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还有那些文臣背后的士绅地主,到底会做出什么样儿的反应,崇祯皇帝目前也不清楚。
这才是崇祯皇帝最头疼的地方。
但是无所谓,现在自己的局面再差,还能差得过朱元璋开国时的局面?
朱元璋以江南之地起兵,一个放牛娃都能北逐当时可以说是有着大半个世界领土的伪元。
自己可是有着大义名份在手,又有着赫赫战功威压天下,谁敢跳,就让他去死,大不了煤山上多栽几棵树挂人就是了!
打定主意后,崇祯皇帝便开口道:“朕的旨意可曾拟好了?”
王承恩躬身道:“启奏陛下,旨意已经拟好了,明日朝堂之上便可以宣读。”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又接着向许显纯道:“京中的文武大臣们反应如何?”
许显纯躬身道:“启奏陛下,自日落之时封锁城门开始,京城之中的文武百官们就在互相拜访。其中商议的都是为什么好好的要封闭城门,今天的事儿,他们还都不清楚。”
崇祯皇帝沉吟了番后,又接着对英国公张惟贤和成国公朱纯臣道:“朕有意重建五军都护府,以后凡一切军中事务,皆由五军都护府决断,不再由兵部管辖。”
张惟贤和朱纯臣躬身应是,崔呈秀却是心中大急。
兵部不管兵,那自己这个兵部尚书算什么?
崇祯皇帝眼看着崔呈秀的眼珠乱转,笑道:“朕简单的说明白了吧,仗要不要打,打到什么地步,由朕与内阁说了算。
但是一旦打仗的命令由内阁发出去了,仗怎么打,就由五军都护府决断。至于兵部,此后只管募兵,战功审核批复。”
第二百七十五章 汝便开此先河
崔呈秀虽然觉得自己兵部的权利被大大的削弱了一些,但是转念一想却也未必就是坏事儿。
自己的事儿自己知道。
崔呈秀清楚的知道着自己屁股上到底有多少屎天启皇帝在位的时候,自己仗着魏忠贤的势可是没少贪。
如今崇祯皇帝登基,虽然说不处置自己,无非就是看在魏忠贤的面子上,或者是因为自己懂得进退,所以才能安安稳稳地混到现在?
总之,要说跟着崇祯皇帝这么一位爷当差办事儿,说不害怕那是假的。
现如今虽然兵部的权利被削弱了,但是相应的责任也就少了许多。
比如说辽东和陕西。
哪怕杨鹤和毛文龙吃了败仗,以后这板子也不会落到自己头上来了,而倒霉的,多半就得是这个重新立起来架子的五军都督府了。
至于是谁倒霉,是张惟贤还是朱纯臣,崔呈秀表示关自己屁事儿?
只是光打板子不给好处这种事儿,崇祯皇帝还是干不出来的。
想了想,崇祯皇帝又接着道:“崔爱卿莫要以为自己真个轻松了。”
见崔呈秀一副不解的样子,崇祯皇帝又笑着道:“以后凡是大明对外宣战等诸事,皆是由朕与内阁决定后,由兵对对外宣发。
还有,崔爱卿这少傅兼太子太傅的名头也该动一动了。”
听到崇祯皇帝话明显还要给自己好处的话,崔呈秀大喜拜道:“臣多谢陛下隆恩。”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之后,却又接着对魏忠贤道:“忠贤呐,今夜风平浪静,只怕明日里便要波涛汹涌了。后宫之中一切防范,你要和方正化一起做好,凡是有二心,想要背主求荣的,统统处置掉。”
魏忠贤当即也是躬身领命。
崇祯皇帝又接着望向了英国公张惟贤:“张爱卿,明日事成事败,大明到底是国祚万年还是烽烟四起,可就看爱卿的了。”
张惟贤吭吭地咳了两声后躬身道:“启奏陛下,老臣早已命京营接管了京城的城防,诸门皆封,陛下勿扰。”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接着又望向了吏部尚书房壮丽:“明日一旦事有不谐,即刻命人去召南京的官员走驿站,六话,崇祯皇帝便笑道:“温爱卿,你把昨儿个的案子跟诸位爱卿们说说罢。”
温体仁躬身应是,接着便将士卒王宗光妻子的遭遇以及崇祯皇帝的判决复述了一番。
只是温体仁刚刚说完崇祯皇帝的判决,刑部尚书苏茂相先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爱卿尽可言之。”
苏茂相躬身行礼道:“启奏陛下,臣要弹劾陛下于顺天府审案,亦要弹劾陛下擅改大明律。
古人有云,千金之子不坐垂堂,陛下万金之躯参与民间斗殴一事,本已不妥,陛下又越俎代庖,擅审民间案件。
陛下此前有言,有法必依,然则陛下自己却视大明律如无物,本当绞的,却要判处宫刑兼腰斩。
此两条,望陛下三思。”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却是说道:“朕已知晓,若苏爱卿无旁的事,就待会儿再说。”
苏茂相很想说一句这他娘的还是小事儿?老子堂堂刑部尚书都这样儿了,大爷您就不能改改性子?
崇祯皇帝若是知道苏茂相心中所想,肯定会告诉他不能。
由于苏茂相不属阉党,也不属于什么浙党楚党东林党,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的,也从不拉帮结派,这种官员最是得崇祯皇帝看重,因此就连苏茂想弹劾自己也是不当一回事儿。
见其他朝臣也都没有再蹦出来说话,崇祯皇帝干脆道:“宣旨。”
如今的崇祯皇帝经过不断地回忆的模仿,此时越发的有陈道明所扮演的康麻子的气势了。
王承恩闻言,便取过圣旨,向前走了几步之后展开,朗声道:“陛下有旨,百官静听。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闻治世以文,戡乱以武。又闻治国之道,乃在于文武并治。昔《司马法》有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其令,重建五军都督府,重定军法。此后无论军民一切案件,凡事涉在役之士卒,不用大明律而行军法。
太祖高皇帝曰: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
其令,兵部亦不复辖调兵征战之权,归由五军都督府总内外诸军事。
钦此。”
王承恩将崇祯皇帝这一道旨意念完之后所引发的效果,不异于在水中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
御史陈秉郡先行出班奏道:“臣陈秉郡启奏陛下,《司马法》之中亦有云,国虽大,好战必亡。
如今天下承平已久,民心思安,陛下重归兵权于五军都督府,其权无人可制,则天下大乱就在眼前矣。”
户科给事中祝志诚也出班道:“启奏陛下,臣亦以为不妥,武人好战,其权过大,又生故唐藩镇之祸矣。”
右佥督御史楮旭端同样出班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亦以为不妥。
臣知陛下乃是为辽东与陕西之事,欲重设五军都督府,然则五军既出,则易生藩镇之锅。纵然不生藩镇之锅,亦有强汉军阀征战不休之虞。”
四五品的官员一次性就跳出来三个,后面的大佬们,则还在观望。
这事儿无论如何不能让崇祯皇帝给办成喽,要不然的话,现在只靠着京营和新军就敢远征蒙古的崇祯皇帝一旦握实了军权,下面估计就该重提收税一事了。
也就是说,如果原本崇祯皇帝试探过商税这回事儿,这些大臣们肯定会反扑,但是扑的力度,就不太像这次一样如此之大。
从御史,到六科,再到督察院,都已经有小喽跳了出来,之所有没有一二品的大员出来说话,不过是先行试探罢了。
崇祯皇帝却是冷冷地看着群臣,开口道:“还有谁?谁赞成?谁反对?”
一听崇祯皇帝话中的冷意,再加上昨天晚上早早地就沟通过,温体仁当先便出班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文武分治,正合阴阳之道。
以武御文,固然不妥,然则以文御武,亦有前宋之鉴。”
爵封定北侯的刘兴祚出是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也赞同。如今辽东及陕西皆有战事,重立五军都督府正当此时。”
刘兴祚话音一落,御史陈秉郡便躬身道:“启奏陛下,臣弹劾定北侯刘兴祚妖言惑众,蛊惑君王,意图谋反。”
崇祯皇帝一听这御史的弹劾便蛋疼无比。
你说你弹劾就弹劾,反正老子也不当回事儿。
但是你弹劾的时候能不能整点儿靠谱的?谋反?刘兴祚要是能谋反,那才是天大的话话。
刘兴祚能千里迢迢的从建奴那边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大明,为此刘母都悬梁自尽。
若能把这样儿的人给逼反,那自己这个皇帝得干出来多操蛋的事儿才能办得到?
陈秉郡却是不知道崇祯皇帝心中的想法,只是躬身道:“启奏陛下,臣弹劾定北侯,事事属实。
其一,妖言惑众,蛊惑君王。
辽东不过疥癣之疾,如今东有朝鲜和东江镇。北有扈国公的锡伯部,向西则有山海关防线。
兼之辽东本就是苦寒之地,不出数年,则建奴必然覆灭。
至于陕西,有三边总督杨鹤与山西及四川等地联防联守,再加上来年有了收成,陕西之地也是必然平定。
如此一来,又何需重建五军都督府?徒然靡费国库而已。
其二,意图谋反。
定北侯于军中每日操练不缀,兼之邀买人心,其反迹已露。”
崇祯皇帝听完御史陈秉郡的弹劾,当即便从龙椅之上站了起来,边笑边鼓掌道:“好,说的好。聊爱卿不去写些话本甚么的,当真是委屈了爱卿了。”
见陈秉郡脸色难看,崇祯皇帝却是毫不在意,问道:“陈爱卿弹劾定北侯意图谋反,可有实证?”
陈秉郡躬身道:“启奏陛下,微臣乃是御史,风闻奏事,原本便是御史之责,至于搜集证据,自然应当由厂卫去做。”
崇祯皇帝呵呵笑道:“好一个风闻奏事!好!
你陈大人空口白牙一通废话,朕就要去派厂卫去调查大明的侯爷?
若是有证据说明他谋反倒也罢了,若是没有证据,定北侯的心中又该如何感想?莫非是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么?
再者,定北侯千里迢迢自建奴处归来,便是刘母亦因此而县梁自尽,忠贞若此,他刘兴祚能谋反?
就,就算他要谋反,与何人沟通?花费几何?何时举事?”
见陈秉郡无言以对,崇祯皇帝便开口问道:“依大明律,诬告者杖一百,徒三年。陈爱卿这便准备准备去吧。”
崇祯皇帝的话音刚落,大殿上的锦衣卫大汉将军便上前拖起陈秉郡向着殿外走去。
陈秉郡挣扎不过,却是被气得大喊道:“自古来尚未有言官因言获罪者,陛下何以苛责至此!”
崇祯皇帝却是笑道:“汝便开这千古之先河!”
第二百七十六章 臣冒死弹劾
御史陈秉郡被强拖了出去杖责,至于能不能挨得过锦衣卫的一法就是:“比籍没严氏,赀财巳稍稍散逸,按臣奉诏征之,急不能如数,乃听孔(彭孔,被徐阶定为严氏‘逆党’)等指攀,于是株蔓及于无辜,一省骚扰矣。”
按老徐这说法,等到查抄老严家产的时候,这钱都没了。现在皇帝您要这些钱,一时半会儿的也弄不到,要是听严党那些家伙的说法,估计江西一省都得跟着倒霉总之就是要钱没有。
嘉靖皇帝知道冤枉严嵩了,对徐阶说:这事儿我跟你没完,你丫的要给我一个说法!
然而比较逗乐的事儿就是,在徐阶还没有给出一个说法之前,嘉靖皇帝这哥们挂掉了。
至于嘉靖皇帝怎么突然间好好的就挂了,这事儿不好说但是很有可能就是老徐一想你丫让我给说法,我给不了怎么办?那干脆就让你给我一个说法得了!
嘉靖时还有一个牛人,那家伙就是海瑞。
海老头有名啊,上书骂嘉靖,一骂成名。
可是仔细想想,丫的根本就不是骂皇帝,骂的是老徐!
但是老徐表示不在乎,反正老子不要脸,还把海老头给当成个典型给竖了起来。
至于老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只从一点就能看得出来了。
老徐在拥立了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之后,这哥们就把嘉靖皇帝顶着莫大压力才给推行下来的一条鞭法给废掉了!
只是老徐可能不知道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么个道理。
等到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登基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老徐自己就被高拱带领群臣给干了倒在地,灰溜溜的滚回老家去了。
等回到了老家,老徐的贪婪本色也懒得再掩饰了。
而由于老徐在主政时期的倒行逆施,隆庆三年,天下形势混乱,而老徐自己也不收敛一下,反而乘乱大肆兼并土地,鱼肉完,接着又是语气一转,再次问道:“还有谁?谁赞成?谁反对?”
崇祯皇帝原本以为这样儿就差不多了。
毕竟已经有一个御史被拖出去廷杖,而且十九八九是个杖毙的下场。
但是崇祯皇帝还是小看了人心。
不说廷杖骗名声这事儿,就光是为了不能让崇祯皇帝再这么肆意妄为下去,保住自己这些士大夫们“最后的权益”,大明朝的朝堂上就注定不会太平。
大理寺卿姚士慎干脆一副慷慨赴死的模样站了出来,躬身对崇祯皇帝道:“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崇祯皇帝皱了皱眉头,沉声道:“讲。”
到了姚士慎这种正三品的层面上,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再往下,就只能牵扯到六部尚书,内阁辅臣这个层面了。
姚士慎先是躬身一拜,接着干脆就脱帽跪倒在地,朗声道:“臣冒死以奏陛下,一则弹劾陛下,二则弹劾魏阉。
所弹劾陛下者,其过有三。
其一,重用厂卫,搅扰民间。
自陛下登基之始便重用厂卫,殊不知厂卫于横行于京中,凡有商贾买卖,便上门索贿,稍有不从,便既打砸铺面,京中商贾无不深受其害,民间哀声载道。
其二,陛下不修德政,反重杀戮。
自陛下御极以来,先却建奴,后征蒙古。虽吾皇兵威赫赫,然则岂不闻佳兵不详?正所谓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然则陛下动辄诛连九族,又好筑京观。
臣敢问陛下,林丹汁之过,与牧民何干?黄台吉之错,与辽东百姓何干?
然则陛下于草原筑京观无数,又命毛文龙于东江掠民为奴,日夜袭扰,此诚非仁君之所为也。
其三,陛下苛责宗室,屠戮皇亲。
福王毕竟乃陛下亲叔,然则福王一脉如今何在?陛下又视太祖高皇帝血脉于何地?
臣所劾魏阉者,其罪有二十五。
其一,败坏祖制。
忠贤本市井无赖,中年净身,夤入内地,初犹谬为小忠、小信以幸恩,继乃敢为大奸、大恶以乱政。
其二,打击异己。
刘一燝、周嘉谟,顾命大臣也,忠贤令孙杰论去。
其三,泰昌皇帝宾天,实有隐恨。
先帝宾天,实有隐恨,孙慎行、邹元标以公义发愤,忠贤悉排去之。顾于党护选侍之沈纮,曲意绸缪,终加蟒玉。”
只是姚士慎还没有说完,崇祯皇帝就不耐烦的打断道:“够了,若是没有什么新花样儿,就别把杨涟那老东西的剩饭拿出来炒了。
尔等不腻,朕尚且嫌烦!直接说你的第二十五条让朕听听!”
姚士慎被崇祯皇帝如此直白的话给噎的一时无言,诺诺了半晌之后才拜道:“启奏陛下,臣劾魏阉欺凌先帝,舞弊朝纲!”
这事儿可就大发了。摆明了老魏不死,这事儿就没完。
欺凌先帝?把皇帝当什么了?一个死太监欺负皇帝?当这时晚唐老李家那些渣渣呢?
崇祯皇帝也正色问道:“如何欺凌舞弊?”
姚士慎干脆把心一横,梗着脖子道:“启奏陛下,魏阉欺先帝不学,魏阉不识字,从来不批文书,不轮流该正