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272章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72章

小说: 回到明朝当暴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龙的公很简单,就是要求北海舰队的将士们南下,编入南海舰队与东海舰队实战学习。
    理由很强大,战场上学来的本事是保命的真本事,平时训练总有些混帐东西想要偷懒,这样儿很不好,应该把他们扔去战场上。
    当然,如果能让他毛龙也去跟着东海舰队提督郑芝龙实战学习一番就更完美了。
    五军都督府的大佬们在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扔了一枚发行不久的崇祯通宝,因为是显示的结果是阴,所以郑重的拒绝了毛的要求。
    庙算么,扔个崇祯通宝意思意思也是庙算。
    崇祯皇帝自然是不清楚这些逗逼情况的。
    皇帝出行,自然是大张旗鼓,道路禁止行人,浩荡的队伍包括护卫、仪仗、侍从、随行百官。
    然后崇祯皇帝就惊奇的发现,当初看电视剧时所看到的那些个所谓的皇帝出行根本就是糊弄小孩子的玩意,尤其是还猪格格里面的钱聋出行和秋,更是逗逼中的逗逼。
    除了一股小家子气,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
    延绵数十里的队伍,前不见首,后不见尾,如果不是崇祯皇帝为了装个逼,此时的他应该是做在一座由十几匹骏马共同拉动的巨型御辇里面,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儿,一身戎装骑在马上。
    但是不装逼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崇祯皇帝这种平头哥,还是在这种关键时刻,不完美的装上一波,又怎么对得起自己穿越一回?
    因为数十里的队伍不全是骑兵,还有步行的大汉将军,侍从,仪仗,随行官员,速度自然快不起来,更何况还要配合好崇祯皇帝的装逼欲望。
    一条长龙晃晃悠悠差不多三个月时间才算是将将到了南直隶,如果正常骑马而行,从京城到南直隶无论如何也用不上三个月的时间。
    别说是八百里加急了,就算是六百里加急,几天的时间也足够从京城到南直隶来回一趟了。
    而在南京的皇宫接受完百官的朝拜并且举行了一次大朝会之后,感觉不过是换了个笼子的崇祯皇帝就坐不住了。
    他想出宫去看看,看看崇祯宝钞发行的情况。
    虽然心中一直记挂着皇家学院那边的逆天研究,也就是这些家伙们把目光投向了电这种神奇的东西之后会搞出来什么新鲜玩意,但是崇祯皇帝心里也清楚,这事儿根本就急不得。
    光是电荷,正负电子,电流,电阻,损耗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就够他们研究个百八十年的。
    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什么样儿的结果,当真不好说,除非再从后世弄几个专门搞电力的工科狗回来。
    但是当了这么久的皇帝,崇祯皇帝自己心里也清楚,就算是弄来几个工科狗,自己第一个选择也是干掉他们,而不是让他们活着。
    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像五百废那种情况,就算是后世的穿越者培训中心貌似也只有那么一例,实在是没有一丁点儿的参考价值。
    出宫晃了一圈之后,崇祯皇帝发现江南不愧是商业发达之地,实在是有着现实和历史原因的。

第五百二十七章 胡无人,汉道昌
    自从江南之地被中原堂口开发出来之后,就一直是中原堂口的粮仓、商业中心。
    虽然说开发的时间有点儿长,几乎是从春秋到唐宋,都在不断的致力于江南的开发。
    大明捡了个大便宜。
    之前无论哪一家话事,江南之地都属于那种必须开发,但是开发速度可快可慢的情况。
    到了赵宋之时,因为北边的老家都被游牧堂口给抄了,所以发展起江南来也就不遗余力,商业之风也就远甚于前面的几家话事人。
    老赵家凉了之后,朱元璋把弄死老赵家的铁木真黄金家族给赶出了中原,自然也就笑纳了江南之地。
    再加上朱元璋定都应天府,带来的自然就是在朱老四迁都之前南方的文风鼎盛和商业繁荣。
    这一点,直到甲申国难之时,南方的文化和经济依然可以傲视北方诸省。
    崇祯皇帝出宫之后逛了一大圈,发现南方的经济如此发达不是没有道理的。
    北方诸省现在宝钞不在少数,但是流通起来的都是以文为单位的小面额宝钞,大面值的宝钞都被那些个混帐东西留下来进行交税了。
    当然,兑换宝钞时需要的是真金白银,所以郭允厚开始报怨金银太多铜太少,尤其是银子。
    大明的国库破天荒的头一次出现了银子太多没地方存在的情况,不得不多建了几个银库。
    南方则是不同,崇祯皇帝在街上已经发现了很多次使用贯为单位的宝钞交易情况。
    对比起金银铜板这些东西来,宝钞最大的优势就是方便携带你带他,南方既然已经流通起来了,想必扩散到北方也是早晚的事儿,心急不得。
    像这种涉及到纸币与金属货币交接的情况,听由百姓们慢慢接受,让事情一步步的发展才是最靠谱的。
    可以使用一定的手段去引导,但是不能强制,否则就会出现宝钞大幅度贬值的情况。
    进而影响到民心,民生,经济,到最后说不定会搞得天下动荡,得不偿失。
    不过眼下看来所有的情况还都不错,正在向着一条平坦的道路上面狂奔,再过个几年,说不定大明会出现股票和期货交易一类的玩意。
    唯一操蛋的是崇祯皇帝一拍脑袋搞出来的崇祯通宝所带来的问题。
    问题是崇祯通宝连铜板都不是,确切的说来应该是皇家学院搞出来的一种合金,只是看起来像铜一些,却根本就不是铜。
    至于这种合金的是怎么冶炼出来的,崇祯皇帝表示不知道自己堂堂一个大明皇帝,哪儿来那么多的时间关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儿。
    但是现在民间百姓明显是更为认同这些小面值的崇祯通宝,哪怕是宝钞使用率最高的南直隶,崇祯通宝的流通率也要比崇祯宝钞更受欢迎一些。
    妈的,现在就开始产量劣币良币的问题了明显是崇祯通宝有驱逐小面值崇祯宝钞的趋势。
    就刚才在城中逛了一这么一圈,就可以明显看到崇祯通宝的出镜率明显高于崇祯宝钞。
    幸好在十文以上的交易里面出现更多的崇祯宝钞,要不然的那乐子可就大了自己弄出来的崇祯宝钞跟崇祯通宝打擂台,自己偏向哪个?
    这种情况在后世也存在。
    在移动支付还没有大行其道的时候,一元和五角的硬币就明显比一元和五角的纸币更受欢迎一些。
    在还有更小面值的一分两分时代,硬币同样更受欢迎,这好像是一种定律,没人能解决这种情况。
    当然,也不是说无解。
    反正这种崇祯通宝连铜都不是,也用不上铜这种宝贵材料,尽管发行也就是了,反正都是些小面值的,最高面值才五文钱。
    也就是说,这玩意对于崇祯宝钞来说更多的是起到一种辅助作用,并不会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
    难道还会有哪个大商户脑袋一抽抽,收集上几百贯的崇祯通宝去交税?
    想想都知道不可能的事儿,毕竟崇祯通宝的重量在那儿摆着呢,怎么看都不如崇祯宝钞更为方便一些,几百贯的税估计得拉上几车累不死丫挺的。
    对于宝钞和通宝打擂台之事感到棘手的崇祯皇帝干脆不想了京城的老郭估计会有什么好办法,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赶紧去尝尝正宗的金陵鸭子。
    一路到了南京城中最著名的金陵飞雁楼,招呼过来的小二让崇祯皇帝大大的开了一番眼界,那鸭子菜跟报菜名相声一般的报出来,直把这飞雁楼夸的天上少有地下仅此一家。
    然而崇祯皇帝刚刚吩咐完店小二可着招牌菜上几道之后,就听着靠窗的地方有人喊到:“京营进城!”
    这下子,崇祯皇帝顾不上关心鸭子的问题了,转而起身随着众人一起涌向了窗口看热闹。
    周围的乔装打扮过后的锦衣卫和内厂太监们心中暗暗叫苦,如临大敌的围在崇祯皇帝周围,牢牢的站定后任凭周围的人再怎么拥挤,也死死的圈出来一小块空地,让崇祯皇帝能安心看热闹。
    对于锦衣卫和内厂太监们的举动,崇祯皇帝早就见怪不怪了,这些家伙不会让自己有任何一丝可能出现危险,对于这些家伙们来说,现在周围的百姓就是潜在的危险。
    不过崇祯皇帝已经没有心情再关心这些事儿了,因为街上整齐的脚步声把他的目光全吸引了过去。
    南京城足够大,像京营在南京是有驻扎营地的,而且止是南京城内有一处,城外同样有一处。
    只是北迁之后就基本上处于无人使用的荒废状态,终于在今天再一次迎来了京营的驻扎。
    只是在崇祯皇帝看来有些讽刺的是,大明士卒配发的盔甲跟自己在后世的辫子剧里面看到的螨清将领盔甲很是相像。
    说是一模一样的话确实有些过分了,但是刨去细节,大体上还是很像的。
    而辫子戏里面的士卒们出场,基本上都是一身布袍鬼知道这玩意是能防箭还是能防炮弹子弹。
    今天进入南京城的京营士卒属于行程比崇祯皇帝要慢一些的步卒,这些士卒也不是要在南京城内驻扎,而是穿城而过,到城外驻扎,汇集其他几路卫所的士卒之后一起去松江府。
    至于这种穿城而过的仪式,自然也是崇祯皇帝特意吩咐下去的,京营只是第一批,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还会有其他几路大军同样秀上这么一场。
    京营罕见的没有扛着新配发的火铳,而是再一次把已经长期没有使用过的刀剑长枪再一次扛了起来,至于火铳,则是斜斜的背在了身后。
    离着崇祯皇帝不远处,突然有人喊了一嗓子:“大明威武!大明万胜!”
    这一嗓子仿佛打开了某个开关一样,酒楼上的其他人也跟着喊了起来,只是乱糟糟的,喊什么的都有,连“汉军威武”和“杀光蛮子”都有人喊了出来。
    渐渐的,酒楼上的声音整齐了起来,最后喊出来的是整齐的“大明威武!大明万胜!”
    崇祯皇帝向旁边扫了一眼,见大多数人已经喊的声嘶力竭,连脖子上的青筋都突了起来。
    最搞笑的还是一个读书人打扮的家伙,虽然没有跟着酒楼上的其他人一起狂喊,但是两只手已经不自觉的开始挥动了起来。
    崇祯皇帝极易跑偏的思维突然间就想到了老版本《新白娘子传奇》里面的许仕林许大公子,貌似有一集里面这家伙也做出来过这样儿的动作。
    这些读书人挺有意思的,关键还是看怎么去忽悠,或者说怎么引导他们。
    听着酒楼上和其他地方慢慢汇成“大明威武!大明万胜”的喊声,穿城而过的士卒们也整齐的唱起了军歌。
    只是这些家伙们唱的既不是《无衣》,也不是红巾军军歌《手持钢刀九十九》,而是唱起了《胡无人行》。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
    胡无人,汉道昌,陛下之寿三千霜。
    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胡无人,汉道昌!”
    军营是一个整体,数万的京营士卒穿城而过,队伍延绵数里,整齐的歌声根本就不是百姓们自发喊出来的“大明威武!大明万胜!”之声所能相比。
    到最后,百姓们的喊声也变成了:“胡无人,汉道昌!”。
    崇祯皇帝的眼角突然间就有些湿润了。
    这些京营的将士还真是傻的可爱。
    今日穿城而过,他日便要奔赴他乡厮杀作战,这一切仅仅是因为自己的一道旨意。
    但是就崇祯所知道的情况来说,整个军营的士卒没有人叫苦,也没有人逃避。
    南军这边更是为了争抢去吕宋的名额想尽了办法,写血书的有之,跑到魏国公府上撒泼打滚的也有,就是没有谁是想办法逃避不去的。
    说是军令如山也好,说是这些家伙们图军功赏赐也好,或者干脆说他们是图着去吕宋捞好处也罢,这些重要么?
    不重要,因为这一切都是他们应该得到的,因为这一切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
    延绵数里的大军行进速度很快,在没有刻意放慢脚步的情况下,一会儿的功夫就已经可以看到队伍的末端。
    但是京营队伍的末端开始自发的形成另外一支更加庞大的队伍,那是自发围上来的百姓。
    随着将士们反复唱着《胡无人行》的声音渐渐远去,“胡无人,汉道昌!”的声音却是一浪高过一浪,震聋发聩。
    眼见着京营将士都已经穿城而过,围观的百姓们也渐渐散去,喊声也慢慢的平复下来,崇祯皇帝也回到了座位上,等着被店小二吹上天的鸭子菜端上桌。
    桌子上那不值钱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水,平时根本就没有被崇祯皇帝品尝的机会皇室御用的茶叶能把这些茶叶的味道甩出几十条街的差距。
    但是眼下的崇祯皇帝不在乎,反而觉得这茶水挺好喝的刚才跟着百姓们喊了半天,崇祯皇帝的嗓子也有些冒烟的趋势。
    与刚才的嘈杂声不同,现在的酒楼显然有些安静,甚至于安静到有些诡异的程度。
    扭头扫视了一眼,崇祯皇帝发现其他人也都在狂灌茶水嗓子都冒烟了。
    暗笑一声之后,崇祯皇帝才自顾自的喝起了茶水,不再想这些事情。
    毕竟这才是第一支穿城而过的队伍,后面还有好几支呢,慢慢看,慢慢喊,慢慢激动。
    从刚才那个象极了许仕林的读书人来看,崇祯皇帝就知道自己登基之后一直谋划的事情已经慢慢变成了现实军人的荣誉感在这一刻终于彻底的回归。
    不再是忠烈祠的刺激,也不是再是高额军饷的诱惑,更不是混口饭吃的简单想法。
    有了这些士卒和这样儿的百姓,吕宋?佛朗机?无敌舰队?
    算个毛线!
    崇祯皇帝的心情很激动,远在吕宋的西班牙属地吕宋总督弗朗西斯科·保利诺·埃梅内希尔多·特奥杜洛·佛朗哥·桑切斯的心情也很激动。
    根据国内的要求,吕宋这边儿需要准备的火枪手一共是两万余人,再加上舰队上面的火枪手,加起来已经接近两万五千余人了。
    但是为了保险,自己可是准备了足足有三万余人。
    明国那些还在以刀剑为主,火器处于刚刚起步的野蛮人无论来多少,自己也有足够的把握解决掉他们。
    然后,就是先把明国那头大笨象的东南地区变成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地,然后慢慢的蚕食这个国家。
    虽然《马可波罗游记》里面的遍地黄金之国并不存在,可是多一处殖民地,好处总是很不是吗?
    而自己,也可以让已经处于顶峰的桑切斯家族更进一步。
    ps:感觉终于回来了,以后两更是常态了。看盗版的兄弟们回来支持一些可好?最近数据疲软的让人心碎!

第五百二十八章 是谁给了桑切斯勇气
    没错,弗朗西斯科·桑切斯确实是这么认为的,凭着差不多三万大军,怎么着也能解决掉那些个明国蛮子了。
    毕竟当初传教士马丁·德·拉达在给墨西哥总督的信中已经提出了征服明国的计划。
    “中国人根本就不喜欢战争。他们完全依靠人数优势和城墙设防。如果有任何堡垒被占据,他们就将屈服。因此,我相信(在上帝的帮助下),他们可以被制服,他们几乎没有力量。”
    而自己的前任,总督弗朗西斯科·德·丧更是向腓力二世提交了一份完整的计划。
    弗朗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