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第4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自下场也没有用。
……
正在倭国享受着自己几个妻妾伺候的沈颢在接到圣旨的时候就有些懵逼——让自己回大明述职?
仔细想了想,沈颢又有些了然。
大皇子如今已经十六岁,按照虚岁来算的话就是十七岁,而倭国国主兴子已经二十一岁,明年就可以成婚了,如果再拖下去,对于大明和倭国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估计皇帝陛下把自己拎回大明也是与这事儿有关,当然,更大的可能还是崇祯皇帝盯上了倭国的哪里,或者说打算对倭国要下手了。
但是自己真就这么空着手回去了?
那不成,自己怎么着也得带着点儿东西回去,或者说替大明捞一些好处才行,要不然的话,皇帝陛下为什么要护着自己,将弹劾自己的奏章都留中不发?
在屋子里面来回踱了几步之后,沈颢才唤过一个小厮,吩咐道:“派人去通知德川家光,就说本督请他前来九州岛一叙。”
ps:第一更4000字送上,今天依旧三更一万两千字,但是后面两更要晚一些,最近这几天实在是太累了,今天要好好休息一下,抱歉。
最快更新
第七百三十四章 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4000字章第二更)
三年的时间很短,从大明立国至今只能占到百分之一,从整个华夏几千年的历史里面更是连朵小浪花都算不上。
然而三年的时间又很长,长到大明的整个朝堂高层都洗了一遍牌,原本老成持重的那一批重臣死的死,退的退,换上来一批同样稳重却又相对激进的大佬。
三年的时间改变了很多,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大明从来没有停下向外扩张的脚步,无论是北山以北的大片地区还是遥远的好望角,都已经被大明收入了囊中。
现在的大明,就好像一头永远吃不饱的饕餮一样,贪婪的吞食着一切它所能看到的土地和利益。
如果一定要说哪里的战争没有大明的影子,大概仅剩下的地方也就那么几处了。
倭国是一处,因为倭国女王马上就要成为大明辽王的正妃,虾夷岛作为陪嫁的嫁妆正式纳入大明的领土范围,大明也将在崇祯十五年正式在虾夷岛上驻军,设立总督府。
美洲也算是一处,因为大明现在没精力把目光投的那么远,虽然崇祯皇帝早就盯着美洲流口水了。
欧洲也算一处,因为欧洲在锦衣卫和东厂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开启了大眼瞪小眼模式,说不定哪天就会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而开片。
奥斯曼也算一处,因为想要到达英国公的封地,就得先把苏伊士运河重新挖开启用,这项工程没个十年八年的都够呛能完工,大明自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动手。
最后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就是莫卧儿了。
大明将大量的驻军从莫卧儿方面撤军,仅保留了对已占领之地的防御性驻军,让莫卧儿人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然后达罗悉乔就跟奥则朗布还有沙舒亚三方就开启了莫卧儿版的三国演义。
天地良心,莫卧儿人把人脑子打成狗脑子这事儿真是沙贾汗的三个儿子搞出来的,跟大明可没有什么关系。
最多也就是甲一表示自己很累,不光要翻译《三国演义》,还要大量的翻译《水浒传》并且对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做出修改,然后让莫卧儿三国互殴的同时又要忙活着平定不断涌现的叛乱。
整个世界在崇祯十四年到崇祯十七年的时间里就是这么过来的,大明之外的人忙着开片互殴,大明的百姓忙着种田读书备战,一片和谐安定的繁荣景象,就这么着出现在崇祯皇帝的统治之下。
离大明最近的倭国是感受最深的。
虽然德川幕府早就忙活着闭关锁国,但是西方的蛮夷仍旧在不断的跑向倭国,寻找着一切的机会,比如传教,比如经商,哪怕是面临着倭国不断的打压,这些人也没有放弃。
但是从崇祯十六年开始,那些西方的蛮子们就好像消失不见了一样,根据他们自己的说法,就是国内在打仗,他们要回去。
对于这一切的变化,德川家光虽然没有亲自去那些西方蛮夷的国家看看,却依然能想明白其中的关窍。
因为整个倭国现在也被大明压的喘不过气来——哪怕是大明并没有直接动手砸场子,但是随着朝鲜、琉球还有南洋诸藩的不断内附,倭国的形式也是一天比一天困难。
所以德川家光很伤心。
自己也是心向大明的啊,虽然做不到朝鲜和琉球那样儿,但是自己总比其他的外藩要强的多吧?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自己玩闭关锁国的时候,从来就没有想着将大明爸爸拒之门外,那为什么现在还会感觉这么难过呢?
难道,一定要让倭国上一道表章内附吗?
面对着沈颢约自己一见的要求,德川家光不敢怠慢,匆匆忙忙的跑进倭国王宫跟政仁大概的商量了一番之后,便带上人手往九州岛而去。
倭国的国土面积实在是小了一点儿——从沈颢派出人手去通知德川家光,再等到德川家光赶到九州岛,时间一共才过去三天。
面对着花样繁杂的菜式,德川家光有些食不知味的感觉,从一开始上桌到现在,沈颢就一直在劝着自己吃菜,对于正事儿却是半个字都没有提。
直到一顿不知道什么滋味的饭菜吃完,沈颢才擦了擦手,笑着道:“德川将军,沈某明日便要起程回大明述职了。九州岛这边的一应事情,还需要您多加照应了。”
德川家光点了点头,顿首道:“恭喜沈君了,德川也略微准备了一些礼物给沈君,另外还有一些需要敬献给天子。德川是外臣,无诏难以入京面圣,一切便要多多拜托沈君了?”
沈颢笑道:“这个好说,沈某定然不负重托。德川将军乃是贵国女王的舅舅,待到贵国女王与我大明辽王成婚之后,德川将军便是国戚,贵我两国便是通家之好。一家人之间,万事好说。”
德川将光再次点头致谢——信了你的鬼!
两人又笑首客套了几句之后,沈颢又接着道:“说到贵国女王与我大明辽王的婚事,沈某倒是突然想起来了,待到崇祯十八年时,辽王殿下便要迎娶贵国女王,估计沈某此次回国述职,也是与此有关?”
德川家光刚才还笑眯眯的脸色突然一僵,转而又笑着道:“是啊,明年便要成婚了,真是替兴子高兴啊。”
沈颢笑着点了点头,又接着道:“说起来,虾夷岛乃是贵国给兴子殿下的嫁妆,以后便是辽王殿下与兴子殿下共同所有。
但是那岛上现在还有很多的蛮子,待到明年辽王殿下与兴子殿下大婚之后,还要不断的带兵清剿那些蛮子?”
见沈颢已经图穷匕现,德川家光便也不再扯些没有用的,而是坐正了身子,望向了沈颢:“那依沈总督的意思是?”
沈颢道:“为人臣子者,总是要替君上分忧,虾夷岛上蛮子众多,沈某心里不安,德川将军身为倭国征夷大将军……”
德川家光自然听出了沈颢的话外音,点了点头道:“若是由德川带兵去清剿,也无不可,只是这虾夷野人生性残忍好杀,想要清剿一空,除非是有大明这般的兵力,以倭国上下的兵力,实在是力有不逮?”
沈颢端起茶杯慢慢的呷了一口,笑眯眯的道:“说起兵力,倭国的武士倒也是极不错的,倘若装备了我大明的武器,再由我大明的军官进行训练,不知道?”
德川家光的心里顿时绝望,心里阴影开始无限制的扩大——终于,还是向着军队开始伸手了么?
自从九州岛租借法案之后,整个倭国就已经活在了大明的阴影底下,毫不夸张的说,任何一个倭国人的一生,一定避不过一件事——大明。
几乎任何一个倭国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接生的稳婆很有可能是接受过大明人培训的,从小吃的喝的,都有可能是大明的商人卖过来的。
当长大成人开始了工作之后,很有可能都是大明商人控制的铺子或者行业,直到死亡,可能还要按照大明的礼仪来进行下葬。
十几年的时间,让整个大明已经将倭国的方方面面都渗透了进来,除了幕府和军方还没有被大明渗透之外,剩下的地方都隐隐约约有大明的影子。
就连朝堂,实际上也不是没有大明的影子在里面,尤其是崇祯十三年时定下来兴子和辽王的婚约之后,大明对于倭国的影响就更大了。
甚至于,连倭国的民间都开始认同大明是整个世界的主人这一点——当然,倭国跟大明是姻亲,自己这些倭国人大概就类似于家生子,比那才奴才们要高贵的多!
一个两个人有这种想法,不重要,毕竟倭国的人口也不算太少,近几年生活又好了起来,尤其是那些在明国当过监工的武士回来大肆宣扬之下,产生这种乱七八糟的想法很正常。
但是当整个倭国上下都开始慢慢的认同这个想法之后,就变得很可怕了,尤其是自己竟然也有一丝的认同……
看了看眼前的桌子,德川家光最终还是忍住了想要掀桌子的冲动,点了点头道:“想必装备了大明的军事装备以后,倭国的军队也会更上一个台阶罢?
只是,请大明的军官来教导倭国军队的事情还是算了,毕竟倭国武士的性子比较野,好以下克上,难以训服,若是惹得大明军官生气,便不太好了。”
沈颢斜眯着眼睛道:“德川将军也是饱读诗书之大才,岂不闻孙武子旧事乎?”
孙武子旧事,德川家光当然知道,训练吴王的宫女,第一遍号令不行以号令不明之由放过,第二遍号令不行则斩队长,当着吴王的面说出了著名的“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
沈颢的意思也是如此,大明的教官来了之后,倭国的武士是不是训服,不重要——杀上几个挑头的,剩下的自然就老实了。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而且这么干肯定能压服倭国武士。
德川家光认为,哪怕是不用这么一招,明军的军官也一定能压服倭国武士,因为倭国军队现在瞧大明的军队就跟孙子看爷爷一样的乖巧……
可是就这么答应下来,德川家光的心里还是有所不甘:“即便如此,想要在明年辽王成婚之前平定虾夷,也不太容易罢?倒不如先让倭国的武士们使用大明的装备,待平定虾夷之后再作打算?”
沈颢笑眯眯的道:“若是单凭倭国武士,只怕到崇祯三十年也未必能够平定虾夷,若是加上我大明军官的教导,只怕最多到崇祯十五年便可以彻底平定虾夷。
当然,为了让倭国武士们适应,也为了证明倭国在我大明军官的教导下可以更进一步,不如先挑选一部分武士另立一营,由大明的军官来教导,等到练成之后再行推广,德川将军以为如何?”
德川家光一忍再忍,最后还是吐了口气道:“好,就依总督大人,德川回去之后便会挑选精干武士,等平定了虾夷以后,这一营的武士就会成为兴子殿下的嫁妆。”
沈颢很满意,只要现在能在倭国的军队里面埋下一颗种子,就凭着锦衣卫跟东厂那些人洗脑的能力,不怕这一营的武士不变成大明的死忠。
尤其是等这一营的武士训练成了之后,会以此为基础再去向其他的倭国军队里面扩散,到最后,整个倭国的军队便成了大明的编外军事力量,整个倭国还有得跑?
端起茶杯向着德川致意之后,沈颢又接着道:“说起来,还有一件发财的事情,不知道德川将军是不是考虑一下?”
德川家光现在满脑子都是军队和军权,还以后整个倭国的走向问题,哪里还有心情关心什么赚钱不赚钱的事儿,当下只是轻哦了一声,问道:“不知道总督大人说的是什么事?”
沈颢道:“我大明最近在奥斯曼那边开挖苏伊士运河,德川将军想必是知道的?”
德川家光点头道:“不错,我国还向奥斯曼那边运过去了几千名武士以充做监工,自然也是有一些了解。”
点了点头,沈颢便接着道:“那德川将军想必也知道,我大明现在还缺少劳工的事情了?
当然,不是让贵国的百姓去做劳工,毕竟以后都是一家人,劳工这种事情既然不会让我大明百姓去干,自然也不会让贵国百姓去干。
本督的意思是,倭国百姓可以有两个选择,其一是可以到奥斯曼那边干一些轻松的活计来赚银子,另一个则是另外组建一批武士,去找劳工。”
德川家光摇头道:“去找劳工这件事情自然是极好的,然则现在又该往哪里去找?北山再往北?往西?还是说去哪里找?”
沈颢呵呵笑道:“奥斯曼以西,那边小国林立,想要找到劳工还不简单?只要贵国的武士接受我大明军官的训练,再配备上我大明的武器,想必那些蛮夷也不是武士们的对手?”
想了想之前自己所见过的那些白夷,德川家光傲然道:“那是当然,就凭那些区区的白夷,自然不可能是我大和武士的对手。”
说完之后,德川家光又有些泄气:“可是,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
第七百三十五章 去到天地的尽头看看(4000字章第三更)
德川家光道:“纵然我倭国武士再如何比那些白奴更强,然而却又如何去得了那些白奴所在之地?”
沈颢笑眯眯的道:“既然沈某这般说了,便是因为新乐侯曾经有书信与沈某,言说那极西之地的白奴极多,然则苦于没有人手,致使苏伊士运河的开凿速度极慢,问沈某可能从贵国寻一批武士,让他们去寻找劳工。”
新乐侯自然就是被崇祯皇帝派到了奥斯曼那边的勋贵之首,负责整个苏伊士运河的重启事宜,理论上来说,除了锦衣卫之外,整个奥斯曼那边就是新乐侯说了算。
就在沈颢想方设法的坑着德川家光时,新乐侯刘文炳在埃及已经开始指天划地的骂娘了——如果不是担心被锦衣卫的人知道,刘文炳更想骂崇祯皇帝。
刘文炳是崇祯皇帝亲舅舅的儿子,真正的跟崇祯皇帝是姑表亲,说起来还曾经有过一段童年的友谊。
然而就算是刘文炳想破了脑袋也没有想到,崇祯皇帝居然会把自己扔到这么一个鸟不拉屎的破地方来。
你丫是不是专门坑亲戚的?你杀了你自己的亲叔叔就算了,连姑表兄你也坑?莫非是怪我家没有表妹与你?
恨恨的呸了一声之后,刘文炳才无可奈何的躺在椅子上面躺尸。
这回亏大了,被那个狗皇帝连吓带骗的给赶到了这什么奥斯曼,吃的喝的都不如意,堂堂新乐侯混的比之大明百姓还不如。
还有这破运河,挖的速度怎么就这么慢?十几万的人难道还比不过十几万的猪?挖了四年都没挖通,难道真要让本侯在这里待上个十年八年的?
摇了摇头,将这个可怕的想法甩出脑海之后,刘文炳干脆又爬了起来,回到书房去写起了奏章。
奏章的内容很简单,主题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奥斯曼这里缺人,十分的缺人,最好能再弄个百十万的劳工过来,要不然运河修建的太慢,只怕会耽误陛下的大事。
拿着刘文炳的奏章,崇祯皇帝呵呵一笑后便扔到了一旁——还百十万的劳工?你咋不去抢!整个大明现在都缺劳工,什么时候轮到奥斯曼那里先叫唤了?
沈颢这个混账东西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虽然贪花好色了一些,但是这也不算是什么太大的毛病,比起阮大铖和马士英这两个家伙来说,沈颢才是更应该入阁的那一个。
崇祯皇帝最为看中沈颢的,便是这家伙的能力。
把九州岛打理好不算什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