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三国从养鸡开始 >

第7章

重生三国从养鸡开始-第7章

小说: 重生三国从养鸡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一直走到涿县北城门口,到了中午时候这里进出的人已经不多,守城得士兵看见刘辛大冷天光着身子,都看了过来。
  “刘辛,你这是唱的哪出?这么冷的天气不穿衣服也敢出来?”守城兵与刘辛熟悉,开口道。
  “路上把衣服灾民了,这不进城买衣服!”刘辛说着从腰间拿出两文钱交给对方,今日带着妹妹还没穿上衣,他可没法翻墙。
  那守卫看刘辛只给了两文钱,也没有说什么,对于刘辛这样的城外苦哈哈,他们一般都是少惹,对方闹起事来可是很难办的。
  进了城,很多人不由都向刘辛看了过来,这种穷的没衣服穿的进了城最是危险,也不知道是谁告诉了城里巡逻队的人,没过多久刘辛与刘宛柳就被几名巡逻兵挡住!
  “你,停下来!”领头的巡逻兵看了看刘辛,有看了看他身后穿的破烂的刘宛柳,怀疑他是不是城外难民在拐卖少女。
  三国时期禁制人口买买,雇佣长工、佃户、家丁、家院、侍女都是要在官府办理雇佣契约的,那一套手续办下来可是得花费不少银子。
  而难民中会有一些人把难民中长的漂亮的女孩子卖给城里大户,大户在家里养几年给个身份,签个长约这就轻松得来一个美丽侍女,很多名门望族其实都在这么做。
  “你这大中午的光着身子做什么?”那巡逻兵队长看着刘辛道。
  刘辛与成卫兵比较熟,成卫兵是属于军制,战时负责城市防守,基本都是穷人家子弟。而巡逻兵是维护城内治安,都是世家子弟才能进入编制,可是肥差,他与巡逻队可是不熟。
  “几位大哥,我们是张家庄的,路上遇到灾民把衣服给灾民了,这不进城才来买衣服!”刘辛说道。
  那巡逻兵队长看刘宛柳的样子不想是受威胁,她给刘辛指了指东边方向。
  “成衣店只有城东有,你去的方向是西市,西市只有布店!”巡逻队长对刘辛道。
  “对,我差点忘了,多谢大哥提醒了!大妹,咱们去城东买衣服!”刘辛就刘宛柳说道。
  涿县城东都是世家府邸,属于富人区,也只有那里才有成品衣服卖。


第十六章 盖房规划
  “哥,那几个巡逻兵一直跟着咱们!”刘宛柳回头看这几位巡逻兵跟着,悄悄在刘辛耳边说道。
  “跟着就跟着呗!咱们进了富人区他们肯定得小心,他们也怕乱民进城乱来。”刘辛道。
  两人终于找到一家成衣铺,这店铺看起来就比城西的店铺高大很多,刘辛带着大妹来到店门口,一名身穿细布衣的伙计就走了出来。
  “客官,您是给自己看衣服,还是给这位小姐看!”店小二没有因为两人看起来贫苦而对他们态度不好。
  “给我们两个看一套外衣一套内衣,再给我妹妹看双鞋!”刘辛看到这里竟然有内衣卖便答道。
  “客官里边请,我们这里的布料都是上好的……”
  刘辛走进这家成衣店。看见里面各种精美的衣服花色各异,都是用精布与丝绸锦缎裁制,细布都没有多少。
  “这套衣服多钱?”刘辛看到一件灰色简单的成衣,对伙计问道。
  “客官,这是江南来的精布所制,衣边都是加了丝绸的,穿了不但舒服还暖和。只要四两半银子!”伙计说道。
  东汉时期货币都是以五铢钱为主,还有其他铜钱、白银作为货币辅助,一些大宗的买卖,因为五铢钱数量太多,就会选择用白银或者黄金作为货币交易。整个中原各地五铢钱、银子、黄金兑换比例都不相同的。
  刘宛柳听到店里伙计报价吓的打了个哆嗦,四两半银子,差不多后他们一家半年粮食了,他拉了刘辛一下。
  刘辛也就只是问问,他一个佃户穿这么好的衣服有什么用。看到角落里一身素蓝色的细布衣,他问了下竟然也要800文钱。
  “内衣呢?”刘辛问伙计!
  “内衣有便宜的,粗布内加一层细布,穿身上暖和,您这身形大概500文就能买下,具体多钱还要您试过才知道。”伙计看刘辛样子,也是挑便宜的给他介绍。
  刘辛给自己看了一套内衣一套外衣,总共1320文。让刘宛柳试了一下,结果刘宛柳拉着刘辛的手怎么也不松手。
  “不是说好买衣服吗?”刘辛看着妹妹问道。
  “这,太贵了!”刘宛柳小声说道。
  “贵什么?等过几天我带娘和妹妹都来卖一身,以后跟了哥就得听哥的,知道不!”刘辛对妹妹说道。
  刘宛柳这才低头松来了刘辛的手。
  “我妹妹这两套,还有她刚才试的那个红布鞋,我们都要了!”刘辛对店伙计说道。
  刘辛与妹妹都穿上新衣服,他想把这些破旧衣服都扔了,刘宛柳不同意,就连她那破草鞋都舍不得扔。
  妹妹两套衣服970文,鞋子280文,这一趟下来刘辛花了2570文。他给了对方二两银子,结果对方只给自己找了30文。
  “这不对吧!我给你二两银子,你应该找我630文才对。”刘辛看着店伙计说道。
  “客官,一两银子1600文那是城西的价格,城东就只能换1300文,钱庄就是这价格。
  如果您觉得吃亏,放下衣服先把银子换成铜钱再来买,或者您现在去换,等铜钱来了我再把这二两银子退给你。”店伙计解释道。
  刘辛这才记起来城里钱庄银子是这个价,钱庄一两银子换1300文钱,但要兑换银子可是需要1600文,他们就是赚其中的差价。刘辛以前只去城西,大家大多都是城外的,也不去钱庄换钱,结果都在以一两银子1600文交易。
  迅速来到西市,刘辛找到张家肉铺郑莱正好在,他用2两银子换了3200铜钱,回到成衣铺后这才用2600铜钱把自己二两银子换回来。
  穿上细布衣,刘宛柳脸上笑容就从来没有断过,她长这么长都是穿的粗布衣,而且多是哥哥穿过的旧衣服,穿起一身白色的内衣,刘宛柳感觉全身都变得暖和。
  “哥!”
  “咋了?”刘辛听到大妹叫他回到。
  “你刚才在成衣店拿出来的可都是碎银,这些钱你是怎么来的?”刘宛柳问道。
  “都是我自己赚的,少庄主给我的,你别担心钱的来路。我可还要养你和咱妈、小妹呢!怎么能去走歪路!”刘辛道。
  “那就好!以后咱们自己盖房了,就不用再看大嫂脸色,不用被贵生欺负了!”刘宛柳抱着哥哥的胳膊,幸福的说道。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走,咱们先去吃饭,完了去孙木匠家,看咱们以后的新家该怎么盖。”刘辛说着就拉着妹妹向西市走去。
  开春了西市人就开始多了起来。到了二月初九,涿县城会大开集市,七天时间减免入城车马费,到时候百姓们可以在城南买卖牲畜,那时候才是最热闹的时候。
  在市场转了一圈,刘辛就只找到一个烧饼和卖枣糕的。客栈有卖吃的,但是平民百姓吃不起,酒楼在城东,刘辛更进不起了!
  只好带妹妹一人吃了一份枣糕,这枣糕是用稻米与多种杂粮制成,里面加了一些红枣,一份5文钱,味道还是挺不错。
  一份枣糕有一小斤重,刘宛柳吃完后拍了拍自己的肚子,一脸的满足。
  “哥,我还是第一次吃这么好吃的东西。等会儿回去的时候,能不能给小妹也带一份?”刘宛柳吃完后一脸希望的看着刘辛。
  “当然没问题,咱们现在就带两份,给娘也带上,一会儿这卖枣糕的走了可就不好了!”刘辛说着又买了两份,放进自己的背篓里。
  吃饱肚子刘辛与妹妹向南走去,孙木匠住在城南,是刘辛知道涿县手艺最好的木匠,而且他还认识很多泥匠、瓦匠,城外大户盖房大多都是找他。
  来到孙木匠家里,孙木匠正带着徒弟们制作家具,他的院子大概有2亩大小,里面到处放的都是木头,院内不时传来斧锯声,刘辛看了这里最少能有20人,其中大多数都是穿粗布的贫民。
  找到孙木匠,刘辛说了自己给山上建房的想法。
  “你说的上坡位置,面积大概十亩,如果全部用墙围起来是一个不小的工程,这么大院子,只盖5间房子,里面是不是有些空旷?”孙木匠看到刘辛在地上画的图,与他商量新院子应该如何建设。
  “这一间房子大概需要两丈宽,六丈长,我是打算在这里养鸡的,到时候还需要你做一些鸡笼,鸡笼样子我以后再给你。
  其他四间房子与这鸡舍一样,都要建火墙,这样下来大概需要多少钱?”刘辛问道。
  “如果五间房子都是以土砖为主,只要木柱与木梁,加上门窗与家具、鸡笼,大概两万钱就够了。
  可要是你把这10亩的墙围起来,最少得5万钱才行。这还不包括工人吃饭花费。”孙木匠想了下说道。


第十七章 猪大肠
  刘辛没想到盖个房子会花这么多钱,他手中如今还有21两多银子,算下来只有三万多钱,这远远不够。
  孙木匠看到刘辛的样子就知道他在为钱而烦恼:“如果你要建这么大的围墙,我建议你找几个长工。
  如今城南灾民到处都是,找几个长工在城里备案也花不了几个钱,到时候请个泥匠做师傅,自己就能把墙垒起来。盖房用的土砖你们也可以早早的做!”孙木匠对刘辛联系到。
  “那这房子盖起来大概需要多久,我要找长工就得再盖几间房……”刘辛开始思考接下来的问题。
  “现在动工,我可以早早把家具、门窗做出来,最多三个月房屋就能盖好,墙的话得看多少工人干活了!”孙木匠说道。
  刘辛给了孙木匠2两银子的定金,让他先做木工活,实在不行就只能先不建土墙,把房子盖好以后慢慢弄了!
  只不过刘辛明白,明年二月黄巾起义就会开始,历史上涿县最后没有被攻破,但黄巾军会不会到张家庄可是没说,到时候家里没有墙做抵挡,刘辛就只能带着母亲妹妹进城躲避,只不过要住在城里也要买房,他现在就差来钱的路子。
  从孙木匠家出来,刘辛低头一直在想事情,刘宛柳看见哥哥闷闷不乐,以为他是为盖房的事情而烦恼,小心翼翼的跟在刘辛身后。
  刘辛没想出赚钱的门路,这个世界给穷人的机会不多,暴露太多东西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哪怕是张飞那种脑子的,他也不敢向他透漏太多。
  “那里有个卖干果的,刚才都没看见,我们去问问!”刘辛看见一个女人背着一个布袋,正在卖干果,这些野果都是城外百姓秋天采集晒干,这个时候属于水果还没开始的时候,城里买的人就会多一些。
  “这干果怎么卖?”刘辛看着女人问道,他穿着全身补丁的粗布衣,一看就是和他一样的穷佃户,只不过他刚穿上新细布衣,对方看自己便带了一丝畏惧。
  “两文钱,一碗两文钱!”女人看见来生意,急忙回到。
  刘辛见这干果有山楂、干野杏,还有一些他叫不上名的干果,两文钱一碗确实很便宜。
  买了一碗他们也没有袋子,刘辛与妹妹就装进自己口袋,一路走一路吃着,但这东西不顶饱,吃多了还胃酸。
  路过张家肉铺的时候,今天肉铺生意还不错,郑莱卖完一扇猪肉,正从肉铺旁边的水井中把一扇新的猪肉吊上来,那一扇猪肉大概有二百斤左右(小斤),可是在他手中显得异常轻松,郑莱明显也是有武艺在身的。
  张家肉铺平时半个月都卖不完一头猪,这个时代又没有冷库,只能挂在地窖内,一般保存一个月没有什么问题。
  “刘辛,今天又来城里买东西?”郑莱看见刘辛笑说道。
  “郑大哥,今天生意看起来不错,!”刘辛笑回道。
  “是不错,这不骡马市快要开市了,最近几天南方来的商人越来越多,对了,这里有一些猪下水,你要的话拿回去吃!”郑莱指着地上看起来很脏的猪大肠,还有旁边一些猪肝对刘辛说道。
  这个时期很少有人去吃动物内脏,很多时候内脏都是直接扔掉,大家都觉得动物内脏很脏,吃了不吉利,只有穷人见不到油水,有时候才吃!
  “这些多少,我给钱吧!”刘辛看到地上的猪大肠说道,他上辈子可是最喜欢吃这玩意儿!
  “要啥钱,你拿走吧!我还忙着,要是在家没个活计,这几天可以到肉铺来帮忙,每天工钱虽然不多,但总比闲着好!”郑莱看着刘辛,他能说这话是真心把刘辛当自己人。
  越是贫困,越是乱世的时候,人们把义气看的就越重,因为社会秩序逐渐不稳,只有那些身具大义的人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这是人类发展的本性,也是文明传承的根本。
  “谢谢郑哥!我回去考虑考虑,这猪下水我拿走了!”刘辛说着拿起猪肠与猪肝,与妹妹刘宛柳一起离开了。
  出了城刘宛柳看着刘辛一脸的嫌弃:“哥,这猪内脏这么臭,我们要它干啥?”
  刘宛柳闻到猪肠的臭味,皱眉对刘辛说道。
  “这你可就不知道,这东西做出来比肥肉可要香多了,今晚哥做给你吃!”刘辛说道。
  两人回到家里,母亲与小妹都已经回来,母亲看见两个人都是一身细布衣,还都穿着崭新的布鞋,都说刘辛不会过日子。
  可刘辛也感觉到了母亲的欣喜,无论如何,刘辛愿意给刘宛柳花钱,这就表明了他的态度,以后他们三个跟刘辛过,刘辛必然会好好对他们。
  拿出枣糕母亲与小妹吃的很高兴,中午刘辛与大妹都不在,母亲也就随便做了点吃的,大家吃了点窝头,反正今日又不上地。
  已经确定母亲与两个妹妹以后要跟刘辛生活,刘疾与郝春梅也不敢给母亲再使眼色,否则传出去就真成了他们把一家人赶出去了。
  家里剩的肥肉、小米、稻米、白面都是刘辛买的,如今分了家,刘辛不在郝春梅可不敢随意做。
  看母亲与小妹吃了枣糕,肚子已经不饿,他与大妹也不是很饿,于是决定今晚熬点小米粥就行。
  刘辛把所有猪肠全部清晰干净,然后泡在水里,因为不舍得使用面粉与盐巴清洗猪肠,刘辛觉的还是泡一个晚上能更干净一些!
  晚上饭桌上一家八口喝着小米粥,郝春梅似乎心里有些后悔,嘴里说着黄乡老的不是,她说自己与刘疾本不想分家,是听了黄乡老的说教才同意分家的。
  刘辛与刘固没有理会郝春梅的话,刘固得到十亩良田半个院子,还有二十亩租田,整个家一半都归了他手中,才不会搭大嫂的话。
  刘辛更是不会理会她,今天刘贵生好几次耍脾气,郝春梅都没给儿子好脸色。
  “老三,今天下午你没在,我与大哥把粮食看了,家里谷44石,小麦5石,你以后照看母亲与两个妹妹,这粮食我要7石粗粮就行,我分了家里的田,九月就能有收成。”刘固对刘辛说道。
  “你不用这样,我敢把妈和两个妹妹接过来,必然是有营生的把握。你也该娶媳妇了,多攒点家产才能娶上媳妇媳妇!”刘辛与刘固说话,母亲与两个妹妹偶尔插下嘴,而刘疾与郝春梅一下子成了局外人。
  分家以后刘辛、刘固、母亲、两个妹妹心情比以前更加轻松了,他们也不再畏惧大哥与大嫂,每个人心中对未来都充满了渴望!


第十八章 十三香
  晚上刘辛躺在新的被褥上,感觉无比的温暖,母亲今天已经给他与两个妹妹把被褥赶做了出来。
  今天获得一点【义气值】刘辛还没抽奖,他心中默想抽奖,那【义气大转盘】就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义气大转盘】内的东西价值与【仁气大转盘】没法比,抽到后对刘辛影响都差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