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而让沈颢沈大公子去爪哇验证下法家学说,顺便带出来更多的法家学子才是最靠谱的选择。
毕竟爪哇那里在初期阶段肯定是要实行军事管制的,而法家又是恨不得把方方面面全部给划好条条框框,两者极为契合。
至于说民间现在隐隐约约开始冒头的黄老学说,崇祯皇帝反而认为不太合适。
因为黄老学说讲究的是法不禁止即为可行,用在那种军事管制之地并不合适,反而容易闹出乱子来。
黄老学说更适合用在大明本土。
其他的学说就算了,哪怕是现在都隐隐约约有些冒头的意思,一时之间也找不出来把哪家扔到爪哇去更合适。
沈颢在接到了崇祯皇帝把自己派去爪哇担任第一任总督的时候,内心的狂喜是怎么样儿也掩盖不住的。
法家学子,或者说其他学说的学子最担心的是什么?
不是吃苦受罪,而是没有机会施展胸中所学和抱负,至于生死,反而不是那么重要。
被打压了上千年的各个学说对于现在这种机会很是看重,除了儒家之外。
儒家是当了千年的老大,早就膨胀的心里没有点儿逼数了,纵然有些靠谱的出仕为官,更多的还是不靠谱的那些。
比如自己一屁股屎还总想着关心国事天下事的东林党,还有动不动就喜欢玩武装抗税的复社。
虽然这两家在崇祯皇帝的打压之下已经唱了凉凉,可是心中偏向这两家的士子依然有很大一部分人。
在崇祯皇帝看来,这两家除了培养了一大批为喷而喷的职业大喷子外,剩下的作用基本上等于零。
其实包括整个儒家,除了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和公羊学说的大复仇思想外,一时之间还真找不到什么太大的亮点。
当然,儒家再怎么操蛋,也比家强。
就像是膨胀到没有逼数的段小荣一般,一本布木布泰秘史刚刚写完,紧接着就写了一本海兰珠秘史,还是插画版的。
这是好事儿,崇祯皇帝表示自己就很喜欢看。
问题是膨胀的段小荣已经无师自通了学会了几,周皇后总算是同意了接种牛痘的事儿,崇祯皇帝心里也算是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天花这玩意,实在是太可怕了这玩意根本就不在乎你是九世行善还是十世作恶,更不管你是平民百姓还是九五至尊。
一旦得上,一百个人里面也不见得有一个能治好的,偏偏这玩意传染性极强,一个人得了,满城死绝都是很正常的事儿。
就算是治好了,那也是满脸坑。
康麻子为什么能当上建奴的皇帝?还是不因为那满脸麻子出过天花的后遗症。
第四百九十三章 又一家想要内附的
对于后宫里的勾心斗角,崇祯皇帝向来懒得去管。
斗吧,只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别闹出什么妖蛾子来,愿意怎么争斗就怎么争斗。
只有后宫的妃子们有争有斗,自己才会更嗨皮一些,绝不能让后宫这些小娘们儿抱成一团。
至于说里面后宫一团和气,大家姐姐妹妹你好我也好的情节,看看就得了,真要是当了真,那就是二傻子。
就像周皇后和完颜玉卓一样,事涉太子大位,甚至于是以后皇帝的位置,你能指望这两个小娘们儿团结一心?真团结了,皇位算谁的?
至于说感情什么的,崇祯皇帝也承认,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但是在皇室,这种感情其实是要被压抑住的。
被感情所控制的皇帝可能是一个善良的皇帝,但绝对不可能是一个合格的好皇帝。
就像是当初派王玄寂等人去辽东抓范文程回来一样,崇祯皇帝不知道这些忠心耿耿的汉子很有可能会全都折在辽东?崇祯皇帝就那么狠心?
崇祯皇帝知道这其中的风险,但是因为抓到范文程的好处要大于坏处,哪怕是为此再折过去一些人手也是值当的。
所以崇祯皇帝就派人去干了。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自己穿越过来最大的意义就是彻底怼死野猪皮,省得大明的百姓以后要人人拖着根猪尾巴招摇过市。
还他娘的不够丢人的!
当然,怼死建奴这个伟大的目标眼看着就要实现了。
毕竟整个大明的精锐现在都已经集结到了京师的周边,从京城一直到山海关,各个卫所里面都有着客军在驻扎,就等着自家老大崇祯皇帝招呼一声,大家伙儿就组团去辽东砍人。
至于说崇祯九年正月的时候孝陵里有棵树被雷劈了然后着火这种事儿,崇祯皇帝肯定不会理解为这是老朱对自己不满意了所以才烧自己寝陵的树玩。
崇祯皇帝的理解是老朱觉得自己终于要怼死建奴了,高兴,所以点棵树看烟火或者玩烧烤。
没毛病。
而且心心念念去怼死建奴的现在不光是崇祯皇帝,其实大明的大量活力组织现在也在合计着转型。
不转型不行啊,地方的卫所现在不像是以前那样儿无能,官府的差役也不像以前那么好打点,更操蛋的则是锦衣卫。
总之,以前犯些事儿,上下打点一番就差不多了,现在犯事儿,最大的可能性是被拉到卫所去打靶。
这很不人性,最起码对于大明的各个活力组织来说很不好。
然后大家就合计着转型。
前边先有了山东响马四川袍哥还有从不饶舌的老秦人,那一个个的可是都发了大财的每次一到年关,这些家伙都是敞开了花银子,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在辽东砍建奴赚钱了一样。
真是让人看着都眼红。
不过没关系,他们能去,大家伙儿一样能去,尤其是这些活力组织论到操刀子砍人,可比那些个家伙们狠多了。
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大明的活力组织比他们的后辈,后世的那些个古惑仔们更不是东西,什么刨绝户坟踹寡妇门一类的事儿干起来比古惑仔们还要厉害,但是有两点是后世的古惑仔们比不上的。
一是身手,二是重信。
不像是螨清借着侠以武犯禁把天下武学毁去了无数之后的后世,现在的功夫基本上还是那些战阵之上改良出来的东西,用来杀人放火是极好用的。
至于重信,毕竟有强汉之时的游侠儿做榜样,大家伙儿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剧孟一般的大牛,讲究的就是一口吐沫一个钉。
虽然这种重信只是在某些时候有用。
但是当这些蠢蠢欲动的家伙们打算起程奔赴辽东的时候,锦衣卫找上门了。
锦衣卫上门的目的很简单,找他们谈话,约束一些这些无法无天的家伙们。
毕竟这些有组织但是无纪律的家伙们到了辽东,估计跟蝗虫过境是差不多的。
唯一的不同就是蝗虫已经被吃的差不多了,但是他们在辽东却不会有人去管理。
至于建奴能不能怼死他们,所有的活力组织根本连想都没有想过。
建奴再牛逼,还能敌得过朝廷大军?爷们儿去了辽东怼建奴,朝廷大军能眼睁睁的看着咱们被建奴给弄死?
想想都是不可能的事儿!
最后的结果就很搞笑了在老朱一把火烧了自己孝陵的一棵树之后,崇祯皇帝终于打算起程去怼死建奴了,而在崇祯皇帝之前出关的却是这些活力组织。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虽然这些家伙是奔着捞银子捞军功去的,但是自己必须得支持他们才行。
这回是建奴,要是下次轮到莫卧儿帝国的时候呢?
有了这些,自己就算是只征发五十万大军,估计最后都会有上百万的刀子出现在印度。
毕竟大明的活力组织多的很,光一个漕帮就能随随便便的凑出十几万马仔,更不用说其他乱七八糟的那些活力组织了。
但是有句话说的好,怼人者,人恒怼之。
崇祯皇帝心心念念的打算去辽东怼死黄台吉,黄台吉其实也时时刻刻的想着给崇祯皇帝找找乐子。
而现在的建奴里面,除了阿敏和莽古尔泰两个家伙在划水之外,剩下的人还真的贴近了黄台吉毕竟大金国完犊子了之后,大家伙儿谁都没个跑。
代善带着自己手下的正红、镶红两旗去怼乌拉部和辉发部,多尔衮带着正白镶白两旗去怼哈达部,这就是黄台吉给崇祯皇帝准备的第一道大餐。
这三个部族在辽东说是多么大的部落,当然是算不上的,最起码连完颜宏的锡伯部都能比他们强出许多倍去。
但是要说这三个部族是什么无名无姓的存在,倒也不尽然加一起也有好几万人呢,就算再怎么烂,凑出个一两万的青壮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在辽东倒也算得上是一股势力。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鸟用。
如果这些个部落真要是有本事,早在老野猪皮努尔哈赤当老大的时候就已经怼死女真部了,还用等到现在靠着完颜宏的庇护,时不时的给建奴找点儿乐子?
而且这两个逗逼部落没胡靠在一起,反而是分开居住的辽东这么大,两家都凉了之后,完颜宏才得到消息。
只是再怎么后悔也没有什么鸟用了,完颜宏现在能做的,只有把剩下的那几个部族赶紧的往一起收缩,以防建奴再来怼一波。
其实黄台吉还真就没打算去怼完颜宏一波完颜宏的战斗力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儿。
虽然说锡伯部的铁骑真要是玩起命来,确实比大金国的兵勇要牛逼一些,但是人数是硬伤,哪怕是加上了明军的正规军装备,大金八旗一样对怼死完颜宏。
但是现在黄台吉觉得自己有更重要的事儿要命。
比如说,研究一下朝鲜?这次不跟毛文龙扯犊子了,先绕过去,然后直取朝鲜的王城,彻底把朝鲜拿下之后再回过头来怼死毛文龙?
而且拿下朝鲜之后,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大金国就有了足够大的回旋余地,不至于缩在辽阳以北,海州卫以东。
这一回,黄台吉依然不打算自己去,而是把这个机会让给了济尔哈朗和多尔衮还有代善。
这三个家伙去怼朝鲜,兵力基本上是足够的,就凭朝鲜那些个战五渣,分分钟就能把他们灭了。
最大的问题在于毛文龙,如果东江镇的毛文龙不计伤亡的支援朝鲜,这一战的伤亡肯定不会少就是了。
但是毛文龙那边再牛逼能有多少弹药?拼着伤亡去怼的话,毛文龙其实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再者说了,不趁着明国的那个狗皇帝还没有来辽东,难道还要等着他来了之后再想办法?
到时候是跑路还是跑路?反正死守是不可能的。
有了朝鲜,就算是那狗皇帝真来了,大金国能跑的地方也就又多了一个选择。
除了回到建州,或者是北上越过奴尔干都司的大部分地盘直接去北山女真部那边,还有朝鲜可以去。
根据地理位置上面来说,朝鲜可比奴尔干都司强太多了,毕竟靠着海,冬天的时候不是那么冷,甚至于比盛京城都要强一些。
不得不承认,黄台吉打的主意很好,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也完美的执行了他的命令。
甚至于他们绕过毛文龙所部的计划也成功了阿敏和莽古尔泰根本还没来得及把消息传递给毛文龙呢,济尔哈朗和多尔衮的大军就已经长驱直入朝鲜了。
朝鲜的军队也确实如黄台吉等建奴所预料的那样儿,战斗力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连连失地,甚至于很快就接近了朝鲜王城。
意外的是,朝鲜绫阳君李倧丫的跟他老祖宗学了一手,带着自己的手下跑了,跑了!
没有什么死守江山社稷,更没有什么全民皆兵以求玉碎,而是很干脆的带着满朝的文武大臣跑了,直接就往着东江的方向跑了。
当然,对于济尔哈朗和多尔衮来说,李倧跑路不跑路的不重要,就算是他跑路到了东江镇毛文龙那里也同样不重要。
反正这次来就是为了怼死朝鲜和毛文龙的。
等怼死了毛文龙,区区一个李倧还不是瓮中之鳖?
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赶紧把朝鲜剩下的地盘全处理一遍,收到大金国的手里才是正经事儿。
至于毛文龙和李倧,暂时先不管他们,等到朝鲜平定下来,这两个混账东西哪个也跑不了。
至于现在就去怼死毛文龙,这跟一开始的计划并不相符,因为怼死毛文龙的代价有点儿大,尤其是朝鲜全境还没有肃清的情况下,更是容易陷入拉锯战。
这样儿不符合大金国的利益和计划。
然而正是济尔哈朗和多尔衮商量再三之后的结果,让李倧做出了一个连黄台吉都目瞪口呆的决定。
李倧觉得现在辽东的屁事儿真多,尤其是当这个朝鲜国主,天天劳心累力的不说,还他娘的得担心受怕,远没有大明爸爸那边安全。
但是只要自己一天是朝鲜国主,就必须一天待在朝鲜,哪儿也去不了。
这样一来,该如何是好呢?
内附!
反正自己家的老祖宗就已经请求过内附了,当时是因为倭奴的事儿。
不过老祖宗运气不太好,当时的大明皇帝没想着收编朝鲜,只是派了大明的双花红棍把倭奴给怼死就算是完事儿了。
自己这回不一样啊,连王城都丢了,建奴也长驱直入了,朝鲜,亡了啊!
这时候去找大明爸爸求情,请求内附,大明爸爸应该是会同意的吧?
毕竟前边已经有了一个琉球了,要是不丹顾忌着朝鲜东海霸主的脸面,自己也早就跟着琉球一起玩什么全民公投了,还用等到现在?
现在好了,借着这个机会,等到大明爸爸替自己怼死了建奴之后,直接就请求内附,应该没问题了。
毛文龙在听到李倧的这个决定时,同样也是心头奔过了数万头的神兽。
什么时候连一国之君都不想干了?就想着到大明当个虚衔的王爷?
脑袋是不是让驴给踢了?没看大明自己的那些个藩王都想方设法的往外跑呢?
为了能成功的跑到海外当个土皇帝,你看看丫们一个个的又是给皇帝送钱又是送土地的,就差送几个美人了!
你丫还上赶着跑去当猪?
李倧不这么认为,起码不认为自己去大明是当猪了。
现在内附,最起码大明也得给个王爷的待遇吧?怎么着也得是例同亲王吧?世袭罔替是要有的吧?
这些玩意都有了,跟在朝鲜当个国主有什么区别?
还更安全,还不用操心,天下简直找不到比这更爽的事儿了!
甚至于朝鲜的大臣们也支持李倧的这个决定只要真个内附了,以后大爷们就是正儿八经的大明天朝官员了!
对于朝鲜君臣们的表现,别说是毛文龙了,就算是接到了奏报的崇祯皇帝都表示目瞪口呆还能这么玩?城会玩啊!
第四百九十四章 让你们做一个艰难的决定
在崇祯皇帝原本的打算里,其实也是要把朝鲜弄成内附的日本都得弄成自己家的地盘,何况朝鲜?
有了日本,等于是在东海之外有了一座永不沉没的航母,朝鲜再横在中间算怎么回事儿?
不内附还留着恶心自己?
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到底是要脸还是不要脸,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不要脸,朝鲜国主要求内附自己直接同意就行了,但是这吃相上未免有些不太好看?
要脸,人家要求内附就这么直接同意了?然后再像琉球什么一样的折腾折腾公投?
而且,万一自己现在没有同意,然后派兵怼死了建奴,帮助朝鲜解除了危机,绫阳君李倧反悔了怎么办?不想内附了怎么办?
毕竟当朝鲜的国主那也是关起门来的土皇帝不是?
反正换位思考了一下,崇祯皇帝觉得自己肯定不会干出这种狗屁倒灶的事儿来。
毕竟琉球要求内附,是因为刚刚被人怼的欲仙欲死,连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