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寒士-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年,安定不少案子都是他经手。
还办得漂漂亮亮的。
安定和周边几个县,有哪几股贼匪?实力如何?
七爷怎么可能不知道?
这家伙的铜铃大眼,大放神光。
“啊呀?陈家?北邙山十八寨中?排行前三的陈家寨?”
“老天呀。你们当初去安定演戏,原来是勘察地形寻找下手机会呀?”
嗯?
肥捕头,果然名不虚传。
这都会举一反三了。
陈无双昂起白皙的下巴,还挺傲娇的。
“不错,姑奶奶就是陈家寨的,我爹陈天浩,还是通缉犯呢。”
“来来来,你是官,我是贼。”
“有本事,你抓我呀!”
柳楚儿的小手,抓着沈麟的衣袖,很是紧张。
这是干啥呢?
刚刚没打完,你俩还不过瘾么?
完了,七哥好歹是公门中人。
我家相公是当地里长。
本应该协助吴七抓捕匪徒的
可咱们好像,好像藏匿了一位女匪首呢。
这可咋办?
“哈哈哈……”
吴七却仰天打了个哈哈。
他混不在意地挥舞着蒲扇,一点动手的意思都没有。
“你爹那个通缉文告,是十几年前的老黄历了吧?”
“我看过卷宗,他好像……劫持了马氏县一家?为富不仁的豪强?”
“关我屁事呀。妹妹!”
“我是安定县的,额……牢头,已经不是捕头啦!”
还可以这样?
沈麟经不住给吴七竖起大拇指。
现在,咱兄弟俩是一伙的。
红娘子武艺不凡,还当着沈家教头呢。
都是自己人、
吴七就算还是肥捕头。
他都懒得动手。
“老七说的对。你们陈家,只要不到安定县犯案,咱们还真不愿意操那份闲心。”
红娘子狐疑地看看眼前这两个男人。
喂喂,我在安定犯过案子。
还不止一件呢。
劫掠你家粮食不算呀?
半夜里翻你家院墙,准备偷东西也不算?
沈麟宽慰道。
“无双,你们家的情况特殊。”
“这年代,没峙强临弱,草菅人命,已经算得上一股清流了。”
“多少人嘴里说着仁义道德,却一肚子的男盗女娼?”
“咱们,追究得过来么?”
吴七明白沈麟的意思。
同样是姓沈的,主脉谋夺旁支的生财之道。
沈忠儒的行为,还不如明刀明枪的陈家马匪呢!
“嗯嗯,我决定了,去一趟陈家寨,见见你爹!”
吴七一开口,沈麟两口子吓了一跳。
红娘子的小嘴,也惊讶得合不拢了。
你好歹也代表着官府呀?
去马匪窝?玩呢?
“就你一个人?敢去找我爹?”
第二百二十五章 家信到京师
封丘。
“嘎吱!”
一辆马车停在沈府门前。
沈忠孝在家生子沈诚的搀扶下走下车。
沈实架着马车去了牲口棚。
看门的沈忠厚兼着管家。
是沈诚、沈实的爹,也是跟随沈忠孝几十年的老人了。
他们当然不姓沈,这是主家赐姓而已。
“老爷,你这是咋的了?”
“天气冷,老毛病又犯了?”
“那得赶紧进屋,炭火盆暖着呢!”
沈忠孝摆摆手。
沈诚赶紧道。
“爹,您就别问了。”
“老爷心情不好!”
明白了!
老管家心领神会,也帮着搀扶着自家老爷往堂屋走。
刚过天井,胖胖的沈忠儒闻声跑了出来。
他一脸诧异。
“哎呀?不是进宫一趟么?”
“回来就这幅脸色?”
“那事儿?老皇帝还是没个说法?”
沈忠孝满脸苦涩。
都如你这般,成天乐呵呵做个富家翁就好了。
“唉!进屋说吧!”
“思思呢?”
沈忠儒乐呵呵的道。
“在她自个儿屋里。”
“正憋大招呢!”
“说是要为元宵诗会做准备。”
两老兄弟进了堂屋,一股温暖气息迎面而来。
老管家帮着脱去白色鹤氅,挂在角落的衣帽架上。
沈忠儒端起火盆边煨着的红泥小酒壶。
一股莹莹欲翠的热酒冲入白瓷杯中。
那股翠色一下子变得鲜活浓郁起来。
酒香四溢。
沈忠孝端起杯子惬意地喝了一口,满身的寒气尽去。
“喔!”
“还是老庞家的竹叶青地道啊!”
“这回险呐!差点就喝不成喽!”
忙着沏茶的管家和儿子沈诚都被吓了一跳。
沈忠儒更是一脸迷惑。
“咋的?”
“老大?不就是当不着官么?”
“还能有啥危险不成?”
“您……可别吓唬老三啊!”
“我胆儿小!”
外面传来银铃一般的笑声。
娇俏可人的沈思思如燕归巢般扑入老爹怀里。
沈忠儒呵呵笑着。
一脸愁绪都消减了不少。
“三伯,你胆子可不小。”
“昨晚你还讲了,您带着咱家船队。”
“如何如何勇敢,冲破了贼寇的重重阻拦。”
“从泸水到黄江,步步惊心,都可以写进话本小说啦!”
沈忠儒老脸一红。
那是吹牛好吧?
步步惊心倒是真的。
你三伯可不是闯出来的,是人家放出来的好不好?
沈忠孝在兜里摸了摸。
拿出一封落款李乘风名讳的信。
他细心的翻了翻,抽出最后一张雪花纹信签递过去。
“你不需要为新诗发愁啦!”
“你那北地第一才子的堂哥,都帮你写好喽!”
沈思思惊讶地捂住小嘴。
沈麟的名气可不小。
虽说就出了一首词,名《水龙吟》。
几个月时间,早就传遍大江南北了。
“啊呀,雪花纹宣,泸水制造!”
“果然,来自老家呢!”
这丫头抑扬顿挫的念道。
“千锤百炼出深山……要留清白在人间。”
“好一首明志绝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啊呀呀,我确定这是沈麟堂哥的手笔。”
“这不就是写他自己么?”
“还有?挽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爹?谁去世了?”
“竟然值得沈麟堂哥,用足以流芳百世的绝句去歌颂他?”
沈忠孝抬起头来,眼角含泪。
“除夕夜,辽军万人奇袭安定。”
“县令王瑞光挥舞三尺青峰,身先士卒,不幸阵亡了!”
“县丞周元坚守西城墙,左脸被利箭贯穿,破相重伤!”
“你二伯……”
“北城楼连中石弹数枚,轰然垮塌。”
“你二伯为救沈毅,双腿被活活压碎,重创瘫痪。”
“是役,八千人守城,阵亡四千,伤三千余!”
“协防水军也被摧毁大半。”
“满城缟素,惨不堪言哪!”
什么?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
震得在场的人目瞪口呆。
“啪!”
刚赶到门口的婢女环儿、佩儿,手里的果盘应声落地。
更外面的厨娘田嫂已经哭出声来。
大家都是从安定来的。
特别是田嫂,她家的儿子还是沈毅的亲兵呢。
八千人死伤殆尽,自家儿子?还能囫囵个儿活着?
这响动把屋里几人都惊得回魂了。
沈忠孝没有去怪下人失礼。
他在宫里,拿到八百里加急顺便捎来的家信。
还不是眼睛发黑,几欲昏厥?
老人家擦擦眼角的泪水,又从兜里掏出几封信。
挑了挑,才勉强笑道。
“这封是沈毅写的,里面特意提过了。”
“那小子命大福大,被埋在城楼里,都完好无损。”
“田小春奉命去南城传令。”
“也有幸逃过一劫。”
“田嫂,你不用担心。”
“小春好着呢!”
田嫂擦擦哭红的双眼。
“老爷?”
“真的?”
沈思思连忙接过去一目十行地瞅了瞅。
“真的,田嫂,堂哥已经说了,平安无事。”
“这是八百里快马急递。”
“小春的家信,得走正常驿站,你还得等一阵子呢!”
田嫂终于放心了。
她拍着胸脯道:“谢天谢地,平安就好呀!”
“老爷饿了吧?”
“我这就是做饭!”
环儿、佩儿是双胞胎,一向都跟着沈思思的。
她俩一个捡起木托盘,一个紧去找笤帚。
心慌慌,魂不守舍的模样,却展露无遗。
沈思思见状,忍不住笑骂道。
“你俩,还转悠咯啥?”
“信里说了,咱们沈家集没事儿。”
“你们的家里人,都好着呢!”
这下子,沈忠儒终于也长长舒了一口气。
这才算好消息嘛!
自家两个儿子不在军中,信上没提,自然是安然无恙了。
沈思思下一句,有又把众人的心提起来。
“老天爷,沈麟堂哥的泸水铁城,也受袭了?”
“可恨的辽蛮子!那般偏僻的地方,都要去抢?”
“会不会挑地方哎呀?”
沈忠儒的心情变得万分复杂。
沈麟倒霉了?
他该高兴么?
以前,肯定会!
可在贼窝里走了一遭,沈忠儒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手里有兵。
不管属于沈麟还是沈毅。
都还是整个沈家的。
那小子,没出意外吧?
第二百二十六章 澜动
堂屋里的炭火温度不低。
沈忠孝的脸色,渐渐变得红润起来。
他手里的几封信,交给沈忠儒和宝贝女儿。
随便他们去看。
反正,也没什么秘密可言。
“唉,这次,多亏了我沈家的麒麟儿。”
“连皇上都这么赞叹!”
“沈麟不但在泸水铁城歼灭了两千偷袭辽军。”
“还带兵救了安定城。”
“安定虽说损失惨重。”
“辽人的损失,却比咱们还要大。”
“县城保住了,这是二十年未有的一场大捷!”
沈忠儒看了半天,才若有所思的道。
“老大,以我对沈麟的了解。”
“那小子一贯喜欢藏着掖着。”
“你看他卖给沈毅的铁甲、马铠,都是战利品吧?”
“居然有三千五百多套!”
“辽人的兵器弓箭,甚至达到三万件。”
“老天,我敢肯定,偷袭泸水的辽军,绝对不只两千人。”
“翻倍还差不多!”
沈忠孝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他仿佛能看到千里之外,老家所发生的一切。
“当然不止!”
“老三,这事儿,你知道就行了。”
“沈麟不在乎战功,也没必要四处宣扬。”
沈思思却是满眼佩服的小星星。
太不可思议了。
“爹,沈麟堂哥不是只有三千兵么?”
这回沈忠儒却说了一句公道话。
“可他是出了名的败家子儿啊。”
“思思啊,你知道这大半年,那小子赚了多少钱么?”
“几十万哟!”
“这么多钱,你二伯都能养二万七八千乡兵、班军了。”
“可沈麟呢,全花在他那三千军队上去了。”
“清一色的铁甲骑兵呢,重骑就有整整一千。”
“不打胜仗,天理难容!”
沈忠儒也算开了眼界的人了。
杨成良的大帐里,还有军官穿皮甲呢。
他当然不知道,那只是某些贼首的特殊癖好罢了。
铁甲太重。
贼寇再穷,一两千件铁甲还凑得出来。
炼铁世家,黄家堡可不穷。
沈忠孝难得地笑了笑。
“陛下龙颜大悦。”
“已经下旨表彰了。”
“安定县升格为安定府,下辖安定、夹山、忠县、易县。”
“提拔周元为首任知府。”
“你二伯当了通判,李乘风为同知!”
这倒是人尽其用。
朝廷难得开明一次,没有乱插人。
人家功劳在哪里摆着呢。
一帮乡兵、班军就能硬抗上万辽人的进攻。
你让一个正经八百的府去试一试?
就算安定升格为府,也才四个县的小府。
跟真定、大名、相州,这些符完全没法比。
人家
沈思思不干了。
“那最大的功臣,沈麟堂哥呢?”
沈忠孝呵呵笑道。
“他当然高升了。”
“原来是个千户。”
“现在晋级为西路游击,挂参将衔。”
“沈毅是东路游击,一样挂了个参将。”
“朝廷核准边境地区的游击,兵员五千,沈麟也不再归属澶州庄子才麾下。”
大周的游击将军,是个很灵活的军职。
太平地方,带兵一两千,比千户多不了几个。
战乱和比较危险的地方。
核准五千,就属于超配。
朝廷是要发银子,给装备的。
当然,你想多养一些也可以。
自己掏钱。
目前的大周军将,不吃空饷,不缺额就不错了。
谁舍得多养兵?
钱呢?
偏偏沈家两个败家子,都是不差钱的主儿。
沈毅已经扩军一万了。
沈麟倒是想扩充。
可他没有信得过的兵源,还在苦兮兮地培养孤儿呢。
沈思思聪明绝顶。
闻言之下,不由得大失所望。
“沈麟堂哥亏了。”
“他背靠北邙山,哪还有合适的土地屯垦养军?”
“沈毅还能收收商税呢。”
“唉,无解!”
沈忠儒却笑道。
“思思,你不了解那小子。”
“他划拉钱粮,可是一把好手。”
“你信不信?”
“沈毅都得找上门去求他。”
“什么叫无解?”
“他解决的办法,多如牛毛!”
沈忠孝今天进宫,难得碰上老皇帝心情好。
沈家子弟给沈忠孝涨了脸面了嘛。
不过,前些日子,老皇帝有意下放他去北地当一路总管。
这回却只字不提了。
皇权讲究平衡之道。
你沈家已经有两个弃文从武的麒麟儿了。
账面兵力足足一万。
在北地排名前几位的沈家,财雄势大。
再养三五万兵,也不是不可能。
老皇帝犹豫了。
一路总管属于特设。
比如河北西路。
澶州的总督庄子才,各府的知府都得归总管所辖。
只不过,河北西路还没有总管罢了。
沈忠孝又不得不苦等了。
千方百计被召回来,结果却高高挂起。
原本有点出仕的苗头呢。
自家二弟和两个侄子风头出大了。
搞得他自己,还得继续当摆设。
不得不说,很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