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品寒士 >

第312章

一品寒士-第312章

小说: 一品寒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卖了!”

    “就这个价!”

    “大龙你的澶州军,确实需要换装。”

    “老李到了山东路,招兵买马,没有上好的兵甲怎么行?”

    “至少,你的武备要跟辽人持平才行嘛!”

    李广利感动不已。

    “唉,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反正欠你的……越来越多,都换不上了。”

    虎大龙眼圈一红,拍着胸脯道。

    “沈兄但请放心。”

    “有这批兵甲,我澶州军一定守好东路,和铁锋军守望相助。”

    沈麟很满意。

    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第六百三十章 技术当家

    

李广利不来,沈麟也会把这批缴获的铁甲、大黄弓连卖代送处理给虎大龙。

    单以虎大龙的财力,哪出得起五百万两银子?

    给西军?

    西军也是穷鬼,还欠着沈麟老大一笔钱没还呢。

    沈毅倒是财大气粗。

    可他根本不看不上辽人的十炼精铁甲和大黄弩。

    人家现在就等着猴版具甲、复合弩呢!

    庄子才死的还算壮烈。

    虎大龙继承澶州军总督的位子,是沈麟最愿意看到的。

    这位仁兄敢战,做人做事也没那么多算计和弯弯绕。

    他的亲弟弟虎大勇,还是沈麟麾下的重将,现为第二师师长。

    双方关系好,一向都有合作。

    就像虎大龙保证的那样,互为友军,守望相助。

    这话,沈麟相信,也乐于保持这种良好关系。

    对于目前的铁城而言。

    几乎都能自给自足了。

    哪怕沈麟的管辖权扩大到安定和唐州府。

    他也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外购。

    也就是说,他只要保证足够的银子进行内部流通即可。

    两年来,铁城通过玻璃、雪花盐,高档书籍和纸张,以及最大交易量的兵甲买卖。

    赚取了大量的真金白银。

    这些钱高达几千万两,还没算西军的巨额欠账。

    银庄把

    金银铜制成标准货币,以军队月饷、工钱、就近粮食买卖的方式流通出去。

    还能收获高达12%的火耗利润。

    眼下,铁城银庄还要开遍两府十县,发放金银铜元之时,也会吸收更多的民间散碎金银。

    铁锋军战无不胜的名声,就是铁城银庄信誉坚挺的保证。

    去银庄存钱,有不菲的利息。安全性也高。

    藏在自家地窖里,哪比不存铁城银庄?

    沈家主脉的遭遇,就是个明显例子。

    要不是铁锋军及时出手,主脉存了几百年的银冬瓜还不得被贼寇抢走了?

    哪怕安定府和唐州沦陷于辽人之手了。

    只要存户还活着,只要铁城还在。

    存银就不会打水漂。

    更不可思议的是,辽军和铁锋军打得尸山血海。

    辽国的八大家都没有断了和安定府的走私生意。

    只是规模变得更加隐蔽和小一些罢了。

    陈栓的舰队防御黄龙江,不再允许辽国船只随意航行。

    可八大家有办法。

    他们提前在北岸,以火光为信号。

    在铁锋水军的监督下,安定府的走私商人直接运货过去交易就好了。

    其中,铁城的玻璃、雪花盐、纸张书籍、色布还占了大头。

    辽国已经摆脱不了铁城的高档

    商品了。

    大牲口的目标过大,不方便运输。

    他们就用大量的肥羊,甚至直接用金银交易。

    据俘虏老宋透露。

    目前八大家只是辽国推上前台的中间商。

    他们背后站着的,是应州王耶律大越和辽国皇族。

    所以,沈麟只要拥有足够的粮食。

    他根本不会为了银子发愁。

    甚至,他还有余力把铸造好的金银铜币扩散出去。

    无论是推向大周境内,还是大辽,甚至西域,回鹘。

    火耗利润都让他稳赚不赔。

    占领一块土地,就如铁城一般,必须彻底巩固,治理好。

    铁锋军的扩充已经够快了。

    沈麟根本没有一口吞下澶州军城辖地的想法。

    黑松山往巨鹿方向,如今道路畅通。

    辽军被铁锋军逼得龟缩在平城不敢出来。

    虎大龙让人护送甲胄兵器去巨鹿就地换装,放心得很。

    李广利要把澶州新练的五万兵,带去山东路。

    不得给虎大龙好处?

    因此,这批兵甲,虎大龙实际上拿到了九万套。

    换装之后的澶州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强大。

    足足拥有五万铁骑,十万铁甲步卒。

    李广利也不吃亏。

    巨鹿大战的缴获,他也分了一半。

    原本三万水军就人人铁甲

    了。

    就算把五万新兵武装完毕,他的精铁兵甲都还有剩余。

    他哪里还看得上寻常的骑弓和皮甲,当然要卖给雄州军了。

    至于去山东扩兵的事情,也得等到了再说。

    沈毅要向沈麟购买总价上千万两银子的轻骑具甲。

    这事儿李广利知道。

    到时候,两人合兵,铁甲步骑绝对远超十万。

    起步阶段,肯定是够了。

    虎大龙兄弟难得团聚一次。

    虎大勇特意请了假,陪着老哥去忠县城里,找了个地道酒家吃喝一回。

    “哥,来满上!”

    “这是我们铁城出品的泸水酿,没想到,忠县都到处卖了。”

    虎大龙惬意的喝了半碗,眨眨眼问道。

    “嗯?你家大都督,发迹不过两年多点。”

    “哪来的陈酿?”

    虎大勇竖起大拇指笑道。

    “技术!”

    “你别忘了咱们铁城能有今天,四个字——技术当家。”

    “告诉你,这泸水酿的原料是红薯,窖藏时间只有一年。”

    “是不是比那些窖藏了五六年的老酒,更加醇香清冽?”

    嘶!

    虎大龙倒吸着凉气。

    你们这是?要上天啊!

    吃技术饭的,果然牛犇。

    “哎哎,不对呀!”

    “铁锋军全是骑兵,战马、大牲口可不少

    。”

    “你们还有多余的红薯酿酒?”

    虎大勇得意地道。

    “嘿嘿,还是技术!”

    “咱们发现,战马吃了酒糟子,能够舒筋活血。”

    “时间长了,爆发力明显见长。”

    “你说是直接喂红薯好呢?”

    “还是先酿酒,再用酒糟子喂更划算?”

    “反正添过水发酵,重量也不会轻多少。”

    好吧!

    算我没问。

    虎大龙也是无语了。

    嗯嗯?

    酿酒?

    咱们澶州也会啊!

    回头试一试?

    山区四县的贫瘠山地不少,种红薯产量大,喂马酿酒还真不错。

    两人在包厢里吃喝一阵,渐渐就有些面红酒酣了。

    虎大勇忍不住抱怨道。

    “哥,不是我说你。”

    “这次,多好的机会啊?”

    “你拿到了澶州控制权,庄家的势力也烟消云散了。”

    “直接跟咱们铁锋军合兵整编,不比你操心费力好?”

    “还买那么多破烂兵甲。”

    “都是咱们铁锋军看不上的破烂货!”

    虎大龙轻笑道。

    “你家大都督……也是这种想法?”

    虎大勇嗤笑道。

    “他才不想要你那十二个县的累赘呢!”

    “要把安定府,唐州府治理得如咱们铁城一般。”

    “没两三年的功夫,可做不到。”



    第六百三十一章 兄弟交心

    

几个月前,虎大龙去过铁城。

    当时,他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他感觉,铁城和外面,简直是两个不一样的世界。

    富足,祥和,大人孩子红光满面,来去匆匆。

    走路都带着风。

    不过,有些事,羡慕不来的。

    自家弟弟还是想简单了。

    要把拥有三四十万移民的城市发展成那样。

    沈麟扔进去的钱财和精力,是难以计算的。

    安定、唐州两府十县,要想达到铁城的水平。

    别说两三年,五六年都够呛。

    “哈哈,你都知道咱们澶州是累赘了。”

    “凭啥还要给沈麟添麻烦?”

    “老弟啊,你要明白,我们澶州军有十几万兵。”

    “不是吴七区区四万人那般简单。”

    “你没发现么?”

    “吴七手下那四个游击官,本事如何,现在还看不出来。”

    “你家大都督,就不得不给出四个副师长的职位。”

    “咱们澶州军呢?怎么安排?”

    “你这想法很不靠谱,不是让你家大都督为难么?”

    虎大勇使劲晃晃脑袋。

    酒上头,有点犯晕了。

    自己怎么没有考虑这一点?

    就想着增加咱铁锋军的规模和地盘了。

    老弟兄怎么安置?

    新来的人如何编练?

    如今不过是

    混编了八万新兵。

    铁锋军的整体战力就下降了不少。

    再多十五万?

    老天爷,怕是得撑坏肚子。

    内部不稳,战斗力不行,再多的人有何用?

    赵归一的人马,最多时达到了五十万。

    结果呢?

    就如纸糊的假人一般,一推就倒了。

    “唉!”

    “难怪陈云、陈风、包括吴七他们都没提这事儿呢!”

    虎大勇老脸一红,也不知道是不好意思。

    还是酒的作用。

    “咱还是……城府不够哇!”

    虎大龙笑眯眯地给他倒上一碗酒。

    “你哥我这脾气,你还不了解?”

    “当初,在老总督麾下,咱就不争不抢。”

    “当然,该咱的,别人也抢不去,庄子才都不行。”

    “说白了,你哥我没啥大野心,能护佑一方平安,此生足矣!”

    “咱和李广利、沈毅不同。”

    “老李还问过咱的意思呢。”

    “你猜我怎么说?”

    虎大勇撇撇嘴。

    “呵呵,你骗他了呗?”

    虎大龙顿时笑得前仰后抑。

    “没错!”

    “那家伙还想称霸山东呢!”

    “咱也明说了,澶州地盘儿,说不定,早晚得归沈麟。”

    “就算你家大都督再没志向,铁锋军的实力摆在那里。”

    “咱告诉老李,澶

    州军的未来,是河北东路。”

    “嘿嘿,他信了。”

    “还提议将来好好合作。”

    虎大勇也忍不住直乐。

    这个李广利,还真当辽军是大白菜呢?

    有了差不多的装备,就随便他拱?

    辽军这次损失十三四万。

    应州王还不得心疼死?

    不说辽军现有的装备会不会再度提升。

    他一旦把注意力从河北西路移开,不敢再打咱们铁锋军的主意。

    那么,河北东路,山东路的日子就难熬了。

    毕竟,两地就隔着一条运河。

    辽国水军日渐犀利,这点距离算个啥?

    就算李广利和沈毅前期能组建起十来万铁甲步骑。

    也还不到他们纵横驰骋的地步。

    依托登州,慢慢发展才是王道。

    秦王很有本事,他身边也不缺沈忠儒这般的大能。

    如今,他还不是依靠一府之地,苦苦支撑?

    可见辽军给他们带去的压力有多大?

    随后几天,虎大龙又向铁城银庄借了一笔款子。

    沈麟毫不迟疑地答应了。

    澶州军将用这笔钱购买大量水泥。

    虎大勇决定学忠县边境的堡垒技术。

    他将逐步淘汰笨重的投石机。

    原有的城墙上也不再使用挡板,而是直接用水泥浇筑碉堡。

    留足床弩和大黄

    弩的射击孔就好了。

    巨鹿和任县边境的交通要道全堵死。

    辽军再去,还能派轻骑突袭后方?

    想都别想。

    除非他们长了翅膀,能从洺河和那些山地间飞过去。

    要打澶州军,唯一的办法,就是拔掉任县和巨鹿两座严防死守的县城。

    庄子才在澶州军城留下了大批工匠,炼铁和兵工坊也有。

    制甲肯定是赶不上趟,也没必要。

    但打造兵器,仿制大黄弩、弓难度不大。

    这东西,虎大龙手中都有大批实物和零配件了。

    还折腾不出来,要那些工匠何用?

    比如沈毅,最近边修沈家集,边利用最先恢复过来的兵工坊仿制了好些大黄弓。

    他自己看不上,还可以卖给李广利不是?

    至于大黄弩车,据说也有些眉目了。

    那玩意,多多益善。

    李广利恨不得把水军战船塞得满满当当。

    六月中旬了。

    辽军没什么进一步的举动。

    铁锋军的防线推进到曲周、临漳边境。

    沁水就彻底变成了内河。

    陈梁的水军第一师解放了。

    造船厂又下水了两艘一万五千担的旗舰,六艘万担级、十艘五千担级主力舰。

    那批缴获的帆船,也挑最好的,临时改造了三十二艘武装商船。

    这批船只暂时没交给梁龙的第三师。

    而是满载着混编新兵的第二师,第三师一半人马扬帆东下了。

    沈毅带着一万骑兵,五十万担粮食,以及沈麟提前交付的两万套轻骑具甲上了船。

    李广利带着五万水、陆大军打前站。

    他带的兵甲和粮食也不少。

    要没有陈梁的一百五十艘舰船护送。

    他俩还真不敢单独上路。

    以往,他们不过是跟辽国水军在内河争斗罢了。

    辽国水师横行于海上,万担级大船都不老少。

    李广利的水军,就四艘万担级旗舰,不到百艘五千担级主力舰。

    更多的却是三千担,千担级护卫舰和哨船。

    这份实力,纵横黄龙江还可以。

    近海航行,却远远不够看。

    要是没有接收唐州,刚跟辽军大打出手一场。

    沈麟原本是打算去一趟登州的。

    他都有些想念沈忠儒大伯了。

    这次,沈思思和环儿佩儿在娘子女兵的护卫下。

    也登上了陈梁的舰队。

    李广利和沈毅带走了五万匹战马。

    加上大批粮食和军兵,所有舰船都塞得满满当当。

    沈麟想给大伯一些援助,都装不了。

    算了,先去淌一淌水路,下次再说。

    这二位不是留下部分人马没走么?



    第六百三十二章 研究对手

    

大名府,大周朝的北京。

    以往只是四京之一的陪都。

    很多大周皇帝,可能一辈子都没去过。

    作为大运河北段的重要节点,赫赫有名的漕运码头。

    大名府是仅次于东京封丘的大城市,繁华异常,人口过百万。

    随着大周皇帝杨念博的到来。

    大名城就被辽国大军三面合围了。

    为何说三面呢?

    因为大名东岸紧靠运河。

    大周水军哪怕死伤枕籍,也要守住这条生命通道。

    至少,运河之北不能丢。

    要不然,皇帝都没地儿跑了。

    走陆路?

    一败再败的大周军,能跑得过鞑子铁骑?

    好在运河狭窄,周军的投石机借着城墙掩护,还能跟水军配合,勉强顶住辽军的进攻。

    应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