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逆天-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二十五章 约四事
听范质这么说,马云倒是松了口气,虽然他不认为范质是拓跋恒那样认死理的人,但是如果范质死不同意,马云也不好把事情弄得太僵。
当下,马云正色的问道:“范先生请讲,只要小王能够做到,自然无不答应。”
范质思量了一下,缓缓说道:“自晚唐以来,武夫当道,藩镇割据,天下动乱不堪,读书人备受欺压,地方道德沦丧,认夷为父,朝秦暮楚,即失臣节,又丢人格,长此下去,中华千年文化,有毁于一旦险。这第一嘛,在下请王爷尊孔教,用士人,谨守圣贤之道,建学堂,推行教化之风,则天下有识之士,必翕然而投,待时机成熟后,‘尊孔平贼’,行仁义于天下。”
这段话半文半白,马云也就听了个大概,不过他还是觉得范质说的也挺对的。于是马云点头说道:“这一条,小王答应你。”
范质喝了口茶,继续说道:“当今天下,外有契丹强敌觊觎,内则藩镇淋漓,大晋擅开边衅,激怒契丹,现今虽小败契丹,但依我看契丹亡晋之心不死,必将南下,到时大晋恐怕就难以支持,天下恐有土崩瓦解之势。在下请王爷行仁主之风,学尧舜之肚量,不爱财物,不尚豪奢,莫使天下供一人,广开言路,善纳劝谏,即使说的不对,也不要引言罪人。任用贤才,则不问出身。”
这段话,马云听明白了,就是劝自己要节俭和善于用人。马云又偷眼看了一眼赵普、李骧他们,见他们也是纷纷点头,于是他又点点头。
范质接着说道:“当今天下动乱的根源,可以说起自唐玄宗设节度使,钱粮、监督、管辖职权尽入其手,而又没有什么节制,这节度使往往就变得目无君上,飞扬跋扈。而其中节度使往往武夫居多,更是鲜廉寡耻,下荼毒百姓,上欺压君父。在下请王爷,将来罢节度使之职,置文官于军队,行监军之责,由文官掌枢密院,负责考核武将升迁,军队的钱粮也应由朝廷负责,不能有武将私自征集,军队的扩展补充,也应上报朝廷,由朝廷裁断节制。”
马云听的有点愣了,范质这段话让他想起了他大舅子有名的“杯酒释兵权”,宋初赵匡胤好像就是这么干的,当然就宋朝初期来看,这个政策没有什么错误,毕竟武夫当国乱了一二百年了(从安史之乱算起),适当的节制武将也是应有之义,只不过后来宋朝做的有点过分了而已。
马云还没说话,就见李骧说道:“范先生这话,在下觉得有些不妥。”
这话音刚落,这屋里剩余的四个人,全部看向了李骧。吴班略带愕然,范质一脸诧异,赵普面无表情,马云心里却有一丝高兴。
李骧说道:“当今天下动乱,‘尊孔平贼’,要靠全军将士的血战,这个时候对军官严格考核,恐怕伤了将士的进取之心。”
范质冷笑一声,说道:“如果不严格考核武将的升迁,那么就算讨平了天下,还不是一样的藩镇割据,只不过是变了变割据者的姓名罢了。既然如此,王爷又何必要扫平天下呢?在下还是那个看法,一定要节制武将。“
李骧丝毫不让,说道:“节制自然要节制,但不是你那个节制的方法,你那样做不仅会挫伤将士奋进之心,更有可能导致文官越权指挥战斗,赵括之事,就不可避免了。”
范质气势似乎一窒,气呼呼的坐在一旁,不再说话,只是拿眼睛看着马云,马云淡然一笑,道:“两位先生,说的都有道理,如果将来。。。这节度使一职嘛,小王是一定要裁撤的,不过军队保持一定的战斗力,是国家稳定的基础保证,过于的消弱武将并没有什么好处。毕竟玄宗之前,大**队基本上是所向披靡的嘛,当时也不见得就把武将给一贬到底。既然我们要尊孔教,不如参考参考汉代、唐代,以及历朝历代对武将的管辖执法。总之,一定要做到尊孔教,有法可依。圣人是怎么做的,我们就怎么做。范先生,你觉得呢?”
范质眨了眨眼睛,马云这话杂七杂八、绕来绕去的,只说要裁撤节度使,可也没怎么说约束武将,最后反而来了句:圣人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孔子治鲁,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是大大的有名,孔子治军可没听说过呀。
旁边的赵普却说道:“王爷圣明呀,仁者治国讲究仁、义、礼、智、信,治军,讲究智、信、仁、勇、严,当是如此。”
“仁、义、礼、智、信”这为人处世的“五常”,是汉代儒教大家董仲舒提出来的;“智、信、仁、勇、严”这为将的“五德”,是兵圣孙子提出来的。如果治国治军真能这样,那真的是蒙昧以求了。当下,范质点点头,认可了马云、赵普的说话。
事实上赵普这话夸得是稀里糊涂,马云刚才是把问题给混为一体,赵普那看似是把这问题从新作答,而且答得很明确,很清晰,很经典,可是是典型的所答非所问。范质居然就这样认可了,让马云心里也是一喜。
范质顿了顿,又说道:“还有最后一条,在下虽然不才,学识文章也不够练达,但岳州这百里之地,却也不用在下来管理,如果王爷能在三个月内弄到个四五个州,那么在下自当肝脑涂地,涌泉相报。否则,请王爷许诺在下自由。”
这话一落,马云、赵普等人愕然了,一二三,提了这么多条件,马云也一一答应了,眼看马上就要举杯庆祝:合作愉快了。最后范质来了这么一条,合着刚才说了半天,那都是白说啊。
这下李骧、赵普脸上都有些不悦,马云却微笑道:“小王,答应先生这条。”马云心道:大舅子,你可不能说我不帮你啊。
………………………………
第二十六章 算盘啪啪响
长沙楚王宫。
胖胖的楚王在王座挪了挪屁股,手扶着王座的扶手,摆了个舒服姿势,徐徐说道:“徐卿,入贡的事宜筹备的如何呀?”
徐仲雅从班列中走出,施礼说道:“大王,10万两白银已经准备好了,不过依臣之见,是不是入贡的数量过多,臣看那朝廷的使节,并无多大的权势,这东西。。。”
楚王满不在乎的说道:“10万两白银也不算太多了,就算弄不来属国册封之礼,也没关系,能把当年我父王受封的中书令,给讨回来也算可以了。哼哼,吴越王向来吹嘘自己是世袭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他吴越有几个兵啊,中原的皇帝就敢这么封。那我马家就怎么不能当这个世袭的中书令呢!”
徐仲雅笑道:“大王圣明,不过现今进贡中原,又要从南平经过。这个南平王。。。”
楚王哼了一声,说道:“要说南平王这个老兄,横在这儿,真是一个臭虫,不咬人,他恶心人。你们说,怎么办呢?”
徐仲雅不慌不忙的说道:“不如发道文书告诉郎州节度使马希萼,让他整军北上,对南平施加点压力。”
这话还没落,李皋就出班说道:“大王,杀鸡焉用牛刀,只是威吓一下南平,何必需要节度使出兵呢。臣以为,由岳州五王爷出兵威吓一下,就足矣了。”本来这事就应该让马希萼出兵吓唬一下就算了。可是马云在岳州玩那一套新政,在楚国的士子、百姓中的名声可是增加了不少,这让一心想保着马光亮登上楚王位的李皋,如芒在背。岳州有多少兵7000人,南平有多少兵至少也有30000人了。而且现在南平据说已经穷的叮当响了,这么大一笔银子过去,南平王不打劫,他就不叫高无赖了。想用7000吓着3万人,做梦去吧。至于岳州流传的马云要出兵南平的事,李皋也知道,不过他压根就不认为马云真的敢那么做。
在一旁旁听的马光亮,眼睛一亮,看向李皋的眼中似乎闪过一丝喜色。
楚王顿了一下,说道:“岳州兵丁不多,恐怕起不了什么作用吧。”
李皋说道:“五王爷素来知兵,想必必会有全盘的打算,再说从岳州出发,过监利,很快就能到底大晋的复州。到了大晋就安全了。”
楚王想起他那个好战的五儿子,心中不由得现出一丝溺爱,这个儿子要是听说这事,应该会高兴的跳起来的吧。反正就是10万两银子,没什么大不了的,就让他玩玩吧。想到这里,楚王点点头,同意了这事。
在下面的徐仲雅趁人不注意,向李皋举了下大拇指,两人相视一笑。
接着这些大楚的高级官员们又一起商议了如何对付,岭南汉国的事情。五代时刘岩父子占据了两广的大部分地方,自称为帝。在刘岩时代,马楚和刘汉就经常有摩擦,自从后来刘岩娶了马殷的女儿以后,两国总算还和平相处了一阵子。刘岩死后,其子刘玢、刘晟相继为帝,刘晟就有点不老实,对内残杀自己的弟弟,对外还经常性的派兵进攻桂州,骚扰大楚。由于楚国东与李唐,被与南平关系都不匝地,精兵就不敢从长沙南下,搞得这群高官是一筹莫展,最后只是督促静江节度使马希隐积极防御了事。
…………………………………………………………
江陵南平王府。
南平王最近的日子很不好过,归州“七寨”眼看就要被平复了,不知道从哪来了一群人,硬生生的让死灰又复燃了,而且还越燃越烈,过去就是巴东县闹得欢,现在归州三县全闹腾起来了,世子高宝融困守在归州城,天天告急。可是现今风声鹤唳,一会儿有消息,襄州的兵马有异动,一会儿有消息蜀国要出兵,一会儿又说楚国要出兵。
南平的兵,多得是。可是归州有九千,峡州有九千,江陵禁军有1。2万,还有荆门专门防备中原的荆门军6000人。今年夏稻颗粒无收,赋税是怎么都收不上来,归、峡两州好久都没有发军饷了,这没饷的兵,不到万不得已,可不敢乱派呀。南平王没办法也只好再次派了4000禁军再此去剿灭归州叛匪。可是没曾想,这四千人去了以后就被系在那边,再也出不来了。
南平王现在有点后悔,当初不应该听司空熏的狗屁良策,去打七寨的注意了。现在骑虎难下,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善后了。
就在这个时候,王保义进来了。
“大王,天大的喜事呀?”
南平王一喜,有点不可置信的说道:“莫非归州叛匪被剿灭了?”
王保义心理暗暗撇了下嘴,哪儿那么容易呀,他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王爷,楚王马希范又要入贡中原了,听说这次要入贡白银10万两啊。”
“什么?白银十万两。”南平王笑道:“真是天助我南平啊,有了这十万两犒军,七寨不难平定了,平定了七寨,取了他们的宝藏,再来补楚王这个窟窿也不迟啊。”
王保义有点心虚的说道:“王爷圣明呀。”宝藏的水太深了,他可不敢胡说八道。
王保义又犹豫了一下,说道:“王爷,听说楚王会派兵北上啊。”
南平和大楚打过了好多仗,说来惭愧,大楚地盘那么大,士兵那么多,这么多年还真没占着太大的便宜。所以南平王并不以为然,说道:“没关系,抽调荆门军南下,挡一挡楚军,度过了难过,再还楚王的钱不迟嘛。”
岳州
楚王要求岳州军,相机而动,保护入贡中原使团的命令,很快便传到了岳州城。许是不够保密的缘故,第二天,这个命令就在岳州市面上传播开了。百姓们窃窃私语,看来前些日子传说楚王爷要再次入贡,一表忠心的事情,是真的了。
早在半个月之前,岳州就收编了一直在地方训练的民兵,现在岳州军已经由7000人,扩大为一万人。马云接到这个命令以后,也是立即回到刺史府调兵遣将,命令石大带领新军1000人,持旗鸣金,拉长队伍,号称3000人,紧逼江陵的石首县;而丁思瑾则带领3000人,作为预备队,全天候待命,随时准备出征。正在岳州军杀气腾腾的时候,马云突然受到了李唐武昌节度使刘仁瞻的一封信,说什么春江水暖,欲与将军共钓。还派了三千人驻扎在岳州东部临湘县附近。
丫的,长江水暖都半年了,早不钓晚不钓,偏偏这个时候钓。这丫摆明了就是想趁火打劫嘛。
………………………………
第二十七章 孤注一掷
岳州刺史府
大楚使团正使刘昭禹来到岳州,不仅带来了入贡中原的十万两银子,而且也带来了楚王要求马云见机行动保护使团的命令。
南平之战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马云借口调兵护卫,一方面稳住刘昭禹在岳州多呆几天,另一方面连续召开军事会议,依照早已制定好的军事计划,进行最后的部署和军事动员。
这一日,马云和李骧、赵普、曹芸等人正在议事厅内商量,这时,就听护卫李二狗在房门外,大声禀报道:“禀大帅,岳州判官石文德石大人求见。”
石文德是三朝老臣了,有些事情,马云有意的避开了。不过现在他既然找上门了,明知道他要询问军情,马云却也不好给他闭门羹吃。
当下,马云沉吟着对李二狗说到:“请石大人,去书房,我马上就过去。”
李骧在一旁说道:“王爷,我们的行动最好不要让石大人知道,不然恐生波澜。”马云一脸沉思,点了点头,出了大厅去见石文德。
马云刚刚走到书房,就见石文德立刻座上站起,急问道:“王爷,您是不是要出兵南平了?”
马云不慌不忙请石文德坐下,微笑道:“石大人,你也清楚。小王捧大王的命令,要保护使节,正准备调兵进逼南平。不过,这只是例行公事,举兵到石首县吓唬吓唬他们罢了。”
石文德眉头一皱,大声说道:“王爷,岳州传言您要讨平南平的传闻已经有近一个月了,半个月前,您还增加了岳州的驻军,您要做什么,老臣心里明白得很。”
被石文德直接戳穿,马云神情有点狼狈,干笑道:“石大人,您觉得仅仅靠我们岳州一城之兵,就能讨平南平吗?”
石文德看了看马云,不满的说道:“不试试,又怎么知道呢?王爷,这恐怕是您,以及丁思瑾、曹芸这些人的心里话吧。”
马云老脸一红,说道:“现今,南平王横征暴敛,百姓民不聊生,小王也是想替百姓出一份力,不管成于不成,这救助百姓之心,苍天可见呀。”
马云过去看的小说,主角一提救百姓,文臣武将呼啦啦轨道一大片,各个都是愿效死力。当下马云也是厚着脸面来了这么一段话,不过,石文德显然是不信,嘴角一撇,说道:“王爷,治平之道在于中庸,依照南平现在的形势,您在拖一两年,到时候出征,不就更容易一些吗?”
马云脸色一正,肃声说道:“到那是南平百姓不知道要饿死多少呀,石大人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百姓饿死,而不施以援手吗。岳州之兵在王贇的督促下,向来就是楚中精锐。这段日子丁思瑾等人练兵更是大有成果;而南平军精锐有半数也被牵制在归州。现在机会难得啊。”
石文德见马云说的这么详细,猜到他必然做了周密安排,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遂叹了口气,说道:“既然如此,下官就问王爷一句,这岳州城,王爷准备留下多少人马驻防呀?”
“留下三千人。”
石文德忽的一下,又站了起来,不悦的说道:“王爷,岳州最多一万兵。人人都知道,您派了三千人去石首,岳州也留三千人。您凭借4000兵马就想讨平南平。”
丫的,这石文德不糊涂呀。马云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