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寒士-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人都赞他沈大公子仁义。
可自家从夹山招募的新兵咋办?
“我全要了。”
“辽人的骑弓、步弓,咱们怎么造,也赶不上人家的精良。”
“走,装车起运。”
“让沈三叔跟我去沈家集收银子。”
沈麟乐呵呵地道。
“急啥呀?吃顿饭再走。”
“你来了,咱还是要好好招待的!”
沈毅满头黑线。
幸亏是我来了。
咱爹和三伯从来就不是你家的客人吧?
也是,他俩那斤斤计较的个性。
换了我沈毅,也恨不得放狗。
沈毅推辞不得,留下来美美的吃了一顿牛肉火锅。
也只有在沈麟这里,才能不顾禁令,牛肉管饱。
县城的老庞家,卤牛肉确实美味。
但也不能保证每天都有货。
沈麟当初从走私商人那边卖了好几千头犍牛。
母牛留下来养着下崽儿。
公牛慢慢杀了吃肉。
铁城每天不得宰个十来头?
懂行的人,一到泸水,就能闻到牛肉味儿了。
至于耕田,驽马也一样。
嫌弃一匹力气太小?那就两匹好了。
如果新建水泥窑都挨着采石场修建了。
就不需要么么多牛车、马车运输。
沈麟归来的第一次全体会议。
二叔沈忠元就为难道。
“麟哥儿……阿不……大人。”
“有人买水泥,上门生意,当然不能不做。”
“可新型大窑一建就是十座,还要平均日产二十万斤?”
“人工且不说!”
“再建水塔?大老远的输水过去?”
“没有水力,粉碎起来很麻烦的。”
沈麟也知道麻烦。
总不能把蒸汽机弄出来吧?
对于高级技工出身的的沈麟而言。
什么一胀、二胀、三胀式的高端产品,缺乏基础工业。
肯定是折腾不出来的。
但比瓦特蒸汽机更好的玩意,也难不倒他。
没有橡胶不要紧。
他调配的混合杜仲胶,其实跟人工橡胶也差不多了。
就是产量少,成本比较高。
第六十九章 掀桌子
沈麟心底一沉。
看沈重的表情就知道了。
本家多半掌握了自己的出货量。
水泥是明账,跟沈忠儒交易两次,瞒不住人。
其他的?
卖个几个村子的水泥不多,算毛毛雨,可以忽略不计。
吴七在安定县的两个铺子,肯定也会被查账的。
沈重怒气早就消失不见,眉飞色舞地念道。
“两个月,才两个月啊!”
“你沈麟烧制水泥的交易额,就达到了三千两?”
“哦哦,还有铁器呢,这个也不少,一千七百四十八两?”
“偶尔能出精铁?还打造了三百多把精铁农具?浪费啊!”
“嗯嗯,棉籽油、白棉布交易额都超过一千两了?”
“啧啧,仅仅交易一次,你这个榨油和纺织,比主家每月还赚呢!”
沈麟心里踏实了些。
吴七总算不笨。
精铁农具的成交量怎么才三百多?
至少要翻十倍,看来都走暗账了。
要不然,那小子也得多交好多商税。
不过,就目前的小本本所记载的数字。
也足以让沈重羡慕嫉妒了。
一股贪婪。
如毒蛇一般从心底爬出来,逐渐吞噬着他的神智。
“好吧,乱七八糟的小账,堂哥我就不查了。”
“每个月,咱们算他三千两交易额,沈麟你没意见吧?”
“三十税一计算的话,足足一百两银子哦堂弟。”
“如果不希望堂哥我,去你家后院转一转的话。”
“还请提前上交如何?”
可恨!
今天才八月初三。
你就要这个月的商税?
六千两交易额?
沈麟咧着大白牙,气急而笑。。
“堂哥,你可能算错了,这个月的水泥么?”
“已经列入军资啦。二伯亲口承诺,不收税的。”
“哦对了!,我没有布匹和棉籽油出售了。谁叫沈家集的棉花涨价太高了呢?”
“铁器嘛,能出精铁的高品位矿石买不着啦!”
“所以,铁器出货量,减半!”
“啊呀呀,这么算下,八月份,顶多五百两银子的销售额。”
吴七买了三百担的快船,外县还开了三家店。
傻子才在安定卖货呢。
接下来,小爷卖的可是高档染色布。
一批货就是三四千两的交易额,我能让你们知道?
精铁农具,外地不能卖么?
沈麟从兜里掏出几锭大元宝,往桌上一扔。
“砰砰砰砰……”
“堂兄练军不易。”
“咱也不是小气之人,那就多给点。”
“凑个整数,二十两税银吧!”
沈重眼中,怒火熊熊。
你?
你这……打发要饭的么?
让你这般七扣八扣,一百两每月的商税。
就变成二十两了?
其实算上梁自忠每月上交的一百两。
这钱也不算少了。
很多乡里还收不到这么多呢。
商税的大头,还得看安定县城。
当然,如果能把沈麟的帐,彻底查清的话。
每个月收个三四百两,也毫无问题。
足够乡兵的粮饷开支了。
但是。
沈麟凭什么替沈忠信做嫁衣?
你待我不仁。
就别怪我不义。
如果大伯沈忠孝来主持这件事情。
别说足额交税了。
让沈麟百捐一两千两银子。
他也是乐意的。
为了大局嘛!
自家人肯定要强力支持的。
不过。
沈忠信,沈忠儒。
包括
啥时候算自己人了?
沈麟推开门,扬长而去。
沈重怒喝道。
“沈麟,你给我站住!”
“好好好,你家里的铁匠,明天,全部去沈家集报道吧!”
沈麟回头,声如寒冰。
“这是你自作主张?还是沈忠信的意思?”
居然敢直呼二伯父的名字?
你沈麟,这是要翻天啊!
沈重的手指,都气的发抖了。
“你……你……”
“反正,你必须服从命令。”
“否则……这个里长,你也别想当了。”
沈麟哈哈大笑道。
“无知的跳梁小丑。”
“我这个里长,是大伯沈忠孝亲自求来的。”
“没有他老人家在前面遮风挡雨,沈家主脉,屁都不是。”
“你信不信?只要大伯一封书信。”
“别说你这般的小人物,沈忠信父子都得乖乖回去读书?”
沈重才不信呢。
你不过是个远房旁支而已。
大伯召见你几次,你就飞上高枝了?
当然,他也知道沈忠孝如今去了京城。
哪怕他老人家,官复原职的消息并没有传来。
可皇上病重托孤,依然不远千里的请他老人家去。
就能看出来。
大伯沈忠孝,才是沈家的顶梁柱。
但是,别忘了。
沈忠孝,沈忠信,毕竟是亲兄弟。
大伯怎么可能?偏向你一个旁支弟子?
“沈麟,你放肆!”
“贼寇势大,安定危在旦夕。”
“就算大伯在家,也饶不了你这般自私自利之徒。”
沈麟摆摆手走远了。
他才懒得跟沈重废话。
沈重气得暴跳如雷。
“沈麟,惹火了老子。”
“你信不信?老子今天就封了你的工坊。”
梁自忠站起来,拍拍腰里的长刀。
“你可以试一试,你有搜查理由?”
“私闯他人后宅,犯了大周律,死了都百死。”
“别以为凭着几个上不得台面的家丁,就可以胡作非为。”
沈重瞪眼道。
“梁村长,你啥意思?”
“你一个小小村长,干威胁本练兵使?”
你沈重算个蛋蛋?
不就是沈忠信的狗腿子么?
大周可没有练兵使这个官职。
说白了,你不但没咱们麟哥儿官大。
咱们这些村长,都比你腰杆子硬。
梁自忠呵呵笑道。
“威胁?”
“这一代的威胁,可不是我等。”
“你不知道么?咱们背后,就是北邙山呀!”
“俺听说,山里土匪很多的。”
“你该不会认为,仅凭着你十个家丁?”
“就天下无敌了吧?”
好吧,梁自忠也扬长而去。
沈中平倒是老好人,他谁也不想得罪。
拉着沈重坐下来,老头语重心长地告诫道。
“沈重啊,老夫就厚颜叫你一声堂侄了。”
“麟哥儿呢,其实为人不错的。”
“你……何必,跟他对着干呢?”
“他这个里长的任免。别说你了,就算你二伯,也得三思而后行吧?”
“你要是去查人家的后院,那就彻底撕破脸啦!”
沈重眼皮子一翻,闷声道。
“那又如何?”
“难道,沈麟还敢造反不成?”
沈中平苦笑。
年轻人呐,心浮气躁。
不听老人言。
吃亏在眼前呐!
第二百八十一章 折中之法
众人都点头赞同。
仔细一算,泸水铁城的成年男人,近七成都在军中。
二成半在学校、工坊或者采石场。
陈梁的水军中,就有一百多个三十岁左右的“老兵”。
不是经验老,而是年龄。
靠他们上阵搏杀,暂时不行,只能驾船操帆。
日常训练倒是一样。
过上一年半载,射箭、操弄破阵弩也在行。
如此一来。
沈忠元所说的,人力不缺,只是相对而言。
拆东墙补西墙而已。
沈麟摩挲着下巴沉吟。
过了一阵子,他才慢条斯理地道。
“各位,我们太依赖于水力了。”
“这不好。”
“人力锻锤不是挺好?”
“两个成年人就能压起千斤杠锤。”
他没法在公开场合说。
陈家寨如今大搞建修,哪里来的水力可用?
就算有,也得等水坝建城,蓄满水再说吧?
而且,也不是一年四季都有的。
水库的水,还要照顾灌溉,人畜饮用,得省着用。
沈忠元愁的直揪胡子。
“大人,你是真不担心人力么?”
“难道?咱们要招募壮妇来干这活儿?”
沈麟摇摇头笑道。
“二叔,你多虑了。”
“各位军将,你们不觉得,重力锻锤能很好的锤炼臂力么?”
“如果有五百锻锤,一个时辰一轮换,每天干六个时辰。”
“那就需要六千人。”
陈风咋舌道。
“岂不是?除了轮值官兵之外,每人都得去水泥坊走一趟?”
“大人,咱们是兵,不是雇工。”
陈云却摇头反对道。
“非也!”
“无论是操作复合弩,还是重刀,五斤苗刀。”
“都对臂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怎么不是练?”
“我觉得大人这办法挺好,很有针对性。”
沈忠元却开心得合不拢嘴了。
五百锻锤?
那一天得粉粹多少东西?
他连连摆手道。
“用不了那么多。”
“加上炼铁坊,三百台顶天了。”
“唯一的麻烦就是,粉尘太大,会不会影响官兵的身体?”
沈麟当然知道水泥粉尘大,还对人体颇有伤害。
矿石粉碎也一样。
“必须佩戴专用口罩、头套。”
“既然不需要那么多,那就一天干三个时辰好了。”
“也不会影响另外的训练。”
“诸位,大批量的水泥生产,顶多半年。”
“以后,就老工坊八个水泥窑,就够用了。”
“另外,筑城、挖盐水湖等工程也需要军队参与。”
“半工半训练吧!”
“军城就是如此,劳力永远都不够用。”
“你们总不能把担子,都交付到女人肩上吧?”
与会的九成九成都是大老爷们。
一听这话,不由得脸红了。
既然泸水铁城走的是长期发展的路子。
自己收养孤儿培育成才。
当然不能大量接收移民,以免造成内部隐患。
一旦上大型工程,肯定极度缺乏劳力。
其实,如今安定县人人自危。
到处都在加强城防工事。
哪里不缺劳力?
就连山区穷县夹山,被水军和沈家集抽走了三万余壮丁。
恐怕都没多少剩余壮劳力了。
对外招募劳工,显然不行。
归根到底,还得自己想办法。
六千男兵,包括一千女兵都是一把子力气。
不用白不用。
未来,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仗打。
不影响训练的前提下,沈麟不介意半工半军。
安定水军,在李广利的带领下,太给力了。
如果他长此以往地干下去。
黄江以北,辽人真的片板不能下水了。
除非他们从辽东或者三韩之地带来大批的海上水师。
前提是,他们能一路打败雄州、澶州水军才行。
另外的办法也有。
通过密谍司运作,大肆收买大周的奸细和合作者。
如太原刘家那种。
收集几百艘大型民船。
一夜之间,把几万,甚至十万铁骑送过江来。
不要后勤辎重那种,全靠以战养战。
暴民起家的贼寇都能做到。
没道理更加强悍的辽军铁骑,面对疲软的大周军队。
还抢不到足够养活自己的粮草。
唯一的麻烦就是,怎么回去?
大规模偷渡过江,只能玩儿一次。
你回去再想玩一把,真当大周水军是吃干饭的?
所以,黄江控制权,至关重要。
不到迫不得已。
辽人是不敢孤注一掷的。
沈麟也确信这一点。
老皇帝还在,虽说朝内阉党专权,倾轧得厉害。
可整个大周,还没有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辽国值得孤注一掷的机会,短时间内,很难出现。
因此,泸水铁城应该有一段平和的时光。
足够自己发展壮大。
当然,贼寇不在沈麟的视线之内。
他从来就不把赵归一、杨成良那帮人视作对手。
铁军七千人,能一次拉出去打的骑兵就有五千。
轻、重骑人马具甲。
随便一人一马的战斗力,比起张峰奇当初的重骑兵。
都只强不弱。
这是参加过那场战争的虎大勇,和不少老兄弟共同承认的。
不是铁军的个人有多武勇。
而是铁军的团队作战能力,太强!
装备太先进,有点欺负人!
张峰奇老总督凭着三千重骑兵,就把贼寇几万中军砍杀殆尽。
吓得其他饥兵纷纷投降。
过十万贼寇啊,就折在三千重骑兵之手了。
就算重骑伤亡过半,也足以自傲,值了!
这般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