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第3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他隆王,很可能已经达到了战五渣里面的王者,很快就能向着战六渣进化了——如果他隆王努努力,干掉了暹罗之后再向周边扩张一下,说不定就进化了。
当然,站在崇祯皇帝的角度上来看,战五渣里面的青铜和王者基本上没什么区别,但是想要进化成战六渣,那就是在挑衅大明了。
欺负战五渣跟战六渣能一样?所以,必须得在战五渣进化之前就按死他们!
崇祯皇帝的思维明显又开始跑偏,温体仁却躬身道:“启奏陛下,他隆王内附,要么是仰慕天朝,要么是另有打算,只是现在还不得而知罢了。
唯今之计,当先令鸿胪寺做好准备,同时也在缅甸多派一些探子,好生打探一下缅甸那边的情况。”
许显纯斟酌着道:“依着锦衣卫在缅甸得到的消息来看,他隆王早就有心内附,只是一直在迟疑。就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这么快就下定了决心。”
崇祯皇帝将目光投向了许显纯,好奇的道:“消息可靠?”
许显纯点头道:“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是这样儿的。缅甸之地与我大明接壤,国中百姓、朝堂、军方、王宫之中都有锦衣卫的人手,应该假不了,除非这些人一起出了问题。”
很快,这个消息的真伪就再次多了一个证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曹化淳也带着同样的消息过来了。
曹化淳的东厂显然没有许显纯提督的锦衣卫效率高,或者说在大明之外的渗透力度明显比不上锦衣卫。
毕竟,锦衣卫这个机会存在了两百多年的时间,从来就没有停下过对外渗透的脚步。
东厂明显就要弱了一些,毕竟除了向外渗透,还要盯着锦衣卫……
崇祯皇帝明显不关心东西厂跟锦衣卫之间的那点破事儿。
不是有句话说的好么,有竞争才有进步,厂卫之间不是一条心是正确的,真要是抱成一团,就该轮到自己这个皇帝睡不安稳了。
曹化淳带过来的情报跟许显纯带过来的基本上大同小异,都是密探通过各种渠道发回来的消息,证明缅甸的他隆王想要内附大明。
这下子,不光是崇祯皇帝懵逼,就连温体仁等朝堂大佬们也感觉懵逼。
好好的土皇帝不当,想着内附到大明之后当个土王?怎么想的?
他隆到底是怎么想的,崇祯皇帝和温体仁等一众大佬们想不明白,但是他隆王自己心里可就很明白了。
跟周边那些不长眼的垃圾们不一样,他隆自认为对形势看的比较清楚。
就跟大明的锦衣卫在不断的向着各国渗透一样,各个小国的探子也活跃在大明的国土之上。
锦衣卫和东厂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甚至于有意无意的放纵了探子们打探消息的行为——只要不涉及到机密的事情,这些消息根本就无所谓。
毕竟,探子们好解决,杀了也就杀了,可是那些正经的商人呢?僧人呢?学子呢?
这些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本身就属于探子的一种,他们肯定会也会携带一些消息给自己的母国。
所以,只要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厂卫对于各个小国派到大明的探子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除非是涉及到了某些机密事,比如某些技术和文献一类的东西,发现一个杀一个,误杀了也在所不惜——反正没有人敢替这些探子们找场子。
又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叫崇祯!
也正是因为传回到缅甸的消息,让他隆深刻的认识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现在的大明皇帝跟以往的大明皇帝明显不同,好战就是崇祯皇帝身上最基本也是最显眼的标志之一。
若是以前,大家伙儿还可以心中报有侥幸,认为大明皇帝不会对着自己这些很老实的藩国下手。
或者说,就算是他想要下手,也得有所顾忌才是——比如民心军心,比如水土地形,比如那些在自己这些藩国内进行贸易的西洋人。
但是,当吕宋和爪哇的事情出现之后,他隆王就清楚的认识到了一点——大明皇帝想要办什么事情,天下间就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拦!
尤其是这个皇帝还特别热衷于开疆扩土还得到了军心民心支持的时候,就更加的恶心人了。
皇帝好打仗没什么,中原历史上出过很多这样儿的皇帝,但是从来没有谁像现在的皇帝一样,能把军心民心整合到一起的。
或许也有,比如大秦时期的始皇帝,然而始皇帝征战无度的后果就是逼反了百姓,以至于二世而亡天下。
大明的民间却没有任何想要反对皇帝的意思,反而都想着参军去获取军功。
虽然不知道崇祯十三年的时候为什么会这么消停,没有向外征战,但是万一呢?
万一哪天大明皇帝突然发疯想要开疆扩土,自己不就是最好的目标?
自己跟周边的其他国主们不同,自己登上王位之后的一系列动作显然让缅甸变得强大起来。
这也使得自己在这些藩国里面变得显然起来,就如同黑夜里的萤火虫一样,那么拉风,那么显眼……
在这种情况下,摆在自己面前的路就成了三条。
第一条路,继续发展,干掉暹罗和其他的那些小国,然后在大明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先行进攻,或者等着大明的进攻;
第二条路,放弃发展,每日里醉生梦死,表现的昏庸一些,怎么败家怎么来,让自己变得不那么显眼;
第三条路,主动上表,请求内附大明。
在他隆看来,这三条路里面的第一条路根本就是条死路!
就算是缅甸再强,就算是吞并了暹罗和其他的小国又能怎么样?难道还能强得过大明?
远了不说,光是一个世代镇守云南的沐王府都能压的缅甸上上下下喘不过气来,更何况大明皇帝了!
自己又不是傻子,不会对这一点都看不到!
至于第二条路,撑死了也就是起到个拖延时间的作用,让大明皇帝注意到自己的时间晚上一些。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早死跟晚死有什么区别没有?反正都是个死!
如果自己现在年纪大了,那倒也无所谓,抱着自己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的心态也就算了。
可是自己现在还没到垂垂老矣的地步,离死更是有着一大段的距离,而大明皇帝手里那把明晃晃的屠刀可近在眼前了!
第一条路和第二条路都等于是死路,也就只剩下第三条路可以选择了!
提前赶在大明皇帝还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时候先上表请求内附,让大明皇帝对自己有个好印象,子孙后代的富贵也保住了,不比等死强的多?
给缅甸在大明使节的消息已经送出去了,剩下的就等着看大明那边做何反应了。
若是大明皇帝同意了自己朝觐内附的请求,那么一切都好说;如果不同意,那么自己也好早早的做出应对。
大概会拒绝个两三次吧?听说大明的皇帝好歹还要点儿脸?
至于其他的那些渣渣藩国国主们能不能看明白这其中的关窍,那就跟自己没关系了——自己又不是他们的爹,没义务教他们学乖!
ps:《带着仓库到大明》完本了,哒哒哒冒蓝火的加特林完本了……那就再拿来祭天一次!
最快更新
第六百三十一章 上天太偏爱大明了!
为了能让自己的想法早点儿实现,他隆做出了一个让暹罗等周边的国家目瞪口呆的举动——全面收缩兵力,甚至于将兰那泰地区让了回去。
当然,他隆也不至于傻到直接就全面放弃了兰那泰,而是退出了一部分的地盘,保持着重兵威慑的态势,以保证随时可以卷土而来。
至于暹罗朝堂上上下下,能见到他隆退兵的举动就已经烧高香了,哪里还敢再陈兵兰那泰?
万一刺激到他隆,再一次大举兴兵来犯该怎么办?
到时候是不是得找大明爸爸出手镇压?
上一次主动寻找大明爸爸出手镇压的有两家,一家叫朝鲜,另一家叫琉球。
现在一个成了朝鲜布政使司,另一个成了琉球布政使司,两家的国主都跑到了大明的京师,挂着个亲王的名头在颐养天年。
这两家的了一些。”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点头道:“那对于内附之事,爱卿是怎么看的?”
锡真躬身道:“下邦小国,臣民无不盼着内附大明,得为圣天子治下百姓!”
锡真一番话说的是斩钉截铁,甚至于连崇祯皇帝都相信了——现在的大明就是世界的明灯,大明的月亮也是世界上最圆的,想着成为大明百姓,不是很正常的事儿?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才打开他隆王的表章看了起来。
略过了前面一大堆的问候和各种没用的屁话之后,崇祯皇帝直接就看向了重点。
大意很简单,就是崇祯十一年的时候,自己已经把缅甸的所有数据都统计清楚了,只要崇祯皇帝陛下点点头,自己就屁颠屁颠的带着这些数据上京,让整个缅甸成为大明的内藩。
自己一心为了皇帝陛下的宏图霸业等等,不敢奢求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只求能在京城,混吃等死就行了……
对于这些屁话,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如果他隆王是真心内附,按着他的带头作用,大明就不可能亏待了他,不说最基本的袭罔替亲王待遇,最起码也得给人家点儿实权啥的。
如果他隆王是玩什么其他的套路,想要搞出什么事情来,这份表章上面所有的话就全都是屁话,屁用都没有一点儿。
现在一切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他隆王到底是真心内附,还是想要搞事情。
点了点头之后,崇祯皇帝才接着道:“既然他隆王有这份忠心,朕便允了他入觐的请求。
锡真爱卿回去之后,便回书给他隆王,告诉他,朕允了他入贡的请求,使团人数随他自己,一路之上,大明以亲王之礼相待。
既然他有这份忠心,朕为他破一回例,倒也算不得什么。”
锡真面色一喜,躬身道:“多谢陛下天恩,小臣回去后便修书给我国国主,请他尽快入京觐见。”
等到锡真退出了宫外之后,崇祯皇帝又再一次的拿着厂卫送来的情报合计了起来。
从眼前所有的情报综合起来判断,他隆王倒是真心想要内附,
只要他隆王是真心的想要内附,现在不管是给出什么样儿的待遇,其实都不为过。
毕竟,这是第一个不需要大明的帮助,而且跟大明有交易往来的藩国请求内附,跟之前的朝鲜和琉球比起来,意义上完全不同。
他隆王在接到缅甸使臣的回复和崇祯皇帝正式的旨意之后,便打点起了一众使团,浩浩荡荡的往大明而来。
刚刚到了孟定府,一队骑士就拦住了他隆王的使团。
颇为羡慕的打量了一眼前方拦路的骑士,他隆王的侍卫首领便拍马前行,朗声道:“前方何人?”
对面为首的骑士朗声道:“奉大明黔国公之命,特来护送他隆王前往应天府!”
一路到了南京城之后,他隆王才算是真正的理解了什么叫做天朝上国——就算是翻遍整个缅甸也找不出来这么高大雄伟的坚城!
可是,这么高大雄伟的坚城,不过是天朝上国已经废弃不用的旧都城,新的都城比这还要雄伟!
这么雄壮的坚城,就算自己举国来攻,只怕也攻不下吧?这样儿的坚城,就不应该出现在人间!
扭头看了看自己身旁的护卫,再看看一路护送自己前来南京,现在正在与南京军府骑兵进行交接的那些大明骑兵,他隆王心中顿时又感觉到一阵苦涩之意。
自己也算是个英明有为的君主了,自从登上王位这些年,自己也算是励精图治,可是结果呢?
整个缅甸都凑不起来这么一支精锐的骑兵出来!
至于象兵什么的,那玩意在暹罗那几个扑街小国眼里是够厉害的,可是放在大明的眼里,估计就算不得什么了吧?
毕竟,中原历史上跟象兵交手的次数也不算少,而象兵占上风的次数却寥寥无几——基本上都是趁着一开始中原军队不熟悉象兵的时候才能沾到一些便宜。
当中原王朝的军队反应过来之后,基本上就轮到象兵被各种按在地上摩擦了……
他隆对于这些事情看的很清楚,对于这个跟自己前后脚登基的崇祯皇帝更是深有了解。
只不过,崇祯皇帝一登基就是皇帝,是天下共主,自己登基不过是一个小国的国主。
自己从一开始就输了,输的很彻底。
除非是崇祯皇帝作大死,把天下搞的大乱,自己或许有希望能混得比现在更好,甚至于更进一步。
然而崇祯皇帝登基之后的一系列动作,却是将整个天下都死死的。
远了不说,光是自己国内那个让人头疼的东印度分公司,自己就拿他们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而那个东印度公司却被大明按在地上各种摩擦,据说连东印度公司在爪哇和吕宋的人都快被杀光了,也没见东印度公司搞出来什么事情。
而更加让人恶心的是,据最终传到自己的手里的情报表明,东印度公司正在扩大在缅甸的分公司,而他们的目标,是奴隶交易!
他隆王自认摆不平东印度公司的人。
靠着海却没有什么水师力量的缅甸对于东印度公司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哪怕是自己现在就大力的发展水面力量也没有什么鸟用!
这么一来,全面的倒向大明还是等着跟东印度公司发生冲突,最后再请求大明爸爸出手之后被吞并,就成了一个很简单的选择了。
其他的什么仰慕天朝啊一类的,这些话说说也就算了,是事实,但是绝对不是真正让自己内附的真正原因。
只不过,这个原因只要自己就好了,任何人,包括自己的那些妃子都不能让她们知道。
毕竟,在不说出这个原因之前,自己就能在崇祯皇帝那里得到最大的好处。
如果这个原因说出去,整个缅甸也就变得不值钱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隆王甚至于对自己进行了深度催眠,让自己都相信了所谓内附是因为仰慕大明这个理由!
只不过,当他隆王见到了南京城外靠北一些的车站,并且被南京鸿胪寺安排乘坐火车上京之后,他隆王再一次被震惊到了。
缅甸国内不是没有关于大明蒸汽机车的传言,但是这种真正见到了实物,并且亲自乘坐火车之后的震撼,却远不是传言能比得上的!
对比起高大坚固的南京城,火车才是真正不应该出现在人间的神器!
他隆不傻,对于火车这种东西的作用自然能看的出来。
哪怕是现在的火车再慢,这种东西的作用也是无法抹去的——不管是运送物资还是投送兵力,根本就不是靠人力能比得上的!
老天爷太偏爱大明人了!
……
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在接到了锦衣卫的回报之后,便再一次召集了几大龙腿子进宫,商议起了关于他隆王进京面圣的事宜。
他隆王进京,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觐见,也不仅仅是他隆王请求内附那么简单。
涉及到的事情,远不止这些。
比如,他隆王内附之后,涉及到的周边国家,比如暹罗等等的小国,他们会怎么看?
另外,还有缅甸原本的百姓该如何安排?
ps:献祭一本历史新书《晚明霸主》,老作者青铜剑客的新作,现代人随身携带武器系统穿越到明末,驱除满清,雄霸四海,感兴趣的书友搜索关注下。
第六百三十二章 宣缅甸王他隆觐见!
他隆一直以为南京城就是天下第一坚城,已经不属于人间该出现的奇迹了。
然而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