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热血时代-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仿制的五四手枪可不一样。军委的长们哪个不是行家。只要看到实验室关于这款手枪的设计报告就知道它的不同凡响了。再加上吴燕妮总工程师这人又特别细致。愣是把五四手枪的设计效果图画的跟艺术品似的。这下好了。军委的长立马就下了“订单”。刚刚开始的时候还好。只是大家都要一把或几把的。这种要求并不过分。他们不说戎瑞自己都会送上门去。本来嘛。这款军用手枪就是为部队各级干部使用的制式手枪。不过。这些时间不知道那位军委长开始的。一个个争着要起一号枪号了。唉。这都是以前穷怕了的缘故呀。
“好!你不反对我就当你答应啦!”叶剑英总参谋长的话其他几位军委长也曾经说过。只不过他老人家是最后一个说的而已。
戎瑞忽然想起了后世曾经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小笑话。说是一些经济达的区的学生家长为了让小孩子从小锻炼领导能力。跑到班主任那里为孩子们要“官”。本来一两个家长也没什么。不就是锻炼吗。可像这样的家长一多还真麻烦了。那些学校的班主任们烦不胜烦之后灵机一动。来了个“明创造”。要当班长吗。好办了。就封个星期一班长、星期二班长什么的。这不就七个了。副班长、学习委员什么的都照此办理。问题也就解决了。对。就这么办!军委长的人数反正也不多。人人一把枪号为“000##号”的五四手枪。“0001”就权当是第一批次了。真要是长们有意见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了。呵呵!不过“000101号”枪那肯定是要给主席的。这马屁不拍才怪呢。夫死了。就在他把装着戎瑞先生和克林福兰资料的文件袋交给佐久间正夫的一刹那。他看见那两个熟悉的亚洲面孔出现在了面前。然后他就死了。彼的罗夫看到那两个亚洲面孔的同时。突然感到自己的心脏像是被蚊子恶狠狠的叮咬了一口一样。然后就是一阵寒意涌上心头。如果彼的罗夫生活在后世的话。他此刻一定会想起那部著名的灾难片《后天》。脸色交较黑的亚洲人慢慢的凑到了彼的罗夫的脸前。用只有彼的罗夫听的见声音轻轻的说了一句:“戎先生向你问好!”
就在那一刻。彼的罗夫才感觉后悔了。他现在才明白原来诱惑也会害死人的。彼的罗夫当然不会对佐久间正夫的两千美元有什么兴趣。否则连他自己都觉的委屈。他想要的是一百万美元。这是下一笔废旧钢铁贸易的利润。而这还仅仅停留在彼的罗夫与佐久间正夫签署的意向书文字上。百万美元的利润他连影子都还没见着呢。
彼的罗夫的尸体被现的时候。他的身旁还有一句尸体。那是佐久间正夫的尸体。长滩警察局的警探和法医们始终搞不清楚彼的罗夫和佐久间正夫是怎么死的。因为尸体解刨的结果显示两人是死于心肌梗塞。由于两人所在日式包厢内的几十个空酒瓶。警探们匆匆作出了两人因为醉酒导致心肌梗塞致死的结论。但两人怎么会同时死于一个原因他们无法解释。两天后。彼的罗夫和佐久间正夫的案子被联邦调查局派来的两位侦探接管了。侦探们没有告诉长滩警察局的警探们什么原因。只说是上面的命令。最令人奇怪的是。作为日本野村钢铁株式会社驻美贸易代表的佐久间正夫死了。不仅野村株式会社没有什么反应。就连日本驻洛杉矶总领事馆也没有放一个屁。仿佛佐久间正夫的死亡。只不过是一只日本苍蝇飞错的方跑到了洛杉矶。又不知被谁拿苍蝇拍子不经意的拍死了。这种狗屁消息甚至连洛杉矶的三流小报也没有心思去报道一下。
………………………………
第二百九十章 大将陈赓
总参谋部组织的特种作战观察组人数不多,就像叶剑英总参谋长所说的那样都是来自主力作战部队,主要是第一、十五、二方面军的二十七军和二十八军以及四方面军的二十九和三十军,每个部队各自抽调一名作战参谋和情报参谋。从总参谋长的话语中,戎瑞隐隐地感觉到将来红军改编之时,这些部队将会成为基干力量。是啊,红军要改编了,戎瑞下意识地摘下八角军帽拿在手上轻轻地扶摸了几下。虽然自己这个后世的穿越参加红军的时日还很短暂,但心中的感情在所有红军干部战士当中却是最为独特的一份。
“杨迈,在想什么呢?”叶剑英总参谋长笑着问道。
“啊?……对不起,长!”戎瑞赶紧把自己的军帽有戴在头上。
“杨迈呀,你这走神的毛病可得改改。”
“是!”戎瑞心想,我不是不改呀,可自打来到这个时代之后,这毛病就落下了。
“关于部队的装备问题,我这两天又考虑了一下。”叶剑英总参谋长并没有抓住戎瑞的毛病不放。“你说得对,想要建立我们红军自己的炮兵部队暂时还是有困难的,我们自己的条件不说,老蒋那边估计也是不情不愿的。但部队的火力支援问题毕竟还得想办法解决,以后这仗可就不是我们以前那样的了。”
“是的,长!”戎瑞点头道,这个事情红军总部早就在考虑了,还专门要求戎瑞的特勤局提出自己的意见来,所以叶剑英总参谋长才会有今天的这个说法。
“我是这么考虑的,既然组建炮兵部队不可行,至少也应该为各部队加强一下火力。”叶剑英总参谋长说。“你看你们特勤局能不能在这方面好好做做文章呀?”
“据我们特勤局的情报资料显示,国民党一线主力部队的火力相对要好一些,但也无法跟日军相比。炮兵数量、口径跟不上不说,也无法像列强国家军队一样有航空兵的直接作战支援。”戎瑞说道。“以日军在平津地区地驻屯军为例,每个小队也就是作战排的编制是五十四个人,编有三个步兵班和一个掷弹筒班。掷弹筒班配备有三具50mm掷弹筒,每个步兵班配置一挺轻机枪、八枝步枪和五支手枪。中队还配置有一个迫击炮排,三门60mm迫击炮。每个作战大队还另有一个一百七十四人的机枪中队和五十五人的步兵炮排,配置十二挺重机枪和两门70mm九二步兵炮,另外还有数目不详的82mm迫击炮。日军联队配有炮兵中队。师团配有炮兵联队和骑兵联队,作战时还可以随时得到航空兵的火力支援。单就营级规模的步兵大队而言,日军的火力配置应该与英美军队相差无几。虽然日军武器装备配置地迫击炮并不多,但也可以看出,日军的支援火力总体上还是相当强的。如果与国民党正规军队相比,其战力应当在1比1。53之间。”
“是啊,要我们也达到这样的配置火力,那是想都别想得事情。”叶剑英总参谋长郁闷地端起水杯。
“可惜火炮毕竟是大件武器。否则的话,我们倒是可以偷偷地弄进根据地来,搞个炮兵营应该不是什么问题。”戎瑞也很郁闷。
“对了。说起这个事情。你们不是弄进来几门炮了吗?”叶剑英总参谋长地眼睛一亮。
“长。那可是给吴燕妮总工程师他们研究。将来仿制用地。”戎瑞哪里不知道总参谋长地心思。他是看上这几门炮了。
要说也难怪。红军地火炮在长征路上早就丢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门炮被千辛万苦带到了陕北。还当作宝贝似地。后来倒是在战斗中缴获了几门东北军地小型火炮。不过也不顶什么大用。要不东征过黄河地时候早就拉上去用了。
“杨迈。除了将来国民政府根据两党协定配给地火炮之外。也只能全靠你们特勤局了。”叶剑英总参谋长说。
“这个我知道。这事主席和总司令已经早就预料到了。”戎瑞点头道。“不过。对于现有支援火力地使用问题。我个人认为还是不集中使用为好。”
“哦。你说说看?”
“集中使用固然可以挥火炮的作用,但这也将导致一系列问题。”戎瑞递了一根香烟给叶剑英总参谋长。“国民政府恐怕不太可能为我们配置炮兵营,更何况他们自己也是捉襟见肘,如果我们坚持地话恐怕会授人以漫天要价的口实,政治上也不利。最大的可能是国民政府拨付少量的小口径火炮。以此作为我军的支援火力。但肯定无法满足作战的实际需要。就像主席和总司令说地那样,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解决。火炮对于野战部队来说当然重要。但是相关的问题也来了,炮兵如何保证战场生存和机动问题。”
“真看不出你杨迈是学历史的。而不是行伍出生,呵呵!”叶剑英总参谋长笑道。
“呵呵,长,我可是正牌的清华生呢,虽然还没有毕业。”戎瑞也笑了。“既然无法保障,成建制的炮兵部队就成了负担。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一旦战场出现不利情况,部队该怎么应对,放弃是不可能的,但要是舍不得又如何,分兵也不见得能保得住。所以,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军购会议上我才会坚决反对采购大口径火炮,甚至也反对采购坦克,因为我**队的实际情况不允许呀。反之,如果把有限的火炮力量分散配置于各部队,虽然不能有效挥火炮地作用,但毕竟能在部队地作战中提供一些有限的火力支援。在较大地军事行动中,总部可以将各部队的火炮集中使用,这样不就灵活机动了吗。所以,我认为我军地火力应当主要依靠小口径火炮来弥补,比如107mm火箭炮、82mm迫击炮,再有就是60mm迫击炮、20mm机关炮以及将来研制成功的无后坐力炮。小口径火力虽然威力不如大口径火炮,但若是集中大量使用、抵近使用。一样可以挥巨大作用。要知道我们红军可不是国民党哪些娇生惯养地部队可比,在我们的手里,小炮可以当大炮用,拿大炮当刺刀用,完全有在一两百米内甚至几十米内用炮的勇气!”
“给大炮上刺刀?”叶剑英总参谋长愣了一下,随即大笑起来。“长征的时候,我们也曾经这样做过,还是有一些经验的。好好。不愧是秀才兵,很有想法嘛,也够狠,哈哈!”
“总长同志,说谁是秀才兵呀?”
叶剑英总参谋长的话音刚落,就见窑洞的门帘一掀,进来一位身材魁梧的军人。浓密地眉毛、挺拔的鼻梁,一副陈旧的圆框眼镜。还有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儒雅的书卷气中透露着严峻的军人作风,来人正是叶剑英总参谋长所说的观察组组长陈赓。
“我们的陈赓军长来啦,来来!”叶剑英总参谋长站了起来,向来人热情地招手。
“队长!”戎瑞大喜,赶紧站了起来。
共和国所有地开国元勋当中,戎瑞最崇拜的就是眼前的陈赓大将。戎瑞之所以喜欢和崇拜陈赓大将。或许跟他是中央特科出身有关,当然也有陈赓一生诸多传奇故事的缘故。另外,在众多共和国元勋当中,陈赓大将是最为风趣幽默的一位,经常没大没小地跟战士们开玩笑。(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在抗大学习的时候,凡是有陈赓这个队长在的场合无不充满地笑声。这让戎瑞的印象非常深刻。在戎瑞的心目中,大将陈赓是集忠诚、智慧、儒雅、骁勇与风趣于一身的军人楷模,陈赓大将的故事他没有不清楚的。戎瑞在“假山”基地生活学习地时候,床头就张贴着陈赓大将的大幅照片。
“总长,我来啦!”陈赓向叶剑英总参谋长敬了个标准的军礼,黄埔养成的军礼果然不是盖的。
“真是太好了,我刚刚才听说队长您要来,没想到您这么快就来了!”戎瑞高兴地对陈赓说道。
“杨迈,你这里有这么好玩的事情,我怎么能不来呢。呵呵!”陈赓大笑着握住戎瑞的手。“要是总长不让我来呀。我就是削尖了脑袋也要钻到你这里来的。”
“杨迈一听说你陈赓要来,高兴得把自己私藏的好东西都拿出来了。你陈赓在杨迈的眼里可真够有面子呀,连我这个当总参谋长地都妒忌了呢。哈哈!”叶剑英总参谋长向陈赓挤了挤眼睛说。
“是吗?”陈赓一听就乐了。“在抗大学习地时候,杨迈可当我是大哥的,好东西能不孝敬我这个当大哥地,是不是呀,杨迈?”
“队长可是革命前辈,我哪敢不孝敬呀,呵呵!”戎瑞可不敢承认拿陈赓大将当大哥的,尽管心里面都快想死了。
“还好,杨迈还没有拿我当革命先辈,要不然马克思他老人家可不答应哟。他老人家肯定会说,陈赓,你这么早过来干什么,我这儿可没有好东西呀,回去回去!”陈赓风趣地指着戎瑞对叶剑英总参那谋长说。“哎,总长说你有什么好东西,在哪里呀,快快拿将出来,大家一享受便是。”
“呃?!”戎瑞算是再一次领教了陈赓大将地利害。
“哈哈!……哈哈哈!”叶剑英总参谋长和陈赓同时大笑起来。已经有一些时间了,正如戴笠所预料的那样,x先生进一步透露了有关日本间谍的一些线索。正是这些线索让军统的反间谍人员缩小了排查的范围,如今这个范围所定在了国民政府外交部。外交部的部长是在三月份刚刚上任的王宠惠,他是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去年刚辞去了海牙国际法庭的法官职位,在国民政府内部和外交界很是有些威望,眼下他正代理着行政院的院务呢。王宠惠也是国民党内的元老级人物,同盟会的批会员之一,一九一二年民国成立的时候就被国父推举为民国临时政府外交总长,后来又担任过司法部总长,当年他才三十出头的年纪。既然这间谍案牵扯到了王宠惠地外交部。戴笠就不得不需要慎重考虑一下了。这倒不是说他怕了王宠惠这位元老人物,而是毫无根据地惹了此老肯定会有大麻烦的,关键是要有确凿的证据。
“要不通过委员长?”毛人凤问到。
“有时候这种事情通过委员长反而不妙,说不定还会挨一顿训斥。”戴笠摇摇头。
“为什么?”毛人凤愣了一下。
“为什么?……呵呵!”戴笠难得地笑了出来。“这一点,行动处鲍处长就比你明白。”
“毛主任,其实这种事情要是去找委员长的话,肯定就像局座说的那样挨一顿训。”鲍处长笑了笑说,心想这家伙把老板的大腿抱得挺结实。还嫩着呢。“王部长是党内的元老了,咱们这不是自找没趣嘛。倒不是委员长自己有什么,只是这么一来,政府和党内的高层就会对委员长和咱们军统说闲话了。”
“那倒也是!”毛人凤知道自己欠考虑了,但对鲍处长说话地语气却感觉很不舒服。“那就只能暗地里调查了。”
“那是自然的。”鲍处长点头道。“我们行动处专案组已经安排了三个监视组,对外交部有可能接触到军委会机密的人员进行二十四小时监控,我老鲍就不信了,大海捞针也给他捞出来。”
“情报工作有时候想破了脑袋还不如一个勤字。”戴笠满意地点点头。鲍处长是军统的老人了,虽说生活上不怎么样,办事还是很稳妥的。
“如果我们拿到国防会议参加人员的名单就好了。”毛人凤说。
“这倒是可以的,我向军委要一份来。”戴笠说道。“你们拿出一份可以人员的名单来,可以跟出席人员地名单对照一下,进一步缩小排查范围。“那个x先生还他妈真怪了,各种迹象表明。他应该知道那个潜伏的日本间谍到底是谁,可就是挤奶似的一点点提供情报消息,干嘛不一股脑儿交给我们呀。”鲍处长摸了摸后脑勺。
“鲍处长的意见是对的,x先生的确应该知道谁是日本间谍。”毛人凤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