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品寒士 >

第319章

一品寒士-第319章

小说: 一品寒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情况?

    那可是四五十艘海船啊!

    未发一弹,就全都着火了?

    无数火人争先恐后的往水里跳。

    也有悍不畏死的辽军操纵着下层甲板的大黄弩还击。

    “砰砰砰!”

    不时有火油弹在铁棚,船体上爆开。

    乍一看,双方都烧起来了。

    陈虎心里有底气。

    咱们的铁皮舰船,不怕烧。

    “冲过去,用撞角顶开他们。”

    不顶都不行!

    这是在夺路!

    后面跟着大小四百多艘舰船呢!

    退却的机会都没有。

    唯有勇往直前。

    “砰!”

    旗舰震动!

    长长的撞角顶着一艘五千担辽船倾斜着后退。

    哪怕逆着海浪,陈虎的舰船也能踏桨强冲!

    双方距离更近了。

    铁锋水军甚至能把磷火弹打进对方的舷窗里。

    对方却很难做到。

    一旦发现有残留的大黄弩瞄准自己。

    铁锋军将士立刻闭紧铁叶帘子。

    辽军一一瞄过去。

    居然找不到合适的目标。

    火油袋都点着了,几息的功夫必须射出去。

    难道,留着烧自己么?

    呃!

    整艘船都着火了,早晚会烧着自己的。

    陈虎部顶着熊熊燃烧的敌舰前行了三五百步。

    退潮了。

    那

    些敌船随波逐流,纷纷飘远。

    没人控制了,或者船帆都烧了,只有缓缓沉默的命运。

    陈梁的中军也冲进大海。

    两部上百艘舰船排成一字横队缓缓逼近辽国中军。

    刚到没几天的辽国水军总管完颜黑水慌了。

    明明看见至少十几艘乌篷船着火了。

    怎么烧着烧着,却屁事儿没有?

    他脑中闪现着一种不可思议的念头。

    这他娘的,是铁船?

    怎么可能?

    不说沉不沉的问题。

    谁家那般奢侈?

    用铁造船?

    怎么办?

    他现在指挥的三百多少舰船,大多是江口水师。

    他带来的几百艘援军,还在北边五十里的某个渔村港湾修整呢!

    海上行驶半个月了。

    军兵不修整几天,怎么打仗?

    海上风浪大,可不比内河平稳。

    “撤!”

    能做到水军总管的位置,堪称辽国水军第一人了。

    完颜黑水绝对是拿得起放得下的大人物。

    信号旗挥舞。

    辽军舰船竟然散开,头也不回的跑了。

    一艘艘渐渐消失在海天相接之处。

    陈梁也顾不得追击敌人。

    大伙儿第一次踏足大海,晕船的可不少。

    实在是,不适应啊!

    “传令,靠着海岸线!”

    “南下!”

    鞑子撤了?

    援军跑了?

    雄州水军副将嘎巴了一下嘴,傻眼了

    。

    他有种很不妙的感觉。

    好像,他把这帮凶残得不像话的铁锋水军怠慢了。

    灭敌四五十艘,自身一船未损。

    这不是凶残算啥?

    雄州水军跟鞑子打上两三个月,也未必有那么大的战果。

    能做到一换一,他睡觉都得笑醒了。

    碧海蓝天,海鸟翻飞去,浪花朵朵来。

    看起来美不胜收。

    陈梁捏着旗语兵送来的战损名单。

    心情很沉重。

    几十个好兄弟,一战而没。

    他发誓,下次跟鞑子作战。

    第一、绝对不带未经训练的战马。

    第二、绝不跟外人同行。

    打个仗,还他么缩手缩脚。

    就算各舰船的火炮还只装备了十分之一。

    那也超过百门。

    远距离就能给敌舰打出水线大窟窿,加速沉没。

    陈虎的前锋舰队,至于用撞角去近战硬拼么?

    这次死伤,原本可以减少很多的。

    可惜了!

    尽管铁锋军各级军将纷纷检讨惋惜。

    可李广利和沈毅已经咂舌不已了。

    他可是水军宿将出身,打得好不好,他还不清楚么?

    “毅哥儿,说句实话!”

    “哥哥我都有些怀疑自己的决定了。”

    “咱们是不是?看错沈麟了?”

    沈毅已经习惯了旗舰的摇晃,他端起酒壶,给李广利倒了一杯。

    “老李,咱们都是铁铮铮

    的汉子。”

    “不出来拼一把,谁知将来会如何?”

    “乱世出英雄嘛!”

    “我沈毅,从来不认为自己有当枭雄的本钱和资质。”

    “可这英雄嘛!”

    “无论如何,咱也要争个青史留名!”

    “我那个堂弟,没人知道他的真实想法。”

    “我家大伯都不能!”

    “所以,切行且看吧!”

    李广利端起酒碗滋溜一口,眯缝的双眼中精光闪烁。

    “是啊!”

    “连在官场上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的忠孝大人都看不透。”

    “咱们何必?自寻烦恼呢?”

    “毅哥儿,你说的对。”

    “往人世上走一遭,总得干点轰轰烈烈的大事。”

    “方不负你我这一身本领!”

    “还有……这一腔豪情!”

    “来,干了!”

    沈毅举杯。

    “干!”

    一路上,不时碰到周、辽双方的小舰队在交战厮杀。

    规模都不大。

    一般就七八艘,最多也不过二十几艘的规模。

    海洋太大了。

    游击往往比大队集结而战更有效。

    尤其,对大周水军有利。

    他们的舰船明显比辽国舰船小。

    也更加灵活。

    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这么纠缠下来,战损反而比集结一起要小。

    可这些交战的小船队看到遮天蔽海而来的大舰队。

    纷纷吓得四散而

    逃。

    就连大周的舰船,都没人敢上来套近乎。

    很简单。

    陈梁命令所有舰船,一律不许悬挂将旗。

    没人打扰,反而走的清净。

    登州码头。

    不管是过往的渔民,还是巡逻的军兵,都已经****。

    自三月底,秦王带着新造的十几艘大舰泛海而去。

    知府沈大人每天傍晚,就在海边眺望,都快变成望夫石了。

    唉!

    两个月的约定。

    已经过去了。

    今天是六月二十八。

    秦王啊,你出海满三个月啦!

    千万,千万别出什么意外才好。

    要不然,老夫该咋办哟!

    “当当当!”

    高耸的灯塔上,刺耳的报警铜锣响起来。

    沈忠孝大惊。

    “出了什么事?”

    值守的军将疾步跑来。

    “大人,您看北面。”

    “好大一支舰队!”

    沈忠孝手搭凉棚,疑惑的远眺。

    只见海天之间,一根根桅杆慢慢冒出来。

    接下来,是无数的白帆,还有庞大如山的舰船。

    “什么旗号?”

    “是友是敌?”

    沈忠孝急声问道。

    “长山岛的哨船,为何没来示警?”

    那军将苦笑道。

    “我们已经收到哨船旗语了。”

    “对方没有挂旗号。”

    “但那些舰船,不是辽军海船的样式。”

    “反而……”

    “跟我们登州船很像!”



    第六百四十六章 老家来客

    

跟登州船很像?

    哪里像了?

    其中小半儿大船全都乌黑溜溜的,完全不同嘛!

    沈忠孝已经认出来了。

    乌篷战船。

    沈麟独家出品!

    长山岛飞快驰来几艘百十担级的哨船。

    甲板上有红蓝小旗不停挥舞。

    “友军!”

    灯塔瞭望手惊喜的高喊道。

    “大人,是友军。”

    “我们的哨船旗语说……说他们来自安定府。”

    安定府?

    确确实实,来自老家呢。

    沈忠孝一屁股坐在海边礁石上,忍不住老泪横流。

    一年多了,就像隔了十几年一般漫长。

    沈麟那臭小子……那臭小子……

    终归还记得咱这个大伯。

    老头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跟着码头上的官兵百姓一起挥手。

    秦王一去不回。

    民事、军务如山岳一般压在他的肩上。

    他这几个月心力交瘁,都快直不起腰了。

    一艘庞大的海船脱离舰队,飞速朝着码头驰来。

    前甲板上,三个熟悉的娇俏人影跳着蹦着,也在拼命招手。

    船还没停稳,练了很长时间武艺的沈思思就踩着踏板跳下。

    “爹……”

    父女俩在码头上紧紧相拥,哭的稀里哗啦。

    环儿佩儿两个丫头也出落得楚楚动人,站在一

    旁用手绢不停的抹着眼泪。

    不一会儿,另一艘万担级的大帆船也靠岸了。

    顶盔掼甲的沈毅跳下船,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大伯……侄儿投奔你来啦!”

    “主脉,没了!”

    什么?

    老头一下子从惊喜中坠入冰窟。

    “毅儿,快快起来。”

    “到底……怎么回事?”

    “你爹呢?”

    一队队铁甲兵牵着高大的战马,陆续登上码头。

    李广利拦着陈梁苦笑道。

    “我们……等一会儿再过去拜见吧!”

    “老头年纪大了,忽悲忽喜的,还是亲人告诉他比较好。”

    陈梁点点头,朝着东城门奔来的骑士挥挥手。

    “姜庆元,别来无恙?”

    那骑士飞身跳下战马,上来就给陈梁一个熊抱。

    “哈哈哈,就知道是你,梁子哥!”

    “我在城头就看清了,这些乌篷船,除了你们。”

    “还有谁?”

    “老天,这么多战马?”

    “啥情况啊?”

    “你们铁锋军都来了?”

    陈梁赶紧拉过李广利介绍道。

    “广利将军,安定水军参将,你肯定听过。”

    “这里的骑兵,八成都是他的。”

    “嗯,还有沈毅的东路军。”

    沈忠孝眼睛都哭红了,一把白胡子也揉搓

    得乱蓬蓬的。

    沈家集被贼寇攻破。

    家里还出了老三沈忠儒等一帮吃里扒外的叛徒。

    但也有更多的子弟和外姓好汉子,为了保护家园而浴血奋战。

    更有沈忠信和一帮家老,宁愿一把火烧了自己和传承五百年的沈家老宅。

    他们有勇气,有风骨。

    没有丢了书香门第的脸!

    老头唏嘘感慨,拉着沈毅的手上下端详。

    以往的白面书生,彻底成长为孔武有力,面容坚毅的战将了。

    失之我幸,得之我命。

    不管如何!

    上天还是垂青我沈氏一脉。

    老的走了,固然令人扼腕叹息。

    但新的一辈成长起来了。

    不说沈麟那个统兵过二十万,打下两府之地的怪才妖孽。

    单单沈毅和即将到来的沈昂,就足以成为沈忠孝的左膀右臂。

    放出去独当一面,毫无问题。

    果然,乱世就是一把篦子。

    它能把头屑、臭虫什么的梳理掉。

    也能让发根更加茁壮。

    谁说我老沈家无人了?

    多的是!

    登州城修建的很有特色。

    东面靠海,全是码头。

    南、北二门出去百十步就是山,平常也就百姓打柴割草出行。

    辽军约四万步骑堵在西门外一年多了。

    时不时攻

    打一阵。

    主要还是以困为主。

    来的战船、运输船多达五百艘,码头哪里停靠得了?

    南北城山下建立的造船场都停满了。

    光是下船的水军和骑兵就有九万多人。

    战马、驽马足足八万余匹。

    还有一些在易州搜刮的犍牛和肥羊。

    乍一看,到处都塞得满满当当。

    城内原本就塞进去五六十万军民,远超一个府城的容量。

    大伙儿在海上不过漂了三天多,还是不太适应。

    一个个脚步虚浮,不得不下船修整。

    没办法,就在码头和船场扎营了。

    晚上,大部分人还得回船上睡觉去。

    秦王居然不在登州了?

    几个核心人物听说,他居然寻找太祖藏金去了?

    都不由得心中一沉。

    泛舟深海,凶多吉少啊!

    李广利首先提议道。

    “老大人,咱们这批援军来的声势太浩大了。”

    “末将建议,大伙儿休息一个时辰,就对城外的辽军发起反击!”

    “务必全歼。”

    “作战距离近,末将还能让出两万多步人甲和大黄弓。”

    “城中可有骑兵,先拿去用?”

    沈毅赞同道。

    “大伯,不可犹豫。”

    “我军装备、兵力远胜于敌军。”

    “要是放跑了那

    么多战马兵甲,就太可惜了。”

    “我军中还多余一万轻骑具甲,一万八千铁甲、复合弩!。”

    那就是多出五万套骑兵装备了?

    战马也有两万多剩余?

    还是跟城外辽军铁甲骑不相上下的?

    姜庆元是登州的骑兵参将。

    另一位彪悍年轻将领叫马秉义。

    当然,还有一位络腮胡子大汉,陈梁当初在东平湖见过一面。

    他叫鲁治宁,是秦王收复的山东本地将官。

    姜庆元三人顿时大喜过望。

    “哈哈,我们登州啥都缺,就是不缺见过血的兵。”

    “我步五万人,都经过一年多的骑术训练,可惜战马只有一万二,都快养不起了!”

    鲁治宁嚷嚷道。

    “小姜,我跟秉义统领的虽是步军,可也有一批经过骑术训练的。”

    “哦,对了,李将军,沈少将军。”

    “我和马秉义部各有六万步卒,都在城头轮战过。各自抽出一万精通骑射的汉子,没问题!”

    马秉义言简意赅地道。

    “嗯呢,我们缺的就是兵甲。”

    这还没怎么的呢!

    一个个就争抢兵甲红了眼?

    那玩意有多值钱?

    你们不知道?

    沈毅和李广利顶多借给你们用。

    真要想要,上战场抢去!



    第六百四十七章 成功突袭

    

沈忠孝拍拍桌子,斥责道。

    “胡闹!”

    “争什么争啊?”

    “外面的鞑子不到四万,都不够友军吞的。”

    “杀光鞑子,不就啥的有了?”

    “本府决定!”

    “姜庆元调出三万人,加入沈麟部。”

    “马秉义,鲁治宁你们各调一万人给小姜。”

    “歼灭西门之地只是开胃菜。”

    “全军出动,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登州八县。”

    “最好连莱州八县都别放过。”

    “你们要是把青州也抢回来,本府摆酒为你们庆功。”

    “夏粮多半还在各县府,鞑子还没来得及运走呢!”

    “有了青州,莱州的铁矿、铜矿,想要多少兵甲不成?”

    “没出息!”

    “咱们手握二三百万百姓,到时候有兵有兵,要工匠有工匠。”

    “鞑子会为了个山东半岛,调几十万兵马来抢么?”

    沈忠孝一声虎吼,把三个大将训得服服帖帖。

    老人家说的在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