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平凡的间谍2再生 >

第188章

平凡的间谍2再生-第188章

小说: 平凡的间谍2再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情报局想要征召年轻人为国效力时,不少年轻人居然当场表示自己不稀罕。

    出于自己的立场考虑,如何一举扭转颓势才是至关重要的,相比之下,尤尔琴科的情报带来的顶多也只能算作“附带价值”。

    果然,当CIA拿着“克格勃大佬前来投诚”的消息在世界范围内大肆炒作时,各界一致表示这是“美国伟大的胜利”;里根总统喜逐颜开,盛赞凯西局长。

    在这一番操作下,CIA似乎又变得闪闪发光起来。

    当美国人弹冠相庆,笑成一团时,居然没有人搭理尤尔琴科了。

    值得一提的是,驱使尤尔琴科叛逃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医生诊断出他患了胃癌,活不了多久了。

    尤尔琴科带着“拼死一搏”的悲壮孤注一掷,事情闹到这一步,他纵使心灰意冷也看开了,大不了破罐子破摔,在美国等死得了。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新的医生告诉他,您身体健康着呢,哪来的胃癌?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尤尔琴科懵了,这原本事件令人庆幸的,但他深知克格勃的厉害与手段,剩下的日子很长,这也意味着他的余生将被恐惧笼罩。

    尤尔琴科纠结了半晌,他决定冒险补救这一切。

    1985年11月2日,这位经验老到的间谍轻而易举甩掉了监视自己的美国特工,三转两转来到了苏联驻美国大使馆。

    他告诉苏联大使,自己是被CIA绑架了,费尽千辛万苦才逃出来。

    实际上,克格勃早就透过内应知道了一切,不过,他们同样认为尤尔琴科给苏联带来的损失可以补救,在这个节骨眼上,处决这位上校反而并不明智。

    两天后,克格勃召开了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尤尔琴科精神盎然地出席会议,神采飞扬地讲述自己被美国特工绑架,又从特工重重监视下逃跑的故事。

    尤尔琴科控诉CIA对他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这令后者哑巴吃黄连。
………………………………

13新官上任

    CIA试图扳回一城,美国媒体突然不约而同地炒作尤尔琴科已经被苏联政 府处决,然而话音未落,尤尔琴科就活蹦乱跳地在电视上露了脸。

    此举搞得美国政 府十分尴尬,他们甚至都开始怀疑尤尔琴科之前痛痛快快供出来的情报是不是苏联人的反间计。

    在重重保护下的叛国者竟然能丢了,又让人家给反叛回去,赵继统在工作会议上拍了桌子。

    随后,他给凯西局长写了辞呈,理由就是羞于无能者共事!

    作为中情局的中高层,行动处处长接二连三的弄出丢人事,让中情局内部也是怨气冲天。为了平息众怒,也为了对此事有个交代,凯西驳回了赵继统的辞呈,转而任命他为管理行动处的副局长,原处长也被变相撤职了。

    老赵上任伊始,立刻强硬的将白公爵从隐蔽行动科直接提升为代理处长。而且言明自己就是干行动的出身,所以只认能力,谁能力强,地位就高!虚食主禄,素餐尸位者趁早调离!

    凯西处罚了原处长,又调离的一大批人到了情报处(负责灰色收入的那批人,包括控制毒品网络的行动组,他不会将‘钱袋子’留给赵继统的)。所以遗留下很多的空缺,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能干的给我升职当主官,不能干的找关系调走。

    行动处的人偷偷地查阅了老赵的档案,果然是从最普通的见习探员一步步干起来的,到了后来身居高位也是冲在第一线(特别事件调查&管理局)。

    跟着这样的行动派领导最省心,能干就升得快,不能干,听话也行,只要不拖后腿,总有你碗饭吃。一时间群情激愤,摩拳擦掌的要干出点成绩来。

    没想到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改变招聘人员结构,招募对象不再是传统的美国人,而是来自拉丁美洲、亚洲、中东等地区国家的移民或这些移民的后代,尤其是少数族裔和妇女。

    赵继统解释招募移民,以便能够进入外国的社会基层获取情报或者进行行动。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美国更多地把国外的恐怖 分子、毒贩、军火走私犯等视为国家安全的敌人,CIA就更需要精通敌人所在国家语言的特工。

    那些有能力潜入恐怖组织内部的志愿者将被优先录取。他计划在明年(1986年)6月之前,要在美国设立11个招募中心。经考试合格后,将有有1000人受雇用,其中200至300人被培养成为行动处直属间谍。

    具体选拔步骤:第一步,就是对初步确定名单的人员进行“姓名查核”。姓名查核的目的,就是要看这些人有什么不适合做间谍的背景和材料。

    第二步,对通过姓名查核的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安全检查,包括家庭情况、本人经历。在这两步工作完成后,合格者将会接受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考验。被考验者在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接受考验,以能够充分考察出其智力、表现力和思想品质的真实情况。

    合格者首先将会接受“观察力测验”考察,主考者会根据方案或专家的出题,让应试者自己去完成。

    “意志力测验”则是将应试者从家里突然逮捕并且送到地下室的黑房里,置于强烈耀眼的反光灯下,或者与死囚犯关在一起,从黑暗中传来严厉的审问声、恐吓声。应试者最后要通过的是测谎器的测试,查测其心理素质情况。

    以上合格者,首先进行9个月到1年的初步训练。开始3个月,新学员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总部听课,加强伪装和语言训练,特别是对派驻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都要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3个月后,到弗吉尼亚州的皮里营“农场”(即美国间谍学校,对内称三军实验训练基地,对外称“农场)去训练。

    一般来说,未来间谍们都要学习徒手格斗。他们不是像拳击家那样接受系统的训练,而只是学习如何用脚跟、手掌、指头去击中对方要害部位的“散手”,这其中包括中国功夫、柔道、擒拿术等精华的东西。

    全面训练的重点放在隐蔽行动和保密上。他们学习干“袋子活”(偷偷摸摸地进入私宅或公司办公室)和窃听。

    “农场”内,建有控制塔的模拟的国境线供学员们进行非法偷越国境的练习。还训练如何盯梢、监视、摆脱敌人跟踪、建立安全接头点、及时转移,学会化装,学会接头暗号、代号、密码电报的接发方法、秘密集会、纵火爆破、绘制地图,还要研究敌人方面的反情报机构的行动方法和组织机构,及保密教育……

    在经过一年的正规训练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学员的能力、智力进行了测验和性格稳定性筛选后,分到美国中央情报局下属各个部门,在训练办公室的控制和指导下工作三年左右,然后正式派往世界各地,执行秘密任务。

    第二把火,自查!

    不过是秘密进行,因为他不相信前几次的丢人事件是巧合。首先秘密调查行动处所有人员的资产,中央情报局的雇员按西方标准,在人员的收入属于中等。

    有一年工龄的西方情报人员所拿的薪水只勉强够他们过上不贫穷的生活。他们靠25年期的贷款来购买住宅和普通轿车。

    和电影里不一样,他们连想都不敢想拥有高级赛车、庄园和游艇,也不能指望经常进饭店狂饮海吃。只有在本部门在高级饭店举办“活动”时,才能吃上美味佳肴,才能喝到稀世好酒。

    所以那些明显与收入不符的雇员,就要受到过多地关注。

    不久,一名叫奥尔德里奇·埃姆斯的奢华生活就引起了赵继统的注意,他用54万美元买了一所住宅,而且是没有抵押全款购买;他名下有与年薪不对等的大笔现金和电汇;3辆美洲豹轿车。
………………………………

14自查

    埃姆斯生于1941年,他的父亲就是中情局的特工,在父亲的支持下他16岁(1962年)就参加了中情局举办的就业计划,开始长达近40年的职业生涯。

    开始,他负责招募培训外国特工,但他显然缺少这方面的才华,他的上司甚至断言他很难成为高级特工,因为他很难与不认识的目标人物当面打交道。

    但是借助于父亲的关系,他得到了一个升职的机会,从此以后他似乎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连续三次成功策反苏联情报人员,包括苏联驻哥伦比亚外交官亚历山大·奥戈罗德尼克、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谢尔盖·费多伦科、苏联常驻联合国使团的二号人物阿尔卡季·尼古拉耶维奇·舍本琴科。

    1983年至1985年任美国中情局苏联东欧处的反间谍科科长,在1984年开始被授权跟苏联驻华盛顿使馆的外交官进行接触,任务是从苏联外交官那里获取情报。

    埃姆斯在中情局混得不怎么样,更加要命的是,他染上了一个坏习惯,酗酒,不喝正好、一喝就多,动不动就喝得酩酊大醉,年终考核的时候他被上级评定为“不能胜任重要工作”,对此评定结果奥尔德里奇·埃姆斯自然非常不满。

    可是,1983年9月,他却被派到中情局苏联东欧司当上了这个反间谍处的处长,按说苏联是美国的最大对手,这个苏联东欧司反间谍处的处长也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岗位了,为何要将此重任交给了“不能胜任重要工作”的奥尔德里奇·埃姆斯去处理苏联问题呢?

    赵继统调阅了记录,所以当时的上司认为,中情局通过各种手段在苏联建立了庞大的间谍网,而且已经成熟。在这样的情况下,反间谍工作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可有可无,不用反了,所以奥尔德里奇·埃姆斯这个“不能胜任重要工作”的人就被安排到这里就当流放了,这是什么理论?

    1985年,当大批的间谍被苏联克格勃逮捕的时候,中情局马上就意识到自己的内部出问题了,他们怀疑内部出现了苏联间谍,于是展开秘密调查,这下反间谍处来活了,1985年5月,奥尔德里奇·埃姆斯接到通知,让他去审问一位克格勃叛逃的高官,此人正是尤尔琴科,主要负责克格勃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情报工作。

    竟然是埃姆斯审理的尤尔琴科?

    赵继统立刻感到了不妙。对于这样一位高官,中情局为何还要审讯他呢?

    原因很简单,就想看看他是不是真心投靠,另外你可以背叛你的祖国,会不会以后也会背叛我呢?

    所以美国人想搞明白这件事的真实性,就对他进行甄别,谁知已经被中情局列为职场废柴的奥尔德里奇·埃姆斯不审不知道,一审吓一跳,他审讯的结果再次引起中情局的“大地震”,因为尤尔琴科向他透露出一个重要情报,当初抓获托尔卡切夫,的确是因为在中情局内部安插了内线,是一个代号叫“罗伯特”的中情局前雇员爱德华·霍华德提供的情报。

    看来中情局内部还真的有“鼹鼠”,而且有可能还不止一个,这是因为间谍之间都是单线联系,一个间谍不可能知道这么多,1985年克格勃接二连三逮捕了大量美国间谍,以至于美国精心布置的苏联情报网几乎瘫痪了,一只“鼹鼠”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能量。

    就在中情局千方百计抓“鼹鼠”的时候,克格勃变节者尤尔琴科再次叛逃到莫斯科,而且受到莫斯科隆重的欢迎,更让中情局难以相信的是中情局刚刚招募的一个苏联间谍也在其中,而且很快就被克格勃逮捕,紧接着就是中情局潜伏在苏联的一位高级间谍波利亚科夫少将被捕了。

    此人是美国了解苏联导 弹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主要来源,此外又牵涉出了19名为苏联服务的外国情报人员以及150多名特工,更加可怕的是他甚至导致了1500名克格勃和苏联军事情报机关格鲁乌特工完全暴露,美国中情局面对此大的损失也对此展开了秘密调查,然而很久也没啥进展。

    赵继统查到这里,立刻对行动处所有人进行的一次例行测谎排查,发现奥尔德里奇·埃姆斯的表现有些异常。

    赵继统将整个卷宗交给凯西后,局长大人也有些为难,因为中情局以前就中过苏联人的“反间计”,前几年,中情局接受了一名苏联克格勃的叛逃者,他透漏出中情局内部已经渗透了几百名苏联间谍,把中情局吓了一大跳,随即展开了大规模的“捕鼠”活动,结果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反间计”,中情局为此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很多忠诚于中情局的员工被清洗,这次是不是苏联人又故伎重演?

    毕竟属于中层领导,局长大人怕再次中招,但是不调查又无法对1985年的大损失做一个合理交代,就在这个时候,奥尔德里奇·埃姆斯上交了一份报告,让凯西局长打消了对他的怀疑。

    埃姆斯向中情局递交了一份报告,他认为向克格勃反击的时候到了,建议成立一个特别小组,深入苏联内部,趁机彻底摧毁克格勃,一度被怀疑的埃姆斯竟然提出这样一个见解,这样的人还需要被怀疑吗?

    于是凯西不仅打消了对他的怀疑,还决定由他来组建这个特别小组。

    但赵继统不认同凯西的观点,在他列出的被怀疑20人名单中埃姆斯位列榜首。

    埃姆斯在85年底的再婚再次引起了赵继统的重视,最主要的是他的再婚妻子出手阔绰,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一个字:买买买!不仅买了新房子,更是买了各种名牌服饰,奥尔德里奇·埃姆斯哪来的这么多钱?

    赵继统通过FBI的老关系调查了他和她妻子的银行账户,发现他们有130万美元来源不明,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
………………………………

15分庭抗礼

    由于上次调查,凯西局长的庇护,所以这一次赵继统直接越过了他,将此事汇报给国家安全顾问理查德·艾伦。

    在总统的亲自授权下,联邦调查局正式展开对奥尔德里奇·埃姆斯的反间谍调查,代号为“夜行者”,对他进行24小时的跟踪和监视,在他家里、办公室以及汽车里都安装了窃听器,甚至包括对他家丢弃的垃圾都没有放过检查,结果一无所获,一连几个星期都没有任何的蛛丝马迹,赵继统甚至要放弃对他的调查了。

    然而,就在11月15日这天,情况出现了重大变化,蹲守人员在奥尔德里奇·埃姆斯扔掉的垃圾中发现了一些纸质碎片,联邦调查局探员将这些碎片整理后发现,这是奥尔德里奇·埃姆斯的笔迹,整理后的内容是:我已决定12月1日在“B”会面,B就是奥尔德里奇·埃姆斯常去的波哥大,就这样,第一条证据终于出现了。

    随后探员们潜入他家中,在他的电脑中恢复了他删除的邮件,发现了他与克格勃来往的信件,同时窃听人员也陆续拿到了一些录音证据,证明奥尔德里奇·埃姆斯确实与克格勃进行了情报交易。

    1986年2月21日,奥尔德里奇·埃姆斯刚刚走出家门就被事先等待他的探员给带走了,最终奥尔德里奇·埃姆斯因为出卖了25名特工,导致他们当中的10人被处死、1人自杀而被判处终身监禁。

    埃姆斯是一个眼高手低的人,经过20年的钻营,埃姆斯居然身居CIA的中层官职。

    不过,他也清楚:这已是自己仕途生涯的极限了。

    尽管事业上蒸蒸日上,但是他与妻子的婚姻却出现了裂痕。冗长的离婚诉讼不仅耗光了他的积蓄,更在精力上把他拖垮。

    之后,埃姆斯情绪低落,开始酗酒、动不动就发怒,常一个人在晚上喝得酩酊大醉。正是这种悲凉的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