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第3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彦肃然道:“宋大人请讲?”
宋韵贤道:“当今天子虎视八荒六合,欲效始皇帝混一宇内,行事未免有些操切。
如今我大明内部倒是没了什么问题,朵甘思与乌思藏也没了什么问题,辽东也没了什么问题,仅剩下奴尔干都司那边还有一小撮建奴。
可是实际上呢?
辽东倒也罢了,勒石草原上有多少大明百姓?奴尔干都司又有多少百姓?
朝鲜与琉球倒也罢了,吕宋和爪哇之地也不去说他,可是缅甸之地如何?是否要迁移百姓?还有那些刚刚占下来的土地,是不是要迁移百姓?
这许许多多的事情加起来,哪一桩哪一件不要银子?国库和内帑之中的银子再多,可能同时支撑的起来?
眼下的大明便有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一则是陛下威望正隆,天下间无人敢于置疑,再者便是不断的征战与利益,压下了这一切。
便是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君不见帝辛之事乎?
我等既为人臣,便不可对这一切视而不见,不可不谏言于天子。李大人身为纵横学派传人,又怎么可以看不到这一点?”
李承彦疑道:“既然宋大人已经看到了这些,又为何不自己谏言天子?”
宋韵贤苦笑道:“陛下扶持百家之意何在?无非便是儒学势大,已经威胁到了君权,陛下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而且陛下早有旨意在先,诸部官员不得干涉他事,只做好本部差遣便好——而宋某既为工部又侍郎,又是儒家子弟,贸然谏言,会有何等下场?”
李承彦顿时也是无语了。
崇祯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文武百官心里都清楚的很——原先就有各科的给事中不干正事儿,自己的事儿还没整明白呢,手却伸到了其他的衙门,生生的把办事效率给拖慢。
尤其是那些儒家出身的文官,就更是扯蛋了——张口闭口就是祖宗成法和先贤,真正的开疆扩土却指望不上他们,有天灾人祸也指望不上他们,偶尔有几个好的,也是抱着临危一死报君王的心态在做事。
就像是崇祯皇帝暗中骂过的那样,官员一死固然容易,可是丢下的烂摊子却是朝廷和皇帝的。
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指望崇祯皇帝对于文官乱插手和儒学有什么好印象,就纯属于扯蛋了。
沉吟了半晌之后,李承彦才道:“那么依宋大人的意思,莫非是劝阻陛下修建运河?”
宋韵贤干脆的道:“不!不仅不劝阻陛下修建运河,反而要促成此事。
陛下不能修建运河,便会想着绕过那什么角去攻打英夷,万一出现什么不忍言之事,国朝的天便要塌了。
唯要促成了运河的修建,才能把陛下的精力牵扯到运河上,再加上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就能让陛下暂时抛下那些英夷。
再者说了,正如李大人方才所言,死再多也是死的蛮子,你我又何必为此而操心?”
李承彦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却是将眼泪都笑出来了:“宋大人放心,本官一定会尽力促成运河的修建!”
宋韵贤正色道:“如此,一切就有劳李大人了!”
李承彦笑道:“你我同为陛下效命,又何分彼此?”
等到宋韵贤告辞了之后,李承彦才提起笔,慢慢的写起了奏章。
隔着不算太远的帐篷之中,苏莱曼也正提笔写着书信。
ps:今天浪的太嗨,回来晚了……
第六百七十三章 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崇祯皇帝决定跑路回大明,顺便把《三国演义》还有《水浒传》这两本奇书翻译成阿拉伯文字,然后大量印刷,让所有人都能买的起。
《三国演义》好啊,妥妥的一本治国打仗用的兵书,其效果经过了建奴老野猪皮和小汗黄台吉两代人的检验,效果杠杠的,属于质量信得过产品。
可以想象,当奥斯曼和曼卧儿这些本身就矛盾重重的国家里面的有心人在拿到了这两本书之后,会不会真的提前搞出来三国演义甚至于春秋战国,可是真心不好说。
当然,这些地方再怎么乱都没有问题,反正跟崇祯皇帝没啥关系,大明不乱就行了,谁有空管国外乱不乱啊。
而《水浒传》就更重要了。
首先,《水浒传》不是大明流传的《忠义水浒传》,而是被阉割后的产品。
其次,被阉割后的阿拉伯版本《水浒传》,也不允许流传回大明。
因为崇祯皇帝打算把《水浒传》魔改一下,把里面受招安、征辽、镇压方腊等回目全部砍掉,顺便把什么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内容也修改一下。
反正诏狱里面还关着一个御史陈默,还有一个擅长于写刘备文的段小荣,让这两个家伙联手魔改一下《水浒传》,想必是没什么问题的。
毕竟,这两个家伙连洪荒流的神话都能搞的出来,魔改一个区区的水浒传又算得了什么。
而没有了受招安、征辽、镇压方腊这些让外国人看不懂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的内容之后,整本《水浒传》的味道立即就变了。
没有粮食吃活不下去怎么办?上山落草啊!
被官府欺负了怎么了?杀官造反啊!
就算他莫卧儿和奥斯曼加起来只有一千万的人口,一万个人里面才能挑出来一个认真学习《水浒传》并且付之于行动的,那也是足足一千人。
梁山泊上一共才一百零八个胆肥的,一千来个人组团起来可就相当于十个梁山了而莫卧儿和奥斯曼的地盘面积一共才多大,能装得下十个梁山水寨搞事情吗?
当然,装得下装不下的,崇祯皇帝也不太关心。
反正都是蛮子们自己的事情,愿意反就造反呗,朕在爪哇那里还有生意呢,专门出售高品质的刀,剑,弓箭和盔甲,保证不比官兵的装备差太多。
一部三国加上一部水浒到底会产生什么样儿的化学反应,崇祯皇帝心里都没有底气,只是再一次把郑芝龙和南居益等人一起喊了过来。
原因很简单,莫卧儿是上演三国还是上演水浒,崇祯皇帝都不太担心,但是莫卧儿毕竟割让了那么一大片土地,这些土地上的人万一要是学去了,那最后被恶心的不还是大明?
干脆,把这些人打包吧,分两路送走,一如此艰难……
迈哈买提到了易卜拉欣一世的身前行礼之后,易卜拉欣一世才开口道:“大维齐尔明天继续提出来把苏伊士承包给明国人的提议,然后,他会代表本苏丹再一次拒绝。”
说完,易卜拉欣一世还特意指了指旁边的宦官。
迈哈买提疑道:“为什么?”
易卜拉欣一世没有解释为什么,反而接着道:“不仅拒绝,明天还会斥责于你,指责你违背了真神的旨意。
这些消息,记得一定要让人传出去,最好是传到那些明国人的耳朵里面去。”
迈哈买提突然就了然,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之后,迈哈买提抚胸行礼道:“如您所愿,神圣而尊贵的苏丹。”
易卜拉欣一世也笑了。
跟聪明人说话的好处就是这样儿,一点就透,不用浪费太多的口水。
就这么短短的几句话,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让迈哈买提暗示了将会向自己效忠,果然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想了想之后,易卜拉欣一世又接着道:“对了,准备一些聪明好学的年轻贵族吧,让他们去遥远而神秘的东方留学。”
迈哈买提先是躬身应了,又接着道:“我们也有自己的学校,而且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很多,现在为什么要派遣留学生呢?”
易卜拉欣一世摇头道:“我们的学校教授的是什么学问?有新的,也有旧的,可是都是我们的。
他们去了明国,就能接触到不一样的学问,然后可以把这些学问带回来,变成我们自己的学问。”
顿了顿,易卜拉欣一世又接着道:“现在明国人的手,已经伸到了这里,可是我们却对于神秘的东方一无所知,这很不好。
我们跟明国人,都是世界性的大国,就应该互相交流,而不是通过那些荷兰人和西班牙强盗做为中转因为中间会有很多利润被他们拿走,留给我们的只剩下一少部分。
当我们跟明国人有了联系之后,就可以绕开他们,甚至于我们可以直接与欧洲的那些野蛮人通商,赚取他们的银币。”
不等迈哈买提说话,易卜拉欣一世又突然开口道:“还有,告诉那些留学生,既要牢记真神的教导,也要尊重大明的风俗习惯,不要总是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
通过他们能够远航到这里,就可以知道,明国人不比欧洲人弱,也不会比我们弱到哪里去。”
迈哈买提再一次躬身应是,然后才转身出宫去了。
苏丹说的没错,大量的好处被那些欧洲人给拿去了,这原本应该是奥斯曼帝国应得的那一部分。
正好借着这次运河的事情,把这部分该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利润拿回来。
望着迈哈买提的身影,易卜拉欣一世再一次叹道:“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ps:今天献祭《学霸富二代的全新人生》
第六百七十四章 谈一笔大生意
迈哈买提有些搞不清楚,到底哪一个易卜拉欣一世才是真正的易卜拉欣一世。
跟个蠢货一样的是他,精明若斯的也是他,到底哪一个才是真的?装疯卖傻以图骗过穆拉德四世?
装到差点儿被穆拉德四世给宰了又该怎么说?该说他表演的太逼真,以至于所有人都认为易卜拉欣真的精神不正常?
可是说易卜拉欣真的精神不正常,今天怎么会表现的如此睿智?这般算计是一个精神病能有的?
被易卜拉欣弄的有些懵逼,但是迈哈买提最终还是决定按照易卜拉欣的意思去办,既能把苏伊士运河给重新启用,又能给自己捞到大量的好处,傻子才不干。
到了第二天,在类似大明廷议一般的会议上面,迈哈买提再一次示意心腹提出来让明国人承包苏伊士运河的提案,而易卜拉欣也不出意外的指使着宫中的宦官否决了这一提议。
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双方一直就在因为这件事情扯皮,而消息也传到了苏莱曼的耳朵里面。
同样的消息也会锦衣卫派到开罗的探子们弄到了手里,又接着传到了李承彦的耳朵里面。
李承彦有些蛋疼,干脆再一次跑到了苏伊士运河的边上,再一次见到了苏莱曼。
之前许诺的好处已经不少了,甚至于已经给出去的好处也很多了,这些奥斯曼人到现在还在扯皮,究竟扯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苏莱曼摸着手中那锭沉甸甸的银锭,笑道:“李,你可以放心,我可以向真主起誓,这件事情一定会成功的。
但是现在,你更应该稳下来,不要表现的太着急。相信我,大维齐尔大人已经渐渐的掌握了上风,想必苏丹很快就会开口同意这件事情了。”
李承彦点了点头道:“其实,我也知道着急没有什么用,毕竟这么大的事情,别管是哪个国家,都需要讨论很久才是。
可是要说不着急,却也是假的。
苏莱曼,你知道我的货船每依靠一天,需要损失多少收入么?那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就跟你手里的那锭一样。
而且,我还招募了许多的人手,更是从我大明皇帝那里要来了许多的奴隶,让他们来疏通河道。
你知道的,那些莫卧儿人总是很懒,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吃饱了之后闲着,而不是去工作。
可是,这样儿会让我遭受很大的损失。希望你能够理解?”
苏莱曼点头道:“当然,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也很同情你的损失。可是就像你说的那样,莫卧儿国的那些奴隶,或者说任何一个国家的奴隶,其实都是这个样子。
他们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每天吃饱饭之后闲下来,不用工作,不用卖力气,然后每天都重复这样儿的日子,他们最喜欢了。
可是,李,你是商人,商人就该有个商人的样子,该鞭挞他们的时候,绝对不应该心软,最好能打死几个,让他们知道害怕,让他们知道不应该违背主人的命令。
否则的话,重启苏伊士运河这么大的工程,他们的表现会让你想哭的。”
李承彦的银子还是起了作用,最起码苏莱曼的支持力度不是假的,虽然远没有达到李承彦的预期。
但是有着大明国库和崇祯皇帝内帑撑腰的李承彦,最不害怕的就是花银子,因为花掉的银子都可以很快再赚回来。
尤其是福寿膏这种好东西。
沉吟了一会儿后,李承彦才开口道:“那么,咱们是不是可以来谈一笔生意?”
苏莱曼笑道:“当然,让人眼花的银币谁都喜欢,如果错过了,这将是人生最后悔的事情不是吗?”
李承彦笑眯眯的道:“为了向贵国表示我们的诚意,我可以拿出五百斤的福寿膏给贵国销售,每两福寿膏只要二十两银子。
另外,这是提供给贵国的,对于我的朋友苏莱曼,我同样会额外提供一百斤的福寿膏给他,让他也有发财的机会。
当然,这些仅仅是一个月的份额,而不是一次提供之后就没有了。我这个人,最喜欢可以长久的生意。”
李承彦还在笑着,苏莱曼的心中已经开始破口大骂了。
荷兰那些该死的野蛮人,那些该死的异教徒,统统都应该送到火刑架上烧死或者干脆用石头砸死他们!
通过这一段时间和李承彦的接触,苏莱曼已经弄清楚了银币和银两之间的换算关系——大约就是一两重的银币,等于一两银子。
每两福寿膏只要二十两银子?也就是两斤重的银币?这是什么?这是良心价格啊!
那些该死的欧洲野蛮人,只是稍等的一转手,就敢把一两福寿膏卖到五两银币的价格,硬生生的翻了两倍有余,也不怕撑死他们!
为了保险起见,苏莱曼还是开口道:“李,你的大方,真是让真神都会赞赏。
但是,我不得不多问一句,你提供的那些福寿膏,跟欧洲那些野蛮人在贩卖的福寿膏比起来,品质相差多少?”
李承彦笑呵呵的问道:“怎么,苏莱曼你也吸食福寿膏吗?”
苏莱曼却像是被蝎子蜇了一样跳了起来,心惊胆颤的道:“怎么会,我怎么会吸食这么贵重的东西,我的俸禄并不足以支持我吸食这样儿的好东西。”
李承彦却笑道:“不会的,就算是以前的你吸不起,现在你却可以拿着福寿膏当饭来吸食,只要你愿意的话。”
苏莱曼讪笑了一声,却没有说话。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是傻子,可是绝对不包括苏莱曼,甚至于不包括整个奥斯曼帝国的贵族老爷们。
因为真神的使者曾经有过训诫,真神的信徒不可能吸食烟草,不可以饮酒。
在福寿膏这种好东西刚刚开始流入奥斯曼帝国的时候,为了验证这东西到底属于什么,奥斯曼最顶尖的那些贵族老爷们就已经做过了实验。
当然,掌握着大量资源又不怎么在乎人命的贵族老爷们选择了使用奴隶和少量的平民来进行实验。
实验的结果很是让贵族老爷们很是惊心。
第一次吸食福寿膏,很多人会出现恶心想吐的情况,可是当这些人第二次吸食的时候,却会有种迷幻的感觉,仿佛已经升到了天堂。
甚至于,有不少实验体都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已经升到了天国,见到了流着奶和蜜的河,见到了无数的女神,并且被真允赐予了七十二个美丽的仙女。
区区两次实验当然算不得什么,而奥斯曼帝国最顶尖的那些贵族老爷们更不会因为区区的两次实验就相信这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