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热血时代-第4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我为什么判断,日本人的军队万一突破上海市区,不会在繁华市区大打出手的原因。当然了,前提是我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先行撤了出去。想象一下,如果这些街区堡垒恰好就设在租界边上将会怎么样,呵呵!小鬼的飞机和重炮势必要受到极大的限制,不得不投入重兵进行逐街逐屋的巷战。这样一来,只要我们的各个**作战的街区堡垒能够坚持地住,就能把小鬼拖在市区里面。一旦上海的战事迟迟无法结束,日本军部马上展开对我都和经济腹地的攻击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和钳制。同时,战事拖延越久对日本人也越不利。日本国力及其军队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其集全力的一击,这是我国绝对无法承受得住的,但是他们却无法忍受一场没完没了的消耗战。其次,时间拖延约久,国际舆论对日本人就越不利,而对我国则会愈加有利!”
“说得好啊,啪啪!……”戎瑞刚说完,会议室内就响起了鼓掌地声音。
戎瑞和张治等人愣了一下,回头看见会议室内不知什么时候站了一大帮人,领头鼓掌的正是最高国防会议主席、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蒋介石地身后站着何应钦、白崇禧,还有其他总参谋部的高级军官们,其还有小雪的父亲费哲明上校。
“委员长!”戎瑞、张治和郑杜林三人赶紧站起来向蒋介石敬礼。
***,怎么都学会偷偷摸摸地在背后偷听了,简直一点起码的礼貌都没有嘛,戎瑞无奈地心想。不过也好,可算是无心插柳了。这一个作战计划是戎瑞花了一夜功夫设想出来地,说给张治将军听就是要通过他传达给蒋介石、军委会和总参谋部的耳朵里去,至于将来地效果怎么样就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对于这种战术,虽然可说是一种相当不错的选择方案,但戎瑞却并不什么太大的希望,因为**部队已经不是当年的那支北伐军了,更别说像苏联红军和党领导之下的工农红军了。区别是很明显,国民党军队地政治思想
经远远无法和红军可比,说白了这支部队已经失去了建军思想。倒不是说**队日本人作战不勇敢,但那仅仅是靠着一种军人地血性和民族的仇恨。仅仅这样是不够地,这就是为什么**部队开始的时候打得异常顽强,阵地一杯突破兵败如山倒地缘故。很难想象,**之会出现像当年陈毅元帅在油山坚持十年那样意志坚强的将领,或出现像日后苏联边防部队在布列斯特要塞坚守整整一个月那样的战例。要说完全没有是不公平的,谢晋元率部坚守四行仓库就是一个例,不过他们才守了四天而已。就是这样的英雄最终也被叛徒刺杀而死,实在令人遗憾和痛心。
“很好!”蒋介石微笑着跟戎瑞、张治和郑杜林握了握手。“诸位将军,戎将军、张将军和杜将军身在前线,一心为国筹谋划策,可嘉可勉,甚好!只要我们的将士一心,何愁日寇不能驱除!特别是戎瑞将军尤其应当予以表扬,这两天来他一直活跃在最前线,他的卫队也参加了对敌作战,取得了不小的战果。现在他又和张总司令、杜将军一起为上海作战的长远考虑,甚好!……有忧患意识是很好的,我们的很多将领就是缺少这种忧患意识。不过,当前之战局乃是有往无前的,诸将士必须一心一意,以万分的勇气和牺牲为国家为民族奋勇作战,不可稍存犹豫之心,不可军心动摇,否则军法无情,必定严惩不贷!”
“是!”在场的将领们纷纷应是。
戎瑞无奈地跟着其他将领们一同答应了一声,不过肚里面早把老蒋骂了个狗血喷头。这老蒋真是太会讲话了,捧一下又打一下,既不否定又不赞成,好生生地将戎瑞的战术建议给掐了进去。他这样一说,今后还有谁会把戎瑞的建议再掏出来研究呀。你***,老不过是将日后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战例提前说了出来罢了,嗯,不是一个四行仓库,而是十几几十个四行仓库。不过自己也算是尽心了,战术战法已经说出口了,蒋介石、何应钦、白崇禧和张治等一干高级将领们都听到了,采纳与否自己实在是无法左右了。
戎瑞没有参加接下来的作战会议,他以自己不是适合参加为理由推辞了。蒋介石和其他人都以为戎瑞是因为被老蒋暗捧杀了一把心里面不舒服,所以也就没有多说什么。看在有求于戎瑞的份上,老将很亲切地给了戎瑞便宜行事的权力,也就是不必像其他将领那样没有奉诏不得离开前线的军法限制。便宜就便宜吧,戎瑞也没说什么,他不想跟蒋介石和他的一大帮死脑筋将领一起开什么劳什作战会议,还不是老蒋早就策划好的,所谓的会议也不过是拿出来走个程序而已。
戎瑞并不关心老蒋他们的作战会议,看来历史就是历史,想要改变几乎是不可能地,除非出现了奇迹。戎瑞现在关心的,是日本人的动向、苏联人的态度和第一特遣队的作战准备情况。毛勇亲自带领的第一特遣队进入上海地区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他们的准备工作可以说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唯一就是火箭推进凝固汽油弹还没有运抵上海,他可不像这种恐怖的武器在半途上有什么差错。万一要是落入日本人地手里,那戎瑞可就后悔都来不及了。正因为如此,戎瑞在西安的时候并没有采用秘密通道运送“娜葩小姐”,而是使用了总参谋部军需局地特别军列。反正按照以往与军委会达成的惯例,克林福兰的军火物资是不会被检查的。关于这一点,戎瑞还是比较放心的,老蒋这个时候还用得着克林福兰,决不会有什么卸磨杀驴地事情出现,当然以后就难说了。
军事科学研究所现在对“暴风”火箭炮技术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按照计划,下一步将进行战略级别火箭炮武器地研究了。按照戎瑞所设定的计划,打算用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完成122MM火箭炮技术的研制工作,使八路军和陕甘宁根据地掌握并拥有大型战略性武器,以弥补大口径火炮的空白。
毕竟戎瑞实在无法猜想历史会跟他所熟知的那样,尽管看起来目前还没有改变地迹象,但戎瑞必须要做未雨绸缪的打算。122MM火箭炮将拥有两种型号,一种是根据地使用地基地型,另一种是师或师以上部队使用的野战型。按照设想,后一种野战型122MM火箭炮将被设计成自走式,便于部队机动。除了122MM火箭炮,通用机枪地研制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再加上20MM机关炮、75MM无后坐力炮、127MM的高平两用机抢,这些武器系统今后将构成八路军主力部队地主要火力。继仿制62式半自动步枪成功之后,戎瑞还有一个更为雄心勃勃的计划,那就是提早把AK47突击步枪仿制出来。但这种单兵武器系统也有麻烦,那就是弹药消耗极大。按照目前的根据地兵工弹药生产能力,根本就难以维持,那样一来就是再好的武器也是白搭。更何况,还有些工艺技术难题还没有攻克,特别是材料方面,肖小林博士和她的研究小组已经为此工作都近半年了。没办法,这种技术上的事情只能等着,干着急也没有。戎瑞自己可不是军工科学家,他只不过是见识比他们广阔得多而已,将后世一些技术难度较低,自己又熟知的武器系统设计思路提供给技术部门还行。所以还是缺人才,戎瑞这时候有些后悔后世的自己怎么没有多看看历史上的军工技术专家们的资料,好歹也能记住几个呀。
不过,这些事情戎瑞早在克林福兰投资集团建立的那天起,就向央提交了一个比较详尽的计划。计划的目的自然是如何提高陕北根据地的军工技术能力和武器弹药的生产规模。与国民政府达成的西部矿藏开计划,就是为这个目的而进行的。到目
,克林福兰花大价钱聘请的国内外地质专家们没有让,当其也有戎瑞实现划定的后世已经现矿藏的缘故。离开延安之前,看到主席和央的主要长们对于近期高速展而自内心的喜悦,只有戎瑞自己才知道这还远远不够。武器弹药的生产线必须增加八条,这个目标应当在一三年之前完成,否则以后再想要做就晚了。
到了那时候,国民党的严密封锁将给根据地带来巨大的甚至是灾难性后果。在原先的历史上,如果不是央作出了建立敌后根据地的正确战略决策,恐怕我党和军队没有被消灭也会被困个半死,以后势必难以与蒋家王朝争天下了。这八条生产线,太行基地将设立两条,多了也没用。其余的都在延安兵工厂,陕北根据地至少在抗战胜利前还是比较安全的。除了自己生产,武器弹药的战略储备工作一直在秘密进行,这个事情只有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陈主任、剑英总参谋长五个人知道,但戎瑞估计主席会告诉日后的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地。按照储备计划,太行山的基地在1939年之前,将实现储备五十万吨武器弹药的目标。为了这个,央甚至减少了特勤局上交战略储备资金的数额,可见央和军委真的很着急。好在戎瑞根本就没想要靠国民政府做什么便利工作,这些事情必须要完全靠自己。特别是延安兵工厂和太行兵工厂的建设尤其重要,八条弹药生产线、四条步机枪生产线和至少一个特种武器生产厂,这是戎瑞的最低设想。他倒不是不想要多建一些,一来是花钱太大,实在是承受不起,二来也是受技术力量和原材料的限制。除非将来取得了东北,那就办了,不过将来地事情戎瑞还没来得及去想。
说来说去,还是需要钱,需要更多的资金。戎瑞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尽力了,但还是感到有些吃紧,要知道后世地他可从来没有经受过这么多的资金。说来也奇怪,戎瑞的手上掌握那么多的资金,可从来也没有想过什么歪脑筋。就连戎瑞自己有时候也感到不可思议,要知道人总是会有私心的,不管他是个革命还是投机商人莫不如此,关键在于抵御诱惑地能力有所不同罢了。戎瑞从来也没有自己个人的想法,至少到目前为止是这样地。海上花对自己的感情,戎瑞不是不知道,他很自然地选择了回避。这不是看不上的问题,实在是他压根就没想过。对于丁这位义姐,戎瑞有着太多亲人的感觉,虽然时时想起,但连他自己也搞不明白。可能是自己长期在“假山”基地受培养的结果吧,戎瑞觉得自己从一生下来就是为革命事业服务的。既然来一趟不容易,呵呵!戎瑞对这个说法感到有些好笑。既然好不容易“被来一趟”,对就是这个说法,自己是被穿越地。来了这个热血的时代,要是不做点什么,戎瑞绝对无法对得起自己地心灵。
“到了,老板!”来云峰轻轻地敲了敲车窗,老板又走神了。
“啊?……哦!”戎瑞揉了揉稍稍有些困倦的眼睛。“到地方了?”
“到了,老板。”来云峰点头说。“我们已经到地方了。”
“那好,下车!”戎瑞一挥手。“我们会会洋鬼去,呵呵!”
戎瑞所说地洋鬼不止一个,而且还不是来自一个国家。英国驻上海总领事、美国驻沪总领事、苏联驻沪总领事,还有另外三位神秘的客人。一位是英国秘密情报处地代表,第二位是美国战略情报局局长魏特尼将军的代表,还有一位则是苏联军事情报局的代表,据说是远东处的人。这个苏联军事情报局就是后世人们所熟知的格鲁乌,一个比克格勃更为令人恐怖和神秘的苏联情报机构。而英**情处之所以为人们所熟知,恐怕要归功于詹姆士德这个C号银幕特工的功劳了。要说美国战略情报局就是后来的央情报局,这个说法应该并不准确,只能说央情报局是在继承前遗产的基础上组建的。
关于今天的这次奇特会面,倡议人倒不是戎瑞,而是美国战略情报局的局长魏特尼将。倡议的内容是通过戎瑞和魏特尼将军约定的电台过来的,说实话这个倡议是戎瑞从来也没有想过的,没想到魏特尼将军居然会提出来。他的倡议很简单,请戎瑞出面以他的特殊地位,向英国和苏联方面提议一个三方的外交和情报机构代表之间的非正式会=:。名义上是戎瑞这个克林福兰老板邀请的一个私人酒会,内容当然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远东局势了。
虽然没想到,但戎瑞凭着职业的敏感型,一眼就看出了魏特尼将军提议的绝妙之处。先由戎瑞出面,符合了戎瑞希望对国有利的想法,由不得戎瑞不同意。其次,作为一个大型商业集团,这样的机会也不是说有就有的,戎瑞绝不会拒绝。第三,一直以来三国和国之间关于远东局势的都是各自为政,从来没有协调过立场,这是一个机会。再则,魏特尼将军的美国战略情报局也好,英国的军情处也罢,苏联的军事情报局更是希望能够在三国的情报机构之间建立某种联系。而这种联系又不可能是正式的,由戎瑞出面再好不过了,一次私人性质的会面,谁也不能说什么,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也就是了。费用说不得就得有戎瑞的克林福兰出了,这个他倒是没有什么意见,这次秘密会晤可谓是美英苏四国会议了。关键是花了这笔钱,接触了那么多神秘而又敏感的人物,到底能有什么样的成果。国政府和人民能够从获得什么样的好处,**、八路军、特勤局和克林福兰又能够有什么收获呢。(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阅读!)
。 书友上传
………………………………
第三百五十四章 秘密会晤
请到 。 阅读最新章节
说这次秘密会=:是魏特尼将军的提议,但鉴于参加性,戎瑞还是在第一时间向周副主席作了紧急汇报。*…*像这样的会晤从来都是很容易挑动各方情报部门的敏感神经,戎瑞自然不会天真地以为,魏特尼将军仅仅是希望自己帮一个小忙罢了。这个提议的背后有没有那位白宫罗斯福总统的授意,戎瑞不得而知,但此时此刻的国局势,美国人不可能不闻不问,情报部门的插手可以解决很多外交部们所无法挥的作用。鉴于美国战略情报局一时之间还难以在远东挥太大的作用,魏特尼将军做了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那就是借重于英国人和苏联人。
在魏特尼将军看来,在远东有种着最大利益的大英帝国和对日本人甚为忌惮的苏维埃俄国,他们双方都比美国更加看重国的事情。但如果以美国官方的名义,苏联人肯定不会买账,这不仅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因为苏联人很清楚他们在国的影响有多少分量,要知道早在二十年代苏联政府在国就有着独特的影响力,只不过他们现在还找不到一个有利的时机来挥这种影响。
而对傲慢的大英帝国来说,他们甚至还没有感觉得到日本人所带来的危机,仅仅是认为日本的势力扩张令人不安而已。英国人的想法并非没有根据,日本虽然日益与德意靠拢,但是日本政府和军方内部还有另一种声音,那就是向英国靠拢。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自日本崛起以来,这个东亚帝国的内部就有两派实力相差并不大的势力。一派是以陆军将领为代表的亲德派,因为日本陆军先是向威震欧洲大陆的德国学习和借鉴的。另一派是以海军将领为代表地亲英美派,更准确地说是亲英派,海军有着大量的留英美将领。这两派的竞争持续的时间很长,自明治维新之后就已经开始了,熟知日本历史地人都知道,派阀政治一直都是日本政治的主流。这种很有意思的派阀政治的根源,恐怕还要追朔到日本历史上的大名幕府时代。对于日本有着深入研究的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