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品寒士 >

第231章

一品寒士-第231章

小说: 一品寒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片儿位于大道南边,都是沈家主脉收割完毕的麦田。

    腾空了,补种些杂粮,希望还能赶得上季节。

    车厢里的两女不知不觉停了手,各自整理着凌乱的衣衫。

    韩如烟半晌才问道:“喂!”

    “你俩去哪儿?”

    “还回锦绣楼暂住?”

    慕容晚晴一脸落寞。

    “不了!”

    “故人已逝,回去干什么呢?”

    “到了沈家集,我俩去买……”

    “呃!”

    “现在哪还有战马卖哦!”

    “你租架马车回安定城吧,这碧油车,让给我们,希望还能……赶得上笨蛋老哥的船。”

    韩如烟若有所思地点点臻首,眼前的丫头,放不下的东西太多了。

    “成!”

    “辽军攻打京城的心思,路人皆知。”

    “去吧!”

    “没准儿,你还能给军方提供些情报。”

    慕容晚晴叹道。

    “我……先不去京师了。”

    “你不是说。我哥要去支援童子贵么?”

    “禁军战力堪忧啊!我不放心,得去看看。”

    “也不知道,在绛州能不能挡得住辽国西路军。”

    “要是我们兄妹……真的战死了。”

    “你连退婚的麻烦都没了。”

    “直接嫁给沈麟那个混蛋,岂不是更好?”

    韩如烟很想说。

    其实你哥,慕容东升也没那么傻,那般笨。

    只是……人比人,唉!

    她忽然扭头,展颜笑道。

    “咱俩明争暗斗好几年了。”

    “你可得好好活着。”

    “你要不在了,谁陪姐姐斗嘴呢?”

    “就算要嫁那混蛋。”

    “咱俩也一起嫁过去欺负他呀!”

    “好了,路口到了,我自己走去沈家集,月娘停车。”

    碧油车还没停稳,柳如烟已经轻飘飘地跃了下去。

    她举着手,拢在小嘴边喊着。

    “死丫头……”

    “好好活着啊!”

    南奔的马车上,慕容晚晴无力地靠在软枕上。

    泪流满腮!

    两天后。

    三十艘大船在水门码头一字排开。

    前面十艘是专用的踏桨战船。

    后面二十艘自然是改装的武装运输船。

    有专门装马的,有运输物资和装人的。

    清一色的五千担运量,看起来,空间还绰绰有余。

    鲁志昌轻抚着一把白胡子,有些后悔了。

    “啊呀呀,早知道就把那批骑弓也留下了。”

    陈风毫不留情地打击道。

    “老头,三万把骑弓卖出了不少钱呢。”

    “你要是留下了。”

    “岂不是少买好多套具甲?”

    鲁志昌咂咂嘴。

    嗯,真他娘的!

    不难抉择。

    “哎哎,沈麟,具甲、铁杆马槊不都送上船了么?”

    “这些箱子里,装的啥?”

    沈麟乐呵呵地敲开了一只木头大箱子。

    里面赫然摆着满满的连鞘长刀。

    “送你的!”

    “全都是二十炼苗刀,足足一万把。”

    “够意思不?”

    鲁志昌嘴唇哆嗦了一下。

    价值十万两银子兵器,就这么眼都不眨得白送给老夫了?

    够意思,太够意思了!

    他哈哈大笑着拍拍沈麟的肩膀。

    眼角,却有几分湿润。

    “你小子,真是……”

    “大恩不言谢……”

    沈麟指指水门里络绎不绝的重载马车道。

    “先别急着谢。”

    “还有一批二十炼精铁呢!”

    “你那边没有好铁矿,但铁匠总不缺吧?”

    “回去后,想打造什么兵甲,随便整。”

    “白送你的!”

    一块块银灰色的铁锭直接被运上了船。

    一百二十斤一块,也就是一担的标准单位。

    鲁志昌数得眼都花了。

    他颤抖着声音道。

    “臭小子,你……你到底给了多少啊?”

    “十炼铁的市价……都到了一两银子一斤了。”

    “更别说二十炼精铁。你这……老夫还不起你呀!”

    沈麟拉着鲁志昌满是老茧的手,重重拍了拍。

    “老头,什么还不还的?”

    “你西军卫国戍边,二百多年啦!”

    “咱们每个中原人,都该对你们道一声谢!”

    “原本,我打算让你留到月底再走。”

    “怎么的,也能凑齐一百万斤。”

    “可惜,紧赶慢赶,只有七十万。”

    “剩下的,以后再找机会给你送去。”

    旁边的几位标营将领,秦冕几人欢喜得哽咽了。

    老天爷!

    七十万斤?

    二十炼精铁?

    足以让咱们二十万西军手里的武器。

    全部更新换代一回了。

    鲁志昌转头擦了擦眼角。

    陈风打趣道。

    “老头,别哭!”

    “咱们都督有钱得很,不要白不要。”

    有钱也不是这么个造法!

    你换个人来试试?

    沈麟舍得这般大手笔?

    当初他大伯替秦王买武器,不也没送啥东西么?

    鲁志昌佯怒道。

    “风大!”

    “沙子眯眼不行啊?”

    随后,他有万分感激道。

    “托你们的福哇!”

    “咱们西军,这回阔气喽!”

    “其他不说,单单沈小子你送的五十套精甲,四十炼呢!”

    “就能救下我西军多少大将的命?”

    “对了,你不是文采无双么?”

    “给老夫来首送别诗!”

    “咱老子也附庸风雅一回。”

    战船缓缓起航。

    鲁志昌等人站在甲板上挥手告别。

    沈麟高声吟道。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秦州飞将在,不教胡马度横山!”

    这个时空,有猛秦强汉,却没有隋唐。

    当然,国祚近四百年的大齐朝。

    比沈麟原来时空的唐朝还要生猛些。

    那是真打出了四海之地。

    东边囊括了三韩,跟倭国隔海相望。

    西边打到里海岸边,称之为西海。

    北边去了永冻之地。

    不是贝尔加湖,而是真的探索了北冰洋。

    南边就不说了。

    同天竺争斗了百多年,南亚那些小国几乎一扫而光。

    大周太祖为何要打倭国?

    那是他吸取了大齐朝的教训。

    有些疆域,全是不毛之地,可以不要。

    但有些小国,却富得流油,是必须要打的。

    这个时代,找不到唐诗宋词。

    沈麟搬运起来,及其顺手。

    鲁志昌哈哈大笑着挥手。

    “小瞧老夫不是?”

    “秦州飞将,好好好!”

    “咱老子咋的,也要飞出横山之外去呀!”

    “小子,且听捷报吧!”



    第四百五十八章 食盐告急

    

送走鲁志昌,沈麟开始关注新兵训练。

    白娘子和陈风遴选回来的一万五千人。

    在露水谷训练一个多月了。

    二号水库修建即将完工,丁壮大大剩余。

    梁自忠道。

    “都督,可以从移民中征兵了。”

    “按照之前的计划,再征五千人就够。”

    “可……剩下的丁壮也太多了吧?”

    不仅仅是水库建设空出了大批丁壮。

    就连沈中平的营建司,近两个月来,壮男健妇一起上。

    也基本解决了大批移民的住房问题。

    接下来,这么多人的再就业,怎么办?

    参军,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沈麟沉声问道:“你们觉得,多少人合适?”

    陈云建议道。

    “干脆再征一万青壮男子,五千女子好了。”

    红娘子连连点头,颇为欢喜。

    “好呀好呀!”

    “娘子军才两个千户部,实在太少。”

    “再征五千的话,就可以组成一千重骑,六千轻骑了。”

    “独立作战,都不成问题。”

    沈麟一手扶额。

    铁城到了娘子军都不得不单独出战的时候。

    局势,该危及到何种程度?

    “女兵太多了。”

    “征两千吧!”

    “有一个轻骑游击部足矣!”

    “平常主要负责城内的巡查任务,女子的亲和力更强嘛!”

    红娘子顿时耷拉着脑袋,噘嘴生闷气去了。

    白娘子见状,安慰她道。

    “咱们铁军,呃,铁锋军分那般清楚干啥?”

    “男兵、女兵不是一样的带?”

    “如今人口多了,各行各业都需要女子。”

    “四千娘子军,我看正合适嘛!”

    陈云颔首赞同道。

    “没错,男人女人都一样。”

    “女子减少了,那男子是不是相应增加些?”

    “既然有足够的兵源,咱们还是提前练着好。”

    沈麟想了想,决定道。

    “那就征一万三千男兵。”

    “新兵凑够三万人。”

    “如此以来,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参军了,也有了稳定收入。”

    “当然,实在不合适的,就别勉强!”

    学校里,十二三岁的大班学生就不下两万人。

    沈麟现在不缺战马。

    学校也打算每个星期安排半天的骑术训练。

    寒暑假甚至能集训两个月。

    小孩子接受能力强,学东西更快。

    过了年,这些孩子也将编成童子军。

    沈麟更看好自己的学生。

    别的军队,一旦入伍就要干到老。

    好多人到了四十岁,身体不行了才有机会退伍。

    那真是名副其实的“老兵!”

    比如做卤牛肉的老庞,当年不就是这样?

    铁锋军已经确定了五年为期,算义务兵役制。

    到了时间,优秀的军官可以留任。

    其他普通官兵,基本可以退役了。

    梁自忠抚须笑道。

    “四万一千铁锋军,齐装满员,足够了。”

    “只是不知道,能出多少骑兵?”

    沈麟轻笑道。

    “训练一视同仁,优中选优吧!”

    “骑术差些的,可以去搞后勤,驾马车,操作破阵弩。”

    “再次一些的,选入水军。”

    “最后剩下的,可以编成城防步卒。”

    “加强枪盾、射术训练。”

    “没有无用的兵,关键看你用在什么位置。”

    在他的计划中。

    铁锋军只要编成一万重骑,三万具甲轻骑。

    野战决胜,虽能抵挡?

    当然,目前的兵源,很难达成这个目标。

    首先,供应重骑使用的宝马良驹就不够数。

    只能用次一等的战马当备马。

    重骑换装铁杆马槊,对个人力量、技战术的要求太高了。

    欲速则不达啊!

    刚刚讨论完问题。

    三叔沈忠和就一脸焦急地走了进来。

    “都督,食盐告急!”

    怎么可能?

    沈麟来到这个时代,还第一次听说买不到盐的?

    “不会吧?”

    “我们的食盐储备一直不少。”

    沈忠和接过红娘子泡好的绿茶,都顾不得喝。

    他急急忙忙道。

    “我们的储备,确实不算少。”

    “可移民也多呀!”

    “这两个月,不多了七八万张嘴?”

    “官军一撤围,情报科隐藏于各地的外线人员,传回的第一条消息就是,盐价暴涨。”

    “好多乡镇都卖断货了。”

    嘶!

    这倒是个麻烦事啊!

    人可以饿肚子,但少不得盐。

    邱真没有第一时间禀报。

    而是把消息传给沈忠和。

    估计她只是把这事儿当成商贸上的麻烦了。

    显然,她低估了缺盐的影响!

    白娘子蹙眉道。

    “相公,辽军增兵山东路,河北沿海一线恐怕也被封锁了。”

    “如果通济渠再被切断,海盐的来路就断了大半。”

    “陆路运输,稍微出点岔子。”

    “咱们北方的盐价就得震三震!”

    红娘子怀疑道。

    “不至于吧?”

    “西川路的井盐呢?”

    沈麟一拍桌子,凝重地道。

    “不好!”

    “辽国西路军的战船多半出了汾水,打到黄江去了。”

    “黄江航运受到影响,南方的海盐也好,井盐也罢!”

    “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几人倏然而惊。

    辽鞑子也太凶猛了吧?

    前不久的消息,不是说?

    官军还在跟辽军在绛州前线拉锯么?

    汾河河口的大周水军可不少。

    这么不经打?

    不过,沈麟想起陈梁的船队,不禁哑然失笑。

    咱们都避开黄龙江不走了,就想猥琐些,尽量低调。

    如果辽国的太原水军南下黄江。

    陈梁多半是避无可避了。

    两人对视一眼,心下了然。

    白娘子抿嘴轻笑道。

    “走哪儿都碰到辽人。”

    “鲁大帅会不会骂娘?”

    陈无双偷笑道。

    “干嘛要骂娘啊?”

    “他多半催着陈梁上上上,干他娘的!”

    沈忠和听得一脑门黑线。

    这俩侄儿媳妇,也太彪悍了些。

    三叔我听得好尴尬啊!

    “咳咳咳,都督,你不是说,咱们可以制盐么?”

    “北地盐价暴涨,没准儿,很快就断了货源。”

    “老百姓咋办?”

    “赶紧想招儿解决一下吧?”

    制盐而已。

    对沈麟而言,真算不得难事。

    可盐湖才沉浸了几个月?

    浓度不达标啊!

    含盐量太少,制作成本就高了。

    其实,铁城虽说人数超过了十五万。

    但食盐这玩意,消耗量没有想想的那么大。

    一个人三个月吃一斤盐。

    在这个时代,都算高消费了。

    过量了,耗费大,还对身体不好。



    第四百五十九章 盐场启动

    

市面上卖的可是苦涩焦黄的粗盐。

    杂质和各种有害成分不少。

    当然,铁城居民早在半年前,就不吃这种低档货了。

    沈麟对买回来的粗盐进行了二次提纯。

    苦味当然有,钾盐嘛,对人体却没多大坏处。

    沈忠和也曾经动过外卖的心思。

    亮晶晶的雪花盐,档次高,利润多可观?

    后来,被沈麟阻止了。

    二道贩子有什么意思?

    那点利润能和炼铁、造纸、印书、纺织相比?

    就连水泥和松柏火油弹的利润都高很多。

    几人策马来到和造船场一墙之隔的连片大厂房内。

    此地新建不到两月,并没有挂牌。

    没几个人知道里面是干啥的。

    管事是学校的老师茅元仪。

    这位老兄年近四十,秀才都没考上。

    却对杂学很是痴迷。

    在沈麟看来,他就是这时代的化学家。

    自从盐场建成之后,教书就沦为兼职了。

    别说回家回学校了,他经常几天都吃住在这儿。

    偏偏,盐场目前还只是做些二次加工的活。

    “哈哈哈,都督,您终于舍得来咱们这儿过问一下了。”

    “两位夫人,哦哦,沈三司长,欢迎欢迎。”

    沈忠和摸摸鼻子。

    每到这种场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