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南京那破地方也是邪性了,一个个的都吵吵着要反,可是总也不见他们有什么动静。
虽然说崇祯皇帝也知道只要南京的五军都督府不乱,卫所不乱,光凭那些个混账东西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但是崇祯皇帝心中就是不爽。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吩咐道:“改道,先去扬州,然后再去南直隶!”
崇祯皇帝这也是没办法了,如果不是南京还在松江府的北面,崇祯皇帝都打算先去松江府了老子再多给你们一段时间让你们丫的作一波!
崇祯皇帝改道扬州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而各方的反应基本上也在崇祯皇帝的预料之内。
南京的魏国公徐弘基已经上书准备迎驾事宜了,南京六部也是一样儿的作态。
拿着崇祯皇帝回复的手谕,徐弘基冷笑着对徐文爵道:“都看到了?你说的这些个人,有一个是能成事的?”
徐文爵现在老实了很多被揍的挺惨,还他娘的得被扔到军中去打混,不老实也不成。
无论如何,徐文爵都没有想到往日里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那些个东林学士,现在竟然如同被吓傻了的鹌鹑一般,除了发抖等死,剩下的反应竟是一点儿也没有。
只是徐文爵这种蠢蛋根本就没有弄明白,东林党之中类似于南京六部尚书这样儿的角色,都是属于马前卒的那一种。反而是学术界名声在外,官场之上却不显的徐宪卿等上了《东林点将录》的,才是真正的大佬。
就在徐弘基指点着徐文爵之时,蛋疼无比的徐宪卿等人又聚在了一起。
现在这几人反而盼着崇祯皇帝早点儿来南直隶算了是生是死,一言而决,别跟现在一样的成天拿着刀子吓唬人成不成?
又一次聚在了一起之后,徐宪卿先开口问王允成道:“都处置好了?”
王允成道:“哪儿有这么快,离的最近的已经埋了,可是还有些远处的没有回信儿呢。”
徐宪嗯了一声道:“多许些银子,把这事儿弄成无头公案最好,弄不成,也得让陛下看到我等的态度。”
王允成却迟疑的道:“那顾锡畴怎么办?魏国公府放话出来,不许咱们盯着顾锡畴,以后就让他安心在府里治学。”
徐宪卿道:“那就不去管他,魏国公府不是我等能招惹的起的,江南一带也没有谁能招惹的起,既然他们要保下顾锡畴,就让他们保。”
说完之后,徐宪卿又冷笑道:“就算是保下了顾锡畴又能怎么样,这书呆子治学倒是好手,可是这政事上根本就是个蠢蛋。
这一回魏国公保下他,其实也说不上是好是坏,万一此人脑袋坏掉了,说了些什么不该说的,到时候倒霉的是他魏国公府。”
王允成正想插话,匆匆忙忙走进来的李日宣开口道:“事情不太妙,工科给事中赵禹行在家中上吊了。”
徐宪卿却冷冷一笑,喝道:“慌什么,这不是好事儿么,他上吊了,这些年的烂账就有人背了。”
李日宣脸上神色一僵,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不错,此人正是畏罪自杀。”8)
第三百六十一章 朕很好奇啊
等到李日宣的神色缓了过来,徐宪卿才问道:“怎么来的这么晚?”
徐宪卿不问还好,一问之下,李日宣的神色顿时变得比哭还难看:“张景泰被斩首,三族都受了牵连,兵科给事中金铉带兵弹压了整个总漕部院衙门。”
呸的一声吐出了一片茶叶后,李日宣又接着道:“据传过来的消息说,整个漕运衙门血流成河,数朱高炽之死跟这事儿没关系,那么崇祯皇帝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
实在是后面的几个皇帝死的太过于蹊跷。
朱瞻基能文能武,说是个马上皇帝也不为过,结果丫的也不过是当了个十年皇帝就意外的得了场病,然后死了。
而这家伙干了些什么事儿?
当然,不是说这家伙喜欢斗蛐蛐这个事儿,就像崇祯皇帝在没穿越之前总喜欢逛1024一般,这是个爱好。
在朱瞻基发现自己已经很稳的同时,意外的发现文官系统也他娘的稳了!
这个被老四从小就带着调教出来的皇帝能忍?
不能忍,怎么办?文官集团的权势已经到了十分猖狂的地步,这时候朱瞻基发现自己不能像自己的太爷爷和爷爷一般,想要怼死谁就怼死谁。
不过没关系,不是还有太监么?
老祖宗规定太监不许读书识字?没关系,朕不在乎。
就这么着,朱瞻基就命令大学士陈山做太监们的第一任老师,以后再一代太监教下一代的太监。
所以这哥们当了十年的皇帝也突然病死了。
再往下到了他儿子朱祁镇,土木堡的时候也先的军队对于地形比明军还要熟悉这种屁事儿都能发生,在崇祯皇帝看来又是一个要脸的傻缺被坑成了死狗。
而后来所谓的夺门之变就更扯犊子了,都督张、都察院左都御史杨善、太常卿许彬以及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伙同太监曹吉祥还有太子太师石享玩了出戏,拥立朱祁镇复辟。
又是一伙儿文臣。
下一位的朱见深“早期贤明”,到了后来就搞出来了西厂,只是开了五年就被撤销。
而西厂被撤销之后仅仅过去了五年的时间,朱见深也凉了。
再往后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孝宗朱樘算是个善终,正德朱厚照这么个亲自操刀子砍人的家伙落水感染风寒就挂掉了,连想换个太医都被拒绝。
嘉靖朱厚在老徐弄死了严嵩之后发现被坑了打算找老徐要个说法,然后就突发疾病,死了。
再下一任的穆宗朱载纵欲过度,加上长期服食春药,当了六年的皇帝也死了问题是这哥们在隆庆元年的时候,搞过隆庆开关。
万历这哥们倒是好一些,起码活的长一些早期的时候,戚继光这种军方大佬要对张居正自称门下走狗小的戚某。
后来张居正一死,这哥们发现自己还是当不了家做不了主,干脆酒色财气样样来,把自己给作死了。
后来的光宗朱常洛死于红丸,熹宗朱由校死于落水。
如果说明朝这些皇帝的死都是自然因素,没有某些人的黑手参与,崇祯皇帝觉得这他娘的就是大滑天下之大稽。
也正是因为之前就知道明朝的皇帝,尤其是正德和天启的死因,崇祯皇帝才在穿越之初就复立了西厂,还有内缉事厂。
就自己这平头哥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作派,如果没有这些死太监还有锦衣卫的保护,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翻船,栽到这些二哥的手里。
只不过随着自己威望日重,尤其是在军队方面很是拉拢了一波,所以厂卫的作用相对来说要减轻了一些,不至于像一开局的时候除了厂卫和白杆兵那般的穷的底掉。
如今南京的这些家伙们突然乖的跟孙子一般,崇祯皇帝难免就开始多想了这些狗日的不会让朕突然落水吧?
怕死的崇祯皇帝连皇宫的守卫都替换了,由于没有带着哪个妃子一起来,宫禁的防卫干脆交给了新军,而宫内的一切太监都是反复确认过之后才留下来的。
就这,还随时都有从京城带过来的锦衣卫在不断的巡视。
当然,怕死归怕死,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崇祯皇帝还是觉得应该当一个平头哥那样儿的皇帝爽!
所以在第二天的大朝会上,崇祯皇帝在群臣见礼完毕之后,就张开了自己獠牙:“朕一路行来,不断有各地大儒被杀的消息传来,怎么着,江南就是迎接朕的?”
大明大概是世界上最早一个玩云端备份的了南京和京城一样,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北京相同。
京城所在为顺天府,南京所在为应天府,合称二京府,只是南京六部衙门每部只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行文时要署名“南京x部”字样。
眼见崇祯皇帝问起,南京大理寺寺卿王世缘和刑部尚书陈文琢便一起出班躬身道:“臣有罪。”
崇祯皇帝却冷笑道:“这事儿跟你们有什么关系?领什么罪?”
见两人被噎的说不出话来,神色玩味不已的崇祯皇帝干脆直接说道:“死了的这些人也都是大明的子民,朕就不得不管,所以朕就派了锦衣卫去查。诸位爱卿猜一猜,锦衣卫查到了什么?”
崇祯皇帝口中一冒出来锦衣卫三个字,朝堂上的大臣们就皆是身子一缩。
锦衣卫这三个字的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像纪纲这般出名的货色,还是在南京出的名,南京六部官员哪个心里不虚?
崇祯皇帝却是不理会下面的反应,直接臭着脸道:“死了的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全是东林党的博学大儒,没有一个是平民百姓。
这么一来,朕就更好奇了,所以不光锦衣卫在查,连东西厂也在查。
等到查完的结果报给朕知道以后,朕才发现,原来朕这个天子,也就是京城的天子,根本就不是这南京的天子,或者说,朕根本就不是江南的天子!”
第三百六十二章 朕都替尔等臊的慌
南京,不做大明京城已经很久了,久到南京朝堂上的官员们几乎忘了被朱元璋还有朱老四父子支配的恐惧。
虽然说大家伙儿一直都盼着能再次成为大明的京师,可是谁也不想是在这么一种情况下京城依旧是北边的京城,南京只是因为皇帝的巡幸而成为了临时的都城。
如果只是这样儿的话也行,可是风从虎,云从龙,这皇帝是带着一路的腥风血雨来的!
如今更是说出了朕非江南之天子这种话,这是想要干什么?
这是诛心!但凡有一点儿脑子的,就知道这会儿的崇祯皇帝跟掀起了胡蓝狱的朱云璋一般处于暴怒的情况下。
更何况朝堂上面的这些老油条?
随着呼拉啦跪倒的声音还有陛下息怒的声音响起,崇祯皇帝却接着开口道:“息怒?如何息?”
发过火之后,崇祯皇帝才道:“都平身罢。”
等到都起来了,大理寺少卿刘敬仪便出班奏道:“启奏陛下,东林邪党之徒尽是些无君无父之非,内部纷争不断,估计又是因为甚至争利之事不谐,以至于火拼至此。”
这个理由很好,很强大。
东林党确实是被朝廷打为了邪党,这个是没错儿的,如果从这一方面来说,刘敬仪的话并没有毛病,大概也就是死一个少一个,省得陛下和朝廷再因为这些个混账东西操心了。
可是问题在于,这个刘敬仪虽然说不是什么大人物,可也是东林党中的一员,也并非什么无名无姓的人物虽然上不得东林点将录,可也得算上是牛二或者西门庆这等有名有姓,戏份颇重的角色。
如今嘴脸一抹,立即就与往日的东林党撇开了关系……
崇祯皇帝如果是个要脸的,或者说,随便大明朝的哪个皇帝来,可能就得把这家伙竖立个典型了快看,往里跟跟着东林混的现在跟着朕混了,而且还混的不错,你们还在等什么?
可惜的是,崇祯皇帝并不是那些要脸的货色。
甚至于,本着骂人专揭短,打人专打脸的大不要脸精神,崇祯皇帝还淡笑了一声,问道:“朕若是记得不错,刘爱卿的座师便是东林天魁星及时雨大学士叶向高?”
一时之间,刘敬仪的脸色便涨的通红,干脆摘了官帽,拜伏于地:“启奏陛下,微臣座师确实是东林贼子叶向高,臣此前不识此贼真面目,直以为东林之学乃是为国为民之学,后来才发现是受了此贼蒙蔽。
陛下,臣之座师,由不得微臣选择,如今叶贼已然故去,否则微臣定然与其割席断义。
只是微臣曾经从学于东林贼子,如今辩无可辩,唯有归乡耕读,再不踏足于官场半步,求陛下恩准。”
崇祯皇帝简直想给这家伙疯狂点赞了。
麻卖批,你特么现在给朕玩一出告老还乡,若是放你走了,以后有什么事儿也不好意思再追究你了,你他娘的想的真美!
冷笑一声后,崇祯皇帝便盯着刘敬仪道:“刘爱卿先不慌告老还乡,朕这里还有一些疑问,希望爱卿能给朕解惑。”
由于刘敬仪是拜伏在地的姿态,所以没有看到崇祯皇帝脸上的冷意,当下便老老实实的回道:“请陛下明示。”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却用眼神示意了王承恩一番,随之才开口道:“大理寺自天启元年,至崇祯二年,仅南京一地便有无头公案二十余桩。
所调拨银钱,共计二法,刘敬仪顿时瘫倒在地自己死定了,没救了。
现在唯一不确定的,就是自己的全家老小会怎么样儿了。
果然,崇祯皇帝的声音接着传了开来:“拟诏,大理寺少卿刘敬仪,贪赃枉法害民,深负朕望,着革职,其本人依大明律剥皮实草,三族依大明律流放三千里,发往乌思藏宣慰司。”
本来这个流放之事罢,如果成心整人,玩什么流放三千里一类的,那肯定要想办法以其户籍之所在为,往外画个三千里的流放地。
至于流放到哪里,全看被流放之人的命运。
但是同样儿的,既然能整人,那也能助人。
比如说刘敬仪的三族,如果有人愿意舍下脸来暗中伸手拉一把,那么极有可能就给流放到登莱或者宣大一类的地方去了大明可不是朝鲜,以南京为主心,想要找个三千里的地方实在是太容易了。
而崇祯皇帝这一手就是刻意的防着有人再伸手老子就给你指定乌思藏宣慰司,那破地方哪怕到了后世都是一堆的烂账,现在更他娘的操蛋。
崇祯皇帝的旨意一下,殿中众臣心中皆是一凛,原本有些伸伸手的小心思,也全都缩了回去。
这已经不是伸手救不救的问题了,而是很明显,天子已经处于暴发的边缘,这时候谁敢伸手,估计谁就是找死。
只是完之后,崇祯皇帝又是嘿嘿一声冷笑,才不屑的道:“反就反罢,可是他娘的朕专门在兖州,曲阜,凤阳,扬州四个地方停留了那么久,给了尔等这么长的准备时间,怎么还是没有把反旗给举起来?”
群臣只是请罪,皆是道:“臣等该死!”
崇祯皇帝却是冷笑着道:“该死自然是该死的,可是尔等死之前,这话得说明白喽。
朕前番在京师之时就曾经说过,国公们以后可以开国于海外,阁臣也可以买封地。
可是你们他娘的就是不改,把老子说过的话都当成了耳旁风,一个劲的胡来,乱来!
朕能怎么办?朕也很绝望啊!”
一通发泄之后,崇祯皇帝又恢复了平静的语气,接着道:“再说造反这事儿吧,如果你们真的把反旗给举起来,朕还能高看你们一眼。
可是瞧瞧你们现在这些熊样儿!
都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老子这么硬气的皇帝怎么就有你们这么些混账的官员?就不能学学人家强汉?
瞧瞧人家强汉的官员,动不动的就自尽谢罪了,要不然干脆就是正大光明的举起了反旗,可是再瞧瞧你们?
明知自己有罪,还他娘的苟活于人世,朕都替尔等臊的慌!
就你们这些贪生怕死的玩意儿,朕现在真他娘的不敢想,若是有朝一日有外敌打进了大明的国门之后,尔等会做何选择?
都说是弱宋,鼻涕宋,可是人家还有十万士子齐蹈海!
就你们这些垃圾玩意儿,朕看你们跳海的心倒是有,只是事到昨头嫌水凉,还是得改个暖和的时候再跳吧?”
一番臭骂之后,崇祯皇帝是痛快了,大殿之上跪着的群臣心中死的感觉都有了皇帝喷的全是对的!
如果不是贪生怕死,反旗早在崇祯皇帝南下的时候就已经举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