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逆天-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道一脸虔诚的谦虚道:“臣是个无德无才的白痴啊。”合着当了十几年宰相的冯道居然是个白痴???
耶律德光大笑,又问:“现在天下事混乱成这个鬼样子,老先生你认为该怎么办啊?”
冯道极其专业的回答道:“天下的老百姓受苦受难,现在即使如来佛祖转世也救不了,只有皇帝陛下您才能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正是因为这句话,千百年来,无数人吹捧冯道,说冯道是曲线救国,明里夸赞耶律德光,实际上是为了规劝他,救助贫苦的百姓(特别是清末以来,吹捧冯道的人更多)
可事实上,自耶律德光入中原之后,不管冯道说这话之前,还是说这话之后,耶律德光和契丹人的强盗本质和强盗行为,没有一点变化的。冯道因为这句马匹,抱住了老命,还得到了契丹“太傅”的高官。可在河南山东一带,契丹骑兵见着壮年男人就用刀砍死,老弱病残就地给活埋了,百姓死伤无数。
五代之时,中原王朝共五代八姓十五个皇帝,这里面有昏聩的,也有能干的,冯道在其中为相多年,官位不能说不高,权力不能说不大,可国家却一直动乱不安,这不能不说冯道的才能除了只会明智保身之外,其余都是一般,而其人品就更加龌龊。后唐明宗之时,国家安定,靠得不是他冯道,更关键的明宗贤德;石敬瑭时代,对冯道言听计从,可是大晋却一直动荡不堪,石敬瑭死的时候,哭着拜托冯道辅佐自己的七岁儿子,冯道满口答应,可等石敬瑭死翘翘了,他马上就跑到石重贵的府上,迎立了石重贵。刘知远当皇帝的时候,冯道鞍前马后忙个不停,上串下跳急得要死,可惜老刘自己哥们多,最终也就给了他一个太傅的官。到了郭威当皇帝的时候,对冯道这位奇人,尊敬有余,却彻底将他排斥出了权力中心之外,反而任用范质、王濮等人,还夸奖他们说道:“真丞相也。”后周也是蒸蒸日上。到了柴荣刚当皇帝的时候,北汉和契丹联合入侵,冯道不甘寂寞,又想干老本行,出来劝柴荣投降,柴荣鸟都不鸟他一眼,自己帅兵击溃了契丹。听说这个消息之后,老家伙终于良心现,又羞又愧,不久之后终于挂了。
手机本章:
本书最新下载和评论本书: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点击下方的《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7章 契丹灭晋(下))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8章 倡议北伐(上)
,更新快,,免费读!
长沙楚王宫养民殿。??
“大王,昨夜从中原赶回来的消息,杜威果然率军从武强西进,到了恒州。”李骧在一旁指着河北州县地图说道。
马云的情报机构是分为两块的,一块是隶属于刑部的捕风房,另外一块,一直由彭双管着,是利用在各地开办茶行的方式来搜去情报(楚国的茶叶一直是重要的出口产品)。马云当上楚王之后,为了安抚彭师藁,就正式娶了彭师藁的妹妹彭双。出于某种考虑,马云把由彭双管理的这部分情报机构,归于了枢密院,属于参谋司管理(李骧就主管参谋司)。
“这东西北三面都有契丹兵马,如果契丹断了晋兵的粮道,哎,这次晋兵可能会是一场大败啊。”马云看了看身旁站着的赵普、李骧、范质、徐仲雅等人,叹了口气。
李骧摇了摇头说道:“大王,不是一场大败。而是一场亡国的战争。杜威带大军进了恒州,如果万一契丹兵从太行山穿过攻下栾城。就把恒州唯一的粮道给断了。只要契丹围而不打,过不了一个月,晋兵恐怕就会不战自乱了。杜威一败,河北诸州,再也没有精兵可以抵抗契丹了。契丹顺势南下,大晋又怎么可能不亡呢?”
马云轻轻的念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马云肚子里都有那些货色,李骧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突然听马云这么一念,李骧有些诧异。这似诗非诗、似词非词的玩意儿,虽然格式不太工整,却是句句精辟,读起来琅琅上口,特别是最后一句,更是人深省。李骧是熟读百书,抡起文采来不必范质差多少,比那个只读论语的赵普更是强上不少,马云念得这个东西,他从来都没看过,而且也没听人念过。莫非这是大王自己作的?李骧耐人寻味的望了一眼马云,说道:“好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大王这。。。要是传了出去,恐怕会开创一种新的文体格式吧。”
“啊。”马云楞了一下,他刚才是有感而,听李骧这么一说,才醒悟到,自己把元曲给拿出来念了。早就没有当文学青年愿望的马云,淡然一笑说道:“刚才略有失神,让先生见笑了。”
“大王,为臣子者,不怕天灾**,不怕外敌入侵,怕得就是君主忠奸不辨,骄奢淫逸。大王若能牢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我大楚一定可以横扫**,一统华夏的。”李骧断然的说道。
马云哈哈一笑:“先生,我们还是看看晋国的形势吧。既然晋国就要灭亡了,那么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呢?”马云只知道刘知远建立了后汉王朝,至于怎么建立的,什么时候建立的,他就完全不知道了。至于契丹灭晋是不是象现在这样灭掉的,他也不知道。
“等!”李骧说道。
“大王,现在情况不明,等到形势清楚之后,再在采取相迎的措施。如果大晋不亡,我们最好是按兵不动。毕竟去年六月,石重贵刚册封您为楚王。我们作为属国,晋国不亡,我们兵,名义上说不过去。其次,我们攻击晋国,而晋国又没有灭亡,以我们的实力,想要吞掉晋国,现在还办不到,这样一来,我们就徒然在自己的北方树立了一个强敌,那么。。。我们处境就更加艰难了。不过,晋国的灭亡是必然的,我们只要等到契丹灭晋,就可以了。”李骧分析道。
马云望着中原的地形图,久久的沉思着,忽然,他说道:“先生,你觉得李唐会有什么反映呢?”
李骧微笑道:“**现在困于福建,恐怕对北伐兴趣不大。福建内乱近十年了,不管是王延政、过去的闽王王延义,还是现在的福州守将李仁达,他们对福建南方的漳州、泉州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控制力。也就是说,这个两个地方已经形成了一股割据势力。**围城近两年,王延政已经弹尽粮绝,建州破城之日已经不远了。建州一下,陈觉和查文徽合并一处,不管是漳州还是泉州,都无力抵抗,他们很可能投降**。但是,吴越已经出兵福州相助福州守将李仁达,有吴越兵在,这福州**就未必拿得下来。如果**一旦在福州遭遇失败,我们的细作,再者漳州、泉州活动一下,这漳、泉二州,李唐他也别想得到。”
马云眉梢一挑,喜上心头,忍不住呵呵大笑:“如此说来,这李景白忙乎半天,除了已经残破不堪的建州、汀州,他居然什么都没捞着。哈哈哈哈。”
说着,马云意犹未尽的说道:“要是能说动李景也出兵中原就好了,呵呵,依李景这个饼才的那块料,也只能是徒费军粮而已。”
李骧沉思了一下,摇头道:“在福建,李唐耗费了太大的精力。此时出兵中原,就是两线作战的局面,李唐恐怕支持不住啊。所以,他们很难出兵的。”
范质和徐仲雅倒没说什么,赵普却道:“单从军事上讲,李大人说得很对。不过,要是从李唐当政者的心里上说,未必就没有办法,劝李唐出兵。”
从马云刚刚当上大王,李骧、赵普等人就提出了“调动**、消弱**精兵,耗费李唐国力”的想法,然后在以马云为的楚国高层官员不断的补充完善,变成了一种集体智慧的结晶,和造假币一起,成为了楚国对李唐的基本国策。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楚国派出一批的细作在吴越散步谣言,鼓动吴越王出兵福州,在漳州、泉州,鼓动地方势力的自主思想,甚至在能力范围之内,为他们提供便利。还和李唐秘密协商,共同攻击汉国。就是想把李景的老爹李昪存的八百万两家产给挥霍掉,把李唐仅有的精兵给消耗掉。
这是听赵普说有办法说动李唐出兵北伐,大殿上的人都凝神细听,特别是李骧,神态更是仔细。
赵普缓缓说道:“各位大人想必也知道,这李唐是分为冯延巳和周宗两派的,冯延巳这派人在李景心中的地位高,手里的权力也大,而且他们也是野心勃勃妄图统一。这种人,有个致命的缺点,一是看不得别人的好,二是拼命想占便宜。大王,您还记得吧,前年我们去金陵的时候,这群人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酸,一个劲的说我们拿下南平是错误的。呵呵,如果我军北伐,一路顺风,轻而易举的就拿下了襄州、随州等地,大王、各位大人,您们觉得李景和冯延巳他们会有什么反映呢?”
马云抚掌笑道:“李景他们要是听到这个消息,想必以为这晋兵或者契丹兵,并不可怕,说不定就会仓促出兵北伐,如果那样的话,他们是必败无疑。妙。。。妙计啊。这么说来,还要麻烦赵兄亲自走一趟金陵,去见见李景。给他好好的描述一下北伐前景。等到我们出兵攻城略地之后,李景他们肯定是忍不住了。”
众人哈哈大笑。
…………
开运四年正月,金陵偶降瑞雪,整个城市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含元殿上,李景颓然的望着殿外白茫茫的天地,心里是充满了无奈。多好的一个写诗的环境啊,披着貂皮大衣,踩在酥软的白雪上,随着步伐的前进,不仅在白皑皑的地面上,留下一串浅浅的脚印,还传来“嘎吱嘎吱”的脚步声。踏雪寻梅,煮酒炙肉,这是何等的快意啊。小风这么一吹,小鼻涕这么一流,身子一抖,脑袋立刻就清醒了,这灵感就滔滔不绝的涌现出来。就像王羲之一样,只有在酒醉时才能写出兰亭序那样的名作来,朕只能在这冻人的美景之中,才能感受人间疾苦,朕最得意一阙词就是在风雪中冻出来的。
这个赵普,他什么时候来不好,偏偏要这个时候来。而且周宗也是的,让赵普等两天就是了嘛。这大雪纷飞之日,朕都盼了一年了。
“陛下,楚国使臣赵普在宫门外候见。”黄皓低眉顺目的轻声禀报道,他晓得皇帝的心意,知道这个时候皇帝就像一直猛虎一样,惹不起的。
“哎”,李景木然的叹了口气,说道:“让他进来吧。”
“大楚使臣赵普,叩见唐王。”赵普来到含元殿上,施礼道。
赵普施礼了,可等了半天也没等到李景的那句“免礼平身”。大殿之上静悄悄的,周围大臣偷眼看下李景,这家伙一脸的不耐烦。
赵普脸不红心不跳,不卑不亢的从地上爬了起来。作为楚国的一个情报头子,相当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李景肚子里的那些花花肠子,赵普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他爬起来以后,高声说道:“臣奉我王之命,特将文昭王文选两集送于唐王。说着从怀里拿出一个三寸见方的扁平木匣子,拱手递了上去。
手机本章:
本书最新下载和评论本书: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点击下方的《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8章 倡议北伐(上))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9章 倡议北伐(下)
,更新快,,免费读!
恩。 。。一肚子牢骚的李景,本来向给赵普一个难看,他故意不喊平身,可赵普居然自己爬起来了,李景有点愤怒,不过看了看自己手下,没一个人出面指责的。心里正郁闷着呢,突然听赵普送了一个什么‘文选’,当即来了兴趣,文人嘛,就是对诗集一类的比较感兴趣。他说道:“拿上来,给朕看看。”
大太监黄皓见李景了话,赶紧从走过来拿了那个木匣子,双手捧给了李景,李景打开一看,里面有两本书,一本是玄青色封面,上面不仅仅写了文昭王文选五个苍劲大字,还配了一个“清风拂杨柳,絮飘十里外”的春光美景画。李景将它拿了起来,一股浓郁的墨香味飘来,入手沉甸甸的,还颇有分量,他随意的翻了两下,书中正文都是洁白的宣纸,每页上部印的是一诗,下部或是与诗文相对应的插图,或者记述诗文的来历,插图精美,字迹清晰,显然是一本精装书。
李景抚摸着书,有些爱不释手,当他目光停留在一页上,仔细的看起诗文的时候,不禁有些哑然失笑,上面写着——岳麓山山锁湘江,湘江水水入洞庭,洞庭湖湖绕岳阳,岳阳城城立荆湘。题目是“荆湘岳麓”。这。。。这叫诗吗?整个一空口大白话。过去只听听说马云作诗不靠谱,没想到这根是在他老爹哪呢?李景忍不住又翻了一页,立刻就听他“扑哧”一声,笑了起来——上面写着:远望岳麓清幽幽,上头细来下头粗,龙骧虎步山中走,怎能上下一般粗。下面还配了两副插图,左边一副画了个正常的大山,林木之中隐隐有数对人在其中走着,山势不太陡,这些人还有说有笑;右边一副则是上下一般粗,类似于一个木轱辘似的,陡峭的无法攀登,山下一群人正仰着头,望山兴叹,干瞪眼,也上不去。
“哈哈哈。”李景郁闷的心情大好,他笑着问道:“文昭王最近可安好啊?”
“回唐王,我太上王一切都好。”赵普恭恭敬敬的说道。
“看他的诗作,也让人心情很好啊。文昭王作诗天马行空,能人者所不能,咏人者所不敢咏,哎,让人羡慕啊。”李景忍不住揶揄道:“对了,赵大人这次来我大唐有何贵干啊。”
“想必唐王也知道,眼下契丹入侵,大晋灭亡在即。契丹残暴不仁,中原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主楚王殿下,上尊孔孟,下治黎民,仁爱之心,世人皆知。大河上下,中原江南皆是赤县子民,我主不忍见他们活在契丹人的铁蹄之下,故欲顺天讨逆,扶救黎民。本来,这事情我大楚一己之力已经足矣。可是我王念在楚唐两国联姻和好,情同一家。如此仁爱大名,又岂能独享呢?因此,我大楚愿出兵与荆南,而请贵国出兵于淮西,两路进击,早一天击溃契丹,就早一天解救世人。这种大仁大义之事,熟读诗书的唐王想必也不会推辞的吧?”
李景忍不住哈哈大笑,群臣有些傻眼,赵普说得大义凛然,事实上还不就是一句话,大晋完蛋了,我们大楚准备趁机出兵占点油水,你们李唐要不要一起玩儿?这可是国家大事啊,有什么可笑的?刚才李景就莫名其妙的在宝座上笑,现在怎么又突然笑了呢。周宗和冯延巳互相了一眼,暗中都在猜测李景的心意。周宗是和平主义者,他就反对打仗,主张保境安民。从心里来说,冯延巳也觉得现在是个好机会,可是**陷在福建的泥潭子里面拔不出来,他难免有点犯含糊儿,定不下心来。李景要是点头,或者摇头,他们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可李景偏偏笑,让他们心里是一阵的瞎琢磨。
倒是赵普坦然的站在大殿上。刚才送的那本文昭王文选,找的就是一些马希范做得不怎么滴的诗,临时凑成了一本,是当之无愧的精选本。在赵普看来,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