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间谍2再生-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这些闯进去的家伙,就像任何千篇一律的电影情节一样,他们自然也不会忘记在大门外面派一个望风的。
这个家伙觉得自己得了一个最轻巧的活儿,悠悠地待在那里欣赏夜景。
一点没把渐渐驶近的一辆普通汽车放在眼里。
车里下来两个嬉皮士打扮的年轻人。那个望风的居然就没想到他有必要向里面的人通报一声。
偏偏这两个“嬉皮士”就是便衣警察。
原来警察局接到报案之后,立即通知在“水门大楼”附近当班的巡逻警车,可是巡逻警车正好汽油不足需要去加油。
警察局值班的没办法,只好通知就近的便衣警察过去看个究竟。
就这样阴差阳错,反而使得两名“嬉皮警察”逃过了望风者的眼睛,不至于打草惊蛇。
两名警察在和警卫通报情况之后,就先上到八楼的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办公室。然后兵分两路搜索过来。
这时候,闯进来的那几个,正因为打不开楼上民主党办公室的门锁,正在那里卸门呢。
当他们进入办公室的时候,便衣警察也循声摸过来了。
他们隐约看到一个黑影,举枪大叫一声“不许动”,只见办公桌后举起几双手。
没有格斗,没有任何精彩情节。几个笨蛋乖乖地就给逮住了。
………………………………
26辞职
至于说外面那个望风的家伙,直到看见楼里突然灯光大亮,警车尖叫着开来,才知道大事不好。
他和里面的人已经联系不上,只能仓皇逃回他们作为据点的旅馆房间。
接下来就是据点里乱作一团。尽管他们明明知道根据美国的宪法,警察即使已经知道了这个据点,他们仍然必须取得法院许可的搜捕状,才能前来搜捕。
而这些手续办妥,至少还需要十二个小时。
但是,那个一直觉得自己是被委以重任忘乎所以的头儿,此刻已经慌不择路。
否则,他们至少会销毁带走一些重要证据。
结果是,他们留在旅馆里的岂止是蛛丝马迹,简直就是罪证累累。
他们的出逃狼狈到什么地步,只需看看他们留下的东西就可以知道了。那里有联号的百元大钞,连同文件的文件箱,电话号码本(里面有白宫的电话号码),当然也少不了窃听器材。等等,等等。
根据这些物证,调查人员立即就确定这个案子绝不是一般的橇窃案,这是一个与竞选有关的政治案件,而且它有可能与白宫有某种牵连。
第二天,《华盛顿邮报》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事件。
尼克松哪里还有心情度假,第二天就返回了华盛顿。
白宫,总统办公室。已经是深夜了,尼克松还在与几个最亲密的助手们紧急商讨应对措施。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大家都沉默了下来,有的猛抽着雪茄,有的端着咖啡杯却久久不送到嘴边,目光都集中到尼克松身上。
尼克松思考再三,终于发话了:“不是有三个古巴人吗,麦科德以前也参与过‘猪湾事件’,那么就把水门事件解释成古巴人为了自己的民族利益而进行的窃听活动。霍尔德曼,你去见一见中央情报局局长,叫他出面,以国家安全为理由,不要让联邦调查局插手。叫那几个被抓的人不要开口,多花一点钱没关系。还有,白宫里的人在大陪审团那里不要再胡言乱语了,这事由迪安负责。”
助手们分头行动,尼克松自己也赤膊上阵,在第一次竞选连任的记者招待会上,信誓旦旦地向美国公众表示:“白宫班子和本届政*中,没有一个现在受雇用的人卷入这一荒唐事件。”
他还故作镇定地表示:“令人痛心的不在于发生了这类事,因为在竞选中一些过于热心的人总会做些错事。如果你企图把这类事掩盖起来,那才是令人痛心的。”
一系列的活动,特别是总统的表演,暂时欺骗了公众。
大选结果,尼克松以少有的压倒性优势击败了民主党候选人乔治·麦戈文,获得连任。
正当尼克松和助手们弹冠相庆、得意忘形的时候,一封又一封匿名信寄到法院,密告水门事件还有隐情。
民主党占优势的国会,决定成立一个特别调查委员会,对总统竞选活动进行彻底调查。
果然,1973年3月23日,麦科德在法庭上将白宫法律顾问迪安暴露了出来。
尼克松决定弃车保帅,让迪安当替罪羊。迪安可不是任人宰割的角色,他不甘心束手就擒。在得知他的罪行可判四十年徒刑时,他主动向检察官做了三小时的交待和揭露,想将功赎罪,换取赦免。
为了挽回局面,尼克松再次发表声明,表示事先不知道水门事件,事后也没有任何阻挠调查的行为,并为窃听活动辩护,说这些都是为了国家安全,是合法的、必要的,从罗斯福总统时开始,每一个总统都这么干。
他企图再次利用美国人民对他的信任来蒙混过关。不幸的是,一枚更大的定时炸*爆炸了。
水门事件委员会掌握了一个新的情况:尼克松从1971年年初起,为了记录与手下的谈话和电话内容,下令在白宫办公室里安装窃听系统。
委员会要求尼克松交出有关的录音带和文件资料。尼克松以行政特权为理由拒绝交出,并将事情闹到上诉法院。
不料,在经过三星期的考虑后,多数法官认为总统也要受法律的约束,必须交出录音带和文件资料。
尼克松恼羞成怒,下令免去调查水门事件的特别检察官考克斯的职务。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美国各电视网立即中断正常节目,向美国公众报告这一爆炸性新闻。
公众的反应就像火山开始喷发,抗议电报像雪片一样铺天盖地,舆论将尼克松与希特勒相提并论。
连宗教界和原先支持尼克松的出版物,都愤怒地指责尼克松。血气方刚的大学生则组织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整个美国像开了锅一样,群情激愤。
在民意的推动下,众议院决定对总统进行弹劾。尼克松决心顽抗到底,他一面销毁录音带上对他不利的内容,一面继续强调行政特权,表示“将遵循从华盛顿到约翰逊历届总统所遵循与捍卫的先例,决不做任何削弱美国总统职位的事情。”
他交出的电话记录千疮百孔,大量重要的内容被诸如听不见、无情报价值等字眼代替。
尼克松的行为进一步激怒了公众,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裁决尼克松必须交出有关的录音带。
1973年10月特别检察官考克斯对总统尼克松的调查进入关键时刻,前者要求尼克松交出与水门事件有关的证据。
20日,周六晚。尼克松下令,要求司法部长理查德森罢免考克斯的职务。但理查德森拒绝了总统的要求。随即辞职。
司法部副部长拉克尔·肖斯接任司法部长后,也因拒绝罢免特别检察官而辞职。
最后司法部的三号人物博克成为司法部代理部长,才答应罢免特别检察官。
于是一夜之间,白宫宣布解除理查森和洛克肖斯的职务,任命鲍克出任代理司法部长。
鲍克随即签署命令,解雇特别检察官考克斯,并查封特别检察官办公室,扣押全部调查文件。
这一事件被新闻媒体称为〃星期六之夜大屠杀〃,引发了严重的宪政危机,
………………………………
27弹劾
在这场辞职风波中,司法部长理查森为什么宁肯丢官去职,也不肯解雇特别检察官呢?
或者说,美国政*中的官员为什么会有如此坚强的原则性和良好的法治观念?
理查森的所作所为与美国宪政体制中的制衡和监督机制有直接关系。美国政*行政部门的重要官员,虽由总统提名,但必须经过参议院批准。
在审批过程中,参议院可以要求被提名的官员作出某种承诺,作为批准任命的条件。
这样一来,国会在相当程度上控制了行政官员的人事任命权,政*高官若想官运亨通,不仅要听命于总统,同时也要顾及国会的态度。
原来,理查森也是在〃水门事件〃中被任命为司法部长的。在国会举行的任命听证会上,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特意要求理查森承诺不非法干涉特别检察官的决定和行动。
如果理查森言而无信,随意撤换特别检察官,将对他的个人信誉和未来的政治前途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实际上,理查森的行为后来得到了回报。水门案后,福特总统于1975年重新启用理查森,他先后出任商务部长和驻英大使等要职,得到了极高的声望。
相形之下,1987年里根总统提名时任联邦上诉法院法官的鲍克出任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时,遭到了参议院的无情否决,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他在〃水门事件〃中的不光彩表现。
道德上要求官员坚持原则固然非常重要,〃但只有制度性的监督和保障,使耿直守法之士善终,令趋炎附势之徒失意,才能真正在各级官吏中形成坚持原则、奉公守法的操守和风气。〃
横向的权力监督模式,正是这样的制度安排。
尼克松更动员FBI封锁特别检察官及司法长官、次长的办公室,宣布废除特别联邦检察局,把此案的调查权移回司法部。
面对尼克松滥用行政权力来维护自己,招来国民严重指责。
新任命的特别检察官在白宫被迫交出的录音带中找到了新证据,有一盘录音带上清楚地记录着水门事件发生后六天,尼克松指示他的助手,让中央情报局阻挠联邦调查局调查水门事件,这是尼克松掩盖事实真相的铁证。
整个白宫被惊得目瞪口呆,他们一直相信总统的清白,一直超出自己的职权范围来保护总统,而总统却从一开始就掩盖真相,并欺骗他的顾问、公众、国会甚至自己的家庭达两年之久,每个人都感到被出卖了,就连共和党的一批参议员、众议员也建议他辞职,尼克松终于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
1973年10月31日,美国众议院决定由该院司法委员会负责调查、搜集尼克松的罪证,为弹劾尼克松作准备。
1974年6月25日,司法委员会决定公布与弹劾尼克松有关的全部证据。7月底,司法委员会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
1974年8月8日晚上,尼克松不得不向全国发表电视演说,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因丑闻而中途下台的总统。
其实挺冤枉的。前世赵继统一直以为是尼克松出于竞选目的,指使手下的人闯入民主党总部搞窃听,责任难逃,才导致下台。
但是,当亲自经历来了此事之后,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首先,当时的尼克松总统确实急于获取竞选对手的动向,可是,对于下面拿着鸡毛当令箭,究竟蠢事干到什么地步,他是不知情的。
也就是说,迄此为止,仅限于“水门事件”本身,并不能说尼克松本人犯了哪一条规。只能说是有一些与白宫有关系的人在外面触犯了法律。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美国政治运作情况,这当然会给竞选中的总统带来麻烦,可是,决不至于就必然导致总统下台。
“水门事件”是在大选几个月之前。事情出来以后,也立即成为竞选中的大丑闻上了报纸的头条,民主党自然也不失时机地全力对竞选对手的违规作业发动攻击。
但是,事实上,这并没有影响尼克松在几个月后以绝对优势又一次连任总统。这是为什么呢?
尼克松确实曾经在“水门事件”发生以后,做过这样的表态。他表示自己也是从报纸上才读到“水门事件”的,他当时认为报导十分荒唐,就把报纸扔在一边,没当回事。
两天以后,他才知道有一些共和党竞选总部的人涉案。
总之,他要人们相信,他对此并不知情,他也谴责这种做法。
那么,他的优势获胜连任是不是说明,美国人民就很相信尼克松的这番话呢?
甚至是不是说明他们对于尼克松本人就持绝对信任的态度呢?
不可能的!
影响美国人选总统的因素确实是非常复杂的,这使得每一次选举以前,候选人下面总有一大套班子在那里天天分析,其中不乏各种专家。
竞选之前,在各种地方发表分析的学者也不计其数。在大的方向上,他们通过选举,选择了当时尼克松所提出理念。
对于刚刚发生的竞选丑闻,他们并不是不在乎,而是把它交给这个制度去继续调查和处理。
也许,一切如尼克松所说,这只是共和党内的个别激进分子,在竞选中自说自话采取的犯规违法行为。
如果是这样,在法律面前他们是咎由自取。
如果有更高一层的人员介入,这个制度的运作也会逐步寻根问底,使他们绳之以法。也就是说,“水门事件”出来的时候,在美国并不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大家也并不排除是个别激进分子所为的可能性。
可是尼克松又当上了总统,继续大权在握。竟然企图一手遮天的“掩盖”行为终于犯了众怒。
第一总统是不是真的有高于国会法庭的特权?
第二司法部能不能挑战自己的顶头上司?
在美国的逻辑下,答案是不难找到的,最终应该是美国人民说了算,国会法庭为此召开了一个历史性的法庭会议。
23个随机被抽取的普通美国人代表美国人民一个接一个的站了起来要求尼克松必须在指定日期前交出录音带,否则就是藐视法庭。
1974年2月25号大陪审团以19比0的表决结果,认定尼克松参与了一个欺骗美国并且妨碍司法的阴谋。
8月下旬,国会以412比3的高票通过了弹劾尼克松的决议···
………………………………
28蓝光
在美国的权力结构中,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都是所谓的“独立的联邦机构”,它们和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通讯委员会,联邦航空管理局一样,并不真正属于总统行政分支的管辖。
所以当事件一爆发出来之后,FBI就参与到了其中,可是格雷局长是尼克松总统一手提拔上来的,极力阻止深入调查和向媒体公布调查细节。
费尔特副局长在赵继统的支持下坚决要求继续调查,格雷局长不得不做出妥协,让出了手里本就不多的权利。
赵继统本不想要,因为他的人都是行动人员和外勤人员并不适合与人争权夺利。
费尔特副局长也怕攫取权利过多(已经不少了)成为众矢之的,鼓动他将夺过来的部门交给以前的搭档啊,他俩就是到了退休身上也都打着赵继统的标签!
于是唐娜成为了“国家基础设施保护中心”主任,李维则接管了“国家国内战备办公室”。
这两个部门虽然都不是联邦调查局的核心部门,却是派驻在外的两个实权部门,一个在内政部,一个在国防部,主管都得是D级高官,已经让滞留在C级的两人欣喜若狂了。
然而他们又有各自的小圈子,结果以赵继统为首的派系隐隐的在联邦调查局的高层冒出头来。
不的不说费尔特副局长这手“祸水东引”玩的漂亮,格雷局长现在对赵继统恨得咬牙切齿,竟然不甘自降身份,与“紧急应变整备局”的人暗地里眉来眼去。
水门事件已经过去四个月了,眼看要来到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