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帆-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士子,则相约知己,寻处风景优美的园子,饮酒作诗赏雪听曲。
在这样的氛围中,杨帆宅在家中拥炉取暖的愿望也被打破。早饭刚过,太尉府的个管事便送来请柬高俅邀他今日上午前去城南玉津园赏雪饮乐。尽管有点不情愿,不过想想高俅那病怏怏的身子尚不惧严寒,自己正值壮年哪有惧寒逃避的道理。于是吃过早饭,便锦帽貂裘宝马雕车,欣然赴邀。
玉津园乃是京城较大的皇家园林之,园内亭台廊榭水石林竹,的确适宜游乐。当然,这样的园林也只有高俅杨帆以及今日同样被邀的几个王爷世家公子这样的高官贵族,才有资格进入,若是普通的百姓,是断没有这样的机会的。
赏雪之点设在个楼阁之上,这楼阁更像是个两层的亭子,四周只有栏杆相护,坐在里面,倒是眼便能望尽园内的雪景。冷风嗖嗖而入,杨帆不时打个寒战,然而感觉却如薄荷入喉般的清爽提神,人入美景,心旷神怡之下,意识里倒是忽略了冷的成分。
以高俅与那些王爷世子的禀性,今日的主题当然不是吟诗作对,而是蹴鞠。本次聚会,打的乃是“齐云社”同仁相携赏雪的名义。这几个王爷世子,每人都组织了支球队,只待来年开春,参加齐云社举办的蹴鞠联赛,而规则便是杨帆提供的现代足球规则。
这样的话题,杨帆与他们交流之时,自然是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于是,个上午的时间,副汴京大球场之内的足球联赛盛况图,缓缓地展现在了众人脑海之中。此时开封虽然白雪覆盖,可是在他们眼里,这雪仿如片绿茵似的,那跃跃欲试的热情,在杨帆觉来,真要融化了这冰雪般。
杨帆很快便被这几个王爷世子引为知己,此种情形,他也只能在心中暗暗摇头:以后的无聊应酬怕是又要多上些了。
午时将至,赏雪便告段落,接下来众人要赶到樊楼继续宴饮。楼上的残酒冷炙自有园内的下人收拾,众人便起身三两人起说着话向园外走去。
高俅缀在后面,杨帆便慢下身来,陪他块走着。
“子航看这园子如何”高俅望望四周,问杨帆道。
“很好景色如画,美不胜收,可为园林典范。”杨帆答道。
“哈哈哈”高俅笑道,“原来子航也懂得这园林之美,我还当你对宅居之学不甚讲究呢”
“啊太尉何出此言”
“嗯,我是说你现在住的宅子该换换了,老夫可是知道,你如今不缺钱的。”
“换宅子”杨帆有些纳闷。
“是啊,如今子航在庙堂之上也是身居高位,封平街那个狭促的宅子如何配得上你的地位而且”高俅向杨帆这边凑凑,指指前面低声道,“魏王有个女儿,即将及笄,王爷他正想着纳婿,而且对子航甚是中意你将来总不能让郡主殿下住在现下的宅子吧”
杨帆呆,这是哪儿跟哪儿啊,莫非现在也如后世般,要娶妻先买房可是自己压根没有娶个郡主为妻的打算。至于买房,那是更不会的,这倒不是杨帆财力不足,实在是对于京城未来,杨帆没有足够的信心不久的将来金人破城而入,再怎么华丽的府弟,也只是浮云,你现在花钱去买它,无疑于钱投深渊肉入狼口,白白折腾而已。
以已之力,挽大厦于将倾现在看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场战争的胜利最关键的因素是政治,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而目前大宋的政治却是充斥着内斗和愚昧。来到这个时代将近年,朝堂的局势杨帆大体看了个清楚,如今蔡京渐渐势弱,与之争权的是太宰王黼,然而王黼此人更加不堪,蔡京至少是有治国才能的,而王黼才疏学寡,专权善佞,于治国却是窍不通,他的上位必将会令大宋的政治更加。而作为制约王黼的太子派,诸如耿南仲吴敏唐格等所谓的“清流”,在后来也尽是些只顾集团利益毫无半点气魄的投降派,他们同样指望不得。这样的大宋,便如个病入膏肓而又讳疾忌医的老人,杨帆纵有妙手,也挽救不得。
而展科技保住大宋的做法,也是阻力重重。从曾头市回来之后,第次去辟雍的科学院,学正秦桧便递交给了杨帆份由诸多儒科学子生联名的请愿书,声称科学院那些匠人每日里弄得叮叮当当,影响他们读圣贤之书。杨帆见此,只是没好气地将它退给秦桧,并叫秦桧上秦朝庭,由主管部门处理。然而,没过两天,太子府詹事耿南仲又找到他,言称赵桓为了众多学子能够安心读书,拟将科学院迁出辟雍,地方已经选好云云。。。。。。杨帆听后,心中大骂。
科学院迁出辟雍于研究蒸汽机自然无什么大碍,可它代表的意义却是科学院的众位学生,身份游离于辟雍之外,这显然是对他们的轻视与贬低。不过,科学院本就是由赵桓提点,他既然要搬离辟雍,那就搬离好了。杨帆压着内心的愤怒与嘲弄,答应下来,耿南仲才傲然离去。也正是有了这茬事情,杨帆后来才想到,将那曾头市改名“硅谷”,以备有朝日,科学院众人在京城立不住脚,便自己出资将他们安置在那里继续从事研究之事。
国事如此,杨帆也只有走步看步,暗中为将来布些棋子。
“子航”看杨帆呆,高俅叫道。
“啊哈”杨帆作惊惶状,“可是,在下已然有了婚约,怕是要叫王爷失望了。”
高俅停下步来,鄙视地看看杨帆道:“男人三妻四妾寻常地很,你只要给郡主个正妻的名份,王爷便不会计较,有什么可担心的”
“这个。。。。。。再说罢”杨帆止住这个话题,做个“请”的手势,高俅便“嗯”了声,两人继续向前走去。
。。。。。。
樊楼酒饱饭足之后,众人东倒西歪地各自回府。下午的时间,杨帆窝在房里,睡了觉。醒来之时,回忆下今日的宴乐的情景,先映入脑海的却是那魏王招婿的事情樊楼宴会期间,这位王爷确实对自己多有考教。
“须先得同若英办个婚礼才好”杨帆想着,“郡主总不至于屈尊为妾吧。”
饭后,书房内,杨帆躺在火炉旁的软塌之上,闭着眼睛,周若英站在后面轻轻地给他按摩着太阳穴:中午的酒有点上头。
“下月选个好日子,咱们把婚礼办了吧”杨帆握住周若英的纤手说道。
“啊”周若英低低头,轻声道:“奴家听大人的。”说完便觉得心彭彭地乱跳,虽然这样的日子期待已久,真到了杨帆说出,她却有些紧张。
“嗯,明天便叫人通知老爷子,让他下月回京,过完年再回去。”杨帆继续说道。
周若英轻声应了下,平抚下心情,道:“先前大人不是说待到春暖花开之时便娶了奴家吗,怎么突然这么急呢”
“是啊”杨帆叹道,“原先觉得春日里摆席,亲友便少挨些冻。可是如今有的人觊觎你家相公,若要耽搁得久了,被人抢去就不好了。”
周若英莞尔,旋即明白过来:必是哪家达官贵人见杨帆未婚,托人说媒来了。
“谁家这么好的眼光,觊觎大人您哪奴家帮你参谋下。”周若英笑着道。
杨帆仰仰头,双手拉住周若英的手道:“是魏王府。”
周若英时沉默,心道:难怪大人急着成婚,皇家要嫁女儿,哪容得你拒绝,说不定纸诏书便将事情定下。念及此点,心里也不由得大为感动。
“若是真拒绝不得,奴家到时做妾便是,只要大人不扔了奴家就好。”周若英俯俯身子,抱住杨帆,幽幽地道。
“吃醋了”
“没有,奴家这是真心话。”
杨帆点点头,稍加力气握握周若英的玉手道:“不会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咱这辈子是分不开了。”
周若英眼圈通红,将头靠在杨帆在肩上,不再作声。
“若英,要是有天,大宋山河破碎,咱们需要过颠沛流离四处杀伐的日子,你会不会后悔嫁给我啊”想到辈子的事情,杨帆总免不了担心历史上已经注定的大宋命运,而那时,自己决不会偏安江南,北方的战场,恐怕就是自己的家。
“不会,奴家只要跟着大人,什么日子都愿意过。”周若英摇摇头,秀拨弄在杨帆脸上,有些痒。
杨帆嗯声,侧过脸来,努努嘴,亲在周若英的腮上。
这样的举动依然让周若英有些害羞,她便抬起头,轻声道:“我再给大人揉揉肩吧。”
杨帆笑笑,每次与周若英亲热,她这种害羞的样子,便如朵欲开还闭的莲花,惹人怜爱。他很喜欢这样的感觉。
“好。。。。。。”
第八十四章 与子偕老
进入腊月,眼见着便到年关,朝堂之上的事情渐渐少起来。小 说 科学院进入假期,离京较远的学子,早早地便踏上了回乡过年的路。这年代的假期,对于很多学子来说,基本是在路上度过的。
潘训班没有假期,不过学员交与了河西房,由河西房安排前去宋夏边境实习。当然,他们也带了刺探西夏军情的任务,童贯还是希望那边能有些自己的眼睛,他虽为枢密使,但西军之中,多数将领还是唯种家种师道马是瞻,童贯想要得到真实的军情,从西军那里未必能得得到。
对杨帆来说,公事少了许多,不过私事也增加不少。来年关将近,神工楼年终汇账来年规划等事务,杨帆自然需要亲自过问番。二来与周若英的婚期便定在腊月二十二,这之前倒是也有很多事情需要准备。
而魏王欲招杨帆为郡马事,在腊月初的时候也摆到了杨帆的面前。魏王乃赵佶的亲兄弟,招个郡马自然不需要托谁作为媒人前去撮合,他要看中了谁,只需跑到赵佶面前说声,若是赵佶满意,下诏赐婚便是。于是,个常朝之后,赵佶便宣杨帆单独谨见,询问他对于这门亲事看法当然,在他看来,杨帆是没有理由不同意的。
所以当杨帆跪拜婉拒之时,赵佶的表情着实有些意外,不过却绝非不快。听到杨帆已有婚约并且马上便要成婚之后,赵佶也没有强求杨帆去做退婚或纳之为妾之类的事情,而是点头思索会,便以句“此事以后再说”将这事给压了下去。杨帆本来欲以大义相挟誓死拒婚的想法,却是没有半点的用武之地。
轻松过了赵佶这关之后,杨帆也暗自揣测,之所以赵佶对魏王欲纳他为郡马之事,有些犹豫甚至是不赞同,恐怕也是忌惮魏王得了杨帆,便会掌握火器制造之法,这正是他的逆鳞所在,所以打他本心里乐得看到杨帆拒绝此事。
这段小插曲很快结束,障碍全无,杨帆与周若英的婚事便急提上日程。
此时成婚,较之后世,程序上严谨许多,大体有纳采纳吉纳征迎亲四个程序。所谓的“纳采”“纳吉”“纳征”,大抵相当于后世的“提亲”“订婚”“下聘”,这些程序杨帆虽然没做,但也无需去补,他与周若英在这世上,真正的亲人全无,些礼仪环节,本就无法进行,更何况,杨帆来自千年之后,对这些本就完全没有概念,而周若英随周侗流落江湖,江湖儿女,便是在关老爷像前拜拜,就算成婚,哪来得那么多规矩
当然,结婚么,也不能太冷清,“迎亲”这个最隆重的程序还是需要好好热闹热闹。周若英本就住在杨府,总不能从这屋迎到那屋,若是这样,倒显得像是纳妾了。因此,临近婚期的几天,周若英便搬到了神工楼居住,她名义上乃是神工楼的主人,住在那儿,也是名正言顺。
腊月二十二这日,杨府大门挂起了红喜灯笼,院内扎起了彩棚,从前几天开始,上门送礼的同僚亲友就络绎不绝。今天是婚礼之日,受了邀请,上门来参加婚宴的人们66续续的都来了。
杨帆在这个世上没有亲人,为了准备婚礼,他便找了专业组织婚礼的商家,此时的服务业相当达,类似后世婚庆公司的宝庆楼连理社之类的商家在开封比比皆是。这些商家组织官宦人家婚礼的经验丰富,而且条龙服务,主持坐席衣帽马轿等应俱全。有了他们打理,再加上曹蒙梅执礼邓之纲等人的帮忙,婚礼诸多事务被安排的井然有序,杨帆也乐得清闲,只做些迎来送往礼节性工作。
夕阳开始落下,迎亲的时间到了。
杨帆换上婚礼服,跨上枣红俊马,领了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向神工楼而去。
神工楼这边,陪着周若英等在那里的,除了樱桃秋霜等几个丫鬟之外,还有楼里几个年长的掌柜的妇人,她们呆在那儿,主要还是教授周若英些礼仪性的东西。
而礼仪性的东西,周若英这边能用到的也不多。父母不在,些东西当然要从简。没费多少工夫,周若英便盖了盖头在几个妇人的引领下上了轿子,队人马,又向杨府进。
回到杨府之时,宾客已经到齐,按照仪式,周若英进门之后,先到洞房稍坐,然后便由杨帆用红绸带编成的同心结牵着出来拜天地喝合卺酒。这之后两人再回到洞房换上行动更加便利的吉服。在礼官的带领下,出去敬在座的亲朋好友三杯酒,敬完酒后,新娘子周若英便回到洞房等待,而杨帆则还需应付下客人。
今日的宾客多为街坊邻居知己好友,杨帆相熟的高官,却均是差人送了礼金,这等露天的席面是不会来坐的。而此时正值三九天气,晚上的院子里冷得紧,菜很快便凉下来,众人胡乱吃几口凉菜,喝几杯冷酒,嬉闹番,便知趣地起身告辞。送走众人之后,自有杨府下人及婚庆商家,将院内收拾干净。
洞房之内,红烛高照鸳鸯帐暖,这对私定终身的杨帆与周若英来说,既感觉新鲜,也感觉不是那么新鲜。两人拥在被里说了会话,等前院安静下来,才吹熄了蜡烛,去享那刻。冬夜风寒,罗衾春暖,夜贪欢,自不必多言。
。。。。。。
腊月二十三,也即小年之后,朝堂上的事情更加少起来,各部门基本上是每天留下几人值守,其他官吏便回家准备年货。而与官场相反,商家却是越临近年关,越是忙碌。神工楼当然也不例外,自进入腊月以来,琳琅满目的奢华商品便摆满了货架,而楼内每天要到子时方会打烊。
年节之前特忙,这在各个商家已是常态,京城里各店铺的伙计自然没有什么新奇。不过,腊月二十五之后,有件事情却成为他们俩议论的焦点:神工楼选出部分表现良好的伙计和工人,邀请他们在腊月二十这天前去樊楼参加什么“年会”,据说在“年会”之上,被评为“优秀”的员工,会有现场奖励,而且“年会”过程中,还有歌舞曲艺表演,表演者均是各青楼瓦肆的当红台柱,李师师唐盼兮李元奴温奴哥。。。。。。
此时在店铺作坊做工的伙计工人,地位极低,收入更是微薄,樊楼的酒菜名角的曲艺,对他们来说只能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说是未了的愿望,至于亲临尝玩,那是断无身份和财力的。而神工楼的伙计工人却有这等机会举实现两个他们恐怕永生不得尝的愿望,如何不叫人羡慕
神工楼举办这样的年会,自然是杨帆的主意。
由于杨帆婚礼,像东平的杜百川等外地掌柜都抽出了时间前来随礼祝贺。婚礼之后,趁着这些掌柜还未离京,杨帆便将他们连同在京的部门经理集合起来开了两天的会。会议主要的议程是总结本年的运营情况,制定明年的产销计划。这些事情具体操作起来,杨帆并不专业,所以他只是提出了大体方向,细节问题便由这些掌柜经理们商议拟定。此时已临近年关,杨帆便借鉴后世的经验,策划了这个年会。
当然,这样高大上的东西,实在有些铺张,单是樊楼的包场便要上千两的银子,而能邀到李师师等人前来献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