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327章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327章

小说: 回到明朝当暴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尔耕的眼睛顿时一亮,笑道:“没问题啊,莫卧儿也好,还是南洋那些番邦小国也好,让他们尽最后的一次忠也就是了!”
    许显纯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执行完这次的任务之后就让他们去莫卧儿那边潜伏下来,有必死的任务再唤醒。”
    田尔耕点了点头道:“那就这么办吧。”
    ……
    甲一,这个就是自己的名字,也是自己的代号,是自己存在于世间的唯一证明。
    除此之外,自己还拥有些数不清的身份,比如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想要什么身份,换一个就是了。
    自己和手下的十一个兄弟一样,是大明的死士,更是皇帝的死士,为大明皇帝尽忠,就是自己这些人存在于世间的唯一意义。
    至于其他的,金钱?美色?好酒?
    这些都没有什么意义,别人很难得到的东西,自己这些人从来都不用担心,想要什么都得能得。
    就连自己这些人的孩子,也早早的就注定了以后的生活。
    蒙学,是锦衣卫内部的蒙学,开蒙之后就会一边读书一边习武,成为下一代的锦衣卫。
    只是自己的孩子跟自己这些人的路不一样,他们不需要成为死士,他们的路很光明,甚至于可以科举做官。
    这么好的待遇,自己这些人还有什么可求的呢?左右不过是烂命一条,死就死了,活着享福都享的造孽!
    跟以往去杀掉指定的目标不同,也跟以往执行过的其他必死任务不同,这次的必死任务,几乎就是真正的必死了。
    除了上一个甲字课的人手集体出去执行过任务再也没有回来之外,这样儿的任务就再也没有过了。
    自己这些人跟上一个甲字小队不同,不会死,却终身不可能再回到大明。
    在执行完任务之后,要喝掉特意调配出来的汤药,从此变成一个哑巴,再也不能开口说话,而且要潜伏到一个叫卧莫儿的国家,然后等着有一执行真正的,自杀式的任务。
    但是这又能怎么样呢?自己这些人活着的意义不就是等着这一天的到来吗?
    执行一次这样的任务,人生足矣,总比老死病榻上要强的多!
    只是这次的任务有些奇怪。
    如果不是锦衣卫指挥使大人带着宫中的公公,持着陛下的信物一起来传达了这道旨意,自己恐怕会毫不犹豫的杀掉眼前的这个锦衣卫指挥使。
    从来没听说过身为天子亲军的锦衣卫,尤其是自己这些锦衣卫里面的死士,被派去祸害先皇陵寝的。
    但是有了皇帝的信物,一切就不一样了,这是皇帝的意思,纵然不理解,执行就是了。
    破坏皇帝的陵寝很麻烦,比挖绝户坟这种事儿的难度要高的多,起码就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首先得想办法避过守陵人。
    守陵人不光有守陵太监,还有守陵的卫所士卒,更有居住在周边的百姓。
    可以说,一次不成功,就绝对不会有第二次的机会那些守陵人为了自己的性命,也绝对不会让自己这些人靠近寝陵半步!
    当然,这个问题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在自己一行人的眼里,这些守陵太监和士卒们比普通百姓也强不了多少。
    最大的问题是帝陵跟普通百姓的坟,他就不是一个概念的!
    天寿山阳翠岭南麓的位置是个好位置,永陵之中不光有世宗皇帝,还有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
    做为仅次于成祖皇帝长陵的永陵,世宗皇帝在位的四十五年里,足足花了十一年时间在永陵的建造上。
    花费十一年时间,在风水宝地上面建造的永陵,破坏起来的难度,绝对不会小。
    而且,自己这些人还不能真的动用炸药一类的东西对永陵进行破坏,甚至于连真正的让永陵渗水都不行。
    自己这些人的任务,是营造出一种永陵渗水的假象!
    至于其他的事情,跟自己这些人无关,那是陛下的事情。
    小心的避过了守陵护卫之后,我甲一终于带着自己的十一个手下,成功的来到了玄宫所在的位置。
    “动手!”
    直接吩咐自己的手下人按着原定好的计划开始操作,开始在永陵上弄出渗水的假象。
    托了天气的福,崇祯十三年四月的天气正是多雨天,稍稍动动手就行了。
    ……
    大朝会上收到永陵有可能渗水的消息,崇祯皇帝阴晴不定的脸色来回转变了半晌之后,才冷哼了一声道:“工部尚书何在?”
    ps:今天献祭《丰碑杨门》
    
    

第六百二十一章 牵动人心的《永乐大典》
    薛凤翔蛋疼无比的出班道:“臣在!”
    薛凤翔自己心里也清楚,永陵渗水这事儿肯定是要了命的大事儿,这板子却肯定会打到自己身上,虽然不会要命,可是想要轻松过关,却也不太可能。
    问题在于,嘉靖十五年就已经开始了修建的永陵,选址是辅臣张璁及兵部员外郎骆用卿等人,最后确认的是江西一带著名风水师杨筠松、曾文迪、廖三传的后人。
    甚至于阳翠岭这个名字都是因为世宗嘉靖皇帝嫌原本的十八道岭这个名字不好听而下诏改的。
    主持修建永陵的是翊国公郭勋和辅臣李时。
    这两个人里面,李时也在嘉靖十七年时去世,郭勋也在嘉靖二十年就下了诏狱被论死。
    至于营建永陵的工匠,那更是万人之数,现在上哪儿找这些人去?
    高居龙椅上面的崇祯皇帝冷哼道:“永陵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当年何人主持营造?何人参与选址?为何会突然之间渗水?”
    崇祯皇帝冷冰冰的话问完之后,温体仁就直接躬身道:“启奏陛下,无论是主持之人还是营造之人,已经在嘉靖年间做古。工匠等人的资料如今也是多有佚失。
    唯今之计,当讨论如何善后之事,至于追责,不如等事情平定之后再议之?”
    薛凤翔感激的瞄了温体仁一眼——这时候能伸手拉兄弟一把,够意气。”
    薛凤翔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道:“永陵渗水一事非同小可,陛下的板子要是打下来,下官可是首当其冲,只怕因此事而告老也未为可知。”
    温体仁整个人看起来就像是个慈祥的老者,依旧笑眯眯的道:“事涉世宗皇帝陵寝,陛下要是没有任何的表示,只怕为天下人笑。
    薛大人此次临阵受命,主持迁陵一事,身上的担子可是不轻啊。”
    薛凤翔点了点头,脸上挤出一丝比哭还要难看的笑容,苦笑道:“下官回头便组织人手勘陵。”
    说完之后,薛凤翔正打算向温体仁告辞,却听温体仁突然间开口道:“对了,老夫冒昧的问上一句,不知道薛大人对永陵迁陵事涉之葬品怎么看?”
    像是温体仁这种老狐狸,绝对不可能突然之间开口谈起永陵葬品的问题,只要开口了,就肯定是有什么问题在里面。
    斟酌了一番后,薛凤翔才试探着道:“下官打算先组织人手勘陵,然后对其中的葬品进行清点后再行入葬。”
    温体仁喝道:“糊涂!世宗皇帝何等尊贵的身份?这些被起出来的葬品如何能再第二次陪葬?”
    薛凤翔道:“那温大人的意思是?”
    抿了口茶后,温体仁才淡淡的道:“不是老夫的意思如何,而是你薛工部如何。”
    薛凤翔闻言,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永陵渗水这事儿,从上到下都透着一股子诡异,只是没有任何人敢说出来。
    皇陵渗水这种破事儿在历史上有没有过?应该是有过的,历史上埋了那么多的皇帝,谁知道有没有渗水的。
    但是永陵能一样?从埋了世宗皇帝开始到现在也不过是短短的七十三年时间而已,现在就渗水?
    真当给皇帝选陵的那些人都是混饭吃的?真当帝陵的营造标准跟大不大,说小不小,里面的弯弯绕更是多不胜数。
    比如什么时候破土挖坟,什么时候开建新坟,迎出来的棺椁该怎么存放,什么时候再次下葬等等。
    这些跟礼部纠缠不清的破事儿太多,自己要考虑的也就多。
    真不知道为了一部永乐大典就挖了世宗皇帝的坟,到底值得还是不值得,哪怕自己也想见识一下真正的永乐大典到底是什么样子。
    ……
    这是一出大戏,从导演到演员都在尽力的演出。
    崇祯皇帝自以为自己干的很到位,却不曾想下面的官员们早就看破了一些。
    但是该配合皇帝的演出,下面的官员们都用生命在努力的配合着,以保证这场大戏可以完美收官。
    礼部跟工部这两个衙门再加上少府的官员们跟疯了一样,大有要把天寿山掘地三尺的气势,以求再找到一个适合于重建永陵的地方。
    短短几天的时间,新陵就选好了址,然后开始破土动工,开始修建新永陵。
    原本的永陵在四月十八那天经过繁琐的祭天祭祖等仪式后就开始了破坟。
    就连崇祯皇帝也躲进了静室斋戒三日,对自己不孝的行为表示忏悔和思过——连老祖宗的坟都下手挖了,可以说是不孝至极了。
    但是崇祯皇帝却从来没有后悔过。
    能拯救出《永乐大典》,别说是世宗皇帝朱厚熜,就算是永乐皇帝朱老四的坟,崇祯皇帝也敢挖!
    最为关键的是,现在离着朱厚熜埋坟里的时间才过去七十三年,永乐大典在坟里保存的应该是完好的。
    等过上个几百年,连无字天书都剩不下了,还扯什么永乐大典!
    这么珍贵的典籍随着一具尸体静静的埋在岁月的长河里,简直就是犯罪!
    随着时间的一点点推进,嘉靖皇帝的坟头也终于被挖开了,琳琅满目的陪葬品没有人去关心,所有人关注的重点都是占据了几间房子大小的永乐大典。
    崇祯皇帝也见识到了传说中的《永乐大典》——在刚刚被挖出来之后,《永乐大典》就立即送入了已经腾好了地方的皇史宬。
    一众打理皇史宬的大小太监们得到的命令有点儿吓人——整个京城毁了都没关系,但是大典稍微损毁一处,所有打理皇史宬的人都要为之抵命!
    崇祯皇帝知道自己的这个命令有些夸张,也有些过分了。
    但是在对面着《永乐大典》这么一部典籍的时候,再如何小心都不为过!
    除了《春秋释例》、《元和姓纂》、《旧五代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医学名著《苏沈良方》、《博济方》、《伤寒微旨》之外,更多听都没有听过,更没有见过的典籍也赫然收录其中!
    京城与《永乐大典》,到底哪个更重要,其实真的不好说。
    在崇祯皇帝这个穿越者的心里,自己穿越一回,能拯救出《永乐大典》,这次穿越就有意义!
    不过,也正是在崇祯皇帝的这道命令之下,所有皇史宬的太监们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对待《永乐大典》,生怕出了一点儿的问题就是人头落地的下场。
    与此同时,国子监也开始忙了起来。
    挑出来一百余个字写的好的监生之后,就开始进驻皇史宬,开始对《永乐大典》进行誊抄。
    少府也跟着忙碌了起来——国子监的人是玩了命的进行誊抄,少府则是要弄出印模还有图形的雕版出来,再拓印上二十多份。

第六百二十二章 恶心人和好消息
    摩挲着手中刚刚誊抄出来的第一卷永乐大典,或者干脆说是永乐大典的索引目录第一册,崇祯皇帝差点儿就热泪盈眶了。
    穿越多少年了?从天启七年算起,到崇祯十三年,整整十四年的时间!
    十四年的时间啊,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四年?
    上个厕所要用绸子来擦屁屁的感觉,你们造吗?连尿个尿都有人给摇龙根的感觉,你们造吗?每天都要合计着去哪个妃子的宫里,你们能理解这种纠结的感觉吗?
    朕穿越过来当这个皇帝,朕容易吗?朕快活吗?
    是的,朕很快活,朕的快活你们根本想象不到!
    朕过的生活,毫不客气的说,后世所谓的这个爸爸那个爸爸的,他们能体验这样儿的生活,但是天天这么过,他们得哭死在厕所!
    即便过着穷人毕生之想象都难以想象出来的奢华生活,崇祯皇帝的心里也总感觉缺失了什么东西一样。
    尤其是随着自己威望日深,大明的疆土越来越大,海内外敌人越来越少,这种感觉就愈发的重了。
    直到手中拿到了永乐大典之后,崇祯皇帝才弄明白了这种感觉的来源。
    眼前的大明,武功极盛。只是,武功极盛是必然。
    中原王朝兴盛的时候,或者说就算是败家了,只要还没到彻底完犊子的时候,就有足够的资本说自己看谁都是战五渣。
    然而治方面不一样,化的培养和兴盛需要的时间很久,往往需要一代人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培养!
    唐诗,宋词,这些都是百年积累才兴盛起来的!
    眼下的大明武功极盛,治方面却是少了很多。
    哪怕崇祯皇帝登基之后一直在努力的复兴百家学说,也一样显得有些不足。
    远了不说,永乐大典这么一部比大英百科全书不知道牛逼了多少倍的典籍居然没了正本,只剩下残缺不全的副本!
    光一部永乐大典之中就遗失了多少的好东西?崇祯皇帝自己都数不过来!
    每次一想起这永乐大典,崇祯皇帝就觉得自己的心都要碎了你说这嘉靖皇帝死就死呗,拿永乐大典陪葬干什么,多埋点儿金银珠宝啥的多好!
    败家玩意!
    这回好了,坟都被挖了吧?
    不过,朕好歹没有玩什么坟头蹦迪,更没有什么骨灰拌饭,而是给您老人家换了一个更好的风水宝地当坟头,也算对得起你了吧?
    为了弥补自己心中的愧疚,崇祯皇帝除了整整斋戒三天以外,还特意跑去嘉靖皇帝的神像前忏悔了一番,并且征求了嘉靖皇帝的意见。
    神像上面微笑的嘉靖皇帝对于挖坟的事儿没表示反对,并且一直保持着微笑,让心底发毛的崇祯皇帝跑路之后又命人专门誊抄了一份永乐大典,准备抄完后陪入新永陵。
    走完一切形式之后,崇祯皇帝就开始合计起了春闱的事情这次的春闱原本应该在三月举行,可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被压制到了现在。
    不过,崇祯十三年的春闱跟以往的春闱,在意义上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这次的春闱可以说是一次试点,或者说是科举改革的开始。
    当然,崇祯十三年以前的春闱,崇祯皇帝也没停下自己搞事情的脚步,应举的士子们都有足够多的惨痛记忆。
    从崇祯元年时崇祯皇帝照抄了楚国公云烨同志的那个鱼和熊掌的问题之后,每次的科举和恩科都会搞出些事情来。
    到了崇祯十三年,大明朝参加科举的士子们都已经学精了,尤其是那些名落孙山之后又再参加的,基本上都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现在整个京城的考生都在忐忑不安的等着,等着看今年的春闱,崇祯皇帝会再折腾出什么新的妖蛾子出来。
    事实上,崇祯皇帝也没有辜负这些考生们的期望,在殿试的当天就抛出了一个大问题。
    问题不算难,甚至于挺简单,总共就只有两个题目。
    第一个仅仅是如何看待移民实边,或者说移民实边到底算不算扰民,因为涉及到了强制迁移百姓的问题。
    要求就是让这些新科进士们给出自己的方案,别管是好是坏,是法家还是儒家或者什么其他的法子,总归得给出一个。
    第二个问题更简单,为什么大造黄册后,江南会出现那一阵动荡,以后再大造黄册,遇到这样儿的问题该怎么解决,或者怎么防止这种事儿的发生。
    不得不承认,这两道题真就是那种坑死人不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