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王承恩将试卷上的姓名和提到的县名记下来之后,崇祯皇帝又对温体仁和张瑞图道:“两位爱卿再看看此人的答卷,若是没有问题,朕欲以此人为今科状元。”
温体仁和张瑞图对于这份答卷的印象也很深刻,实在是对比其他答卷里边什么答案都有的情况下,这份有数据有事实,条理无比清晰的答卷实在是太出彩了。
只是此人答卷之中偏向法家的思想痕迹实在是太重了,一时之间,倒让温体仁和张瑞图感觉头疼。
如今崇祯皇帝干脆要指定此人为今科状元,两人心中难免就有些担心。
士子之间们扯蛋的事儿从来就不会少。
就像今天的殿试一般,考题只有区区三道,以后难免会有所交流。
当其他人知道榜首是个偏向法家的学子之后,会引发什么样儿的连锁反应,实在是不好预料。
斟酌一番后,温体仁便躬身道:“陛下,若是答卷内容传了出去,只怕此子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若陛下真要重用此子,倒不如先给个探花?”
崇祯皇帝笑道:“大浪淘沙,如果他连这一关都抗不过去,那也没有再培养下去的必要了。”
培养下去?崇祯皇帝到底想要干什么?
崇祯皇帝想的其实很简单,这个家伙锐气太盛,试卷之中目无余子的气势一览无余。
偏偏这个家伙才十六岁的年纪。
这种人不好好打压一下,丫的就不知道什么叫天高地厚,等到以后太子用起来这种人能顺手?
反正崇祯皇帝不相信。
最大的可能是,自己刚死,这家伙就会成为下一个张居正,或者是司马懿那样儿的枭雄人物。
但是,崇祯皇帝是打算把太子用西汉时培养太子的模式培养一番的。
也就是说,这个家伙如果真的是个人才,以后就是给太子用的家臣。
现在不打压他一下,那什么时候打压?
至于说这个叫沈颢的家伙抗不过去打压怎么办,崇祯皇帝表示无所谓,反正大明人多的是。
ps:继续推荐阅文第一逼王的两本作品《三国之无赖兵王》《最强吕布之横扫千军》
第三百八十一章 孔雀明王
崇祯二年的冬天来的比以往更早一些。
看着窗外扬扬洒洒的雪花,崇祯皇帝没有再去跟周皇后和完颜玉卓等后妃玩什么一起到白头的把戏。
实在是心里担心。
而且今年担心的不止是小冰河这玩意,而且还要担心朱聿键和朱存机,还有朱倬纮那三个渣渣。
还有施凤来和李岩那两个家伙。
由不得崇祯皇帝不担心施凤来的身体,还有那三个渣渣的物资,都是崇祯皇帝现在最为头疼的事情。
正常情况来说,海面是不会结冰的,所以郑芝龙通过松江府向新明岛转运士卒和物资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止,但是北方都下雪了,南方的雪还会远吗?
万一海面要是冻住了,这时候可没有破冰船可以指望。
而且,辽东的毛文龙那边呢?
粮食,毛文龙方面暂时性的只能指望朝鲜,或者在海面上没有产生浮冰一类能对船只造成危险之前指望一下登莱。
可是军用物资方面可就头疼了。
不管是将作监还是兵仗局,对于军事物资的把控已经严格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就算是简易手雷和火铳弹丸这玩意,都是精确到人头的。
而海上转运这些东西,尤其是在冬天的时候,其风险到底有多高,不言自明。
唯一能称的上好消息的,大概就是奢崇明和安邦彦的叛乱如同历史上一般,被朱燮元轻松简单加愉快的给搞定了。
不仅奢崇明和安邦彦的人头被送到了京城交给崇祯皇帝过目,连水西也被朱燮元给平掉了。
但是随之而来的将帅互劾的奏章也摆在了崇祯皇帝的岸头五军都督府在收到了朱燮元和符卫明两人互相弹劾的表章之后,根本就不敢决断,干脆就交给了崇祯皇帝去头疼。
原本还能能力合作怼奢安叛军的家伙,最后互相弹劾甚至于反目的原因很简单答卫明筑京观成瘾,在水西把最后投降的一千多彝兵给筑成了京观。
这下子可把朱燮元给惹火了。
原本平定奢安叛军的这一路征战,符卫明就已经连筑了五六座京观了。
看在叛军尚未彻底平定,而且也是出于对叛军保持一种震慑的目的,朱燮元一直强忍着心中的一口气,并没有指责符卫名这种赤裸裸宣示武功的行为。
等符卫明所部到了水西连最后已经放下了兵器投降的彝兵也给筑了京观之后,朱燮元终于爆发了。
彼其娘之!
水西现在基本上可以称之为彝兵的大本营,你符大指挥使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把已经投降的士卒给筑了京观,这是得有多无聊?
你他娘的知道不知道以后还是要安排彝族的?
你砍了筑京观是痛快了,可是这彝地要是降而复叛,责任你他娘的替老子挡下来么?
别忘了,皇帝陛下可是要求自己半年内彻底平定奢安之乱的。
现在奢崇明和安邦彦是被弄死了,可是这彝地被你个混账东西这么一搞,又开始要不稳当了!
可是符卫明觉得自己干的根本就没问题崇祯皇帝在草原上连筑十余座京观,草原上的蛮子现在不也乖的跟猫儿一般?
敢降而反叛,只能说明杀的不够狠!
两个人就此产生了分岐。
若是在崇祯元年以前,朱燮元说不定已经把符卫明给砍了脑袋后再传首军中以儆效尤。
可是现在是崇祯二年,朱燮元实在没有那个胆子去砍一个跟着崇祯皇帝亲征过草原的家伙。
闹到了最后,就是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干脆把官司打到了五军都督府。
朱燮元的要求很简单,要么严惩符卫明,要么把这家伙调走,反正现在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水西不能再被这个家伙搞的乱起来。
而符卫明上书弹劾朱燮元的理由也很简单,这家伙对于彝兵太过于仁慈,杀人不够狠,以后彝兵还会有降而复叛的可能性。
现在就轮到崇祯皇帝头疼了。
朱燮元和符卫明现在各执一词,偏偏说的都有道理。
朱燮元是求稳,也是崇祯皇帝打算以后走的路子总不能把所有的彝族人给杀光吧。
但是符卫明的搞法也没有毛病。
就像是后世的王胡子一般,王胡子在亦力把失玩的那套保证了多少年的安稳?
麻卖批。
最头疼的将帅不合出现在自己的案头之后,崇祯皇帝纠结了。
如果说现在调走朱燮元,可以预见的就是符卫明那家伙底气更盛,如果不大杀特杀才是见了鬼。
可是调走符卫明,一味的主抚,如果不降而复叛,可能性也很小。
拉上张惟贤一起纠结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最后决定各打五十大板算了。
朱燮元的想法没什么问题,但是调走符卫明却是不可能的事儿。
而符卫明顶撞上官,杖责五十。
也就是说,崇祯皇帝最后选择了和稀泥的玩法既不责罚朱燮元,也不调走符卫明。
反正两个人以后还得共事,慢慢磨合去吧。
然而让崇祯皇帝闹心的事儿还不止这一点。
眼看着都到了年关了,四川成都松潘卫地震了。
而四川方面报上来的消息,则是“声吼如雷,连震十二次,房动屋摇,鸡鸣犬吠,河涨水赤,山崩城倒,夺死宿城楼营兵数名。
小河营同日震,山崩,城塌一。
崇祯皇帝心中不爽,而且这份不爽导致的后果有点儿严惩刚刚过完年,丫的就跑出宫去了。
怼建奴没办法怒是不?
没关系,朕就委屈一下,学习下日射兔子三百只的康麻子,先出去浪一圈再说。
只是这一次,崇祯皇帝不像是去遵化怼建奴一般的火急火燎的,而是慢慢悠悠的晃向了四川。
反正松潘地震的消息传到京师都过去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自己就算是再花半个月的时间过去,其实也是屁的影响没有。
反正只要不能在地震的当天或者次日赶到四川,说别的就是扯蛋,反而不如自己把救灾的事儿给安排好来的用处更大一些。
但是事实证明,崇祯皇帝还是高看了大明这些个官员们的节操。
一路晃晃悠悠的还没到四川呢,一路之上看到的吏治情况,就让崇祯皇帝恨不得砍死这些个混账王八蛋。
刚刚到了河南府,离着四川府还远得很,崇祯皇帝的心中就不太高兴了。
也实在是高兴不起来。
原本在朱聿键那三个渣渣跑到了新明岛之后,崇祯皇帝就命人暗中散布朝廷准备向新明岛移民的谣言。
目的也很简单,逼着那些个地主把地租给降下来而所谓的地主,其实都是些读书人。
但是上有政策,下就有对策,再好的经,也有和尚能给念歪。
河南府是怎么宣传的?
凡是出海去新明岛的百姓,不过是去给唐王、秦王、庆王当奴隶去了,还不如留在大明耕种算了呢。
如果只是这样儿,崇祯皇帝倒也不至于发多大的火,撑死了把那些混账东西给砍了脑袋也就算了。
可是偏偏在河南府出现了一股新的势力。
孔雀大明王降世了!
脸色阴沉的能拧出水来的崇祯皇帝干脆就摘下了自己腰间的玉佩,扔给了王承恩,沉声道:“传旨的旨意,命张之极率一万京营骑兵来河南府,朕要跟这群混账好好的讲道理!”
ps:525就是爷爷的生日了,所以明天可能会断更一天,或者只有一更。而且会放在晚上。
第三百八十二章 人去楼空
崇祯皇帝穿越之前,一直觉得康麻子微服私访记里面的麻子哥拿玉佩调兵纯属扯蛋。 。
可是轮到自己了,崇祯皇帝发现居然也得这么干才行没有一个自己的信物,京城之中谁敢直接调拨一万骑兵交给一个死太监?
皇后敢?还是张惟贤敢?
不管是这两个人缺了哪一个人用印,最终的结果就是京营加上新军二十余万的大军,一个人都调不动!
搞不好,王承恩会被人判定为矫诏而干掉。
崇祯皇帝这回往四川跑,实际上是带了兵的,可是偏偏就只带上了锡伯部的三千骑兵,步兵根本就没带。
理论上来说,这三千骑兵足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护送崇祯皇帝到达任何一个附近的卫所或者回到京城。
实际上来说也确实如此。
但是用三千骑兵去围剿这个所谓的孔雀明王,崇祯皇帝觉得不太靠谱。
叫住了王承恩,崇祯皇帝又接着道:“命许显纯带京中锦衣卫一起过来。”
崇祯皇帝觉得麻子哥私访记里面的麻子动不动就玩什么深入虎穴一类的招数,以前看的时候是他娘的有点儿意思。
但是轮到自己当了皇帝,崇祯皇帝才知道那就纯属于无聊文人的臆想。
一国之君总是跑出去浪什么的倒是正常,强汉之时的老刘家就是这样儿皇帝还好一些,可是那些个老刘家的太子就没有一个是让人省心的。
到了老朱家的时候,其实也没强哪儿去。
被称之为一代明君的朱瞻基那也是个闲不住的主儿,到了正德皇帝的时候更是被民间编排成了段子,有了什么正德下江南,游龙戏凤的说法。
当然,主体力量是那些个不要脸的文人,而老朱家的皇帝还都比较要脸,或者说有点儿傻缺的意思,居然不闻不问,就这么任凭编排。
但是关键在于,不管是谁这么出去浪,护卫的力量总是带的足足的。
老刘家的皇帝出门是带兵的,太子出门是带着虎符随时可以调兵的,老朱家的以前很少有人出宫,或者说不敢出去浪。
但是只要是出门了,护卫的力度就不可能小。
在这种情况下搞什么皇帝深入虎穴智擒某某不轨分子的桥段,根本就他娘的扯蛋谁敢让皇帝深入险境?
脑袋不要了?
反正崇祯皇帝不觉得连水都嫌凉的货色们要是有这个胆子,那大明朝的凉凉就是个笑话。
天大的笑话。
再说了,就算是官员们拦不住,皇帝自己就不怕死?
死在战场上的皇帝跟莫名其妙死了的皇帝,那区别可就大了去了。
最起码,一个是武帝,一个是灵帝,用屁股想想都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至于河南府的锦衣卫,崇祯皇帝也不打算用了,甚至于连河南府的东厂西厂都不打算用了。
出了孔雀明王这么号人物,而京中到现在都没有接到任何的信息,如果说河南府的厂卫没有出问题,估计傻子才会相信。
接下来的时间里,崇祯皇帝干脆就在河南府的洛阳城里住了下来,平日里就在城中闲逛,不发一言,不出一语,该买的买,该逛的逛,总之和一个游学的士子根本就没什么区别。
难得清闲的崇祯皇帝好好的见识了一翻大明此时的景色和气象,尤其是那些个小娘子。
就崇祯皇帝这模样,放后世,估计一上街就会有无数的妹纸冲过来要微信要电话,毕竟什么明星男模一类的跟崇祯皇帝这种十几代基因优化下来的皇帝比起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但是大明的妹纸们就没有这样儿的了,胆子最大的也不过是偷偷瞧上几眼,等到崇祯皇帝的目光望过去之后,妹纸们就害羞的低下了头。
崇祯皇帝觉得徐志摩那一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用来形容大明的妹纸们简直是太恰当不过了。
虽然徐志摩匪号云中鹤,品行上面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儿。
恶趣味发作的崇祯皇帝在洛阳城中闲逛,时不时的就展开手中的折扇上面可是绘着春宫图的,然后再邪邪的向着那些个妹纸们一笑。
等到妹子们脸色大变,呸一声后脸色微愠再转身走掉的样子,崇祯皇帝觉得这才是人生多好玩啊,比当皇帝有意思多了。
当然,不当皇帝是不可能的,这辈子就必须得把这个皇帝当到底才行。
但是崇祯皇帝扮演浪荡公子的好心情很快就没了孔雀明王在城南显圣了。
崇祯皇帝觉得显圣不显圣的,无非就是那么几种手段而已,怎么这城中的我模样如何?”
名字叫敬菡的红衣女子虽然好奇白衣女子突然间问出来的问题,却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小姐自然是一等一的美人,天下间再找不出这般漂亮的女子了。”
白衣女子轻笑道:“那你说,若是有人把我进献给了那狗皇帝会怎么样儿?”
红衣女子却是干脆的拒绝道:“不怎么样!小姐,您把这事儿想的太容易了。
那皇帝自从登基之后就没有大选秀女以充实后宫,这时候如果有人把小姐献上去,那皇帝岂能不起疑心?”
白衣女子恍然道:“不错,这时候确实不宜轻举妄动,而且那些人也未必有那个胆子让我涉险。
既然这样儿,你让人去通知一下,安排一下那狗皇帝与我偶遇的机会,就说去要看看那狗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样儿的妖魔鬼怪下凡祸乱人间来了。”
红衣女子无奈的劝道:“小姐,那狗皇帝住在宫中,又怎么可能出来?而且他又调了周卫的卫所军前来洛阳,摆明了是对我们有些了解,这种关键时刻他还会出宫不成?”
白衣女子笑道:“怎么不敢?似这种狂妄自大之徒,只要在城中大索教徒而不得,必然就会放心的出来,到时候机会且有的是。我家满门上下老小的仇,也就有机会得报了。”
红衣女子劝道:“小姐,这么一来,您可就要给那狗皇帝了?”
白衣女子道:“那又如何,人早晚都是要死的,能大仇得报,我心愿便了了,区区一副皮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