,姐给你做?”
“怎么都要你做?”赵洛不满李楠把下人都辞退了。
赵雁觉得没什么,“这些事,姐从小做到大。弟弟喜欢吃面吧,你等会儿。”
赵雁去了厨房。
不一会儿就喊他们过去。
吃面时,赵洛就跟李楠说,要给赵逸请教书先生之事。
李楠一开始很诧异。
毕竟赵逸已经十五,还读什么书?
但转眼一想,不让他读书,他只怕会到外面学坏。
这件事,她算是默认了。
赵洛又说要把管家厨娘重新请回来。
这回,李楠坚决不肯。
在她看来,那简直是糟践银子。
赵雁和赵逸都没什么发言权。
思想工作做不通。
安静了一会儿,李楠主动说起早上她把族长拒之门外……
一脸解气的样子。
赵洛没说什么,她爱怎么整就怎么整吧。
正月初三停雪。
过了上元节雪才慢慢消融。
正月十六赵洛赵雁起程,二十日到达太原。
离开太原的时间,刚好一个月。
看到小果小香时,熟悉的脸蛋,熟悉和声音,熟悉的气味,他就感觉舒服多了。
代州的日子真的把人都住愁了。
“少爷,少爷!”
两丫头胆子越来越大,抱着他不松手。
赵洛左拥右抱,“好啦,好啦,我也想你们。”
某人看在眼里,赵洛不好太过份。
推开两人,朝林然走过去,捉住他手就往房里走。
林然也是十分思念,进了房才表现出来。
赵洛自然要好好抚慰她……
温存过后,林然就计较起来,“郎君,小果小香是不是太没规矩了?”
“呵!”赵洛笑笑,“她们都失去了亲人,然儿多理解一下。”
林然蹙眉,“我能理解,只是若传出去,多不好听。”
赵洛头痛,“好好,我会告诫她们的。”
林然这才释然,依在赵洛肩膀,红着脸柔声问,“郎君何时娶然儿呀?”
赵洛心痒痒,“现在成吗?”
林然羞恼,侧过身子,“郎君总是不正经。”
赵洛扳她肩膀过来,看着她委屈模样,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然儿说何时就何时,可好?”
林然高兴,大眼睛看着他,“真的?”
“当然真的。”赵洛刮了下她鼻子,满眼溺宠。
两人腻歪了一阵。
在家吃过晚饭后,赵洛去了府衙。
家里的吃不着,府衙可是有人等着他。
第133章 山西丰收
“见过主公。”郭嘉行礼。
赵洛现在没心情谈公事,但也不好不闻不问,“这阵子可有什么大事发生?”
郭嘉请赵洛上主位,然后道:“与往年一样,年关前后各地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冰灾,西部一带较为严重,人畜损失较大。”
这也是没办法,饥荒问题不解决,其它事也无从下手。
农民没有生产,就没有收入,就买不起绵袄,煤炭……
饥寒交迫每年都要带走一批。
赵洛想了想说,“今年要大力开发煤矿,官府可以在低价的时候购入囤积,入冬时平价流入市场。”
郭嘉一听就懂,这就跟粮食储备一样,目的一是稳定市场价格,二是应对灾荒。
“是!”
郭嘉应喏,然后说,“河南,陕地,京直隶有大批流民聚集边境,总人数大约有百万之多,还请主公定夺。”
赵洛,“目前,山西也养不活更多的人。”
人口自然很重要,但山西现在内部人口都养不活,如何救济外来流民?
赵洛寄托希望于新农作物,“看明年吧。”
“下臣明白。”
郭嘉沉吟,“爱新觉罗福临于年前十一月二十六日在燕京紫禁城登基,年号仍用顺治。”
这个时间与历史上略有不同。
这消息,赵洛是知道的,“南京是什么态度?”
郭嘉,“听说南京派了使者北上求和。”
赵洛冷笑,“想搞南北分治么?”
郭嘉,“消息应该是真的。”
赵洛,“大顺没表态?”
郭嘉,“大顺在河南怀庆的兵力已经退到河南府,韩城一带只留下十万军,另十万移师潼关。”
马超在河南一战已经打出威风,李自成暂时放弃了反攻山西的计划。
而他放弃怀庆,一是避开清军兵锋,二是让清军更大范围地对山西作战。
顺军前脚退出怀庆府,清军后脚就占领。
双方似乎达成某种默契。
多尔衮自然明白李自成的意图。
但山西之地,多尔衮势在必得。
攻不下山西,他马踏中原的宏图大志就没办法实现。
而拿下怀庆后,清军又多了一个对山西下嘴的地方,他如何不拿?
赵洛问,“目前怀庆有多少清军兵力?”
郭嘉,“大约三万,魏副将请调增援。”
赵洛手头上已经没多少兵力可调。
“调一百门四野炮,五千火枪兵够了不?”
郭嘉没有军权,但能出主意给意见。
“有太行山脉为阻,火炮扼控险要,清蹄虽勇,但丘陵山地不利骑兵作战,下臣以为魏副将能守住南大门。”
赵洛对地理不了解,但不是一点都不知道。
他点了点头,“那就这样。”
“对了,我们还有多少粮食储备?”
粮草问题,郭嘉心中时刻都有数,“各州县储备粮总计约五十七万余石,能维持两月。”
也就是能维持到三月份。
三月离收成还早,但商贾有用自己的渠道运粮入境,林林总总加起来每月也有七八万石。
“催促商部多找途径,多想办法。”
郭嘉,“是!”
“去吧。”赵洛摆手。
郭嘉一起,赵洛就来到后堂。
蔡琰早就听到赵洛的声音,心思全飞向赵洛。
“让文姬久等了。”赵洛捉着她的手,充满怜惜。
一个人等了一个月,期间寂寞一言难尽。
蔡琰脸红,“主人安好?”
“好,就是想你。”
看着她娇羞模样,赵洛哈哈抱起她进卧房。
……
正月无事。
二月,清廷不承认南京政府合法性,南明朝廷与清廷和谈建交的愿望破裂。
山西数万斤新农作物种子到达各州县农户手中。
三月初,汾河水库,五台水库,忻口水库相继峻工,赶在春季末尾畜水。
同时,太原各州县的河道疏通,开渠引流工程也如火如荼地在进行,预计八月能提前完工。
三月底,清军在泽州阳城边境多次发动进攻,魏延凭四野炮燧火枪扼守山地要隘,给清军造成七八千人的伤亡。
四月,全国多省普遍出现粮荒,饿殍遍地。
柳应泰第一批五万担粮石运入山西。
五月,麦子成熟,得益于水利建设,太原府的总收成是去年的四倍,接近万历时期。
这一波丰收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但要解决全省口粮还远远不够。
六月,山西大旱。
七月无雨,田地龟裂。
八月,太原府水利工程全部按计划提前完工。
河道总监没休息几天,就马不停蹄带队伍进入平阳府,开始为期半年的平阳水利整治。
八月份山西也迎来转折,五十万斤玉米种子果实成熟,总产量超过百万石,山西遍地一片喜讯。
这消息迅速在山西传播开,然后蔓延至周边邻省。
陕西震惊,河南震惊,京辅震惊……
粮食这东西可是让全国上下一片愁色。
亩产千斤的主食,是水稻的三四倍。
这消息何其恐怖!
九月,番薯马铃薯相继成熟,这两种新农作物山西总产量模糊统计有二百三十多万石。
这一次,山西全省欢庆。
有吃的了,不要饿肚子了!
百姓都兴高彩烈,对活下去充满希望。
各地方政权迅速行动,无论如何要把种子和种植技术弄到手。
对此,赵洛下令开设专门的绿色通道。
不管来自哪个政权势力,都公平交易。
黑甲军这次博得了名声。
清廷可能迫于各方面压力,下令休战两个月。
赵洛则下令募兵六万。
黑甲军招兵买马是一呼百应。
别说六万,二十万都不是问题。
但山西现在还养不起那么大的军队。
赵洛打算下血本把这六万人全部打造成近现代化军队。
也就是燧火枪加手榴弹。
当然这时代没有榴弹,只有震天雷。
也就是铸铁里面装黑火药再插上引线,这玩意六百年前就有,到如今都没多大改进。
四野掌握这时代最先进的火药配方,但赵洛要求每颗手雷不超过二斤。
二斤的手雷顶多只能装三两火药,试爆杀伤范围不过三四米,有时还炸不开铸铁,破甲效果也不尽人意。
赵洛是后世人,没玩过手雷,还没看过?
第134章 任务来了
赵洛一句话就让四野茅塞顿开。
随后,四野在铸模上加装蜂巢一样的格片,让铸出来的成品龟裂薄厚不一。
引爆之时,铸铁就会从薄处裂开。
如此,一可省料,二可多装火药,效果也更佳。
试爆杀伤范围扩大至四五米,但要破甲必须在两米以内。
四野还是不太满意。
赵洛倒是觉得还行,“四总监试想一下,一千颗手雷同时丢出去是什么效果?”
四野恍然,“只是如此大的量?”
赵洛,“干吧,一千副模具,每副产十颗手雷,一天出万颗应该不难。”
四野拱手,“是,下臣一定办到。”
赵洛,“敞量生产,越多越好,可能明年要大用。”
“下臣明白了。”
十月,山西全省打击盗匪,出动了两万骑,地毯式清扫。
十一月,清军也没再发动进攻,持续了一年多的围攻战似乎渐渐冷淡下来。
期间清军死伤总计十三万余人,物资钱银消耗无数。
问题是继续进攻也打不下来。
随着山西新农作物的丰收,清延意识到,再打两年也没办法拖垮山西。
既然打又打不进来,拖又拖不垮,继续进攻就变得争议很大。
多尔衮没办法,拖得越久对大清越不利。
严格来说,不能拿下山西,京辅之地就没有屏障,大清想要保住已经占领的地区就很困难。
所以多尔衮前后调动二十多万兵力围攻山西。
但二十多万打了一年多,仍是没啃下半块。
死的虽基本上是绿营,但长期这样打,大清也顶不住。
何况,朝堂上豪格一派的人对他压力不小。
豪格是皇太极长子,小他二十几岁屁屁大的福临坐了皇位就算了。
多尔衮这厚脸皮还把持朝廷,他特么看不顺眼。
像这样的还有叶布舒,硕塞,都是福临兄长。
怎么样都不想多尔衮总揽大权。
代善如今是老大,虽然曾被他扶上位的八弟左撸右撸,皇太极挂了,他如今依然坚挺,还能扶持福临上位。
几朝元老,又是老大,多尔衮也得给他几分面子。
代善被撸怕了,也不想搞事,多尔衮有能耐,他还愿意挺,没能耐的话,他也难办。
毕竟后浪推前浪,老家伙总有一天会被拍在沙滩上。
代善是没什么盼头了,但得为下一代着想不是。
多尔衮半个残废,三十几岁膝下就一个女儿,多半还是绿来的,后继无人,晚节堪忧。
代善已经黄土埋到脖子,不可能为了这个没指望的老弟,赔上自己的血脉。
该如何着,就如何着。
反正,代善准备随大势。
多尔滚没办法了,再坚持打下去,肯定会独木难支。
退一步,那就守住现有地盘。
只能如此了。
总不可能把打下的地盘拱手送人,退回辽东吧?
那就把地盘划分一下吧,多铎守真定,硕塞守大名,瓦克达守山东,叶臣守大同,豪格吴三桂守河南……
年底围困山西的十数万清军大部份被调走。
赵洛就下令修缮关城。
不管守也好,进也好,关城总是要修好的。
入冬后下了两场雪,但太原至代州的路今年重修了一遍,坑洼都用碎石子填平。
分岔处插了路标,下雪也不至于迷路。
赵洛赵雁在代州过的年。
赵逸16岁了,又读了一年书,变得规矩懂事,李楠对他也上心多了,不是动不动就打骂。
初八回到太原。
马车刚进城门,久违的系统声音响起。
“叮,触发任务,两个月内平定大同,任务成功奖励100000积分,以及抽奖机会一次。”
“任务失败,系统重启。”
赵洛以为系统休眠了,脑海中乍的出现声音,有些把他惊到。
“系统重启什么意思啊?”
系统:“系统重启后将会淘汰现任缩主,之前因系统带来的因果都会消失。”
那岂不是之前都白干了!
“这也太狠了点吧。”
系统:“主人进展太慢,系统自动进入重新评估状态。”
“我这还叫慢?一年不到就拿下山西,接手一年,山西人民就不再挨饿,你说说,还要怎么个快法?”
系统:“这么说吧,主人不应该限于山西一地。”
赵洛:“我只想图安乐,没大野心的。”
站在历史高点看,所有朝代起起灭灭都是云湮,人一辈子追求的不过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按自己的方式过完一生。
赵洛想要的,山西一省完全能实现。
然而,位置决定责任。
冥冥中,他感觉到自己肩负某种责任使命。
系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人难道只是随口说说?”
赵洛:“是借用,抄袭。”
系统:“抄袭也要负责的,再说,系统也不是没条件,宿主若是扶不起的阿斗,会被放弃的。”
“好吧!”赵洛知道自己没选择了。
对于大同,他不是没想过。
只是,他打算等过了收割季节,看粮食储备情况如何。
现在,他也不知道山西有多少存粮。
系统又只给他两个月!
回到府衙,他问郭嘉,“咱还有多少存粮?”
郭嘉心中有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