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211章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11章

小说: 回到明朝当暴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这他娘的已经不是什么小冰河了,这整个就是一个冰河纪好吗?
    自从自己登上这个皇位之后,就没有哪一年是没有旱涝地震和造反的!
    现在最好的消息大概就是这六十余个州县没有人造反。
    崇祯皇帝本来满脑子打算跑去大凌河怼死建奴,这六十八个州县的事儿一出,崇祯皇帝的打算算是歇了。
    没有哪个皇帝能在六十余个州县集体遭了地震的情况下还有心情带着大军跑出去怼人。
    哪怕是皇帝界的平头哥崇祯皇帝也没有这个心情和胆子万一怼人不成,自己家的后院又乱了起来,那他娘的乐子可就大发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杨广那哥们。
    杨广本身就可以说是个天才,同时又是完美主义者,文武双全才华横溢。
    这哥们在位期间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
    顺便要提一句的是,琉球并不是一开始就认中原王朝为爸爸的那是在杨广这哥们把琉球给打跪了以后才发生的事儿。
    三征高句丽,肢解突厥更是让后来的天可汗李二都羡慕的成绩以致于杨广成了李二的偶像。
    自己的偶像被自己和自己老爹,还有天下间其他的大佬们联手给怼死了,但是这并不妨碍李二对于自己偶像的崇拜。
    在李二登基称帝之后,继续修运河,建东都,征高句丽,甚至于李二征高句丽时就总是得意洋洋当着群臣的面吟诵偶像的诗词。
    就是这么牛逼的人物,天可汗李二陛下的偶像,杨广大帝最后凉的原因也是因为自己出征的时候家里着火了才凉的。
    而所谓的三征高句丽,其实是前两次都把高句丽给打的跪在地上叫爸爸,杨二转身回家后,高句丽起身又把自己当个爷。
    完美主义的杨二陛下觉得这不能忍,干脆准备在第三次怼高句丽的时候彻底怼死他们。
    结果就是使用民力过度,自己家的后院着火了。
    否则的话,光是凭着三征高句丽和肢解突厥这件事儿,或者是凭着开凿大运河的功绩,亦或者是凭着开科举的施政措施,杨二陛下都应该是妥妥的千古一帝。
    问题就在于太心急了。
    前面有了杨二陛下的前车之鉴,崇祯皇帝这个穿越者的心态就放的很稳辽东不算个事儿,建奴比跳梁小丑也强不到哪儿去,只要自己腾出手来,随时都能怼死他们。
    关键还是自己的大本营要稳当。
    否则的话自己把建奴给怼死了,天下也大乱了,如此一来,自己最后能落下个炀帝就算是好的了。
    但是穿越者再怎么样儿,也是穿越者,和土生土长的皇帝思维就不一样。
    最起码崇祯皇帝的关注点并不是这六十余个州县的抚慰措施还有赈济事宜,而是之前就已经要求温体仁等朝堂大臣们制订的应急条例。
    比如说各地官府应该常备的一些救灾物资是不是齐全,重新搞起来的常平仓里面粮食是不是充足。
    甚至于崇祯皇帝更关心各地社学的安全情况。
    常备的救灾物资,各地官府早就开始准备了,所以这个事儿不担心崇祯皇帝发火;
    常平仓的粮食基本上也都有。
    在崇祯皇帝高高举起的屠刀的威胁下,各地常平仓的粮食就算不是满满的,最起码也得有个七八成,或者是八九成。
    所以对于这一点,温体仁也不担心。
    但是社学的安全是个什么鬼?
    不都是当地随便弄出来个地方,让小孩子有个读书的地方就算了的?
    当崇祯皇帝说出来各地官府不许修建的比社学还要好的这种话时,温体仁心中都在暗笑崇祯皇帝不懂事儿。
    没别的,当官的就没有修建官衙的。
    官衙这种东西嘛,能用能住就行了,拿着大把的银子去修建这玩意?吃饱了撑的吧?
    是嫌自己在锦衣卫的眼里不够明显,还是想要让百姓们不认为自己贪腐?
    所以不光是大明的官场,从古至今的官场其实都一样儿,能住能凑合就得,没有哪个官老爷会想着去修。
    实在是修修补补也撑不下去了,才会找朝廷要银子重新修建一下好歹显得自己清正廉明不是?
    崇祯皇帝随即也反应过来自己闹了个大笑话,但是崇祯皇帝的脸皮是有多厚,这个根本就无法估量,所以崇祯皇帝的脸色根本就没有变化,一点儿红的意思都没有。
    定了定神,崇祯皇帝干脆开口道:“先令湖广、江西、南直隶等各级官府全力赈灾。
    要求很简单,不能出现什么乱子,否则的话,谁的治下出了问题,朕就要谁的脑袋!”
    等温体仁躬身应了之后,崇祯皇帝又接着道:“还有,等这六十余个州县的灾情平复了之后,着令各地官府将府衙重新修建,气势要足,质量要好,谁敢糊弄就提头来见。”
    崇祯皇帝的话刚一落下,郭允厚就先不干了。
    您老人家嘴巴一张一合的想要让各地都修建官衙,这个倒是没什么问题,可是问题在于,国库里面的银子是不是够用?
    等到这六十余个州县的灾情平复了之后,国库之中的银子能不能剩下个两三成都是个很大的问题。
    而您老人家还日日夜夜的记挂着想要出关怼死建奴呢。
    然而崇祯皇帝却是毫不在意这一点真要是有必要现在就往死里怼黄台吉,内帑的钱已经足够用了。
    而且这些钱还是通过福寿膏和盐一类的好东西从草原和辽东还有倭国换来的大部分都是辽东所贡献的。
    也就是说,只要崇祯皇帝愿意,随时都可以拿着黄台吉的钱去怼死黄台吉。
    但是显然,崇祯皇帝并没有这个心情。
    就像是这次赈济六十余个州县的情况,国库的钱是够用了,可是如果出现更大的问题呢?国库的钱不够用的时候该怎么办?
    到时候内帑的钱就能派上大用场了起码能保证让大明内部安稳下来,别失火。
    更何况还有皇家学院这个吞金兽。
    虽然说皇家学院搞出来的蒸汽机现在已经开始产生了肉眼可见的利润,可是当崇祯皇帝要求把蒸汽机给弄到福船上以后,现在的皇家学院已经再次开启了烧钱模式。
    总有些在培训者穿越中心培训时不好好学习的穿越者以后只要穿越了,自己的脑子里面所知道的那些东西就是最大的金手指,比如攀科技树,只要自己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就能少走弯路甚至于不走弯路。
    原本的崇祯皇帝在穿越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穿越之后,才发现这个想法是有多可笑。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知道加特林和坦克飞机航母核弹是未来战争的大杀器,以后的研发就向着这些目标去搞,可以少走弯路对不对?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样儿的想法是没问题的。
    可是实际上,光是一个钢铁的问题就能让人头疼的要死。
    都知道高炉炼钢,可是高炉该怎么建?
    它的造型和结构是什么样儿的?用的材料又是什么?
    就算你知道线膛枪是王道,也知道卡拉什尼科夫式自动步枪是好东西,可是这东西的结构是什么样儿的?材料要求是什么?子弹标准又是什么?
    后世世界上都只有十三个国家能从头到尾不靠任何人就可以自己完成枪械和子弹、炮弹的研发、制造,剩下的国家都没有这个实力。
    别忘了,这是在二战之后科技井喷的后世,不是一个穿越者穿越了的古代就算是这个穿越者是个工科狗,自动化流水线的制造也能为难死他。
    所以在对待皇家学院烧钱这个事儿上,崇祯皇帝向来都是抱着只要内帑还能在不影响足够养活大明全天下的百姓一年吃喝的条件下,随意烧,愿意怎么烧就怎么烧。
    反正自己已经指出了最正确的方向,至于中间会被这些家伙搞出来什么意外之喜,那纯粹是看老天爷的心情。
    当然,老天爷心情不好,一定是又有人忽悠自己的傻儿子皇帝,所以才降下灾锅警示一下。
    心里有着足够底气的崇祯皇帝见郭允厚明确的反对自己提出来让各地官府修建官衙的要求,崇祯皇帝也只是笑了笑,开口道:“郭爱卿先不要着急嘛,毕竟朕也没有要求全天下的官府都一起开始修建不是?”
    郭允厚暗自舒了一口气,看起来这皇帝还没有糟糕到脑袋一热就再也听不进去不同声音的地步。
    如果说分地区来,比如说一个省一个省的来,然后再具体到这个省的某些州某些县,那么国库压力是有的,但是也不至于要了自己的老命。

第四百二十二章 计划没有变化快
    但是,事情从来都是以崇祯皇帝的意思为转移的,向来不会以朝臣的意思为转移。
    除非有一天崇祯皇帝脑袋突然抽疯了,觉得自己要维持一个明君的形象,要开始纳谏了,要开始让整个大明朝正众盈朝了。
    否则的话,从明朝的官场,从上到下就没有谁能轻轻松松的混日子的。
    比如说吏部尚书房壮丽。
    正常情况来讲,这跟后世的某个单位很像,属于掌握着全国大小官吏们官帽子的机构。
    房壮丽身为吏部尚书,如果说不吃的满嘴流油,那在任何人看来都是极为不可思议的情况。
    正常应该是票子房子妹子统统不缺,甚至于某些无节操的抢着给他当儿子都很正常。
    但是,现在让谁去问问房壮丽过的开心不开心,估计房壮丽都会选择砍死问话的人。
    谁问砍死谁,崇祯皇帝除外。
    没别的原因,实在是自己这个吏部尚书当的太纠心了,已经纠到愁肠话。
    就算是信鸽被建奴得了去,也不过是消息没有发出去,至于说建奴想要破解其中的内容,那还是做梦去吧!
    至于再发出去消息,虽然说现在没有什么办法,但是山海关的锦衣卫与自己这边早就有约定,如果说上一次的情报后超过五天还没有接到新的情报,山海关方面会派人进行侦查。
    但是祖大寿却是处于一种忧心如焚的状态。
    自己的弟弟祖大乐被生擒,两千骑兵尽数折了进去,而祖大寿只能在城头上眼睁睁的看着那两千多的骑兵奋力拼杀,直至最后一骑倒下。
    然而祖大寿却又无能为力。
    如果说自己率步兵出城,城里的两万多步卒能不能怼的过几万在马上的建奴?
    答案连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怼不过的。
    那样的后果只能是整个大凌河城落入建奴的手中,而且这些兄弟们也救不回来。
    而且城中的粮食也确实已经没有了,现在牛肉汤也没得分,树皮草根早就光了。
    眼下这种局面,整个大凌河城在明天一早儿就只能吃肉了。
    人肉。
    然而真到了吃人肉的关头了,祖大寿再一次的怂了崇祯皇帝在陕西因为有人吃人肉而满城屠尽所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何可纲和张存仁看着祖大寿的神色,心中同样纠结万分。
    尽管何可纲的职位要比祖大寿低一些,但是何可纲有一点是祖大寿所不能比的,因此祖大寿在某些事情上也颇为倚重何可纲。
    那就是何可纲的决断。
    何可纲不管什么事儿,只要是认准了,那就铁定会去搞下去,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还是不回头。
    比如说在吃人肉这件事情上。
    所以在看到祖大寿纠结的神色之后,何可纲就开口道:“大帅可是不想让兄弟们吃人肉了?”
    祖大寿嗯了一声,开口道:“你让本帅去吃,没问题,毕竟咱们这样儿的什么都享受过了,哪怕是死,也不亏。
    可是这些兄弟们呢?他们以后还做不做人了?以后陛下还能不能容得下他们?”
    何可纲嗤笑道:“大帅莫不是忘了之前说过的了?不吃人肉,这些兄弟们撑不过三天,吃了人肉,就能活下去,很简单的事儿。
    如果说大帅实在是不忍心直接让兄弟们吃人肉,不如直接告诉全军将士们,让他们自己选择到底是饿死,还是先吃人肉活下去。”
    见祖大寿脸上的忧色依然不减,何可纲又接着道:“如果说陛下容不得我们这些个吃人肉的,大不了咱们就向陛下请求冲阵而死或者去海外做个先锋军队,也总好过饿死之后失了大凌河城。”
    无奈之下,祖大寿也只有嘿了一声道:“那就告诉兄弟们吧,让兄弟们自己决定!”
    祖大寿的话音刚落,却听得门外有士卒快步走了过来:“启禀大帅,建奴有使者求见!”
    ps:一会儿的火车回北京,所以今天一更,明天恢复更新并且还开始还债。

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路援军
    祖大寿与何可纲还有张存仁等对视了一眼之后,便沉声道:“缒他上来。”
    这种两军交战之时,是不可能出现什么直入中军帐的说法的,就连开门放使者进来也是不可能的事儿。
    基本上都是守城的一方会用绳子垂下一个吊篮,然后使者坐进吊篮里面,城头再拉动绳子把人给缒上去。
    建奴的使者也是在这样的形式下进的城,而且还比别的使者进城更为憋屈吊蓝上有士卒下来先把他的眼睛给蒙上,一路跌跌撞撞的走来,等摘下去的蒙着眼睛的黑布时,已经是在祖大寿面前了。
    对于这种待遇,以诸生身份归顺了黄台吉的黄玉轩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心中暗喜不已。
    如果说一路上没有人管自己的事儿,反而就这么大摇大摆的把自己带到祖大寿的面前,那才吓人,要是自己就这么死路上那他娘的才叫一个冤枉。
    其实祖大寿和何可纲也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会有这种熊心豹子胆,还敢替建奴当使者上门。
    毕竟前面射死使者的事儿才过去没两天的时间。
    在见到黄玉轩的时候,祖大寿和何可纲还有张存仁心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老天爷瞎了眼。
    用什么丰神如玉、英俊潇洒来形容眼前的这个读书人打扮的家伙那是一点儿不为过。
    甚至于用风姿绰约来形容也没有什么问题。
    唯一的问题就是脑袋后边那个如同猪尾巴一般的辫子是真的如同猪尾巴一般大小,甚至于还没有猪尾巴粗。
    应该说是金钱鼠尾辫才最为合适。
    祖大寿盯着黄玉轩,神色淡然的道:“有话就说,有屁就放,然后你就上路。”
    黄玉轩心中暗骂一声,却拱手道:“请大帅屏退左右。”
    祖大寿正欲开口,何可纲却挥了挥手,直接吩咐道:“都退下吧。”
    祖大寿莫名其妙的看着何可纲,问道:“你干什么?这是建奴的走狗!”
    何可纲却没有理会祖大寿,反而笑着挥手道:“都退下,本将与大帅一起会会这个建奴的使者。”
    祖大寿被何可纲弄的有些莫名其妙,突然之间却感觉后背后有人碰了碰自己,再想想身后的人,当下也是挥挥手道:“都退下吧。”
    等到屋子里就剩下祖大寿,还有何可纲以及张存仁,还有那个锦衣卫总旗之后,黄玉轩才开口道:“彼其娘之,要是没死建奴那儿反而死在大凌城,那才是笑话。”
    那锦衣卫总旗却是不等祖大寿开口说话,就直接道:“平辽。”
    黄玉轩道:“五年。”
    锦衣卫总旗又接着道:“诗三百,思无邪。”
    黄玉轩答道:“那不是无邪,是天真。”
    锦衣卫总旗又接着道:“水太凉。”
    黄玉轩又答:“头皮痒。锦衣卫子课黄玉轩,见过祖大帅,见过何副帅,张副帅。”
    何可纲这才笑道:“大帅,刚才锦衣卫的兄弟在你身后,一直在向着卑职使眼色,卑职这才心知有异。”
    锦衣卫总旗笑道:“大帅还有两位副帅可能不清楚,可是卑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