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寒士-第3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只是澶州正规军。
军城附属八县,每个县还训练了一万乡兵。
如果来的仅仅是赵归一的贼寇残部。
庄子才绝对有信心拉出大部人马,去野地浪战一番。
可十万辽军铁骑都到了平城府。
已经跟他下下辖的巨鹿、任县接壤了。
单凭每个县城三千正规军,一万乡勇就抵得住?
能坚守几天县城,就算表现英勇了。
顾不得丧子之痛,庄子才带着沈青打马疾奔总督衙门。
“来人,传所有军将议事。”
老庄雷厉风行,也没瞒着沈青。
他急调七万步骑前往任县、巨
鹿一线。
另外,还抽调后方六县的乡兵全部前往。
这个时候,他只恨自己训练的乡兵太少了。
澶州军城的府库全部搬空。
后方的丁壮至少要满足一人一把刀枪,紧急训练就是了。
另外,他还写了封亲笔信,让人送给落阳山的虎大龙。
就一个意思。
以往咱们因为老总督张峰奇之事,兄弟间闹分家,再也正常不过。
可现在,外敌来了。
辽鞑子和贼寇混在一起大几十万呢!
老哥我一副肩膀可扛不住。
这一年多来。
你小子从我的八县移民,咱也睁只眼闭只眼,没阻止过。
如今,你小子手头足有五万步骑了。
该下山搭把手了。
老话说得好,兄弟睨于墙,外御其辱。
我老庄的澶州八县要是沦陷了。
你落阳山四个县,还能独善其身不成?
实际上,虎大龙部独据落阳关,周边群山环绕。
地势远比澶州坚城更好守。
可澶州八县上百万人总不能全都跑山里去吧?
四个山区县,哪里养得活?
顶多一个月,就要收割夏粮了。
不把敌人挡在外线,这么多军民喝西北风啊?
大帮军将神色凝重地领命而去。
庄子才对亲卫统领交代道。
“
庄信,我给你留下两万兵,这幅家业,你得给我看好了。”
“炼铁坊,工坊日夜赶工,可不能断了前线供给。”
庄信深感责任重大,有些迟疑。
“总督大人,您就算联合虎大龙。”
“集结的兵马也不过二十万。”
“其中,骑兵顶多三万出头。”
“末将觉得,这力量对比,还是玄呐!”
“还有,辽军会不会自北岸运兵突袭军城?”
“今天,辽国的水军都出现了。”
“杨辉根本挡不住!”
庄子才转头望着沈青,眼中全是血丝,话语里竟然带着哀求。
“老弟!”
“本官带着你参加我澶州军议。”
“就是想让你看个清楚。”
“这一会,咱可是把全部家底儿都亮出来。”
“庄信说的有理。”
“就这样,咱们心里都没底!”
“你能否紧急回返?替本官,替老夫去求求沈麟?”
“你们铁锋水军足够犀利,应该可以守好安定水域。”
“请务必放李广利所部回来,助我一臂之力。”
“澶州段江面,不能无防啊!”
他清楚,沈麟崛起的时间太短了。
铁锋水军再强,舰船,军兵总归有限。
不可能管得了上千里的两地江防。
如果李广
利所部三万多人能赶回来。
跟铁峰水军上下游联手。
那澶州军城的安全,就要提高好几个等级。
后路无忧。
他在前线,哪怕是一个县城,一个县城打成血肉磨坊。
他也要拖延敌人一个月的时间。
几百万担夏粮,损失不起!
沈青郑重地拱拱手。
“末将即刻回返安定府。”
“保证将总督大人的话一字不漏地带到。”
庄子才亲自把沈青送到码头。
直到沈青登上哨船西返,他才放心了些。
步卒调动,两三天才能赶到巨鹿前线。
一万五千骑兵不得不先走一步。
至少,他们能通知沿途的百姓尽量撤往县城。
也能把靠近巨鹿的乡兵先一步调上去。
大军行进,肯定离不开官道。
而这些官道的枢纽,正是各个县城。
辽军骑兵自然可以从田野里绕路。
一来,他们未必舍得践踏手到擒来的庄稼。
二来,轻敌冒进,万一遭到埋伏呢?
骑兵能携带多少重武器?后勤怎么办?
损失大了,辽军一样承受不起。
既然他们跟贼寇合流了。
当然会选择一个县,一个县的打过去。
贼寇跟汉儿军的作用一样,都是攻城拔寨的替死鬼嘛!
不用白不用!
第六百零七章 后方来援
落阳山虎大龙这一年多来,可没少跟泸水铁城联系。
他们买不起具甲,可苗刀猴版复合弩倒是用粮食换回去不少。
有虎大勇、吴七帮忙。
落阳山常年派人蹲在安定府城。
铺子都开了两家。
他们不但做粮食买卖,还做山珍、兽皮、药材生意。
前几个月,安定城的走私生意大。大恢复。
他们收购了好几千匹战马。
山区四县人口不多,军垦产粮反而有了富裕。
所以,庄子才找虎大龙联手是对的。
最起码,虎大龙的五万步骑,几乎都换装了猴版复合弩。
射程比辽军的大黄弓还强一些。
更别说,他的重骑兵也恢复到了三千人。
只是战马稍微差点。
但虎大龙部的战斗力,绝对强过澶州军。
沈麟率领四万具甲骑兵,沿着忠县、易县南境布防。
辽国大军还没来。
双方的哨骑却交手频繁。
倒是令铁锋军官兵很是开心。
他们不怕小规模交锋。
有望远镜先敌发现,就可以调集兄弟部队,往往能凭借装备优势,依多打少。
辽军的远拦子,纯属送宝马良驹来的。
收获大,自然激情高。
铁锋军哨骑一路反击,尤其以吴亮部跑的最远。
“什
么?”
“你部都逼近唐州城外十里了?”
沈麟都不得佩服这位新晋的哨骑百户官。
还是一如既往的敢打敢拼啊!
“辽军大部队还驻扎在唐州没动弹?”
“会不会是假营?故意骗人的?”
吴亮肯定道。
“大都督,可能性很小。”
“连营十里,故布疑阵哪搞得出来?”
“咱们还遭到了五千轻骑的追杀呢!”
“都是从那大营里冲出来的。”
“不过,他们哪追得上咱们铁锋军哨骑?”
陈风笑骂道。
“你小子,看把你美的?”
“你咋不上天呢?”
“大都督,吴亮看到的,不会有假。”
“连营十里,怎么的也有五万以上的骑兵了。”
“辽军马匹太多,占据的地盘儿就大。”
“唐州城,显然呆不了那么多骑兵。”
沈麟颔首轻笑。
“挤一挤还是可以的。”
“好歹是个府城嘛!”
“本官猜测。”
“辽军大部队,原本是打算急袭安定府的。”
“可惜贼寇败得太快。”
“辽国水军又不给力。”
“他们被沁水挡住了。”
“驻扎城外,现在多半在考虑打哪儿好呢?”
也算铁锋军运气好。
如果陈梁部晚出发半天。
辽国的水军
大部队灭了澶州军,不就跟唐州接上头了?
只要过河七八万铁骑。
辽军配合贼寇大部队,沈麟就麻烦了。
人家有随队的大黄弩车,死命往前冲。
照样能跟破阵弩车打个有来有往。
那玩意只要一分散,对铁锋军骑兵的威胁非常大。
更别说他们的铁甲和大黄弓。
一旦两军骑兵陷入胶着战。
贼寇的步卒大军列阵前行,十万铁锋军还不得被逼得步步后退?
安定府城怎么办?
沈麟庆幸不已。
这时候,犹豫不决的,应该是辽军大将了吧?
唐州方向只有十万辽骑。
他们还得留守一部分。
能拉出来野战的,怕是不太多。
而铁锋军在隆德府一战,整体兵力暴露无遗。
已经不是十万铁甲辽骑可以啃得下的。
要么,这家伙在等平城方向的援兵。
要么,就是把贼寇留守后方的几万人,全调上来充当敢死队。
沈麟不是死板之人,有机会哪能不上?
“陈风,你带一万轻骑逼近唐州。”
“不过要注意行踪,看能不能宰几刀?”
“吓唬吓唬鞑子!”
陈风闻弦歌而知雅意。
他搓着手开心坏了。
“明白,用哨骑钓鱼呗!”
“吴亮,这活儿交给
你了,走!”
两人勾肩搭背出去了。
沈麟所驻扎的地方,是忠县边境的堡垒群。
为了完全起见。
知县马致远派来一万乡兵协防。
投石机,床弩也运来不少。
他手头有了多余的兵甲,十里八乡撤往县城的丁壮足够多。
免得这些人吃饱了惹事。
他又召集了两万壮丁训练起来。
临时抱佛脚也管用。
真要打起来,草草训练过的丁壮当辅兵也更好用不是?
同样,易县张书铭手里的刀枪皮甲更多。
有点力气的丁壮,都被他拉进训练营了。
说起来挺吓人。
两个县,真要练上十天半个月,居然能拉出八、九万人上阵。
两处县城,只剩下老弱妇孺了。
选兵的比例远比安定县,夹山县还多。
汤泉镇方向不断传来李广利的哨骑报讯。
张书铭越听,心里越踏实。
贼寇前锋骑兵大败。
主力还被铁锋军和水军陆战骑追杀、袭击。
这帮混蛋只顾得上沿着山区逃命。
他们是没机会南下易县县城了。
不过,辽军占据唐州的消息,也吓得老张心肝儿直跳。
好在沈麟大都督亲自带兵布防边境了。
四万具甲骑兵哪里够?
老张一大早就拉着两万五千
乡兵,跟沈麟部署在易县南边的骑兵汇合了。
凭借边境堡垒,乡兵照样能打仗。
到了中午,更多的援军渡过沁水。
安定知府周元调集了府城和所剩五个镇的大部分乡兵,班军。
合计四万人。
同时赶来的,还有夹江知县向文成带着一万五千人。
两县边境,顿时人多为患。
如果光看阵势,沈麟手头的南线兵力暴增到十三万人。
步卒依靠堡垒,土墙防御。
后方还有投石机,床弩正源源不断的送来。
防线一路延伸,已经到了易县东边的黑松山南麓。
周知府豪气万千地拍着胸脯。
“沈麟,别担心嘛!”
“这些乡兵最少都训练了半年啦!”
“打。打防守战,肯定没问题。”
“安定府城,不是顶住了贼寇好些轮的狂攻?”
沈麟苦笑道。
“周叔,我原本计划放弃易县和忠县一半儿的。”
“咱们带着百姓撤回安定三角区,依靠沁水布防,更加稳妥。”
“你们如此积极,搞得我都不好意思说撤了。”
“要知道,我们的兵力就这么点。”
“可辽军还有后继之力啊!”
“京城一旦被攻下,耶律大越就能放手一搏,增兵二三十万都不难!”
第六百零八章 扩编提议
放弃易县?
张书铭首先就不干了。
易县几乎就是平原地带。
温泉镇那边靠黄龙江的山地不算,是搭头。
百多万亩良田呢。
“大都督,可舍不得啊!”
“咱们易县土地肥沃,每年的夏粮产量比安定县还高。”
“超过一百五十万麦子,过一个月时间就能开镰了呀!”
马致远也哭丧着脸。
“我们忠县放弃一半儿的话。”
“也得减产五十万几万担。”
“真的舍不起。”
“大都督,一个月的时间,都坚持不住吗?”
“等陈云、李广利将军逐走贼寇,咱们集结的兵马都过二十万了。”
沈麟摇摇头,很是无奈。
步兵再多有个毛用啊?
守住了南线,人家平城辽军从东边进攻呢?
逃进北部山区的贼寇也不少,还等着清剿呢!
“乡兵训练的时间,确实不短。”
“可各部装备、战力参差不齐,还有号令……”
三个县令立刻保证道。
“我们……都听大都督的。”
周元是知府,大周以文官为最。
按理说,他才是在场的最高指挥。
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他哪里会打仗?
府城保卫战,他不还是放权给吴七了?
老头双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关于
号令嘛!”
“沈麟啊,你现在都亮出家底了。”
“再低调也没啥意义。”
“咱们跟朝廷也失去了联系。”
“唉,封丘京城,老杨家的江山,还能否保住都是个问题呢!”
“我们不得不未雨绸缪啊!”
“蛇无头不行,你又是个有大本事的人。”
“该站出来,你就得出这个头!”
沈麟双眼一眯,这是要推举我么?
其实,咱就像管着铁城的一某三分地而已。
帮你们守住安定一府四县。
也不过是给铁锋军布下足够的战略回旋空间。
“周叔,你的意思是?”
周元喟叹道。
“我听说,沈忠信不在了。”
“沈家集一役,沈毅、沈昂的两万军也打残了吧?”
“一定意义上说,也没有谁给你沈麟下绊子,唱反调了。”
“你看这样如何?”
“老夫管安定府的政务,绝不插手带兵。”
“咱们这边的乡军、班军,全都交给你。”
“挑选精锐,就地整编。”
“能提供多少钱粮,咱们商量着来。”
“当然,你也知道,咱们的支持有限。”
“还得仰仗你的铁城呐!”
“我们这几个文官,唯一的要求就是。”
“安定一府三县,一寸土地都不能丢。”
沈麟
有些怔然。
他万万没想到。
这帮文官的让步居然如此之大?
几乎算毫无保留了。
据他所知。
一府四县,在册十五万三千多户,人口过了六十万。
实际上,还有不少隐户,瞒报的也不少。
实际人口,说不定过了七十万。
这还没包括铁城接近四十万的人口呢!
战时,完全可以实行三丁,甚至两丁抽一。
沈麟能从安定府挑出七八万合格的兵源来。
狠心一点,十万都不在话下。
当然,他不会这般盲目草率。
沈麟做事,从不拖泥带水。
既然大家要把他推上前台,他根本没有拒绝的道理。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