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宋帆 >

第138章

宋帆-第138章

小说: 宋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经商不过小道尔,现如今居然也弄得像战场一般。还是那句话,这杨大人于这政事太过无能,以致于养虎为患,被逼到无计可施的步。”
    “的确是怨不得别人!唉,我等虽然皆尽有心,可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杨大人给自己挖的这个坑太大,我们也是无能为力啊!”
    众人皆狠狠地点头赞同,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仿佛是杨帆这个无能的官吏阻断了他们为国效力的途径。
    既然找到了粮价高涨的罪魁祸首,并且判断出自己有心无力,众人也就相约此后只谈风月不谈风云。大约下午三点左右,当湖风变得清冷的时候,他们才尽兴而归。
    当然,若说尽兴也尽然,像朱锦便觉得今日的游湖简直就是煎熬。散伙的时候,他匆匆地与几个相熟悉之人打了招呼,然后逃也似地上车回到了家。若说之前他兴趣索然,是因为有负李师师所托,心中惭愧,那此时他听完众多士子船上的议论,便是自怜家中商贾的身份,心中悲伤了。
    今日众士子的矛头其实还是指向了那些投机的商家,言语之间的痛恨不耻之情分毫没有因为顾忌他而稍加掩饰。想想若是自家的粮食真的卖给了四大商会之一的徐家,他便觉得以后更加没有颜面去见这些心怀家国的好友。
    “晚上还要再劝劝父亲才行!”他想着。
    朱府,红红的灯笼已经挂起。此时晚饭已经吃过,正该是这些大门大户陷入安静祥和的时刻。不过今日的朱府似乎有些例外,一些丫鬟杂役隐隐听到家主朱承平的书房之内传来阵阵的争吵之声。
    这争吵的双方自然是朱承平与朱锦父子。回到府上之后,朱锦便在晚饭之后找到自己的父亲,试图说服朱承平改变将粮食卖与徐家的主意,哪怕是将这些粮食留在自己手中也好。
    然而,这注定是徒劳的,朱承平依然是以其不懂生意为由,叫其不要插手这些事情。
    如此一来,朱锦这些日子积聚的郁闷之气终于暴发出来,他竟是不顾自己平日里十分注重的伦理纲常,痛斥起父亲不忠不义起来。当然,这其中更多地是对于父亲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其前途的愤懑。说到最后,朱锦难免忍不住涕泪俱下,说些“悔于生在商贾之家”、“此后无颜见人”之类伤感情的话语。
    平日里向来乖巧的儿子,突然变得如此无礼,朱承平自然是火冒三丈,不等朱锦将话说完,他便一通打骂,然后叫大儿子朱秀将朱锦拉了出去。
    朱锦虽然愤懑,但终究不是勇于跟封建家庭决裂的革命青年,故而被送回房间之后,便只剩一些后悔和伤感的情绪而已,至于离家出去什么的,着实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第二五O章 扯皮的谈判
    朱承平的书房之内,被怒而摔到地上的纸笔已经收拾起来。朱文秀一边整理着书案,一边小声地朝父亲说道:“文锦他也是一时情急,才说些不知轻重的话,父亲切莫生气。”
    “哼!不懂事的逆子!”朱承平虽是商人,但生意场同样是磨炼个人气质的平台,他早已养成一种家主自有的威严气势,岂是能受儿子语言拨弄而有所改变之人?
    “父亲大人,这段时间外面的文人士子的确在商议着上书朝庭,惩办此次囤积粮食的商家。估计文锦在里面也不会好受,所以才做出今晚这般无礼的举动您看,咱们是不是告诉他”
    “不!”朱承平摆手止住儿子的话,“锦儿他虽然年岁已算不小,可毕竟涉世未深,无半点城府,若是告诉了他,万一出现什么纰漏,非但咱们这些日子的努力会白废,于整个大局也是致命的伤害。若是出现这样的状况,那咱们代替徐家,执大宋织造业牛耳的日子,可就会变得遥遥无期了!”
    “可总要安慰一下弟弟才好!”
    “不必!你找上两人给我看住他便是,如此心性将来怎么做官?这次便权当是对他的一个磨炼吧,相信结果出来之后,他能学到不少东西。”
    朱文秀点点头。
    “对了,作坊改建得怎么样了?那些东西占的地方估计不会太小。”朱承平接着问道。
    “父亲放心!今日我已看过,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朱文秀答道。
    朱承平点点头,长舒一口气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哈哈!”
    二月底的杭州,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满城的杨柳抽出了绿绿的新芽,风儿变得温暖宜人,湖水变得湛绿如蓝人间天堂又到了最美的季节。
    春景正好,奈何有些人却没办法尽情地去赏玩。这段时间以来,杨帆的世界有些烦乱。
    自从神工集团主动与江南四大商会谈判以来,双方展开激烈的交锋,在价格上不断地拉剧但就是达不成共识。
    也是利用这段时间,四大商会各显神通,将市场之上的粮食契约尽数收归自家囊中。大抵是觉得一切尽在掌握,在谈判中他们也逐渐地强硬,甚至不时地以终止协商来威胁神工集团的代表。
    不过,神工集团的谈判团队却是有些没皮没脸,他们仿佛是一群充满幻想的无知少年,咬着不足一百两一石的价格,与四大商会一遍遍地磨嘴皮子。而当对方怒而离席之后,过不多长时间,他们便又死乞白赖地跑上门去,邀请人家再谈。
    如此反复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四大商会终于愤于神工集团的毫无诚意,决定给他们一个教训,便对外放出消息:若想从他们手中买粮,少于一百五十两一石的价格免谈!随之,他们的谈判代表团也悄然解散,直接断了神工集团的谈判途径。
    如此一来,人们就更看不清杨帆的打算了。不过若是猜测起来,却也只有“他这是在破罐子破摔”、“他这是在用谈判手段”这两层意思推断。至于未来杨帆会翻盘,那是决计没有人敢去想的。
    杨帆在筹集粮食方面毫无作为,自然也引起了各方面的不满,其中官府与神工集团无疑是最着急的两个团体。所谓皇帝不急太监急,见杨帆在这方面毫无建树,官府的同僚、神工集团的股东等等各色人员,便开始纷纷向杨帆进谏。一时间,杨帆的宣抚使司门槛险些被人踏破。
    对面这种情况,杨帆自然懒得一个个地去应付。煎熬了两天之后,他便干脆玩起失踪,到了城外的一处别苑躲清静去了。当然,有些人可以躲,有些人却是要保持联系的,但凡这样的人想见杨帆,自有府上的管事将其送到别苑。
    唐恪便是这样的人中最典型的代表。
    作为被杨帆拉进筹粮团队的高层人物之一,唐恪的耐心确实比一般人要久上一些,不过到了二月二十八这天,眼见着便要进入三月,却见杨帆非但没有抢下市面上的粮食,而且还被关闭了谈判的大门,更可气的是,面对这种情况,他居然做起了缩头乌龟,不知藏哪儿消遣去了。
    这算什么?你小子将我拉到这位置上,说好是跟你立功,好回京做官,可你一遇到麻烦便要撂摊子,你这不是害人吗唐恪纵然养气的功夫再好,也忍不住地要上门问个究竟。
    杭州的园林甚多,而方腊之乱后,闲置无主的园子更是不少,杨帆早有立足江南的打算,自然差人在这边购置了不少的立足之所。他如今用来躲清闲的溪园便是其中的一处。
    溪园,便位于杭州之西的西溪,距离杭州城不过半个时辰的路程。这儿的园林,与汴梁、苏州等地的园林比起来稍显粗糙,这儿的园林建设更多地依托了当地的山水,而少了太多人工雕琢的痕迹。如此一来,自然显得没有其他地方园林那么精致。
    不过,溪园的面积较大,园里河流纵横,可划船、可钓鱼,也是别有一番景致。
    唐恪被领着找到杨帆的地方,便在溪园的一方池塘岸边,杨帆在那儿摆好了躺椅、支好了鱼竿,正悠哉游哉地垂钓着。
    见唐恪到来,还未等唐恪开口,杨帆便热情地迎道:“唐大人公务繁忙,怎么想起来我这地方了?哈哈,也好!所谓偷得浮生半日闲,今日咱们便在这儿放松放松。来人,快给唐大人拿把椅子来,我们一块钓会鱼!”
    唐恪不是李纲那种直性子之人,说话做事向来注重城府,故而听杨帆如此一说,便也装作沉静地道:“杨大人好兴致,那老夫就奉陪了。”
    不过,他这种沉静终究是装出来的,外表虽然看不出,可表现在钓鱼上,便显出一些内心的焦躁来。那边杨帆已经有好几条鱼入篓,唐恪这边却总是提钩之后空空如也。
    杨帆看得真切,这唐大人实在是太心急,鱼漂稍微动动,他便立马起竿。像唐恪这种博览群书之人,若说他不懂得钓鱼,杨帆是不信的,之所以出现如此情况,只能说明唐恪此时表面虽然平静,心中其实很是焦躁。

第二五一章 多大点事
    “哈哈!唐大人,淡定!淡定!你如此急躁,鱼儿怎么会上钩呢?”杨帆笑着对唐恪道。
    被杨帆点破心境,唐恪也不再装深沉,叹头气道:“杨大人,这种时候,也就只有你能坐得住。这眼见着不到半年便要向朝庭交差了,你怎么就一点也不急呢?不知大人的宣抚司有没有收到朝庭催告文书,我的衙门可是收了不下十封了!可现在大人你也不表个态,叫我等如何向朝庭回复啊?”
    杨帆淡淡地道:“如实回复便可。”
    “这个老夫自然知道,我与李纲李大人可不止一次向朝庭上书,痛陈江南个别商家不顾朝庭大局,囤粮抬价,致使我等尚未筹集到一成的粮食,并请命将这些商家严办。可是大人也知道,如今的朝政被王黼把持住,大人你又态度不明,我们的上书最终也都落了个石沉大海的结果。”唐恪只当杨帆是责怪朝庭方面包庇王黼一系,故而撂摊不干,便无奈地解释道。
    “唐大人误会了!我不是说让你们向朝庭诉苦、要条件。而是说要你们如实地上报咱们本来的计划便可。这不还没到朝庭的期限么,就说到时我一定会筹够朝庭需要的钱粮便是。”
    唐恪皱眉叹道:“可是老夫怎么就看不到一点希望呢?”
    “可是老夫怎么就看不到一点希望呢?”唐恪叹道。
    杨帆仍是专注地盯着水面上的鱼漂:“什么看不到一点希望,不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么!王黼还有他庇护的那几家商会,无非便是想赚些钱而已,到时我出钱将他们手中的粮食买下便是。不就是一百五十两一石么,多大点事!”
    唐恪听杨帆说得如此风轻云淡,差点一口血喷溅出来:一百五十两一石,还多大点事!要按这个价格算下来,要筹够朝庭需要的粮食,要花上千万两的银子呢!他此时甚至有点怀疑,这杨帆是不是个算学白痴,根本就计算不出自己最终会付出什么代价。
    杨帆是算学白痴么?唐恪转瞬便否定了这一真正白痴才会作出的假设有哪个算学白痴会在短短的几年里,将神工集团发展到这种地步?
    既然不是白痴,那杨帆定是另有打算,唐恪深思片刻,另一种猜测很快浮上脑海。只不过这咱猜测着实让他心寒,唐恪的脸也刷地沉下来,语气冰冷地朝杨帆道:
    “千万两的进出,在杨大人看来都不是事!大人的气魄下官佩服!可是我记得大人当初与我们说过,神工集团这次是先替朝庭垫付购粮之资,朝庭将来是要分期归还的。”
    “不错!等粮食交付朝庭之时,神工集团便要与朝庭签订一份契约。”
    “哼!大人对于那些商家炒高粮价的行径一直变相纵容,莫不是与他们有所合计,故意炒高价格,好与他们共同赚取朝庭的银子?”
    杨帆终于转头看了看唐恪,不过很快又将目光收回到水面之上:“唐大人又误会了!本官早已向朝庭承诺,不管本官收购这批粮食的价格如何,朝庭只需按正常年份的价格计算成本,分期归还神工集团便是,到时签订契约之时,会有这方面的规定。”
    “这个”唐恪闻言一时竟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似是消化了杨帆说的意思,才道:“大人见谅!是下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唉!可是大人,我实在是想不通,你怎么就甘心去做这个冤大头呢?”
    杨帆笑笑:“冤大头?哎”
    说话间,水面上的鱼漂猛地向下一沉,杨帆双手将鱼竿向上一挑,一条尺余长的鲤鱼被拖出水面。
    “看!上钩了吧!谁说我是冤大头!”杨帆一面说着,一面将鱼溜到岸边,然后用它处抄入篓中。
    “谁说我做冤大头了?唐大人应该知道,这段时间以来,朝庭应该收了不菲的粮食交易税吧?”
    唐恪点点头:“不错!眼见着便要赶上往年两年的商税了!”
    杨帆嗯了一声继续道:“如今已是春耕的时节,江南之地百姓们种粮的积极性如何?”
    唐恪笑道:“无论地主还是佃户,皆干劲冲天。哈哈,夏秋两季的收成早就变成了钱,他们敢不细作打算!当然了,各地官府也已按大人的要求做好了保障工作,土地的分配、种子的发放一应事务皆有条不紊。我们必会保证今年粮食的收成。而且,大人让我们放出消息,宣传江南之地的好政策,大宋各地的流民也纷纷向这边赶来,哈!想来今年咱们大宋会是开国以来最平稳的一年吧!”
    “那就好!”杨帆摆弄着一块鱼饵道,“你看,朝庭的收入也增加了,百姓耕种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全大宋吃不上饭的流民也有了饭碗。粮价上涨总算也有些积极的效果,怎么能说我是冤大头呢?”
    唐恪叹口气道:“大人就不要自欺欺人了。朝庭的那些收入的确不少,可粮价若是不涨,大人完全可以捐出比那些税收多几倍几十倍的银子;而至于,百姓积极性,流民端饭碗,又哪里用得着用粮价的飞涨来调动?唉!我算是明白了,大人你这是为了朝堂和谐,故意卖王黼他们一个面子,大人公而废私下官,佩服!”
    杨帆不置可否,将鱼钩抛向水里,然后冲唐恪诡秘一笑:“理解万岁啊!”
    唐恪走的时候仍是云里雾里,虽然猜定杨帆是为了散财求和,但看杨帆那透着邪乎的无所谓表情,他心里又忍不住地犯嘀咕。可是,他又实在想不出杨帆还有什么路可走,便也只好将杨帆那“高大上”的形象捧在心头。
    好在杨帆保证了会筹齐粮食,并且不损害朝庭利益,唐恪也就不再在这事上纠结。接下来便是春耕季节,做好自己该做的,保证今年的粮食顺利丰收,才是他最应该考虑的想通了此点,唐恪也便不再过问粮价之事,然后日子悄然来到三月。

第二五二章 明修栈道(上)
    
    官场的压力也随着唐恪的沉默而变小了许多,毕竟不管粮价怎么高涨,出钱是杨帆,人家花自己的钱,关其他人鸟事?你再针对此事去对人家指手划脚,那纯粹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如果说官场上压力是外事的话,那神工集团内部的压力就有点类似于家事了。官场上的众多官员可以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可神工集团的一些股东,正好相反,他们关注的是杨帆会花多少钱买下朝庭所需的粮食。因为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他们的发展前景。
    进入三月以来,眼见神工集团与对方的谈判迟迟没有重启,现加上四大商会从中的挑拨拉拢,神工集团内部的一些小股东便开始蠢蠢欲动,有的找人托关系想着退股,有的则直接断了与神工集团的联系,私自扣留生意过程中的利润。
    对于这些人的处理,杨帆可没有像对官方之人那么温柔。想退股的,交了违约金之后,随你怎么退;私吞利润的,由神工集团的状师直接告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