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五代逆天 >

第115章

五代逆天-第115章

小说: 五代逆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三十二章 封州之战(中)

    这百余条战船逆流而,操帆手依据风向,调整风帆的朝向,水手们呼喝着整齐的号,有序的挥舞着船桨,船桨起落,激起千层浪花,推动着船只,向楚军猛扑过来。看书神器。

    望着来势汹汹的敌军,马光猛不慌不忙的传下命令,以大船摆在最前面,舢板船这样的小船则放在后面,随时机动出击。汉军出乎意料的主动攻击,只是他们船只速度虽快,可毕竟隔着老远就被楚军发现,这奇袭的效果就差了很多。再者,此处乃是梧州境内,岸马光猛明哨暗哨布置了许多,两岸绿树葱葱,可没有汉军的埋伏,单单靠着百余小船,就想击溃马光猛这两万大军,未必太目中无人了。而且,楚军新到,锐气正足,如果不战而退的话,恐怕就会有损士气,动荡军心了。

    马光猛摆成方形阵,一是由于浔江江面狭窄,二是由于汉军船只较小,大船摆着前面或冲撞,或飞矢御敌都比对方威力要大些。马光猛站在第二列的船头,眺望对面的高扬的“汉”字大旗,心中忽的有了一丝意动,他嘴角微微翘,露出一丝冷笑。

    鼓声累累,楚军大船矗立江中,岿然不动,军士们纷纷弯长弓,持弩箭,神情贯注,目不转睛的盯着汉军的船只,寻找着自己的目标。汉军船只以冲锋之阵,迅猛的直扑过来。随着两军船只的接近,长箭、短弩,如雨滴一般扑面两而来。汉军船矮,楚军船高,一个仰射,一个俯射。汉军船小人少,楚军船大人多。人数的多少、位置高低的不同,对双方的影响,片刻之后,就显露了出来,汉军传中,惨叫声连连,中箭者颇多,可是汉军战鼓累累,将士竟然悍不畏死,这船型速度竟然没有多少降低,不管不顾的直扑过来,竟象以小博大,妄图撞伤撞沉楚军大船一般。

    马光猛心中颇为诧异,眼下汉军败相一露,冲锋前,妄图转败为胜,是下招中的下诏,当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当机立断,立刻退兵。在楚军的追击下,虽然难免一败,可毕竟仍能保存相当多的军力。看汉军的样,船只虽小,每条船恐怕仍有百八十人,粗略估计,这百余条船将有近万汉军,这封州大将潘崇彻,莫非是猪油蒙着心肺,故意送来一万人让楚军来练练手不成。

    莫非他还有什么诡计不成?火攻?

    想到这里,马光猛赶紧传令,让军士挥动战旗,示意第一列战船扬帆启航,顺江东下,迎着汉军的来向杀了过去,又传令第二列战船,错转船头,紧随而下。

    “杀!!!”

    “不要慌,给老射”

    “冲过去,给老直接撞翻这群南蛮、”

    浔江之,喊杀声震天,期间还不断传来“砰砰”的惊天巨响,竟是楚军战船撞在了汉军船只面,汉军船小,承压能力很差,转眼之间,就被撞伤了七八条船只。

    浔江水势较急,一时间,江水迅速倒灌到船只中去。三五条转船就这样快速的沉没了下去,船只沉没,军士随之落入江中。碧绿的浔江水,霎时就染得通红。直到此时,汉军的将领仿佛才刚刚意识到情况不妙,赶紧挥舞战旗,略略示意撤退,竟然再也不去指挥前队,自顾自的带着中军和后军向东亡命逃奔而去。主将一逃,汉军登时大乱,有些追随主将落荒而逃,有些却又迟疑不定,既想战又象逃,最惨的是落水的汉军,这些人多数都中箭受伤,一面在水中挣扎呼救,一面又要小心提防,免得再中楚军的箭矢,历尽千辛万苦,却只能看着己方的战船,竟然越呼越远,仓皇而逃。

    马光猛抓住时机,传令船只齐动,沿着浔江追杀了下去。楚军乘胜追击,汉军大败,直追到贺江汇入浔江口处,马光猛见过了交汇口后,浔江江面突然变得狭小起来,二三百米宽的江面,竟然只剩下一二百米,方才传令停止追击。可仍有三两条船杀得意犹未尽,竟然不顾将令继续冲杀。

    楚军得胜回到梧州城。一路何景真、崔洪琏眼见汉军大败,楚军追了半截,竟然鸣金收兵而去。俗话说得好:趁你病,要你病。现在这么好的大胜之局,追了一半,居然不让追了。这就想一个好酒之人,你让他喝了两三杯酒,把酒瘾给挑了起来,却又突然不让喝酒了。这意犹未尽,让人抓耳挠腮,心里多多少少是有些怨言。崔洪琏当过刺史,政治眼光还有些,心里暗自牢骚了两军之后,便有些明白,这位马光猛马公,如此保守,想必是因为长沙政局需要这么一场胜利。虽然这大胜变成了小胜,可毕竟还是胜了,这就符合了长沙方面的需要。何景真想的却是建功立业,心中就难免有点着急火,竟然不能回到梧州城,就亲自让一艘小艇载着自己,赶到马光猛所在的大舰之。

    “大帅,刚才明明是大胜的局面怎么收兵了呢?若在延迟个一时片刻的,我军说不定就能将汉军全部歼灭,进而兵围封州那也说不定啊。”何景真刚刚见了礼,就忍不住追问道。他就是这么一个急脾气,就是在郎州也不怎么受马希萼待见。

    马光猛却不生气,微微一笑,冲着刚刚过来的崔洪琏说道:“崔将军,你久在岭南,这封州主将潘崇彻,用兵如何呀?这封州城有多少军队驻守啊?”

    崔洪琏沉吟了一下,说道:“大帅,何将军,这潘崇彻虽然是个太监,可是也算颇为知兵。往年曾南征交州,屡立战功,是员沙场老将了。至于封州的军队情况,这封州被岭南刘氏视为西北门户,封州外靠浔江,有水路之便,城墙高大,粮食充足,兵马有三万之多,且都是刘氏的精锐……“说道这里,崔洪琏眼睛一亮,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马光猛,莫非……

    何景真脾气虽急,却不是什么傻,他听崔洪琏这么一说,诧异的说道:“莫非,这此汉军之败,竟然是潘崇彻的一个幌不成?“

    马光猛心中暗赞,嘴却说道:“何以见得呢?”

    “刚才汉军看样由百余条船,每天船七八十人,看样出动的部队挺多,可是,你们发现没有,这汉军的船只竟然全部都是小船。我军居于游,尚且又容纳二三百人的大船,汉军居于下游反倒没有出动大船,这不可疑吗?再者,刚才汉军摆的是冲锋阵型,按理说,他船小人少,并不利于布置冲锋之阵。汉军之败,这个锋矢阵型恐怕要付重要的责任。汉军初败,可毕竟船只较多,如果立刻改变阵型,未必便是一场脆败。何况,刚才一路追击,除了汉军的前队,我们还能杀伤一些敌人,中军和后军,我们是怎么也追之不,这只能说明,汉军是有意的退让。“

    马光猛呵呵大笑,一旁的崔洪琏更是连连点头,看来这汉军是设置了一个圈套。幸好,大帅沉静机智没有当,不然后果不看设想啊。

    马光猛止住笑声,说道:“今日小试牛刀,就击败汉军主力,传令嘉奖三军。”说着,他话锋一转,笑容一敛,复有沉声说道:“行军打仗,有功者赏,有过则罚。刚才将士用命,本帅绝不吝啬,只是刚才我鸣金收兵之时,却又若干船只,乱我军法,违命追击,军法官,可曾记下那些船只的编号吗?”

    一个军法官连忙站出来,拱手施礼道:“秉大帅,已经记下了。”

    那几人是何景真部下,他约束不力,眼见马光猛就要处罚这些人,他忍不住站出来求情道:“大帅,那几人立功心切,不是有意违背军法。当下兵戈一起,正是用人之际,望大帅饶他们一命,让他们戴罪立功。“

    马光猛脸色一冷,说道:“何将军,我看你作战勇猛,见机颇快,郎州西靠洞悉族,征伐之事应当不少,将军应该是多有战功才对,何以今日只是区区的一个卫指挥使啊?”

    何景真一楞,他迟疑了片刻,终于底下了头,不再苦苦求请。

    马光猛说道:“本帅将兵,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绝不会因为这个人有什么背景,有什么亲眷后台,就是假公济私,移功行赏。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犯了军法,那么本帅是必然惩罚,绝不轻饶,谁求情也没有用。军法官,岸之后,立刻执行军法。“

    岸之后,马光猛嘉奖的命令传下,三军雷动,欢声如潮。在众将士,欢腾一片之时,刚才擅自违令,发兵追击的几个小军官,也被砍下了脑袋。消息迅速就在梧州驻军中传来,军士在暗自警告自己时刻要遵守军令的同时,心中也不免充满了希望,毕竟,有功则赏的允诺,深深的刺激这这些在刀头讨生活的军中最下层的军士们。

    本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
………………………………

第三十二章 封州之战(下)

    ,更新快,,免费读!

    “秉大帅,诸位将军。?  小人从封州外围回来,封州城的将领可能已经知道我军南下的消息,小人在封州城外等了两天,都没有等到进城的兄弟们传出来的一丝一毫消息,我又在封州城门外探视许久,虽然封州城门大开,可是只见百姓进城,却从来没有见有百姓出城,想必封州现如今是许进不许出。小人又偷偷跑到城南的渡口,渡口处重兵把守,远远看去只见里面有艋船,有三层的楼船,全是些大船。小人再回梧州的路上,又在贺水汇入浔江口的下游一里远的封川江岸现了有汉军埋伏,小人怕误了大事,连夜赶回梧州,禀报大帅。”

    马光猛、徐威、何景真等人一边听这细作的汇报,一边看着梧州、封州地形图。在图中圈出汉军的设伏地点。等细作说完,马光猛又再次确认了汉军的位置之后,让细作退下,方才徐徐对帐中的诸将,说道:“各位将军。这浔江水交汇贺水之后,在交汇处河面宽阔,利于大船作战,而再往下大约一里左右,到了封川之后江面突然变窄,最窄的地方,只有一百米左右宽,我军的大船,一排最多只能排五个,后军再多,也是只能在后呐喊助威,却不能冲锋陷阵,这样我军的人数优势就挥不出来。如果设伏兵于两岸,强攻劲弩,我军在船上就只能眼巴巴的中箭,却不能有效的杀伤敌人。若敌人在贺江上再派一只军队,趁我军中埋伏而败退的时候,断我归路,恐怕我军就将大败于封川了。”

    马光猛微微一笑说道:“可现在,我军有了汉军将在封川设伏的情报,就可以从容布置,将计就计,将封州水军彻底击溃。诸位将军,可有什么良策啊?“

    “大帅,既然汉军在封川设伏,不如我们水6并进,水军顺流东下,引封州水军佯战于贺水入浔江的交汇口,马步军这悄悄从6路东下,驾浮桥渡过贺水,围歼封川设伏的汉军。将其击溃后,水路并进,围攻封州,如何?“周行逢在一旁献策道。

    “大帅,这汉军即在封川设伏,那么封川的对岸封城恐怕也会有设伏的汉军,我们是不是可以在6地上分设两军,一路攻取封川,一路攻取封城。击溃两军之后,在封州城下汇合。将封州守兵一网打尽”。何景真在一旁说道。

    “不妥不妥,我军应该集中兵力,快的击溃,封川之敌。这样封州水师才能被我军所调动,不然消息泄露,封州水师南下,我军就追之不及了。”徐威说道。

    帅帐里,众人畅所欲言,纷纷献计献策。

    马光猛见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方才问道:“诸位将军所言都颇有见地。可是诸位想过没有,如果意切顺利,在封川击溃汉军之后,我军下一步,就东下取封州呢,还是退保梧州,以打促和呢?”

    看众将军又要说话,马光猛连忙说道:“各位将军,其实我军兵多将广,只是相对于封州之敌而言,这岭南之地,刘氏经营多年,兵马十数万,粮草充足,又有地势之利。封州被视为刘氏门户,又是刘氏所谓的龙兴之地。如果我军长围封州,刘氏必然以为我军有意灭亡汉国,必然会调集各路大军,前来营救。到时候,如果我们仍是围城死战,恐怕是很难持久。诸位将军对此情况,可有什么建议没有?“

    考虑到封州的安全,潘崇彻必然不会倾巢出动进攻楚军。因此,就算楚军能顺利取得封川大捷,想乘胜攻克封州恐怕都有些难度。封州依山傍水地势严峻,再加城墙高耸,攻城作战必然艰难。若想长围取胜,并不容易,因为封州之下,浔江江面开阔利于大船行军,汉军水师不弱,完全可能通过水路,向封州城内派出援军。更何况,封州地位敏感。对汉国来说,一旦封州失陷,浔江下游虽有端州、康州,可却是再无天险可以借助,楚军顺江而下就可以直捣兴王府(今广州)。攻克封州,无异于捅了马蜂窝一样,汉国时刻都要提防楚军会不会南下。常言道: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这样,汉国必然会举倾国之兵来争夺封州。马云初掌大权,楚国内部只是粗安的情况下,楚军完全没有做好消灭汉国的准备,因此,夺取封州,对整个战局是万分不利的。

    为帅者,与博弈相同,不能简单的看一步,走一步。与其在封川战胜汉军之后,恍然不知下一步将何去何从,还不如现在就商量好,下一步的动作,免得到时候被动。

    讨论过后,马光猛拍板决定,在封川击溃汉军之后,顺江而下,做出长围封州的态势,引起汉军救援,寻其间隙,击溃其一二援军,趁机攻占一些州县,耀武于岭南,然后收兵梧州即可。

    两天后,马光猛按计划带着何景真和崔洪琏仍在浔江演练水师。刚刚开始没多久,就见东边远处,点点白帆,逆江而上。马光猛心中暗道:终于来了。他连忙命令水军摆出阵型,接战汉军。与此同时,以徐威谓主将,钱清为前锋,带步兵按计划从北岸向封川挺进。只留下周行逢带领5ooo人驻守梧州。

    北岸,钱清一马当先,徐威居中,两人指挥楚军,人圈旗、马摘铃,静悄悄的从梧州北门外的军营出,沿着两米来宽的土路,向着贺水挺进。梧州、封州之间,征战频繁,为了延迟对方的行军度,不过是楚军,还是汉军,都有意无意的暗自破坏两城之间的官道。造成这条官道是久经破坏,坑坑洼洼,残破不堪。钱清纵马而行,上下颠簸,骑马骑得是极其的窝囊,他性子一起,竟然跳下马来,顺手将缰绳,扔给身边的亲军,自己从马上拿下灯笼般大小的铜锤,迈开大步,走在最前,身后军士,见将军都亲自下马步行,个个是精神抖擞,士气高涨,不由自主的就加快了行军的步伐。

    浔江面上,汉军和上次一样,仍然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搞得自己是落败而退。刚开始交战之时,楚军仍然是大船居于前列,冲着汉军就是一阵箭雨,一阵冲撞,不是射杀汉军军士于箭下,就是撞伤汉军的船只。汉军败退之后,楚军却似乎比上次小心的多了,只是追了两下,并鸣金收兵停了下来。

    楚军停下了,没想到汉军居然蹬鼻子上脸的居然又重新杀了过来。楚军忿忿不平,又再次于汉军战在一处。汉军小船,劣势明显,战不多久,又仓皇的向封州退了回去。

    这次楚军确实直接追了下来。只是楚军虽然胜利,行动上却是异常的小心,他们并不像上次那样直接追击。大船摘了船帆,并不借助风力,只是顺着水势而下,边打边追,度极慢。而且还变换了阵势,浔江左边,大船顺流,攻势较猛;右半边竟然将大船横错,在江中辟出几道窄窄的水道,阵列之后的小船,从中灵蛇般的蹿出,挥小船灵活机动的特点,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