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逆天-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况——前面的汉军,居然也逆着浔江败了过来。原来,封川县城守军竟然只有200来人,徐威一个冲锋就打下了封川城。接下来,他马不停蹄,抄汉军的后路掩杀了过来。
北岸,楚军一来人数众多,二来又是突袭,打了汉军一个搓手不仅,可谓占尽风,浔江两岸,汉军处境艰难危在旦夕。可是浔江中战况却却切切相反。北半江,汉军战船伪装颇妙,暴起突袭,完全出乎楚军意料之外。楚军外围船只虽大,却是一溜儿摆做蛇形长阵,这阵型对付岸的伏兵自然是绰绰有余,可是对付水中的战船,就有点勉为其难。这汉船均是小船,它并不与楚军硬拼,反而搓船头、转船帆,见缝插针,斜斜的突入楚军阵营,发挥小船灵活的特点,东打一下,西晃一枪。更有勇敢的汉军将士,跳楚军小船,厮杀起来,一时间,北半江,楚汉战船犬齿交错,楚军大船的人多,可是由于生怕误伤小船的战,有些畏首畏脚,弓箭也不敢随意乱射,人数优势,一时也显现不出来,双方打得是难分难解。
而南半江,误撞汉军火船,进而失火的楚军大舰,硝烟滚滚,军士扑火的扑火,驾船的驾船,慌慌张张,对岸的飞矢劲弩,竟无半点还击之力。
战局不利,马光猛当机立断,命令南半江大船强行靠岸,化水军为路军,内外夹击,共同歼灭南岸的汉军伏兵。话好说,可事情不好办。得了马光猛的将令,何景真自然指挥南江大船强行靠岸。南风劲吹,浪花飞溅,楚军不顾战船火势凶猛,强行驾船,向南岸驶去。
在这样的威严境地,士兵们也不是很慌张,一来是因为楚军军纪严明,在形势不明的情况下,他们倒也没有完全丧失信心;二来明眼人一看,这火借风势,是越烧越旺,谁都没有十足的把握,敢打保票一定能扑灭船的大火,大火熊熊,若是把战船烧毁,恐怕没有几个人能逃脱姓名,可是浔江毕竟狭窄,若是拼命向南航行,强行登陆,生存的几率自然大大的增加了许多。听到何景真的命令,这些军士们各个精神抖擞,就准备登陆作战。
是船只,就有一个吃水深度的问题,眼看楚军的大船就要靠岸了,却偏偏搁浅在沙滩之。何景真看军士们,有些迟疑,知道他们心里或多或少有些畏惧心理。他并不杀人立威,催促军士跳船向岸冲锋,反而身先士卒,大喊道:“众军士听令,是爷们的就跟老跳船杀岸去,等胜利之后,大帅自然不会吝啬,封妻荫,就在今日了。”说着,带领自己的亲军,跳下船只,不顾莫过腰间的江水,奋勇向南岸冲去。有了将军的光荣典范,在大火的逼迫下,处于死地的楚军将士半点也犹豫不得,只能跟着何景真,拼死向岸冲去。岸的伏兵毕竟人少,竟然轻易北他们站稳了脚跟。
见南半江,船只稀少。马光猛正准备命令,北半江船只向南稍退,重新集结兵力,再布阵型。没想到,刚才还被楚军一路追击砍杀,怨恨爹娘给自己少生了两条腿的封州水军,居然鼓舞士气,逆江而,再次杀了过来。
马光猛心头一沉,这潘崇彻果然是善战之将,心思缜密,对战局的判断,却是相当的了得,不愧是岭南名将,名不虚传。
对于险隘之处,古人常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并不是说守关之人是如何的了得,而是说,地势险峻,能与这人作战的对方军士人数基本相当,对方纵使万人,也发挥不出人数的优势,只能一对一的单挑。
本来,楚军进入封川段后,水道狭窄,大船并行不过二三艘而已,正式兵法所说的:一夫当关之地。可惜,后来伪装伏击的汉船均已发动,浔江水面自然变得宽阔了许多,在加,南半江的大船大部分已经停靠岸边,这南半江更是空旷了许多。而此时,汉军调转船头,翻身复战,船桨交错,在接战之处,竟然变成了汉军人数多,而楚军人数少的不利情况。而且汉军居然不用楼船之类的大船,用得都是小船,船速较快,东射一箭,西放一弩,让人防不胜防。
马光猛原本以为一切尽在掌握,所以,他所在的战船冲的就有些靠前,眼看前军不支,一个亲军护卫忍不住对他建议道:“大帅,我们中了埋伏了,不如暂时后退。”
在左右持盾军士维护下的马光猛,站立在船头,微微笑骂道:“胡说八道,我陆军将士,马就能清理掉两岸伏兵,有了两岸陆军的支持,这浔江水窄,就是汉军水军全来,我们也不用怕他。传令,后续大军向前冲击。”只是马光猛面色轻松,心中却不免沉甸甸的。
那军士迟疑了一下,方才顿守说道:“遵令!”
前军里,崔洪琏不顾生死,正指挥着附近的大船一字排开,抵抗逆江而的汉军水师,至于背后不断释放冷箭的汉军小船,他已经无暇考虑了。在他看来,汉军布置详密,计划周全,出其不意的袭击,让楚军异常被动。北半江厮杀的是难解难分,楚军进不能进,退不能退。而南半江,虽然军士大半已经成功登陆,可是被烧毁的大船不下十艘,能够航行作战的大船已经寥寥无几,这是一场败局啊。至少在江,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在他内心,已经是有点打鼓,想退军了。
可是,身为梧州都统,王世马云爱弟的马光猛打过来的旗语,却是命令他布置阵型,决一死战。在混在中的马光猛,毫无退意。让崔洪琏不得不坚定立场,硬着头皮指挥前军对抗直扑过来的汉军船只。可是,楚军是我中有敌,敌中有我,这阵型是全乱了套了。如此险境之下,大小船只,基本是各自为战,仓促之下,想重新集结谈何容易啊。汉军楼船居中,小船在两侧,横冲直撞过来。不一会儿,楚军先头部队,便有不支的迹象,更有些船只被艨艟斗舰重重包围起来。若不是,楚军军法严厉,恐怕那些军士早就忍不住驾船西逃了。
楚军前军眼看就要大败。马光猛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眼下,十里浔江,楚军是一团散沙,组织阵型,调配兵力变得万分的困难。退兵,这个念头,在他心里一闪而过,可转瞬之间,就被他掉到爪哇国去了。汉军费这么大力气伏击,想必,绝对不是想仅仅打败楚军这么简单,说不定还有什么厉害的杀招。现在退兵,那只能动摇军心,结果就是一场大败。要是拼死抵抗,等到两岸陆军得手,说不定就可以扭转战局了。
终于,浔江苦战的马光猛收到了徐威的消息,他连忙命令大军后退。此时,封川下游,状况已经逆转,船多人多的反而变成了汉军。楚军大队艰难向后退出两三里地,可是还有不少船只深陷汉军营中,正苦苦挣扎。
随着楚军的退出,两岸也不再向江中射箭。北岸是一片静寂,不知道岸边的密林中发生了什么。南岸却是仍旧是厮杀声一片,登陆的楚军不下3000人,这些人勇猛异常,居然攻击到了岸边的林中去了。不过他们正在厮杀,却也没空管江中的战况。
意气风发的汉军,逆着浔江追击楚军而去。渐渐便进入到了封川段的中游。
本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
………………………………
第三十四章 兵围封州(上)
“报!!!周团练,在城北三里外的通星山,发现有大股汉军,他们操旗击鼓,准备进攻梧州了!”一个军官,急匆匆的跑进梧州都统的府邸,见着留守梧州的团练使周行逢,顾不一路的慌张,赶紧禀报道。【无弹窗。】
“什么!”周行逢吃了一惊,连忙站起来身来,右手不由自主的就握紧了腰间斜跨的宝剑,说道:“走,赶紧跟我去城楼看看。”周行逢心里默默的算了算时间,现在封川,楚汉两军相比正是厮杀方酣的时候。这汉军怎么会突然来偷袭梧州了呢?
他当下有些着急,三步并作两步,很快就到了房门口处。不知为何,周行逢急促的脚步突地放缓了许多,他回过身来,又仔细的打量了一眼报事的军官,说道:“眼下四门紧闭。通星山虽然不大,可是绿树葱葱,你在北城楼可曾亲眼看到汉军的兵丁吗?”
“这个……”那军官迟疑了一下,方才说道:“周团练,末将在北城楼,亲眼看到远处通星山有不少汉军的旗帜迎风飘扬,而且战鼓声很大,想必汉军正准备鼓舞士气,发动冲锋的。”
“呵呵……”周行逢紧皱的眉头松弛了下来,脸竟然泛起来一丝不屑的笑容,仿佛在嘲弄着什么。他转身缓步又走到了房中,一屁股坐在椅后,方才冷笑道:“传令下去,四门紧闭,命令军士不得出战,不得惊慌。往日是如何巡查防范的,今日就依旧巡查防范,另外,你给我抽调一营的兵力,封锁主要街口,全城戒严,百姓各回其家,不得在街行走,不得在邻里串访,但有不从者,军法处置。另外,若有火灾等事件发生,则军士要立刻扑火,并将失火时在场的百姓,全部捉拿。不得有误!”
“遵令!”那军官垂首听令道。这军官并不立刻退出,反而犹犹豫豫的追问道:“周团练,这万一……汉军进攻,我们该如何是好啊。尤其是城外的军营,里面可是……”
周行逢哈哈大笑道:“莫要听风就是雨。这封州城有多少兵马呀。不过2万人而已。这其中留守封州城,至少需要五千兵马,而伏击封川,最少也要有6000人,而浔江面,他要是不出动**千水军,真刀真枪的和我们拼杀一阵,有怎么可能给我军留下一个汉军不敌的印象,进而引诱我大军追击呢?这么算下来,梧州城外,能有多少人马呀,最多有一千人就了不得了。就靠他一千人马,还想进攻我们梧州,哈哈,真是痴人做梦啊。”
“那,那他们怎么还敢来?”
周行逢冷哼一声,说道:“这潘崇彻,果然诡计多端。想必,他知道我军兵力是他的二倍,就算我水师中了他的埋伏,一时片刻,他也别想彻底击溃我们。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在出动陆军救援,那么这场伏击战就功亏一篑了。所以,他才故意在通星山埋伏下这支疑兵。就想在这关键时刻,拖住我们的陆军。呵呵,可惜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他恐怕万万也没有想到,我们早就知道他会在封川设伏。我们的大军早就出发了。只留下200来人守着城外偌大的军营。他会用疑兵之计,我们一样用着二百人来迷惑汉军。”
“啊!原来如此啊。周团练,既然他们的兵少,为什么咱们不派人出去追击他们呢?这样咱们也能立些功劳,总比干站在城里,等别人凯旋而归,要强的多。毕竟咱们可是荆南出来的精兵,向来都是冲锋在前的,怎么这次反而留守呢。”那军官有些不甘心的劝道。
周行逢微笑道:“你小,许久没打仗,心里发痒了?依我看,咱们马都统,胃口可不小,这仗嘛,有的咱们打得,不过,眼下不是追击他们的时候,要在等一等。梧州是我们的根本,我们要做的就是稳住梧州的局势。这地方毕竟离汉国很近,梧州百姓里面,说不定就有些汉国的奸细,所以,一动不如一静。等到前方传来胜利的消息,通星山的那些汉军,还能跑了不成。”——
刚才,马光猛传令崔洪琏和汉军死磕的时候,楚军虽有败象,可是尚能支撑。楚军咬紧牙关,拼死作战,汉军就算胜利,也是一场惨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对潘崇彻来说,有些难以接受。毕竟楚军多,而汉军少,这么算下来,楚汉的军事力量的对比,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潘崇彻心里有些无奈,又有些想打退鼓的意思了。
可就在这时,马光猛犯了一个错误,他居然传令后退了。攻守双方,转瞬之间,就换了主角。
浔江,是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如果主将咬紧牙关拼死不退,这些楚军将士深陷死地,必然也是奋力厮杀。可是,他居然下令后退了,这对楚军来说就有些不利。要说江作战,这大船自然是主力,可要论起逃跑来,这小船灵活机变,可是逃跑的行家。不大会儿功夫,这楚军的小船就纷纷后退,逃得老远。
汉军水师中,一艘三层七八米高的楼船,一个将军紫色束发长冠,身穿锃亮的锁甲,脚踏漆黑的翻云战靴,左手斜握着腰间的战舰,右手指着前方的船只,对自己的亲兵说道:“传令大军,追击楚军。打扫战场的事情,交给楼船来做,舢板船顺着南半江,直插楚军中腹。”。这人四十多岁年纪,身高不过160左右,胖乎乎的圆脸面,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显得异常的富态,尤其是那光秃秃的下巴在一群丘八军士之中甚是醒目。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岭南汉国一万太监中的佼佼者那个时候岭南好像总过也就二三百万人,就有一万人是太监,汗,封州指挥使,汉军名将——潘崇彻。十多年前,马殷自己领着七八万兵马,还不是被汉军,连踢带顶的赶回了长沙,今天,本帅还要将你们这些所谓的楚军精锐,从哪里来,赶回哪里去。
汉军追击的主力部队,也是灵活多变的小船,这样,不多时,尚且来不及撤退的楚军大船,渐渐就陷入了汉军的阵中,只能奋力的向凑在一起,互相支撑——
马光猛亲自操刀,一边在战船督战,一边在观察汉军的行动。他见汉军的慢慢的追了来进入到了封川水道的中段,方才扭头吩咐亲军卫士,放狼烟,提醒两岸的楚军,向汉军施放劲弩。
一会儿,浔江狼烟升腾而其,船只着火,这烟气一吹而散,搞得下下灰茫茫一片。而狼烟不同,无风之时,它笔直的升到到半空,有风的时候,它虽然有些歪斜,却也能升腾的老高,并不会风吹散。
狼烟一起,北岸的徐威、钱清,南岸的何景真、陈大安等人,连忙指挥军士,高举楚军大旗,战鼓擂的是咚咚直响。众军士有些举着盾牌,有些手持长弓,组成反正,快速的从米林中跑出,在岸边以及林中集结,弓箭如蝗,直直的射向浔江中的汉军。
一时间,汉军有些懵懂了起来。潘崇彻自然知道南岸何景真登陆之事,不过他以为何景真是穷促之下,迫不得已,弃船登岸,这种残兵败将,如果能冲出重围,他们恐怕都要烧高香感谢苍的眷恋,然后桃之夭夭,又怎么敢去而复返呢?至于北岸,他就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这两岸的伏兵,什么时候竟然已经被楚军给杀了个一干二净,这些废物,就算败了,也要传点消息出来啊。
十里封川水道,要说硬是没有一个汉军的军士发现陆地的情况,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了。只是,第一,楚汉两军岸的战斗,躲在密林之中,浔江岸边就是密林,并没有多大的空白之处;第二,这汉军用火船攻击,可是烧了不少楚军的船只,这大船着火,必有烟气产生,而此时刮的却正好是南风,南半江,可见度很好,北半江,就有点够呛了。第三,这场战争不是以往两军对垒,面型的战争,而是敌我交汇的战争,前面一个船是汉军的,后面一个船说不定就是楚军的,左边的一个船又是汉军的,这种情况下,稍不留心,就妄自送了性命,谁会不要命的到处乱瞄乱看呢?第四,就算看到了,那也只有一种人能看到,就是北半江伪装的水军,而这群人,一直都是楚军水师攻击的重点目标,这些人,就算看到了岸的异变,在楚军的强力打压下,也没有余力去告知潘崇彻,至于后来,楚军退败,这些人忙着追击,忙着立功,谁会想起半个时辰前,岸的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