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宋帆 >

第158章

宋帆-第158章

小说: 宋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一来,郭药师该怎么办?新燕军该怎么办?难道就看着他们被萧干一口吃掉?”赵良嗣话音刚落,一直主张主动出击的王禀大声音地质问道。
    “郭药师岂是不懂变通之人?他见燕京守不住自会主动撤离,难不成你还指望他会死守燕京不成?”赵良嗣不屑地道。
    “赵龙图此言有理,咱们当务之急是赶紧通知郭药师,让他保存实力,来日再取燕京。”有人开始附和赵良嗣道。
    “对对!咱们可以稳扎稳打,没必要冒险突进。”
    “孤军深入乃兵家大忌,断不可取!”
    嗡嗡的附议之声一时压过了刚才主战派的求战之声。童贯也轻轻地点头,以他贪生怕死的性格,赵良嗣提出的这个所谓“稳妥”之策,显然很合他的胃口。
    杨帆现在也终于明白,历史上燕京会被金人提前夺取的原因了。纵然有了郭药师的投诚和他突袭燕京的妙计,可要与大宋这帮优柔寡断、贪生怕死的兵油子配合,这计划成功的可能性怕是不大。
    以现在情况来看,如果童贯大军不出动,那萧干收复燕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虽然赵良嗣说郭药师不会硬拼,可在萧干大军的包围之下,即便他想放弃燕京,可要想突围出去,也必定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自己投靠大宋,本是看中大宋的雄厚实力,可此役下来,郭药师怕是彻底看清了这帮大宋“雄兵”的深浅。这也难怪他后来在金兵压境的时候,毅然选择投降金人,而不是向大宋内地败退。
    两派不同意见之人仍在争吵,童贯有些烦躁,他扯起略带尖声的嗓子喊道:“都给我静一静!”
    众人见童贯发声,便停止争吵,齐声道:“请宣帅定夺!”
    童贯此时却并无主意,见众人让他定夺,他便又朝蔡攸与谭稹道:“两位副使不知是何意见?”
    蔡攸、谭稹两人虽不知兵,却是极懂察言观色之人。他们早已看出童贯不愿出兵的心思,再加上他们也是只想着平平安安地拿到收复燕云的功劳,哪里肯去胜负难料的战场冒险。
    “我大宋兵多将广,攻取燕京只是时间问题,没必要冒险突进!不若等刘统制一路兵马到齐,咱们再向燕京进军。”
    “是啊!等咱们十万大军凑齐,便是萧干重新拿回燕京,又岂能抵挡得住我军的进攻?”
    两人一唱一和,皆是支持暂缓出兵。
    童贯故作深思地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便立即派人通知刘延庆,让他整饬易州兵马,前来与我们会合,到时大军齐攻燕京。还有,立即通知郭药师,让他尽量多抵挡萧干一会”
    见童贯主意已定,先前主张立即出兵的将领也都沉默下来。
    “等等!”便在此时杨帆却是站起来道,“以郭药师的兵力想要在燕京支持到宣帅大军到来,恐怕太不现实。可是一但让萧干重回燕京,咱们若要再攻,不知会多死多少大宋男儿。因此,咱们还是要尽量帮郭药师守住城池。”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这隔着几百里,咱们如何能帮得上郭药师?”谭稹嗡声嗡气地问道。
    “本官愿带三千兵马,连夜出发支援燕京。萧干至少要在明日午左右才会得到燕京失守的消息,因此我们还有一夜外加一上午的时间,如果我们行动迅速,完全有可能赶在萧干之前抵达燕京。本官会带一些守城的轻便火器,想来能帮郭药师多守些时日。”
    杨帆算是看出,与童贯等人作为队友,想要改变历史的结局,那怕是跟逼着一群猪上树一样不可能完成。可眼下是拿下燕京、消灭萧干、避免大宋重入覆辙的最好机会,他只有决定抛开这群猪队友,以己之力去搏一搏。
    “三千?这么点人马即使能赶在萧干之前进入燕京,又能顶多大作用?杨大人,这与前去送死何异?”杨可世摇着头提醒杨帆道。
    “唉!前去支援燕京的人马自然是多多宜善。可是一方面众位似乎觉得应该采取稳妥之策,本官自然不能将太多的兵马拉出去冒险;另一方面,人马太多便意味着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这样反而会拖累行军速度。因此本官只带三千精锐,外加尽可能多的马匹即可。”
    众人默默地点点头,心中皆认为杨帆的说法确实很有道理,可他们大多数仍不明白,杨帆到底是真有办法帮助郭药师守城,还是纯粹想立功想疯了,不顾一切地想去捞那水中之月。
    “这些人马没有问题,任凭子航调动,可子航有几成把握,能阻住萧干的进攻?”童贯问道。
    “如果能顺利赶在萧干之前进城,咱们在城内便有一万多的兵力。这些兵力如果调配得当,外加我带去的火药火器,应该能抵挡萧干五天左右。”
    “五天?”童贯沉吟道,“五天已经足够我军一个来回了。放心吧子航,只要你与郭药师能抵挡萧干大军五天,我的大军必到。”

第三O二章 志愿军
    “萧干此次出征,所带粮草、军器数量不会太多。而他燕京的大本营已被我们占领,后继的供应就此截断。只要萧干不能迅速夺回燕京,那他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支撑不了多久的。宣帅只要速速发兵,定能一击溃之。”杨帆给童贯打气道。
    “好!好!吾亦是此意。子航放心,你只要能守住燕京,不让萧干迅速破城,我大宋主力军马必定会在五日之内赶到。”童贯保证道。
    “若是能顺利进入燕京,下官定会竭尽全力,拼死阻住萧干的攻城。”杨帆沉声道。
    这个方案的确是补救之前计划的最好办法,只是要苦了杨帆及他所带的三千将士,他们此去必是九死一生,若无甘于赴死的决心,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
    “子航,这三千兵马你如何挑选?”童贯问道。
    “我先从我所带的神机营将士里面选出身体健壮者,以这些天的观察,估计能够凑齐一千人。另外两千便从各位将军的麾下挑选,原则上自愿,告诉他们凡参加我这志愿军的,无论生死,战事结束后都可获得黄金百两。这钱,我从自己的腰包里掏。”
    “哇”众将领闻言一阵惊叹,百两黄金对于那些达官贵人来说算不得多,可对于一般的兵士来说,足够让他们一生温饱有加。
    “哈哈!子航大义!那本帅也保证,只要能活着回来的,进阶三级!”童贯总算没有太小气,不过他可不敢拿钱说事,只好将手中的权力用一用,为杨帆选人填些彩头。
    “谢宣帅!既然如此,那我便让手下去各军营募人,还请诸位将军予以接洽。”杨帆道。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众人齐声答应着。
    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生命,杨帆不敢耽搁,得到众将领的同意之后,他立即赶到自己的后勤大本营中,一方面令勤杂人员准备各类应带的武器物资,另一方面又找来韩世忠等三十多个梁山军校的学员,向他们简单宣布了自己的决定,然后命他们立即赴各营募选兵士。
    这三十几个梁山军校的学员可不同于一般的士兵,他们皆是军是的佼佼者,成日里念想的便是马上搏功、青史留名,故而听到有这样的冒险机会,他们反而异常兴奋。
    这些人得到命令之后,私下一合计,便各自奔赴自己熟悉的兵营,拉选愿意跟他们冒险的精壮之士。
    不得不说,其实大宋军中,尤其是西军之中还是有众多敢于与敌厮杀的汉子的。之前他们跟着童贯等人与辽军对战,大多时候却是整个队伍迅速溃退,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也不会拿出本事去拼命,因为他们知道即便是拼命也于大局无多大作用。很多时候,他们也会像杨帆一样,在心中狠狠地骂上身边的猪队友一番,直觉得同他们一同作战简直就是埋没自己的一身本事。
    而此次却是不同,看那韩泼五等人选兵的标准,那是极其的严格:不是身体精壮的青年不要,不是经过几十次战场磨炼的厮杀汉不要同这样的人做战友,那打起仗来只需酣畅地杀敌即可,不用担心被那些胆小怕死的弱兵裹挟着稀里糊涂的败退。
    再说了,当兵为的是什么?大多数人可能是为了吃饭,可有本事的人便会有更高的追求,看看韩世忠等人已经通过战功出人头地,当年与他们在一起摸爬滚打过的老兄弟,心中怎能不升起一些向他们看齐的愿望?
    还有那笔不菲的赏金,对一些世代靠着当兵吃饭的军汉来说,也是诱惑力十足,如果能得到它,那家人可就一世无忧了。
    至于危险危险当然有了,否则岂会凭空让你享受那些好处?可富贵险中求,不去冒险那只好安稳地当你的破落户去。更何况,听说这次是由朝庭堂堂的两河转运使亲自带兵,人家这么大官的一个小白脸都不怕丢性命,你一个滥命一条的厮杀汉怕什么?
    杨帆原来担心无人会自愿随其前往的事情并没发生,两千多的人的队伍很快选了出来。到了最后,甚至有些因为身体素质达不不到要求,被韩世忠等人拒绝招募的兵卒,哭着喊着求他们通容一番;更有甚者,是大骂他们瞎了狗眼,小瞧自己的本事,要与他们当场较量一番。
    约在晚上九点多钟的时候,杨帆所要的兵卒挑选完毕,韩世忠等人被任命为将校,带领着他们在校场之上集合起来。
    与此同时,转运使司的杂役与一众神机营将士已经将所需的口粮、武器、物资打包备好。在校场之上,杨帆做了一个简单的动员讲话之后,各将校便领了各自的士卒排队领取了三天的干粮和清水。这些干粮和清水皆是提前装入了布袋和皮囊,可以斜背在身上。据说这些干粮可以直接食用,不必埋锅再造。
    而那些军器物资,则由战马驮伏。大宋军队战马本来就少,此次北伐参与的骑兵部队也只有三千余人马。这可是宋军之中的宝贝,是万一发生意外情况,可以掩护一众将领逃命的主力部队,杨帆是不可能把这三千匹马全带走,去冒一个充满变数的大险的。
    最后几经商议杨帆便只带了五百余匹,而且这五百余匹马大部分还是用来驮伏军器物资,剩下的则备用来驮负途中有可能出现的那些体力不支者。既然马匹不够,杨帆便决定用这三千名士卒的双腿来跑赢萧干的大军。好在萧干大军由于是要攻城,也携带了大量的攻城器械,他们的行动速度甚至比一般的步兵还要慢些。
    这便是杨帆的底气所在,只要绕开萧干,不让萧干得到自己增援燕京的消息,这三千人马完全可以赶在萧干之前抵达燕京。
    夜色如漆,微弱的星光下,涿州城的北门悄悄打开,一队长长的人马从门中鱼贯而出。
    出了涿州城之后,这队人马便在几名向导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路跑步向燕京方向进发而去

第三O三章 强行军
    夜间的北方旷野一片寂寥,缀满了星星的苍穹笼罩着一切,杨帆这支三千人的队伍也仿佛消失在了广阔的天地之间。
    夜色依然深沉,旷野间的道路极窄,而且坑洼不平,不时会有人摔上一跤,然后被周边的同伴迅速拉起继续前进。因为要避开萧干的大军,队伍选择的是一条偏离官道几十里的小路,走在在这样的路上,对于一些并不习惯夜里行军的士兵来说,摔些跤是难免的。
    好在杨帆所找的几个向导对这条路线是十分熟悉,这几个向导里面有郭药师留下的旧部,也有枢密院统计局里负责侦察地形的暗探。在他们的引导下,虽然队伍之中不免有人摔个鼻青脸肿,但整个队伍的行进还是非常顺利的。
    午夜之后,半弯月亮升到天空。微明的月光外加众人眼睛对黑暗的适应,杨帆这支“志愿军”的行进更加顺畅。
    不过,此时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强行军,队伍之中有些人也是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开始之时,这些人凭了一腔的热血和一股不甘落后于同伴的劲头,将行军的速度提到了极快,可一个多时辰过去,有些人便渐感难以支撑。他们终于明白,为什么选人时非健壮者不要,要是那些痨病兵跟着,不在半路上累死才怪。
    不过,尽管有些人累得已经双腿发虚,他们却皆在咬牙坚持,即便身边之人好意让他骑马休息一会,他也会呸上一声,道:“老子又不是大姑娘,骑什么马!来来来,咱们再比比脚力!”然后便使出吃奶的力气,奋力迈开酸软的双腿。
    纵然有着热血和不服输的劲头,这些宋兵也不可能如此拼命地去跑,却置一旁的战马而不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大部分原因还是由于杨帆。
    这一路跑来,杨帆没有骑马也如他们一样是徒步跑下来的。
    此时出征,纵然大宋战马再缺,也不会缺少到将领无马可骑,更不用说杨帆这种朝庭大员了。此次出征,一众手下照例是为杨帆准备了最好的战马。可临行之时,杨帆却将战马交由警卫员,自己跟着队伍跑步前进。
    他的一众手下见杨帆又要做些破格的事情,自然是极力劝阻,不过杨帆向来固执,自己认准的事情,那可不是几个手下便能劝阻得了的。于是,一个堂堂的朝庭二品大员、这支“志愿军”的主帅,便在所有部下的众目睽睽之下,有马不骑,非要与士兵同甘共苦,跑在了队伍的最前面。
    当然,此时在大部分士卒的心中,杨帆这作派不过是在收买人心,做个样子罢了。他们估计,跑不了几里路,杨帆便会累得趴倒在地,被抬到马上。
    因此,这一路上,众多的士兵嘴上虽然无人敢说,可人人心中其实都多了一个乐子,那便是猜测他们的主帅何时累得被抬到马上。
    一里,杨帆身后二十米外的士卒便开始悄悄地问前面的战友:“兄弟,上马了吗?”
    经过一番消息传递,最终的回答是:“没有!”
    二里,五十米外的士卒又有人悄悄地问前面的战友:“兄弟,上马了没?”
    过了一会,前面的消息传回来:“还在跑!”
    三里四里五里十里二十里。打问杨帆是否累倒的已经漫延到全军,可不时传过来的消息却是:那杨大人跑得还挺欢。杨帆这状况着实是惊呆了太多的小伙伴。
    此时已有些士卒累得双腿酸疼,可看到他们的主帅,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书生,还在坚持着不骑马,他们若是骑到马上,那以后还有脸见人吗?跑不过韩世忠那帮骡子他们认,跟不过一些比自己健壮的同伴他们也认,可要是跑不过一个朝堂上的官,他们自觉也没脸去当这个兵了。
    正是在这样的念头支配下,众多的体力不支者,竟然硬生生地暴发出巨大的潜力,死活要跑下去。
    可是他们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那便是将杨帆当做了一个弱的书生。这支队伍里面,也就岳飞等寥寥几人知道杨帆身负武功,其他人包括自己的卫队成员,都不知道杨帆的深浅。而今天杨帆跑了这三十来里路,在众多的将校士卒眼中或许是奇事一件,可在杨帆本身来说,不过是相当于舒活舒活筋骨。
    子夜过后,部队已行出将近四十里路,这已经相当于半个马拉松。杨帆注意到身边的向导、士卒走路已经虚浮踉跄。这些士卒虽然个个精壮,但一口气跑这么远的距离,也不是他们能够承受得了的。前面的路还长着,现在就榨干他们的潜力,那接下来可就麻烦了。
    到了该让部队休息的时候了,杨帆放慢脚步,示意传令兵道:“告诉大家,休息两刻钟。”
    队伍慢慢地停下来,一众士卒立即坐倒在地,摘下腰间的水壶咕嘟咕嘟地喝起水来。
    杨帆接过警卫员递过的水囊,喝了几小口,便开始打坐休息。不远之处的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