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逆天-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查文徽板着脸,一声不吭。边菩萨笑容满面的说道:“有劳有劳,谢谢,谢谢。”还把这刘叶给送到了门外。有道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刘叶虽然官不大,可正好是管着他们这些个俘虏的,能不巴结巴结吗?
等边菩萨送走了刘叶,回头一看。查文徽正在欣赏这个房间呢。你还别说,这房间窗明几亮,墙上还贴着几幅山水画,这画用笔有力,寥寥几笔就将大山的挺拔陡峭,展现的一清二楚,看来还是出自大家之手。这个房间看起来也是异常的典雅,靠墙的长案上,一边放着几叠公文和本书,一边放着笔墨纸砚。
查文徽走到长案旁边随意的拿起一本书,却是本《中庸》,瞄了两眼,就准备放下。没想到这一低头,他看到这书下面竟然放着一封信。信皮子上写着:上国刑部尚书赵大人亲启。查文徽冷笑了一下,怪不得楚国进展顺利呢,原来这岭南汉国内部有楚国的奸细啊。他轻轻的放下书,转身就准备走到一旁的长椅坐下,可是他刚走了两步,突然顿住了脚,不对?他转身就要去拿那书信,不料就听窗外传来一阵急急的脚步声,刘叶竟然匆匆忙忙的闯了进来,刘叶脸色苍白,眼中显出一丝惊慌,他咳嗽了两声,说道:“这。。。这个,查大人、边大人,不好意思啊,这。。。这个房间太闷,不朝阳,我给您两位换个房间,到对面去等萧大人,如何呀?”
边镐连忙站起来,点头哈腰的还没有说话呢。查文徽问道:“赵普赵大人,可在兴王府呀?”
“赵大人,他。。。他不在。”刘叶脸色有些不自然的说道。接着,他就领着查文徽两人到了对面的西厢房等着。还找人给他们两位上了茶。
刘叶前倨后恭,让边镐有些诧异,他不明所以的问查文徽道:“查大人,你觉得这刘叶,是个什么意思啊?”
查文徽瞟了眼边镐,冷笑道:“什么意思,嘿嘿,对面那间屋子里,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啊。”
“什么秘密?”边镐追问道。
查文徽站在门口,这院子大门口有两排军士把守着大门,院子里面时而也会有人经过。他眼睛瞟向对面的那间屋子,那屋子里到底有什么东西,不能让他们看到呢?上国刑部尚书赵大人收?这信很新,也只是压在书的下面,想必是刚刚收到的,而且也对绝不是岭南刘氏的官员写得,那会是谁写的呢?哎,要是能看一看就好了。
查文徽正在想着心事,就见正厅处门帘一挑,从里面走出来三个人。隔着门帘,查文徽向那三人看去,一个是楚国的鸿胪寺卿萧益,而另外两个则有点面熟,一时之间却有点想不起名字来。
其中一人4o多岁年纪,一身的锦绣绸缎,看起来很是富有,另一个人则是老者,花白的胡须。能让萧益这样的大员亲自相送,而且这两人看起来也不太拘谨,特别是那老者竟然有点安然受之的样子。说明这两人是有来头的。可这两个人的穿着不像是有功名的人啊,而且,我怎么感觉这么好像在哪儿见过呢。查文徽低头苦思着。
“咦,这不是江州张家的大管家吗?”一边的边镐说道。
查文徽猛醒,那老头果然是张家的大管家,也姓张,这人常去金陵周府,所以,也曾加过两面。而另外那个壮年男子,查文徽也想起来了,正是楚国的大商人李招。这两个人怎么来到了兴王府了?
这萧益和李招两人边说边走,眼看着到了门口,忽然说道:“哎,看我这记性,我给周大人写了封回信,张老先生,你先等一下,我去取来。”
说着萧益就进了刚才查文徽两人所呆的那个房间,不一会儿,手里拿着一封信走了出来,递给了张管家,说道:“张老先生,这封信至关紧要,一路上可要好好保管啊。”
那老者点点头,三人慢腾腾的走了出去。
查文徽忖道:莫非周宗竟然通敌。他狐疑的看了眼一边的边镐,问道:“边大人,你如何看啊?”
查文徽这阴冷的口气,让边镐忍不住打了个寒战,他怪异的看了眼查文徽,查文徽的意思他明白,周宗怎么会给萧益写信呢?这里面恐怕有猫腻,可他是边菩萨啊,当下含糊的说道:“你也知道,这张家和楚王是亲戚,有些往来也是正常的。”
边镐顾左右而言他,查文徽却单刀直入的说道:“我说得不是张家,是周宗,他怎么会给赵普写信啊?刚才你没看到,在萧益的那间房里面,有一封周宗写给赵普的书信。”
“呵呵,查大人,过滤了。要说这赵普曾经多次出使大唐,和周大人他们有些关系,也算是正常的,更何况,我还听说,他还给冯相爷也写过信呢。想必,他也会给周大人写信,这么一来一去的,也算正常啊。”
“朋友之间的书信,会写‘上国刑部尚书赵大人亲启’这样的字样吗?”查文徽冷冷的说道。
“什么?”边镐愣了。他舔了舔嘴巴,有些生气,再怎么说,我们也不应该用‘上国’这个字眼啊,这。。。这不是叛国吗?不过,他不愧是边菩萨,眼珠子一转,想到自己目前的形势,叹了口气,默然不语了。
“查大人、边大人。”过不了一会儿,萧益就笑嘻嘻的走进了查文徽所在的房间。他看了眼两人,道:“下官刚才有些事情,让两位大人久等了。今天,我王下了命令,请两位大人赶赴军前。”
边镐吓了一跳,连忙问道:“萧大人,您可知道这。。。大王是什么个意思啊?”
萧益一笑,说道:“边大人莫急,你可能还不知道,刚刚收到消息,唐王已经派了孙晟孙大人到了虔州,负责两国的和谈,估计我家大王准备释放两位归国了。”
“什么?这。。。这可是真的?”边镐惊喜的问道。
一旁的查文徽,却说道:“萧大人,可知我们大唐,有什么变化没有?”
萧益深深的看了眼查文徽,说道:“哎,实不相瞒。你们贸然入侵我们大楚的事情传到金陵,唐王震怒,已经下命免除了两位的一切职务,同时还将冯延巳下了大牢,现在贵国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周宗周大人了。两位回国,恐怕也免不了一场牢狱之灾啊。我王有密旨,如果两位大人不愿归唐,我家大王必然重用两位。不知。。。”
查文徽一脸正气的说道:“士为知己者死,我家陛下对我有大恩,虽刀斧加颈,也无怨无悔。”说完还看了眼边镐,边镐也说道:“这个自然了。”
“哎,那真是可惜了。”萧益叹息道。
手机本章:
本书最新下载和评论本书: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点击下方的《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68章 释放)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69章 进攻潼关
大汉乾佑元年正月,已经病入膏肓的大汉皇帝刘知远,召集郭威、王章、史弘肇、杨邠、苏逢吉这些人,将自己的二儿刘承佑托付给了这几个铁哥们。【最新章节阅读。】同时在临死前,还反复叮咛一件事:一定要把杜重威给作了杜重威去年12月才投降。
这个月的下旬,仅仅当了十个月皇帝的汉高祖病逝。在五代十国的开国皇帝中,只有后蜀高祖孟知祥能和他相提并论,而且孟知祥要更厉害一些,这小只享受了五个月的皇帝生活就崩了。
汉高祖死之后,郭威等人赶紧按照大行皇帝的遗命,把杜重威从家里拽出来一刀抹了脖。然后在二月初,正式拥立刘承佑继承皇位。
刘知远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还没来得及广布恩泽,他能相信的,也只有常年跟着他的那些从龙之臣,比如郭威、史弘肇这五人。这五个人也确实算得是老刘家的忠诚了。可惜,这几个人内部有矛盾,郭威、史弘肇、王章、杨邠这四个人是一伙,郭威性格内敛,韬光养晦,而史弘肇、王章、杨邠则骄横跋扈,死活看不那些士,拿王章来说,他是三司使、户部尚,管的是国库,手下的官大部分都是读人,可他称呼这些人,就叫做“记账的”。这一下,整个士林对王章他们就有些看法了。史弘肇、杨邠就更不像话了,这两人极度的贪财,经常做些权钱交易的勾当。这苏逢吉倒是个读人,可是这读人,还不如那几个大老粗呢,这家伙当着吏部尚,还兼了一阵的刑部尚,经常抓个贼,审个案,还制定点法律法规,可惜,这家伙读的不精,还总喜欢想当然的管事,下手还贼狠,颠倒黑白、草菅人命的事,可没少干。比如,刘知远还在当太原王的时候,有一次无意中问苏逢吉:“我听说咱们太原监狱里面的犯人太多了,你回去处理一下。”这意思很可能是让苏逢吉放点人。可苏逢吉领了旨意,问都不问,把那些犯人全部抓出来,一股脑儿的全砍了。然后,高高兴兴的跑回去禀报刘知远,说道:“大王,这下里面没有一个人了。”刘知远还以为苏逢吉把人都给放了呢,心里还挺高兴。
大汉朝的江山落到了这五个人手里,那还好的了吗?刘知远死的消息,传到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护国节度使李守贞立刻自称秦王,打出了造反的旗帜。这李守贞也算是一员骁将了,他带着兵马直扑潼关,准备打下潼关再进逼汴京。
李守贞造反的原因很多,第一,作为曾经的大晋重臣,他在大汉朝总觉得混的不带劲,还没有大晋的时候官大;第二,杜重威的死,让李守贞多多少少有了点兔死狐悲的感觉,他怕郭威这群人对他下黑手;第三,他觉得刘知远死的太不是时候了,这大汉朝新立,开国皇帝就挂了,剩下一个小娃娃刘承佑,顶个屁用;第四,他府里面养着的那些僧人总说他有意象,隐隐暗示,他能够当皇帝。
有这么四点原因,李守贞的心里就有点活泛了。这个年月,皇帝是什么东西,十年前,安重荣就说过:“天唯兵强马壮者能当之!”现在,刘知远死了,杜重威死了,他还怕谁呢?别忘了,他曾经是大晋的北路行营都监,大汉朝的兵马除了太原的之外,那些精兵都曾经是他的手下啊。而且,李守贞还隐隐想起前年,华山的陈传给他算的命,当时他听说陈传云游到他的辖地,赶紧将这位大师给请了进来,好酒好菜招待着,最后,陈传说:“让你家人都站出来,让我看看。”李守贞赶紧让自己一家人出来,站成一排,陈传看了几眼之后,指着他的儿媳说:“此人,当母仪天下!”
什么叫母仪天下,换句话说,我这儿媳妇要当皇后啊,我儿媳妇是皇后,我儿不就是皇帝了吗?这可是大师说的话啊,想到这里李守贞的信心更足了。骑在马也更加的高兴了起来,他催促着大军,朝着潼关开进。可惜,他没有想到,这儿媳妇,毕竟和儿不一样,这儿媳妇日后果然就当了皇后,可儿却早早的丧了命。陈传的话,不是说他们家会发达,而是说这儿媳妇日后会发达。
这潼关是山河表里,险峻的不能在险峻的地方了。可是没办法,造反嘛,本来干的就是铤而走险的活,就算是刀山火海,也要闯一闯。到了潼关后,李守贞立刻指挥大军向潼关发动了攻势,李守贞对士兵们出手还算阔绰,也颇得士兵的拥戴。当下这些军士悍不畏死的举着盾牌,或者放着弓箭,或者发射抛石机,喊杀声如雷。可惜,打仗不是比嗓门大小的,下面叛军喊得挺带劲的,损失了几百人,才冲到了城墙下。架起云梯,刚刚怕了一半,城楼滚石檑木纷纷落了下来,砸的这些人,避无可避,不大会儿功夫,就又折了几百兵马。
“七哥,都半天时间,怎么还不发信号啊?是不是他们太紧张,忘了?”潼关附近的一个峡谷里,赵匡胤带着3000白衣骑兵,正等待着潼关发出的信号。早在十天前,郭荣终于从郭威哪里得到了任命,镇守潼关。李守贞的行动早就被他们侦查的一清二楚。当下王朴就订了这攻守之计。以步兵守潼关,以骑兵埋伏在潼关左右,等李守贞的大军攻城疲敝的时候,骑兵突出,一举将李守贞击败。别忘了,这李守贞是从山西过来的,这河南也好,关中也好,都在大汉的手里。趁着李守贞士气低落的时候,突出奇兵,让李守贞以为是关中的救兵来了,这样,惊慌之下,李守贞兵败的可能性极高。
可是对于石守信来说,在这里看别人打仗,自己心里难免痒痒的,不断的站起来看看,生怕错过了潼关发出的信号。最后,他还是忍不住对赵匡胤说了这么一句话。
赵匡胤嘿嘿一笑,指着左侧道:“那不是信号。整顿队伍,该让李守贞尝尝咱们白衣军的厉害了!”
本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
………………………………
第70章 三路反叛(1)
第七十章 三路反叛(1)
李守贞的大军在潼关城下攻打许久,别说攻下潼关了,就连潼关城楼也没几个人爬上去过。打了大半晌,军士疲惫,李守贞无奈之下,正准备下令暂且回营休息,明日再战。
他刚刚下了退军的命令,就听见东南面,马声嘶嘶。抬眼望去,东南面黄沙漫天,伴着风沙仿佛一条黄龙直冲了过来,马蹄声震得大地似乎都在颤动。李守贞也算得上百战的名将了,他一看这气势,就知道这股子骑兵至少有5000人马。此时退兵的命令一下,军无战意,此时再下令翻身复战,恐怕今天非败了不可。
李守贞的叛军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自己手下的百战精兵,二就是这一路上招纳的江湖好汉、草莽英雄。这些江湖人士持强斗狠,打起仗来玩命的上,战斗力也不算弱,可惜,纪律『性』不强,对军纪军令不太遵守。所以,刚才攻城这种强调相互配合的细致活,李守贞就没用他们,用得是自己训练有素的人马,可这个时候,自己的军队已经可是撤退了。无奈之下,他只能让这群江湖好汉断后,自己带着军队徐徐后退。
五代时,天下大『乱』,『政府』基本上没时间去管这些占山为王的好汉们,搞的这些人自视甚高,感觉打仗就像打家劫舍一般的简单,再加上刚才旁观了一阵子攻城大战,看的自己也是热血沸腾,恨不得也冲上去砍上几刀。现在李守贞终于下了命令,这些河中的好汉们,果然不含糊,不仅没有什么人临阵脱逃,反而都挥舞着自己趁手的兵器,刀枪棍棒,勾叉锤鞭,是应有尽有,一股脑儿的向骑兵冲锋了过去。大家伙儿心里想法都很好,一会儿冲到骑兵里面,我跳起来打人,蹲下来打马,这点骑兵,还不是轻而易举就被自己给灭了。
哪曾想,这两军还没有接触,对面的骑兵上来就是一阵子飞箭。飞箭如雨,直刷刷的『射』了过来,密集的程度,让这些江湖好汉们都看不蓝天白云。双刃刀也好、钩镰枪也吧,还没挥舞两下呢,就被活活的钉死在地上。前面的江湖好汉们鬼哭狼嚎,惨叫声连连,后面的腿肚子直抽筋,胆子小的直接就被吓怕在了地上,反映快的、胆子大些的,扭头就跑。这些人还没有接上阵呢,就彻底的败了。
不远处的李守贞看了,气的只骂娘,这些人投靠自己的时候,又是表忠心,又是强调自己的雄壮不怕死,没想到就被汉军的一阵箭给吓跑了回来。李守贞真是又气又怒,赶紧又指派了自己的一个亲信将领,率领亲军断后。只要结成方阵阻挡一下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