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品寒士 >

第169章

一品寒士-第169章

小说: 一品寒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搓着双手道。

    “沈大人,这个……也太铺张了。”

    沈麟哈哈一笑。

    “等你进城,看一看就知道了。”

    “咱们泸水铁城,谁家吃不起肉?”

    “当然,羊肉牛肉缺点。”

    “独享这么一条泸水河。”

    “鱼,那是要多少有多少。”

    沈忠孝并非墨守成规的老古董。

    他呵呵笑道。

    “你呀,怎能在光天化日之下杀牛呢?”

    沈麟故作惊讶地问道:“咱们杀牛了么?”

    “明明是摔死的嘛!”

    “对不对呀?兄弟们?”

    嗯嗯,这个借口,找的太妙了。

    码头上的铁军和水军军官兵,都心领神会地附和道。

    “对!”

    “摔死的!”

    ……

    能进铁城的只有沈忠孝父女和周家兄弟。

    沈忠孝敲敲坚硬如磐石的城墙笑道。

    “尚福,你看,这就是老夫提过的水泥了。”

    “几天就干,方便快捷。”

    “沈麟修这座雄城,历时不过一月。”

    周家兄弟互相瞅了瞅,惊讶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

    果然,沈麟的发明,绝不是什么奇技。

    当真是利国利民。

    平地起一座雄城,才不过短短一月?

    这次前来,真真开了眼界。

    沈思思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挽着沈忠孝的胳膊晃了晃。

    “爹,堂哥的艳福不小呢。”

    “还有位二嫂,带兵去山东路了。”

    “他呀,娶了一对姐妹花哟!”

    “三嫂还练了一千娘子军,都亲自杀过不少辽鞑子了。”

    啥?

    三位大老爷们顿时目瞪口呆。

    女子带兵,大周历史上可真没见过。

    沈麟欲盖弥彰地故意把红娘子称之为陈双。

    看来还是引起了老头的注意。

    这人呐,太优秀了。

    没办法!

    “咳咳咳!”

    “他们两姐妹,出身于太原府下的陈家堡。”

    “哦哦,陈家原来是经营镖局的。”

    “您也亲身经历过,阉党横行,各地官吏欺压良善。”

    “陈家的镖局,在几年前就被迫关门了。”

    “大伙儿只得回老家务农。”

    “我也是通过吴七,才知道江湖上,有这么一帮人。”

    “陈家子弟从小学习骑射,一直不曾荒废。”

    “陈老爷子秉持忠义传家,就此埋没了,实在可惜。”

    “所以,侄儿特意走了一趟太原,邀请陈家人出山。”

    “这不,我军中骨干就由二百陈家子,一百邙山村的梁家子组成。”

    “要不然,哪能如此快速成军,还能跟辽军野战决胜?”

    原来如此!

    沈忠孝恍然大悟。

    哪怕沈麟有着通天本领,化腐朽为神奇也太天方夜谭了些。

    他顶多练出比沈忠信手下的乡兵,更强一些的军队。

    但总有个极限。

    没有优异的军官种子,就像沙地上修房起屋。

    要求太高,绝不可能。

    “明白了,还是你小子机灵,运气也好。”

    “你二伯聪明一辈子,就永远搞不明白一件事。”

    “有容乃大啊!”

    “没有包容一切的胸襟,他哪有堪用的人才?”

    “希望年轻的沈毅,比他强些。”

    沈思思恭维道。

    “爹呀,沈毅堂哥可是您手把手教出来的。”

    “他可比整天斤斤计较的二伯强太多了。”

    “您哪需操心呢?”

    沈麟也附和道。

    “沈毅的带兵本事,还有待考验。”

    “不过,他的胸怀和行事风格,确实比二伯强了不止一点点。”

    “反正,我俩配合还算可以。”

    “至少,能坐在一张桌子上谈天说地。”

    沈忠孝自然明白沈麟的意思。

    这个侄子本事大,眼界也高。

    老一辈儿,沈忠信和沈忠儒可从来没有入过他的法眼。

    沈毅能和沈毅谈天说地。、

    就表明,两兄弟私交还不错。

    这就足够了。

    大家族里的人为了嫡庶之争,拼死拼活的多了去了。

    沈麟拥有这么好的基业,算是自立门户了。

    沈毅自然是主脉的唯一继承人。

    其他同辈,谁有跟他竞争的资格?

    只要沈麟不出幺蛾子。

    沈毅的地位就无可动摇。

    如今的沈麟,也多半看不上主脉什么东西了。

    老宅下积存了几百年的银子,是不少。

    可是,以沈麟的本事,他会缺银子?

    自己双手赚来的,花起来不香么?

    沈忠孝欣慰地拍拍沈麟的肩膀。

    “你是个好孩子!”

    “也是最令老夫自豪和放心的后辈。”

    “沈毅书读的够多,人也不笨。”

    “就是缺乏些机变。”

    “能帮一把的,你可不能袖手旁观。”

    沈麟乐了。

    不是他不想帮。

    主脉的话事人,还是沈忠信。

    沈毅的决定权并不大。



    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功业

    

沈麟点头称是。

    他让几人骑上马,先从诺大的工坊区穿过。

    客人也不是专业的,在工坊区能看出什么秘密?

    除了惊讶,就剩惊叹了。

    接着,令几人惊掉下巴的,还是满地跑的娃娃。

    沈忠孝哆嗦着嘴唇,难以置信地问道。

    “这里……有两万多娃娃求学?”

    沈麟略显得意地道。

    “本地孩子三千余人。”

    “侄儿通过密谍,从贼寇肆虐之地救回来的娃娃。”

    “近两万五千吧!”

    “我养这些孤儿,耗费比养军还多。”

    “这也是,铁军数量上不去的原因。”

    他这话半真半假。

    对于大伯沈忠孝,沈麟是发自内心尊敬的。

    谁对他好,他必然十倍对之。

    沈忠孝望着脸蛋红润,穿着厚实棉衣,满地乱跑的小娃娃。

    一时间,这位老人双手捂脸,泣不成声。

    “大周走到这一步,造孽啊!”

    “沦陷不到十个县,你的人,就找到了这般多孤儿。”

    “那些冻饿而死的,还不知道多少呢!”

    周尚福兄弟也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沈麟的那些工坊和发明,带给他们的冲击。

    绝对远远比不上这所超大学校,和四处可见的孤儿。

    朝廷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真应该来泸水。

    睁大他们的狗眼,看一看。

    就在他们饮酒作乐,高呼太平的时候。

    这大周天下,不知道多少人正家破人亡,惨不忍睹呢!

    沈麟带着大家继续往南门走。

    他指着日渐成型的新城墙道。

    “侄儿不得不未雨绸缪啊!”

    “一旦贼寇攻下了相州和真定等地。”

    “下半年,我部能寻回的孤儿,将不下三万!”

    “老城,实在是装不下了。”

    “侄儿必须……早做打算啊!”

    沈忠孝抹了把老泪,眼睛红红地赞道。

    “孩子,你这才是行天下大善,立大功业呀!”

    “吾辈不及也!”

    “好!”

    “很好!”

    “我沈家麒麟儿,果然非同凡响!”

    周尚吉作为秦王亲卫,武艺那是没说的。

    可很多事情,他还闹不明白。

    “沈大人,哎哎,干脆叫你沈兄弟吧!”

    “周某就托大了,你别见外。”

    “为何不收纳难民呢?”

    “大人孩子一起收,不就有兵源了?”

    沈麟含笑不语,只是轻轻摇头。

    你想的太简单了。

    沈思思瘪瘪小嘴,毫不留情地批驳道。

    “笨蛋!”

    “拖家带口的来,不要房子安置呀?”

    “孤儿七八个人就住一间,能省下多少地方?”

    “大人消耗要大好几倍,金山银山都得败光了。”

    “战乱一起,粮食比银子还金贵呢!”

    “最关键的,小孩子好管理。”

    “成人的想法杂七杂八,堂哥哪有人手去管理?”

    “暴饮暴食,会噎死人的!”

    沈麟不禁对小堂妹刮目相看。

    果然,不愧是咱沈家的才女呢。

    这小脑瓜转的贼快。

    沈忠孝沉吟道。

    “不单单是那些。”

    “安定未来的局势,一天比一天复杂。”

    “辽国的密谍司,贼寇的探子,包括我大周的皇城司。”

    “以及形形色色的各大实力探子,犬牙交错,那分辨得清?”

    “收留十岁左右的孩子,危险性就降到了最低。”

    “这些孩子培养几年,就是最趁手的人才。”

    “我看哪,秦王啥也不用学。”

    “就沈麟这一招,就足够用了。”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

    秦王可不穷。

    沈忠孝还会暗地里帮助他。

    满朝文武,看好杨念广的,难道就沈忠孝一家么?

    当然不止。

    这时代的士绅阶层,跟财富是紧密挂钩的。

    辽人轻骑肆虐山东路,破坏力比澶州的贼寇还大。

    秦王要学沈麟开个大学校,收留孤儿的话。

    十万,甚至几十万都不缺。

    就看他有没有足够的先生去教?

    有没有足够的财力去养?

    这些娃娃一旦长成,想要多忠诚可靠的人才和军队不行?

    自己花费巨资,从小培养的人。

    比朝廷科举取士,还管用无数倍。

    只是,过去从没有人,愿意花这种代价而已。

    偏偏,不在乱世,这种法子,也收不到最大的效果。

    没什么好看的了。

    沈忠孝和周家兄弟已经学到了最管用的一招。

    其他的,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沈麟折腾的家宴很丰盛。

    周家两位都跟他称兄道弟了,那就无须客气。

    涮火锅,牛羊鱼肉管够。

    吃得沈思思大呼痛快。

    沈麟笑道。

    “思思呀,你也别跟大伯去登州了,那地方比咱这里危险。”

    “铁城无论男女,都是可以当官的哟!”

    “你这样的小才女,去咱当个副司长,帮帮你三位嫂子。”

    “都绰绰有余了。”

    沈思思一双星目顿时亮闪闪的,心动极了。

    “真的呀?”

    “我可问过楚儿大嫂了。”

    “你这里的副司长,其实跟副千户平级呢。”

    “职权和月俸比一般的县令,还大还多哦!”

    “爹,我能留下来么?”

    沈忠孝喝了杯老庞家的竹叶青,美滋滋地。

    “你不去登州,谁照顾老爹我呀?”

    沈思思为难了。

    父女俩从没长时间分开过。

    老头子的身体还不好。

    谁知沈忠孝却开朗地笑起来。

    “哈哈哈,吓唬你的。”

    “爹又不是老古板,你想出仕,除了你堂哥这儿。”

    “全天下,上哪儿找去?”

    “没关系的,爹还有田嫂,你厚伯他们呢!”

    “你真要留在老宅,爹可不放心。”

    “不过,跟着你能文能武的嫂子们嘛,却也算不错。”

    “你要是在铁军中,找个如意郎君嫁了。”

    “爹就更满意喽!”

    沈思思顿时羞不可抑。

    说出仕呢?

    你扯嫁人干啥呀?

    “爹,您……喝多了!”

    “尽说胡话!”

    桌子上的人,都忍不住哄笑起来。

    沈麟倒是认真了些。

    “思思,不是堂哥我吹牛。”

    “别看铁军现在规模小。”

    “可是,咱麾下,万夫不当之勇将,足有三、五个。”

    “可将十万兵的帅才,也至少一人。”

    “以后,还会涌现更多。”

    “好几个,都还没婚配呢!”

    沈忠孝一愣。

    “真这么厉害?”

    沈麟自信满满地道。

    “就是这么厉害!”

    “咱是谁?”

    “慧眼独具之伯乐也!”



    第三百二十二章 不谋而合

    

沈忠孝闻言,不觉莞尔。

    说者未必有心,听者却有意。

    沈麟这里标新立异的地方多了。

    他一开始说,将以家宴的模式招待贵宾。

    吃法新鲜,别具一格就算了。

    家里两个女眷还都上了同一张桌子。

    这在其他地方是绝对不可能的。

    顶多在里间另开一桌,沈思思和两位嫂嫂不能跟男子同席。

    如今倒好,搞得一向粗豪的周家兄弟都吃的斯斯文文起来。

    “沈兄弟,你刚才说,二夫人率军去山东路了?”

    周尚吉突然问道。

    “出发多久了?目的地何在?”

    沈麟随口道:“半个月出头,去泰山。”

    周尚吉对沈忠孝笑道。

    “老大人,秦王的船队走通济渠,行动缓慢。”

    “没准儿,他们会在运河山东段碰面呢。”

    沈忠孝涮着薄如蝉翼的牛肉片摇头。

    “难说!”

    “护送秦王的水军都是大船,只能走到东平湖。”

    “如果济水通航条件不允许的话,那就只能弃船上岸啦!”

    “山东路辽骑横行,希望别出岔子才好。”

    “沈麟,你派人去接亲戚。”

    “他们也是因为待不下去了,才不得不迁移吧?”

    老头果然睿智如旧。

    听个话头,就能明白大半意思。

    沈麟轻笑道。

    “算是吧!”

    “另外,也不瞒你们。”

    “这次水陆两军,我派去了三千之众。”

    “就是不想任由阉党胡闹,剿匪也轮不到我安定守军啊?”

    沈忠孝早就愤怒过了。

    他在京城得到调兵消息的时候,就派人不惜跑死两匹马。

    也得先告诉家里人一声,期望他们能及时做出应对。

    那两天,他都不记得拍过几次桌子了。

    可阉党势大,沈忠孝客居封丘,不过一闲散之人。

    说话也起不到作用。

    安定府乃北地明珠。

    沟通南北商旅,本就是一块令人垂涎的大饼。

    两月前的一场夜袭,不就说明问题了?

    辽国的目光随时盯着安定呢。

    别看如今的安定府,班军、乡兵,加上李广利的水军。

    杂七杂八的练了近十万。

    人多有什么用?

    放下锄头没多久的新兵蛋子,有多强的战力?

    上次大战的抚恤银子,还是沈家垫付的呢。

    阉党和朝廷的一帮大头巾算计来合计去。

    就是不想调派京城禁军,去趟北地的浑水。

    出战就意味着加倍,甚至几倍的靡费。

    胜了得给奖赏,败了更麻烦。

    禁军家人都在京师,死伤无数你敢拖欠抚恤么?

    信不信人家就敢游行示威去堵门?

    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哪儿水混了,哪儿就自己挖土填埋。

    这就是京城那帮人的应对。

    胜利了,阉党趁机抓牢了几支能战的军队。

    失败了?

    监军太监拍拍屁股走好了。

    反正他们又不会打仗。

    沈忠孝人老成精,只要稍稍一寻思。

    就明白了其中的道道。

    “你的东路军游击军,已经堵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