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五代逆天 >

第154章

五代逆天-第154章

小说: 五代逆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谐〉墓苤疲饪诺亩韵螅褪悄忝钦庑┩饫吹拇笊碳野 !

    “什么?”商弘艺眼睛一亮,追问道:“大人,是怎么个开放的办法呢?”

    楚国有几样产品,是官府监控的,比如茶叶、布匹和食盐,这些东西,都是有官府直接向百姓收购,不允许商家私下购买。按理说,铁钱更不耐用,可为什么李唐这边铜钱渐渐稀少,可楚国却是一点事情都没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楚国允许老百姓直接缴纳布匹、茶叶、粮食等物资按照市价冲抵赋税。这样,对老百姓来说,一来少了商人的盘剥,二来百姓手里对铁钱的需求量也不大。在楚国,对铁钱有意见的不是普通老百姓,反而是那些有钱人。楚国官府这么一搞,楚国最大的商人是官府,最盈利的也是官府,因为你要买茶叶,买布匹,全要从官府去买。可现在,楚国要改革了。

    “是这样的,我王有意将这个茶叶、布匹的收购权,由官府独自拥有,改变成允许商家自己拥有一部分。”赵普缓缓说道。

    商弘艺眼珠子一转,与其现在把财物全部放在李唐,干等着形势变化,不如抽出一部分转移道楚国去。他追问道:“这个。。。不知道商家需要需要什么条件吗?这个转让,到底是怎么个转让法?”

    “条件,第一,当然是要有雄厚的资金了。第二嘛,要看你有没有足够的销售渠道,第三,要看你对地方的贡献值。至于转让是这样的,我王准备先期转让衡州(衡阳)、敏州(邵阳)和湘乡三地的茶叶收购权,这三地的茶叶收购权,准备转让给三个商家,或者商家的团体。”

    商弘艺眼睛一转,问道:“这三个条件,怎么判断呢?”

    赵普一笑:“第一个嘛,你要缴纳一定的资金给官府,就像定金一样,如果你们的生意展的好,当地百姓的收入增加了,那么这定金三年之后不仅原封不动的返还,而且还会有千分之五的利息,如果,你办砸了,这定金就按照一定的比例扣除,来补贴采茶的农户。第二个条件,像德兴号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了,至于第三个嘛,这茶叶要运输出去,就要修路吧。官府会拿出一部分资金,这商家也要拿出一部分资金,修修路一类的。至于商家的每年缴纳的税款,那是相当低廉的。在过去政策上,在降低2成。”

    赵普看了眼正在犹豫的商弘艺,说道:“这定金不需要现钱,用物资冲抵也是可以的。”

    商弘艺有些心动了。粮食。。。

    手机本章:

    本书最新下载和评论本书: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点击下方的《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41章 三使南唐(2))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42章 三使南唐(3)

    ,更新快,,免费读!

    商弘艺身子不由自主的向前倾斜了些,问道:“敢问赵大人,这定金大概要多少银两啊?”

    赵普笑道:“这定金嘛,白银3o万两。?  ”

    商弘艺不由自主的摸了下颚下的胡须,他经商多年,门下的资产不下百万两,可是这些年来,他买地买房开店铺,手里流动的银子不过四五十万两,一下子拿出这么多来,他有些犹豫了。

    赵普在一旁笑道:“其实这定金不过是衡量商家的实力的,我大楚绝没有私占之意,我王说了,如果一家商号承办的话,那么定金就要3o万两,要是两家以上承办的话,定金只用25万两即可。”

    商弘艺一愣,追问道:“为何两家承办,这定金怎么还少了些呢?”合则力强,分则力弱。合起来经营,这定金应该更多些才对呀。

    赵普微笑道:“开楚国,提高茶农的收入,这才是我王的真意。俗话说,合则力强,两家以上承办,这买卖的能力肯定就比一家要强上很多。这销路广了,商家不就很容易达到我王的要求了吗?既然你们能够达到我王的要求,还干嘛要多收你们的定金呢?难道你不知道这定金是有利息的吗?”

    赵普这么解释反倒让商弘艺安下了心,对这承办茶叶的事情又多了几分信心。看商弘艺似在思考什么,赵普又说道:“我刚才也说了,这定金既可以缴纳白银,也可以拿物资顶替。如果商先生真的有意承包茶叶生意,那么我倒是建议商先生运粮食来顶替白银。你运粮食过去,我们就按唐国平时的粮价来结算,眼下是夏收时节,你说不定还能赚到一些呢。”

    赵普这么一说,商弘艺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满口答应道:“小人知道了。那小人就先行告辞,如果小人找到合作的伙伴,再。。。”

    赵普接过话语,说道:“如果商先生找到合作伙伴的话,不妨到驿站来找我,当然,如果商先生能找到很多李唐的商人,下官也愿意亲自赶到贵府,向他们再次宣传一下,我大楚的新政。”

    商弘艺心头一喜,说道:“既然如此,小人就尝试着召集一些往日的商界朋友,到时候再请赵大人光临寒舍啊。”

    赵普站起身来,说道:“那是自然了。下官等着你的好消息。”边说边将商弘艺送出了房门。

    在邓州的时候,雪云他们几个已经仔细的分析了当前李唐的形势,由于铜钱匮乏,市场上可流通的货币数量减少,造成了整个市场的萧条,一面是物资价格低廉,而无人问津;另一面则老百姓生活用品缺乏,却无钱够买。像德兴号这样大型的商号,因为它拥有各种各样的商铺,所以还能在以物换物的条件下生存,但是那些小商铺,比如布店,你拿粮食去换布匹,它就不肯以物换物,为什么?很简单,它要粮食做什么呢?自己是卖布的,以物换物之后,自己手里没有了资金,又怎么去买布匹呢?可是不换的话,又卖不出去。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一段时间,李唐的小商铺生存就会遇到大问题了。

    可是李唐官府里面的人,可都不是傻子。银铜比由1:588上升到1:499,短短两年之内,铜钱就少了这么多,他们不会不追究原因的,这原因明面上是老问题,有人偷偷拿铜钱造铜器去了,可是如果深究起来,李昭和张家的那些商铺,说不定就会被有心人给盯上。这个时候,如果再让李昭他们继续收藏铜钱,弄不好就暴露了。

    当时雪云姑娘想出了一个办法,很毒,但却是一个转移目标并且打击李唐的好办法:利用夏收。什么意思呢?就是每年夏收的时候,李唐的百姓是要缴纳赋税的,按照政府的官定价格,1两白银是要兑换1ooo铜钱的,可是老百姓手里哪有什么白银啊,能有百十个铜钱就算富裕人家了。而且由于黑市白银和铜钱的比值要远远高于1:1ooo,因此官府在收税的时候,他根本就不收白银,只收铜钱,收了铜钱之后,在偷偷的兑换成白银,这一进一出之间,猫腻就大多了。假如一家农民,夏收的时候,要缴纳5钱银子,按官制就是要缴纳5oo铜钱,等他们把这5oo铜钱缴纳上来之后,官员们立刻将这5oo铜钱兑换成白银,现在比率是1:499,这5oo铜钱就足以换来一两银子,其中5钱缴纳国库,剩下5钱就到了自己的腰包。老百姓可就倒了霉了,他们不得不在这个时候,将新收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去贩卖,换取铜钱,而现在铜钱价格高,他们就不得不多卖粮食,再加上不法商贩趁机压低粮价,让老百姓再遭受第二遍的盘剥。

    商人有好坏之分,可是不管是好的商人,还是坏的商人,趋利的本质是不变的,如果设置一个诱饵,让李唐的商人运输粮食到楚国去,而且这个粮食的量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那么这些商人必然会拼命的压低粮价,李唐的百姓就更惨了些。接着,官府的不法官员必然会找富商来兑换白银,富商是不敢不兑换。等富商兑换了铜钱之后,再散播些官府准备行大型的消息,富商恐慌之下,必然会趁着物资低廉的时候,买进一些商品,把铜钱给消费出去。这样一来,有两个好处,一,到了小商小户的手上,收集铜钱更不容易被现,就算现了,也认为是用来偷铸铜器的;二,富商手里有了物资,没有了铜钱,他想赚钱,想物资流通,反而会鼓吹行大钱的。等这个时候,雪云他们再跳出来摇旗呐喊,这大钱的行就顺理成章了。。。

    商弘艺走后不多久,又有几个大商贾来拜访赵普,赵普对他们也一一解释,言语中就透露了那么一句话,贩些粮食来楚国吧,可以充当白银。

    在紫榴客栈举行的楚国招商会,两天之后就宣告顺利结束了。留下的只剩下那些即位鼓动人心的话语:给大楚一个机会,给自己一个机会,共同实现财富梦想。稍有些实力的人,都在寻思是不是应该去大楚那边看看呢?李唐现在的经济情况是一滩死水,呆在李唐只能是等着破产,还不如去大楚那边看看呢。

    …………………………

    周宗府邸。

    “太傅。大事不好了。”常梦锡和韩熙载快步走进了周宗的书房,冲着正在看书的周宗说道。

    周宗看了一眼有些大惊小鬼的韩熙载,颇为不满的说道:“有什么事情呀?莫非是冯延巳又在鼓吹南征了?哼,北伐,他输的还不惨吗?”

    韩熙载说道:“太傅,你知道不?这赵普昨天在紫榴客栈,开了一个什么楚国招商会。”

    “哦,那是什么东西啊?”周宗颇有些警惕的问道。周宗这人和冯延巳比起来,自信却不自负,他不像冯延巳那样,自认为是当世诸葛亮,什么事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这两年来楚国的展,他看在眼里,心中对马云这帮子人,也是另眼相看。在他内心深处或许有一丝恐惧,一丝不安,却是什么也不能做。楚军已经比**强了,惹恼这个强邻,绝对不是什么好主意。

    “据说是介绍楚国的一些土特产,希望大家去购买的。”常梦锡在一旁解释道。

    周宗点点头,说道:“这也是展地方的应有之义,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我听说楚国虽然北伐大胜,可是国内极其窘迫,这种情况下,想来咱们大唐,吸引一些商人过去,进行买卖也是正常的呀?”

    “大人,眼下楚国的情况,和两年前不同了。现在的楚国地方大了,人口多了。楚国官府可能没钱,可是百姓的日子却比过去好了些。而我们。。。”韩熙载话了一半,他突然住口不说了。

    周宗不满的看了韩熙载一眼,说道:“但说不妨。”他现在越看越觉得韩熙载不地道。这最起初的原因无非是韩熙载居然支持北伐,结果北伐却是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韩熙载说道:“楚国现在北至中原的邓州,南达岭南容州,物产较多,市场情况稳定,如果我们的商人过去之后,他们一旦现可以把邓州等地特产,贩卖到长沙等地,把长沙等地的特产贩卖到邓州去,这么以来,他们可能就此在楚国扎根。那么,我们大唐的商人不就少了吗?”

    周宗一愣,他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他一直以为,大唐去的商人,肯定是把大唐的东西贩卖到楚国去,而把楚国的东西,在贩卖到大唐来。他现在明白为什么韩熙载刚才要吞吞吐吐了,韩熙载有句话没有明说:咱们大唐现在经济形势不好,没什么生意可做,这商人都是逐利的,要是真的知道大楚生意兴隆,肯定都跑到那边去了。这么一来,大唐危矣。

    正当周宗思前想后的时候,管家过来禀报道:“秉老爷,大楚刑部尚书赵普赵大人前来拜访您。”

    手机本章:

    本书最新下载和评论本书: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点击下方的《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42章 三使南唐(3))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43章 三使南唐(4)

    “赵大人,远道而来,下官本应亲自到驿站看望,只是公务繁忙,竟不能抽身,惭愧,惭愧啊。【无弹窗。】”周宗重情重义的说道。

    赵普瞥了眼一本正经的周宗,笑道:“周大人言重了。为国尽忠,乃是我辈读人责无旁贷的事情。周大人一心为公,下官佩服,佩服啊。不过,下官此次来,却不是为了国事,不知道周公有空否?”

    赵普说着扫了眼陪坐在一旁的常梦锡、韩熙载。这两人当时有些不自在,赵普明说了是私事,那么咱俩在这儿还听个什么劲儿啊?这两人相视一眼,就准备起身告辞了。

    赵普这句话说得周宗也有些不爽,心里话:咱俩熟吗?他见常、韩两人准备起身告辞,连忙摆了摆手阻止了他们,说道:“赵大人,下官忝为大唐太傅,官府往来,当无私事,赵大人,恐怕找错了地方了。”

    赵普眨了眨眼睛,似乎没听明白周宗的意思。他迟疑的说道:“这个……这个……那周大人,不知道下官应当去找何人呢?”

    一旁的常梦锡颇为欣赏周宗的这种说法,揶揄道:“赵大人可以去找找冯相,冯相想必对赵大人求见甚是欢喜啊。”说着脸忍不住就浮现出一丝笑意。

    赵普这下明白了,这常梦锡是不欢迎自己啊,于是讪讪站了起来,拱了拱手,喃喃说道:家大王和张倩小姐的婚事,怎么还要去找冯延巳啊?”说着,他转身就要走出去。

    周宗在后面赶紧说道:“赵大人请留步,请留步。”说着,还站起身来,追了过去。马云和张倩的婚事早就定了,可两年了,马云愣是没有娶过门的意思,自己倒没什么,家里夫人却是着急火,生怕妹妹嫁不出去。今天赵普来,看样是要拜见张倩,顺便商议婚事来的,就这么被自己给赶走了,老婆大人知道了,自己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河东狮的威胁下,竟让周宗无心追究赵普故意的开这个玩笑儿。

    周宗再次请赵普坐下,问道:“赵大人,您这次来可是要拜见张二小姐的吗?”

    赵普点了点头,说道:“下官此次出使大唐,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代替我王,接二小姐去长沙。下官走的急,路过江州之时,没有时间亲自去张府拜见,好在听说二小姐就在您的府,所以印展矗M艽笕舜又凶嬉欢!

    自己小姨嫁人,这事儿,周宗又不能彻底撒手不管,当下只能点了点头,应允了。赵普让人抬来些楚国的特产作为酬谢之礼,然后自己就准备告辞。

    楚国北伐虽然胜了,可是日并不好过。周宗本以为赵普这次来金陵,是求援来了,可赵普闭口不提楚唐两国的事情,反倒让这位周宗周大人心里打鼓,以为赵普会不会私下和冯延巳达成什么协议。于是,他再次挽留了赵普,旁敲侧击道:“贵国北伐,吞并威胜节度使帐下9州,真是可喜可贺啊。”

    赵普摇了摇头说道:“相对于半个天下而言,九州之地,又算得了什么呢?若非贵国临战犹豫,今天你我就在汴京城喝酒聊天了。”

    周、常两人暗骂赵普是得了便宜还卖乖,至于韩熙载心里却是愤愤不平,深以为然,他是支持李景北伐的,只是在用人,他和李景、冯延巳等人存在差异,他主张用军事将领为帅,用懂兵法的文臣做监军。而李景却用从没有过战场的皇族为帅,以佞臣做监军,又岂有不败之理呢。

    话不投机半句多。一句话,搞得周宗几人对赵普是横竖看不顺眼,就准备送客了。这对话,就像打乒乓球一样,赵普猛地扣了过去,周宗不知道该怎么接,更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